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國家多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長弓挽月字數:2022更新時間:24/06/29 12:15:33
    西涼戰火紛飛,關中其樂融融。

    保塞匈奴叛亂,讓三輔百姓虛驚一場,到了年關,家家戶戶燒香祭祖,丟棄多年的社火也有人組織張羅起來。

    諸葛亮首次踏入長安,面對大漢昔日王城,百感交集,高大的城牆,巍峨的宮殿,斑駁的門環,雖歷經風雨變亂,卻依然佇立不倒。

    “得瞻舊都,亮何其有幸?”踏入東門的那一刻,不知爲何,諸葛亮竟然雙目溼潤,許久不曾波動的內心,洶涌澎湃,情難自禁。

    “我爲何雙目含淚,只因對這大地愛得深沉!”腦海中想起劉琦平定南陽時的這句話,心有慼慼。

    得知匈奴兵被困蕭關,蘇則又領兵取其老巢,諸葛亮派黃忠、鄧艾輕騎往臨涇守城,命其暫時按兵不動。

    另外又親自到工坊安排工匠趕製器械,請鍾繇張貼榜文,廣招木工漆匠等,爲涼州戰事做準備。

    一連數日,諸葛亮不問政事,帶着馬謖走遍長安大街小巷,似乎能從那古老的磚牆裏聽到高祖的歡呼,漢武的怒吼,將大漢數百年歷史,興衰榮辱都回憶了一遍。

    這一日正在未央宮賞梅,忽然鍾繇派人來報信,安定有人前來投軍,正是阻擊匈奴立下大功的胡遵。

    諸葛亮回到府衙,見一名少年風塵僕僕,嘴角凍得龜裂,但雙目有神,自有一股英氣。

    見禮之後命人看座,問道:“閣下殺賊有功,今正當爲國家出力,建功立業之時,爲何又不辭而別?”

    胡遵一聲輕嘆,將蕭關之事簡單說了一遍,因獻策不被鄒岐採納,無奈離營,去打探匈奴消息之事說了一遍。

    “真年少英雄也!”諸葛亮欣慰點頭,搖着羽扇問道:“吾已知蕭關戰事,便知匈奴背後有人指點,你可查到情報?”

    “在下派人扮作樵夫,送柴火到蕭關,得知匈奴大勝,原來是一位道長指點。”胡遵抱拳答話,旋即罵道:“這妖道吃裏扒外,不知護佑百姓,竟反助虎狼,該遭五雷轟頂。”

    諸葛亮大感意外,蹙眉道:“可探知此人來歷?”

    胡遵搖頭道:“只知他是崑崙道士,叫壹心道長,先前在崆峒山修煉,我看必是虛假之詞。”

    “壹心?”諸葛亮雙目微凜,抱着羽扇半晌不動。

    馬謖憂心道:“莫非是軍師道友?”

    “非也!”諸葛亮回過神來,神情卻愈發凝重,緩緩道:“壹心者懿也!此人必是司馬懿所扮!”

    “什麼?”馬謖大驚。

    “原來是他?”胡遵也吃了一驚,想不到自己第一次帶兵,就遇到這等狠人。

    諸葛亮嘆道:“司馬懿一心報仇,聽聞孟起回西涼,便舍了河內隨後跟來,途徑蕭關倒並非虛言。只可惜龐將軍不知情,被他所害,折我一員大將。”

    胡遵回過神來,忙道:“據匈奴兵交代,司馬懿殺了龐德將軍後,便離開蕭關,往西北渡河去崑崙,現在看來,必是去了西涼武威。”

    諸葛亮嘆道:“吾憂司馬懿爲復仇不擇手段,恐西涼之亂亦是此人挑起。若果真如此,西涼形勢複雜,遠超漢王所料,恐要大動干戈吶!”

    “這該如何是好?”鍾繇也緊張起來,憂心道:“司馬仲達已走火入魔,濫殺無辜,久之必爲大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諸葛亮站起身來,目視西方,吩咐道:“叫工坊日夜趕工,吾所需器械,要儘快趕製。即刻稟奏漢王,此事需未雨綢繆,可先自益州撥運糧草至天水,以備不時之需。”

    正商議之時,安定太守鄒岐派人來報信,保塞匈奴大王胡薄,聽聞賀蘭山老巢被端,糧草無繼,在蕭關進退不得,前來請降。

    胡遵聞言大怒,忍不住罵道:“匈奴狗輩,欺軟怕硬,殺我多少百姓,豈能饒他?”

    鍾繇也道:“胡薄因失根基,不得已而降,必定懷恨在心,容納降,恐將來復反報仇。然拒其歸順,必有一場廝殺。漢王又命我等招撫異族,懷柔化育爲上,孔明有何高見?”

    諸葛亮言道:“胡薄趁亂起兵,欲爲匈奴之主,足見謀亂久矣!除賊當斬首惡,以儆效尤,若此人不殺,將來各處豪傑亂起,趁機劫掠,官兵到時望風而降,人人心存僥倖,則暴亂屢禁不止!”

    胡遵大喜,抱拳道:“在下不才,願再回臨涇,隨黃將軍斬殺胡薄。”

    諸葛亮卻笑道:“漢王向來仁厚寬德,欲招納四海之民,大興季漢,若不納降,是拒四夷之民也。吾有一計,既可除胡薄,亦能招降保塞匈奴爲我所用,西涼之戰,正好派上用場。”

    胡遵忙問道:“計將安出?”

    諸葛亮轉到案後,寫下兩幅錦囊交給胡遵,吩咐道:“吾封你爲討寇將軍,前往臨涇助戰,叫黃老將軍照計行事,收服匈奴後與吾同往西涼建功。”

    “遵命!”胡遵激動不已,雙手接過錦囊,貼身藏好,顧不得赴宴,匆匆吃了便飯便離開長安趕往臨涇。

    鍾繇也自去準備,馬謖這才言道:“司馬懿此時想必已到西涼,此人當需早除,不如先派刺客前往,若能將其除掉,可一勞永逸。”

    諸葛亮搖頭道:“司馬懿詭詐多疑,此行必定十分警惕,刺客焉能近身?”

    馬謖道:“炎風營自成立近十年,培養孤兒死士無數,又有劍師王越悉心傳授武藝,頗多高手。司馬懿不過區區文士,又隻身闖入西涼,並無心腹,正是天賜良機。”

    “倒也有理!”諸葛亮雖覺得此事沒有那麼簡單,但馬謖說的也有道理,便讓他自去安排。

    獨自在大堂坐了一陣,諸葛亮一聲輕嘆,前往工坊巡視。

    眼看中原已定,大漢將興,不想馬超和司馬懿之間的私人恩怨,竟又惹起國之大亂,當真國家多難,世事無常。

    悶悠悠來到工坊,便聽到嘈雜的刀具鐵器撞擊聲傳出,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夾雜着生鐵和火油的味道,諸葛亮雙目瞬間恢復清明。

    工坊裏熱火朝天,熔爐中炭火通紅,一片興旺景象,正觀察之時,卻聽一人大罵道:“好小子不知深淺,你有何本事,竟敢改動元戎弩?”

    “我我我……”那人支支吾吾,不能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