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我,孔融,支持曹家做話事人!【大章求訂閱求月票】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鳳雀吞龍字數:4467更新時間:24/07/03 10:47:39
    焦和的位置陡然被擡到了無限高。

    這讓孔融感到有些困惑。

    青州隸屬於關東地區,同時也是沿海地帶,在黃巾軍肆虐之前,的確算得上是天下的經濟重鎮。

    把持着鹽業這一命脈,每年能夠爲朝廷提供大量的稅收進項,倘若當時說青州頹廢將導致天下不穩,這句話還真有幾分正確性。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

    在被黃巾軍一番犁地之後,青州早就變得破破爛爛,一番稀碎了,也就東部沿海由於位置偏狹,方纔能倖免於難,遭到較少的破壞。

    其餘各郡國早就不成樣子了。

    這樣殘破的青州,對於整個天下的格局而言,只能說是無足輕重。

    更何況天下還不夠亂嗎,早就是一鍋稀粥了,這和青州有什麼關係?

    而許是在孔融臉上看出了疑惑和茫然,曹昂當即向前一步,來到孔融跟前,接着雙眼直視着孔融,隨後以循循善誘的語氣解釋道。

    “青州之地於旁人而言,或許無關緊要,但於我,於整個曹家而言,卻是相當關鍵的一塊地方。”

    “因爲這裏毗鄰兗州,地處兗州之東,乃是我們曹家的大後方。”

    “只有這裏安穩如山,平靜的不起一絲波瀾,才能保證兗州的安定,倘若這裏三日出一小亂子,十日出一大亂子,那我們曹家想要做些什麼的時候,也只會覺得束手束腳。”

    “所以似焦和這等無能之輩,在我眼裏就是毒瘡一個,只有把它挖掉,換上一塊好肉,方能安穩舒心。”

    …………

    耳畔聽着曹昂的解釋。

    孔融不由得連連點頭。

    大致搞清楚了言語中的邏輯,也弄明白了青州對曹家的重要性,只有穩定後方,才好在前面施展拳腳。

    可這和天下有什麼關係呢?

    既然談到了深處,孔融在說話時也不會顧及那麼多,當下便同樣站起身來,隨即向曹昂拱手詢問道。

    “青州的確地處兗州的後方,青州落定,則兗州將安,此乃正理。”

    “只是請恕在下冒犯直言,兗州的安定與否,曹家能否安穩的騰出手腳,與天下大局有何相幹之處。”

    “莫非在子脩眼中,曹家一姓之地,已經可以代表天下了嗎?”

    最後一句話問的有些不太客氣。

    氛圍一下子就變得尖銳了起來。

    然而曹昂對此毫不在意。

    只是輕描淡寫的,伸手向西邊指了指,緊接着意味深長的解釋道。

    “曹家一家一姓之地,自然代表不了天下大勢,兗州的安定繁榮,也並不能決定朝廷的強大與否。”

    “但我之所以將這二者連起來,乃是因爲我與我父親曹操,籌劃着開春之後,便糾合兵馬西進長安,興義兵討伐董賊,以勤王之師迎回天子,盡當初討董聯軍未竟之全功!”

    ……

    說到這裏。

    曹昂故意停頓了幾秒。

    給孔融留足了消化信息的時間,刻意的吊了吊他的胃口。

    隨後親眼目睹着孔融猛然擡起頭,瞳孔猛烈收縮,雙眼向外突出,臉上滿是驚駭莫名的神色。

    如此。

    曹昂才滿意的繼續說道。

    “只有兗州無後顧之憂,家父與我才能毫無顧忌的騰出手來,調集州中絕大部分兵馬,跨越兩三千裏地,遠征西都長安。”

    “反之,倘若青州尚自混亂不休,兗州後方不穩,隨時都有可能生出亂子,從而影響到我們曹家的根基,那我是絕對不會同意調動兵馬的。”

    “畢竟討伐董賊,迎回天子,此雖爲浩瀚之偉業,但要是連基業都沒守住,那一切也只是空談而已。”

    “只要青州不在掌握之中,那我就不會調兵西進,不會給任何潛在的威脅,留下一絲一毫的機會!”

    ……

    “譁!”

    一陣因衣袍擺動,而猛烈捲起的風聲,頓時在屋內響起。

    只見原本還能保持儀態,頗有幾分士大夫矜持儒雅之意的孔融,此刻彷彿瞬移般湊到了曹昂跟前。

    雙目死死的盯着曹昂。

    胸腔前後劇烈的起伏着,連帶着孔融在呼吸之間,都能聽到類似於抽風箱的聲音,端的是有些駭人。

    只是若仔細觀察的話。

    便能發現孔融這看似有些驚駭的情緒背後,隱藏的是些許惴惴不安,以及很有幾分忐忑的神色。

    一番作態過後。

    孔融才勉強壓制住了自己內心的激盪,強行令自己冷靜了下來,乾嚥了一口唾沫之後。

    其雙手抓住曹昂的臂膀,接着以飽含期許的語調,小心翼翼的問道。

    “子脩,你方纔所言可是當真,你與你父親真有西進長安,討伐董卓,救回天子以及公卿百官的想法,這該不會是在誆騙於我吧?”

    在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孔融會感到質疑,這是合情合理的。

    主要是前些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這件事給大家帶來了相當濃厚的陰影,讓不少諸如孔融一般的愛國志士,都不再相信所謂的討伐云云。

    那麼多人聚在一塊,最後什麼事都沒幹成,讓董卓大搖大擺的跑了,甚至還是在衆人眼皮子底下,一把火燒了洛陽城,然後打包帶走所有值錢的東西。

    彼時關東各路諸侯,卻在做壁上觀,各自勾心鬥角,想着保存實力。

    自那以後。

    不少人就對討伐董卓,失去了信心,像孔融這般尚存心志的,也很難對此再抱希望。

    …………

    而在感受到孔融言語中的質疑後。

    曹昂卻是自信滿滿。

    無比鎮定的朗聲道:“不瞞文舉公,舉大軍攻打長安,討伐董卓,這是我們曹家接下來的重要戰略,若無大事,絕不會輕易更改。”

    “事實上迎回天子,救出公卿百官,再興漢室之威嚴,彰顯朝廷之法度,這件事一直銘記於家父與在下心中,但是一刻也不敢忘記啊!”

    “當初在洛陽城外,袁盟主等人各有藉口,各行其是,推脫着不願意追擊董卓,唯有我父親率領着麾下全部兵馬,頭也不回的追出了函谷關,直到兵糧耗盡,方纔鬱郁而回。”

    “此事想必有不少人知道,由此難道還不可見,我曹家父子的忠心耿耿,對漢室忠心的天日可表嗎?”

    “公爲何還心存疑慮?!”

    此言此語,擲地有聲。

    孔融當即沉默以對。

    作爲一方郡國的太守,他也算是官場中的中上層人物了,尤其在地方上具備實權的他,更是擁有尋常官吏難以想象的發達耳目。

    而曹昂之父曹操的事蹟,這本就不是一件小事。

    關東聯軍解散之後,曹家父子一路上的所作所爲,也隨着各路兵馬返回原處,而像插上了翅膀一樣,傳遍了天下各地。

    對此,孔融又豈能有所不知呢?

    曹操以及曹昂,這父子二人,一門兩英傑,都是不容置疑的漢室忠臣,是令人心生敬意的大漢擎天柱。

    自己對他們產生懷疑。

    確實很不應該。

    …………

    想到這裏。

    孔融當即鬆開了雙手,向後倒退了一步,接着雙手作揖拱在身前,給曹昂結結實實的行了個躬身大禮。

    “在下一時心急,說錯了話,還望子脩千萬莫怪,伱與令尊皆是漢室股肱,天下人又豈有不聞之者!”

    面對孔融的賠禮道歉。

    曹昂是坦然接受。

    不過在禮畢之後,還是動作沉穩有力的,將孔融攙扶了起來。

    “文舉公言重了,我知你亦是忠良之輩,心憂於朝廷社稷,故而心存疑慮,這也是難免的。”

    “只是話我也說了,青州若不能長久穩定,不能做到確保兗州後方安穩無事的話,那勤王伐賊這件事,恐怕要暫且擱置,向後推遲一段時間了。”

    “畢竟只有確保根基不失,才能擁有討伐董賊的實力。”

    言盡於此。

    曹昂不再多說一個字。

    而是轉身邁步來到桌案前,將之前一口未飲的茶湯端了起來,捧在手上開始細細品嚐,給孔融留出了大量思考的時間。

    ……

    而看着曹昂,將一碗平平無奇的茶湯捧在手上,一邊喝着還一邊觀賞,彷彿是什麼美味佳釀一般。

    孔融知道。

    曹昂這是在讓自己做出選擇。

    究竟是支持曹家奪取青州的控制權,承認並支持曹家對青州各郡國的實際佔有,還是繼續堅持心中的禮法,選擇保全青州刺史焦和。

    兩條路,皆在一念之間。

    “嘶!”

    孔融深吸了一口氣。

    接着眉頭緊皺,整個人面色陰晴變幻,在原地來回踱步走動了起來,腦海中一時思緒萬千。

    禮法爲重,這是自己堅信了半生的理念,每逢遇見大事時,行爲標準都是以此爲準則。

    但皇權至上。

    擁護天子,擁護朝廷,維護皇室的尊嚴,鞏固漢室的威儀。

    這也是孔融平生的理念之一。

    眼下曹昂讓他做出抉擇。

    相當於是左手打右手,而且還得分出個勝負來,又豈能不叫人爲難呢?

    …………

    整個書房中靜謐一片。

    除了來回走動的腳步聲之外,再沒有其他任何一點聲音。

    如此僵持了約有一盞茶的時間後。

    孔融方纔站定了腳步。

    非此即彼的強制選擇,終究還是讓他做出了判斷,其保皇黨的身份,皇權至上的理念,到底是壓過了所謂禮法。

    再說了。

    維護皇權,斬除國賊,迎回天子,營救百官,這件事本身就是合乎禮法,而且是最有禮法的一件事。

    兩相比較之下。

    本來就不幹人事兒,廢物一個的小小青州刺史焦和,實在顯得無足輕重。

    倘若他的犧牲,能夠換來漢室再興,天子歸位,讓大漢王朝再一次偉大,想必一切都是值得的吧。

    或許焦和本人得知了,他能夠起到這麼大的作用,也一定會感到無比振奮,並爲之而歡欣鼓舞的!

    想到這裏。

    孔融也不再猶豫不決。

    而是緩緩吐露出了自己的答案。

    …………

    “青州刺史焦和,此人崇尚巫蠱之術,好清談虛言而無半點才能,在任之時,屢屢罔顧百姓生死,放任賊寇屠戮肆虐而不顧,只知苟且偷生,畏縮避禍於一時。”

    “若是讓此人再繼續擔任青州刺史,只會遺禍無窮,州中上下,早晚必毀於其手。”

    “所以依我之見,合該另請賢明之人爲青州刺史,以保證青州上下官民一心,百姓安居樂業,再也不生盜匪橫行之事,至於焦和此人,他既然願意躲着,那就永遠躲着別出來了!”

    舉凡清流名士。

    那批評人的功夫就不是蓋的。

    孔融能夠和禰衡玩到一起去,二人互相引爲知交好友,就足以證明孔融開噴的本事,也是不遑多讓的。

    在心中皇權至上的理念,壓倒了禮法,徹底決定站在曹昂這邊後。

    孔融當即對焦和進行了猛烈批評。

    言辭之間毫不客氣。

    不過三言兩語,便已做出了將焦和的青州刺史,架空或者廢掉,另選一人爲青州長官的決定。

    而這,也正是曹昂想要的。

    …………

    “文舉公明事理,知變通,爲百姓着想,此乃青州萬民之福啊!”

    “誠然如君所言,既然焦和願意躲着,那就讓他別再出來了,只是另舉一賢能之輩爲青州刺史的話,不知文舉公,您心中可有合適的人選?”

    這個時候要是大着臉子,說“我覺得誰誰誰不錯”,那就純屬沒眼色,不知進退了。

    既然已經決定了選邊站。

    那自然是要一站到底。

    孔融當即搖頭擺手道:“我不過是一郡國之相,又豈知一州大事,反觀令父子皆是一州之牧,眼界非是常人能比,自然知人善任。”

    “所以青州刺史的人選,子脩自決即可,彼時知會我一聲,我當出面爲你聯絡各郡國的太守,通告青州。”

    “早一日將此事確定下來,咱們討伐董賊,重建朝廷的偉業,也能早一日開始,如此豈不妙哉?”

    現在輪到孔融比曹昂積極了。

    巴不得早點把焦和掀翻,然後青州拴一塊,綁在兗州的戰車上,從而促使曹軍儘快出兵長安。

    看着孔融臉上那狂熱的模樣。

    曹昂滿意的微微頷首。

    不枉自己費一番脣舌。

    又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又是把討伐董賊,重建朝廷的宏偉目標搬出來,總算把這老小子給說服了。

    而孔融的依附。

    也決定着青州自今日之後,將徹底歸屬於曹家,再無阻礙。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