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朕賞你一個人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山打老虎額字數:3103更新時間:24/06/29 11:59:46
朱元璋氣勢洶洶,義憤填膺,此時他彷彿渾身上下都充斥了正義感。
“稅賦乃是國家的根本,這麼多的良善商賈,都願意爲朝廷分憂,唯獨某些宵小之徒,非但隱稅不報,東窗事發之後,竟還敢如此張狂,他這是嫌朕的刀不利嗎?”
這話將鄧千秋嚇壞了。
他道:“陛下,卑下有一些淺薄的認識……不知可否陳奏?”
朱元璋側目看了鄧千秋一眼,似乎猜測鄧千秋想說什麼,便道:“怎麼,你與太子廝混久了,也開始婦人之仁了?”
鄧千秋心裏說,我他媽的又不是天生殺人狂。
這話自然是不敢說的,鄧千秋訕訕一笑道:“不,卑下要奏的是,對付逃稅的商賈,課以罰金就足夠了,這樣的懲罰,已算是嚴重。而一旦對其動輒處以抄家滅族之刑,這固然可以以儆效尤,卻也可能會令其他的商賈嚇破膽,以後誰還敢做買賣?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有稅漏交了。刑罰適當,而不是動輒處以極刑,如若不然,就矯枉過正了。”
他頓了一下,接着道:“至於那姓鄭的,他四處冤枉卑下,卑下對他早就恨之入骨,可爲了國家大計,卑下以爲……還是不予理會即可。現在他的家產已少了大半,元氣大傷,往後無論他做不做買賣,這稅不敢不交,對朝廷而言,也是長久的收益。”
朱元璋的臉色微微緩和,他第一次發現,自己被人說動了。
鄧千秋沒有跟他講仁義道德,事實上,朱元璋也不信這個,可鄧千秋所講的卻是赤裸裸的利益。
一想到可能會嚇壞那下金蛋的金雞,朱元璋居然陷入了沉默。
頓了半天,朱元璋才道:“商戶的事,朕也不甚懂,你既然懂,那就照你的方法來處置就好了。”
鄧千秋露出笑容:“謝陛下。”
朱標在一旁,突然眼睛一亮,他覺得自己學到了什麼,恨不得立即用筆記下來。
朱元璋轉而和顏悅色地對那商戶劉康道:“朕脾氣不好,方纔沒有嚇壞伱嗎?”
劉康一聽殺全家,早就面如土色,現在見朱元璋這般和氣,卻依舊還是嚇得魂飛魄散,慌忙道:“沒有,沒有,陛下好氣魄,陛下嫉惡如仇,陛下聖明。”
朱元璋微笑着,儘量讓自己看起來親和一些,道:“這往後啊,若是還有其他的商戶不法的行徑,你不必害怕,要勇於檢舉,誰不繳稅,這不但對朝廷有害,對你們這些商戶,也有大害。”
劉康忙道:“是,有人不繳稅,他的價格就低廉,他價格低廉,同行的買賣就沒法做了。陛下放心,草民以後一定不會作壁上觀,再有同行如此,非要檢舉不可。”
朱元璋笑着道:“看看,這就是我大明的良善商戶,好的很,朕……準你坐轎,準你穿綢緞。”
“啊……”劉康一愣,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朱元璋曾定下律令,爲了杜絕商賈奢靡成風,不允許商賈坐轎,也不允許商人穿綢緞出行。
因此,這商人們雖然有錢,卻不得不穿着布衣布鞋。
這也是爲何上等的松江布能夠流行的原因!
大家不能穿絲綢,這最上等的布料,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對象。
因此,這格外開恩,準劉康穿絲綢和坐轎,本身就是一種榮耀。
等到劉康反應過來,自是喜不自勝,連忙謝恩。
朱元璋顯然此時的心情也不錯,笑着道:“你不必謝恩,你是良善的百姓,和那些作奸犯科之人不同,這是你應得的嘛,以後一定要好好經營,遵紀守法。”
劉康千恩萬謝,最終如釋重負地告退而出。
等着‘外人’走了,朱元璋變得格外激動起來,他興奮地搓着手道:“朕看啊……不只是這個劉康,但凡是良善的商戶,都要準他們穿絲綢,不能視爲賤類。鄧千秋,這個你怎麼說?”
鄧千秋也不由得興奮起來,道:“陛下的意思是,但凡是繳了稅,在咱們百戶所裏領了稅票的,都開禁綢緞?這個好辦,卑下立即擬定出一個章程,在百戶所裏實行。”
文原吉在一旁看的無語,他沒想到,陛下變臉變的這樣的快,他總感覺今日發生的事有些不對,可不對在哪裏,他一時也說不出來,就好像有什麼東西,觸及到了他讀書人的本能一般。
於是他下意識道:“洪武元年,陛下開禁商賈穿戴絲綢,短短三四年,便朝令夕改,這是否……”
朱元璋居然沒有生氣,他笑吟吟地看着文原吉道:“文卿家啊,你家裏有人經商嗎?”
文原吉忙道:“陛下,臣家裏沒有。”
朱元璋繼續笑意盈盈地看着他,難得的有耐心地道:“你再想想。”
“真沒有。”文原吉看着陛下的笑臉,只覺得後襟涼。
朱元璋收起笑容,皺眉道:“闔族都沒有嗎?”
“這個……這個……應該沒有吧。陛下,臣乃書香門第,詩書傳家……”文原吉道。
朱元璋噢了一聲,顯得很失望:“那你家靠什麼生活?”
文原吉下意識就道:“當然是以詩書……”
朱元璋像看智障一樣看着他:“你爹孃拿詩書餵養你?”
“咳咳……”文原吉有些窘迫,忙道:“家裏有一些些的土地。”
“噢。”朱元璋道:“多少畝?”
文原吉道:“不知。”
朱元璋怒道:“家裏有多少土地,你也不知?”
“真不知道。”文原吉要哭了:“地太多了,算不明白。”
朱元璋冷笑:“聖人有一句話,朕忘了,叫什麼什麼正心、誠意……”
文原吉長長鬆了口氣,立即嫺熟地道:“這一句出自《禮記》,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也。”
朱元璋道:“對對對,就是這一句。文卿家啊,你家裏多少地也不清楚,怎麼齊家?家都沒有齊,還奢談什麼治國?這治國的道理,你能明白嗎?”
文原吉臉色一變,一時瞠目結舌。
朱元璋溫文爾雅地道:“無妨,你讀書好,雖然齊家尚顯欠缺,不過不打緊,你聰明,學東西快,將來還是大有可爲的。”
文原吉尷尬地點點頭:“臣一定謹遵陛下教誨,修身養性……”
朱元璋擺擺手,打斷他:“你算賬算的不好,這樣吧,以後你就來這百戶所,朕敕你爲百戶所僉書,這百戶所裏頭粗人太多,需要像你這樣滿腹經綸的人協助。”
說着,他便看向鄧千秋道:“鄧千秋,以後他就是你的副手了,你以後好好教一教他算術,免得他家裏幾頭牛,幾畝地也不曉得。”
鄧千秋目瞪口呆,還可以這樣?
文原吉則是直接愣在原地,臉上又青又白。
他呆若木雞一樣不做聲,他可是侍御史啊!雖然品級不高,卻也算是清流,而且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可到了這百戶所,雖說僉書也算文職,可實際上卻是正七品的丘八罷了。反正朝中沒人認這僉書是文官。
換一個角度來說,侍御史的上頭是當朝太子。而籤書的上頭卻是鄧千秋這個狗一樣的百戶。
他猶如一下子跌入了冰窖,感覺寒氣從底而上的漫然了他的全身,令他頓覺得偷心涼。
朱元璋瞥他一眼道:“以後好好給朕算賬,知曉了吧。你怎麼不吭聲?”
文原吉還呆立在原地。
朱元璋伸手,在他的腦殼上直接給他彈了一下腦瓜嘣。
文原吉打了個激靈,終於清醒過來。
“好啦,朕要擺駕回宮了。”朱元璋看向朱標道:“太子也回春和宮吧。你是太子,難道成日留在此?文卿家,你今日就在此上值……”
文原吉:“……”
他想張口拒絕,卻最終在陛下毫不猶豫轉身離開的背影下,沒敢吭出半聲。
臨走的時候,朱元璋忍不住指了指遠處的文原吉,對朱標道:“這一路來,嘰嘰喳喳,朕忍他很久了,大兒,你平日怎麼受得了?”
朱標面色平和地道:“父皇,他並沒有犯錯,爲何要這樣對待他?”
朱元璋嚴肅起來:“大兒這是什麼話?難道侍御史任了僉書就是貶謫嗎?這百戶所這樣要緊,關係到了商稅如此重要的財源,朕給鄧千秋安排一個好助手,怎麼就變成了貶謫呢?”
朱標苦笑以對:“難怪,鄧千秋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嗯?”朱元璋一愣,不解道:“這是什麼意思?”
朱標解釋道:“朝廷的稅源取之於農賦,那麼父皇即便厭惡士紳,也不得不給他們優待,因爲他們是我大明的經濟基礎。同樣的道理,倘若朝廷的稅源來自於商賈,那麼父皇也會自然而然,覺得商戶和藹可親了。這不在乎父皇的性情好壞,不以父皇的意志而轉移。”
朱元璋好像一下子,被洞穿了心事。
他細細咀嚼着這番話,覺得很是有理,於是頗有幾分激動地道:“真是有大才幹的人,依朕看,可比一萬個文原吉,他還說了什麼,快快說來!”
…………
下一更很快來,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