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九百七十七章 普渡衆生無家國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指雲笑天道1字數:1943更新時間:24/06/29 12:40:02
陶淵明嘆了口氣:“佛家理論講什麼衆生平等,轉世輪迴,其實不也是要跟國家爭利,跟君王搶奪人力和土地嗎?說白了,他們也不過是一羣剃了頭,穿了袈裟的世家而已,和黃老之道又有什麼區別?”
鬥蓬微微一笑:“這最大的區別有兩個,一是不殺生,二是不交稅。”
陶淵明的臉色微微一變,喃喃自語道:“不殺生,不交稅。這前一個還好理解,佛家講與世無爭,殺人是造業,死後要進地獄受苦贖罪,當然,這些只能去騙那些愚夫村婦,畢竟死後的事,誰都說不準。”
鬥蓬搖了搖頭:“你只看到了佛教的這種僞善,卻不想想,爲什麼有這麼多人會信這套,哪怕是帝王將相,甚至是象石虎這樣的大魔王或者是姚興這樣的僞君子,也是公開信佛尊佛,這些胡人君主可都是馬上帝王,個個殺人不眨眼,爲什麼他們反而是最信這套的?”
陶淵明若有所思地點頭道:“也許,是他們殺戮太多,滿手血腥,所以反而想要求個心安吧。”
鬥蓬嘆了口氣:“要是這麼簡單就好了,石虎,姚萇這樣的人,殺人如麻,屠城無數,再怎麼拜佛,也是要入十八層地獄的,內心裏不可能信這些,但他們信佛,就是另一種的仁義,不殺生,自然也包括了不殺人,本身他們是外來的種族,並不是中原人,我們的這套儒家周禮,他們一時間不能全盤接受,不然可能會讓本族人離心。”
“因爲本族人會說啊,這些漢人如果比我們厲害,他們信的那套要是管用,怎麼會給我們打敗和征服呢,我們爲什麼要向失敗者學習?但是接受這套來自天竺的佛家思想,則可實現變相的仁義,可以同時安定本族人和漢人,畢竟,胡人沒有和天竺人打過仗,沒分出高下嘛。”
陶淵明笑了起來:“那還不是假仁假義嗎?世上所有的宗教也好,百家也罷,都是要勸人向善,不要殺人搶劫,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但作爲帝王將相,又有哪個能做得到?”
鬥蓬搖了搖頭:“所以說,行霹靂手段,卻有菩薩心腸,征戰滅國是爲了平定天下,救民於水火,讓長痛變成短痛,但內心不忍殺生之事,所以心中有佛,希望能贖罪,這是做給自己的子民看的,說白了,就是要讓百姓們相信,自己的君主是個好人,就算不得已殺人打仗,也是爲了結束長久的因爲分裂而導致的戰爭,爲了攻滅敵國,結束戰爭,平定天下,暫時地徵兵加稅,也是可以忍耐的,這就是爲什麼這些佛門弟子,會很快地跟胡人帝王們混爲一體,甚至個個都當了大國師呢。”
陶淵明點了點頭:“這麼說來,還真有些道理,亂世之中,衆生皆苦,如果帝王不把自己打造成神佛轉世,有菩薩心腸,只怕很多百姓早就會起來反抗了,許諾百姓此生積德行善,死後可以少受業報,是安撫人心的好辦法,可是主公說的第二點,就是入了佛門,可以不用交稅,這點不就是與君王爭利了嗎?做的是和世家大族同樣的事吧。”
鬥蓬微微一笑:“不錯,佛家幫帝王們安撫民心,勸民積德向善,讓民衆相信,這輩子的吃苦,是在爲前世消業,爲後世積福,所以遇到了不平之事,也不要反抗,要逆來順受,如此才能修行消業,下輩子享福,就如你剛纔說的,死後的事,來世的事誰也不知道,可以爲了個虛無的美夢,自欺欺人罷了。”
陶淵明不屑地說道:“可是騙來騙去,最後不過還是在騙自己,就連鳩摩羅什也不過是披着袈裟,實際還是爲了自己,當然,他是騙人太多,騙得自己也信了會成佛,所以最恨破了他修行的呂光和姚興。甚至不惜去勾結劉勃勃來幫他報仇,要是世人知道了這個聖僧的真面目,恐怕理想也會崩潰了吧。”
鬥蓬淡然道:“可是這個世上真正的苦修僧,真正信佛的人還是不少,極少數的人是真正地信仰堅定,更多的人,還是爲了現實的好處。就象鳩摩羅什,他現在是聖僧,是天下人人尊敬的大國師,享受着超過人間君王更高的榮譽,又不用承擔什麼世俗的責任,不需要對子民的生死富貴來負責,這種既有好處,又有名聲,還不用得罪人的好事,上哪裏去尋?”
“但是,鳩摩羅什仍然和世家子弟們一樣,不能不食人間煙火,仍然要有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仍然需要人來伺候他,他不能象世家士族那樣靠莊園裏的僕役,佃戶們來服侍自己,卻可以通過收弟子,讓寺裏的小和尚來做這些事,你說,這些小和尚跟世家莊園裏的佃農,又有什麼區別呢?”
陶淵明笑了起來:“他們不用交稅,不用徵丁,除了不能娶妻生子外,其實過得可是要比現實中的百姓,要舒服得多哪!”
鬥蓬滿意地點了點頭:“那你說,爲什麼這些小和尚,會過得舒服呢,跟劉裕那套授田課丁的模式相比,有何優劣呢?”
陶淵明正色道:“劉裕那套,雖然分地給百姓,但還是要百姓交稅的,按現在的稅法,是每口一年交五石糧,每家一年要交四匹布,此外丁男還要爲國服役二十天。可是當和尚,就不用這些了,寺院管你吃穿用度,不用交一粒米,只要按照吩咐去勞作便是,也不需要去打仗,有送命的風險。雖然不能娶妻生子,吃肉喝酒,但老實說,比起一個普通的百姓,還是好得多。畢竟,國家需要百姓交稅養活官吏,需要百姓從軍保家衛國,而當和尚不需要這些。”
鬥蓬的眼中冷芒一閃:“是的,就是這麼回事,劉裕分地分田給百姓,是因爲他仍然要讓國家強大,要讓百姓去盡對國家的義務,所以仍然是要抽丁收稅的,作爲分給子民田地的回報,要破劉裕的這套說辭,只有從他發動戰爭,殺生造業,還有爲了打仗而增稅加賦,抽丁擴軍這兩者作文章,而與世無爭,行善渡人的佛教理論,就是打擊他最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