第五千零二十九章 狹路相逢勇者存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指雲笑天道1字數:1917更新時間:24/07/03 12:03:03
庾悅閉上了嘴,臉色不太好看,而羅龍生則眉頭微皺:“陶長史,呃,淵明,雖然這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是有進無退的勇氣,但是不是有點過於託大了呢,江州那邊現在沒有了我們的軍隊,而這些時日以來,妖賊在英糾這路人馬失敗後,又跟進了一兩支軍隊進入江州,雖然數量不算多,但也讓不少你說的這種割據一方的打着妖賊旗號的當地豪族加入了他們,我們這個時候帶着幾千新兵,甚至這些新兵都缺乏訓練,更是有些直接是俘虜歸順,其忠誠度都可疑呢,帶着這支部隊,進入江州與妖賊作戰,萬一輸了,那可就回不來了啊。”
就連到彥之也好心地勸道:“陶長史,這個時候不要意氣用事,還是穩妥點的好,你們的出擊是我們整個荊州軍團的前鋒,關係到大軍的軍心士氣,可不止是你們個人的得失啊。”
劉真道哈哈一笑:“陶長史,你在荊州江州可有關係,就算大軍不利,潰散了,你也能找到些漁家,農戶幫你脫身,可是庾將軍他們可就未必能走得脫了,你可得爲他們多着想啊,還有那幾千將士,真要在這種環境下作戰,能打贏嗎?”
陶淵明平靜地說道:“這次我可不是被妖賊綁架到荊州,無處藏身只能找到漁家相助,我既然身爲建威將軍長史,就要與大軍共存亡,不然臨陣脫逃,也會死於軍法,劉僕射,這點我可以向你保證,如果我沒有接到命令就擅自脫離部隊,你隨時可以斬我。”
劉穆之點了點頭:“這是必須的,你既然入了庾公的幕府,成了他的長史,那就不再是不受國法軍法約束的名士陶潛,而是朝廷的官員,要和其他的將士文武們一樣,受到軍法的制約,所以,你還是最好想清楚,準備充分了再出擊,劉虔之太守那裏,我可以幫你再寬限一個月的時間。劉太守,你…………”
陶淵明擺了擺手:“不用了,劉僕射,謝謝你的好意,但是這次在江州的出擊,宜早不宜遲,半個月內出擊,幾乎是必勝之局,而如果再拖上一個月以上,那反而勝負難料了。”
劉穆之笑了起來:“那陶長史,請你當着這滿殿文武軍吏們的面,說說理由吧,呃,如果這事事關軍機,不可外泄,我現在也可以讓大家離場。”
陶淵明笑道:“這不是什麼大機密,我相信在場的也全是大晉的忠臣良將,斷然不會把這些原因外泄。其實,這就跟當年劉大帥京口建議,推翻桓玄一樣,打的是速度和氣勢,我雖然不太懂軍事,但經歷了幾次這樣的事情後,也悟出了這個道理,這一戰,我們就是要明着大張旗鼓地,以最快的速度出擊江州,如此,則會讓江州當地的豪強們,站在我們這邊,而不是敵人那裏!”
說到這裏,他看向了劉虔之:“劉太守,當年你們第一時間就加入了劉大帥的建義部隊,請問如果劉大帥當時只有幾百人,按常理說,他應該是逃向江北,與劉毅會合,再召集江北那裏的北府軍將士以圖起事,如果是這樣做的話,你們三兄弟還會加入劉大帥嗎?”
劉虔之咬了咬牙:“這種扯旗造反的事,有進無退,要是不敢攻擊建康,反而是退往江北,那註定是要失敗的,最好的結果也只是象劉敬宣他們那樣逃到南燕,所以我們兄弟是不會追隨不敢一戰的劉裕的。”
陶淵明笑了起來:“這就是了,還有庾公,當年劉大帥京口建義,三天內連戰連勝,直到建康城外,但當時他們的人馬不過兩千多,卻要對戰桓楚的五萬大軍,在這種情況下你們城中的世家也暗中和劉大帥聯繫,答應加入他們這方,難道你們在這時候,就敢把身家性命壓在兵力不足楚軍十分之一的京口劉裕身上?是什麼原因讓你敢這樣判斷的?”
庾悅得意地說道:“當年劉大帥雖然兵少,但氣勢如虹,兩三天內連續幾場惡戰大戰,擊敗了楚軍最精銳的部隊,把吳甫之,皇甫敷這幾個楚軍最強的將領也斬殺了,桓玄這時候雖然派出了十倍於劉裕的大軍,但這大軍一半以上是以前的北府軍老兵,這些人根本不會爲桓玄死戰的,很可能臨陣倒戈,而楚軍早已經喪膽,氣勢上完全被建義部隊所壓制,這勝負是一眼就能看清的,我們不站在勝利者一邊,難道還要繼續保桓玄這個篡位的反賊嗎?”
陶淵明滿意地點頭道:“這就是了,劉大帥當年不以兵少而退縮,連戰連勝,雖然本身損失也不小,但是會有更多的人加入,相反楚軍雖衆,卻已經氣勢上完全給壓制,看到京口義士就發抖,想逃跑,連桓玄本人都不抱勝利的希望,隨時想溜,這樣的人心向背和兩軍氣勢,早就決定了勝負。”
“我們今天也是同樣的情況,徐道覆氣勢洶洶,聯合天道盟的妖人們,偷襲而來的這一波,是他們全力一擊,也最有把握的一次進攻,這次進攻給擋下,徐道覆幾乎是單騎逃跑,連江夏的守軍都帶走,放棄了江夏這樣重要的港口,這說明這個妖賊大將,同樣已經喪膽,現在的大江兩岸,從荊州到江州,每個人都知道戰爭的主動權已經到了我們大晉這一邊,妖賊顧不得兩頭,只能全力集中剩餘的兵力,靠了數量優勢,先擋住劉大帥從建康的出擊,只有守住了歷陽到雷池,左裏這一線,穩定了前線,才有可能再次回頭過來攻打荊州。這也是徐道覆如此匆匆離開的原因。”
庾悅眨了眨眼睛:“可是,妖賊不是有軍隊到了江州了嗎,他們也可以收拾江州,還有荊南湘州一帶的局勢,集結仍然附逆於他們的部隊,起碼保證退往嶺南的通道吧。”
陶淵明冷笑道:“要是這時候想着回嶺南,那不用打,這仗就已經輸了,徐道覆要是有此意,早就先往嶺南跑了,還要再東進與盧循會合什麼?”(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