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當頭棒喝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字數:3102更新時間:24/06/29 11:59:46
    原來如此……

    這明倫閣內,本是苦思冥想之人,現在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果然不愧是太子賓客範顯祖,一出手就是不凡,若是這樣的話,就說得通了。

    需知像宋濂那樣的大儒者,行文必有深意,且這樣的正宗聖人門下,必然字字句句,都符合天下儒學正統。

    這般直接引經據典,居然以‘文明’爲切入,這文明二字,若非是飽讀詩書,能將《易傳》、《尚書》倒背如流之人,還真未必能解其深意,宋公的學問,博大精深至此。

    當然,這範顯祖的學問,亦是教人可畏,尋常人覺得生澀難懂的東西,他竟信手捏來,足見他的學問,深厚到了何等的地步。

    鄧千秋的面上卻是半點不慌,道:“後頭又作何解呢?”

    開了一個好頭,範顯祖似乎也感受到了周遭人灼熱的目光。

    尤其是當着陛下和太子大顯身手,教他此時已是滿面紅光。

    他一副輕描淡寫,舉重若輕的模樣,笑吟吟地道:“這其後的禮貌,就更容易理解了。這禮貌二字,源自於《孟子·告子下》,曰:禮貌未衰,言弗行也,則去之。其實,這也是恭敬謙虛之意。而這文明與禮貌二詞,本是同意,只是……宋公令人欽佩之處,就在於他這一處的巧思。妙,妙啊,真是妙不可言。”

    鄧千秋身軀一震,用崇拜的眼神看着範顯祖。

    不得不說,這傢伙……還真是‘學富五車’,把他送到現代去,他作文能拿一千分。

    鄧千秋道:“什麼巧思,你這是胡扯的吧。”

    此言一出,不少太子身邊的文臣和賓客們都露出了不屑之色,只覺得鄧千秋實在粗俗。這樣說來,宋公這篇文章,恰好與鄧千秋這樣人的舉止背道而馳,天下因爲有這樣的人,才會有這麼多傷風敗俗的事吧。

    朱元璋認真聽着,他起初也不明白這破文章到底什麼玩意。

    這也叫文章?朕一天能寫八百遍。

    可聽了範顯祖的解讀,似乎也聽出了一點味道。

    太子朱標,自是繼續洗耳恭聽。

    只有燕王和周王,一副懶洋洋的樣子,沒睡醒似的,耷拉着腦袋。

    範顯祖微微一笑,露出高深莫測之色,不無譏諷地道:“鄧百戶此言差矣,這文章的事,你不懂。”

    鄧千秋只道:“你要說便說,囉嗦什麼?”

    陪伴在朱元璋左右的也該先,聽到囉嗦什麼,居然莫名覺得有些熟悉,下意識的,他悄悄看了一眼朱元璋。

    範顯祖道:“文章以治國爲題,而前後兩句,先是文明,後爲禮貌,都是同一個意思,即謙和恭敬之意。這從文章的結構而言,屬於複述,亦或者叫做點題,即此文主旨之主旨,便在於這謙和恭敬,此乃重中之重。”

    鄧千秋驚訝道:“這不就是湊字?”

    範顯祖現在反而露出了不與鄧千秋計較的樣子,他要表現出孤傲,越是如此,越顯得他對鄧千秋的鄙夷:“非也,伱讀書少,不曉得這文章的厲害,如此複述,其實就是正中題心,將治國之道,直接提到了聖人之道上頭。”

    鄧千秋露出大驚之色:“聖人之道?”

    範顯祖朗聲道:“對!聖人的治國之道,其一爲仁、其二爲德,其三爲禮,所謂仁者人也,親親爲大;又謂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心拱之。又曰:治國以禮也。這便是聖人之主張,乃大治天下的不二法門。”

    鄧千秋撓撓頭,像很是不解一般,道:“可這和這文章有什麼關係呢?”

    範顯祖微笑道:“鄧百戶,老夫知道你很急,可是你先別急。”

    他頓了頓,繼續道:“無論是禮,是德,是仁,其實都離不開一件事。”

    鄧千秋下意識地接口道:“什麼事?”

    範顯祖道:“人!”

    他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這一下子,許多人彷彿開竅一般,腦子嗡嗡的響,好像一下子醐醍灌頂一般,不少賓客和文臣俱都色變。

    他們好像一下子領悟到了什麼,都下意識欽佩地看向範顯祖。

    範公高才啊。

    可這殿中,還有幾個榆木腦袋。

    比如朱元璋,朱元璋依舊暈頭暈腦的聽着,雖然覺得範顯祖說的很厲害,卻還是不免有點費解。

    還有就是鄧千秋了,鄧千秋下意識地道:“人?咋又轉到人的身上了?”

    範顯祖深深地看了鄧千秋一眼,眼帶嘲弄,卻是含笑道:“你讀書少,這不怪你。”

    鄧千秋怒道:“你怎的罵人。”

    範顯祖微笑道:“禮、德、仁,都離不開人,因爲這三點,都是人身上的美德,所以……大治天下,必遵仁、禮、德,而要遵行仁義禮德,就離不開聖君。”

    呼……

    許多人長出一口氣,如癡如醉之人,似乎開始如夢方醒。

    範顯祖聲音開始高亢,他用帶有音律的嗓音繼續道:“那麼何謂聖君呢?宋公已給出了答案……文明、禮貌!”

    鄧千秋:“……”

    臥槽,臥槽……好傢伙……

    鄧千秋不可思議地看向範顯祖。

    範顯祖已不在乎鄧千秋了,這裏彷彿已成了他的舞臺,他聲音高亢,開始滔滔不絕地侃侃而談:“宋公信手將《尚書》、《左傳》的詞眼,破了治國之題,從而衍生出了君子修德而大治天下之意,他將謙和恭敬,視爲君主最大的德行,有了這樣的德行,那麼……大治天下,成就堯舜一般的盛世,也就不遠了。此文只前面四字,就教人醐醍灌頂,一掃人之疑惑……”

    頓了一下,他繼續道:“最厲害之處就在於,此文若只看表面,實在平平無奇,可其意,卻是發人深省,猶如當頭棒喝,讀宋公之文章,猶如飲清泉,教人一下子晴朗明目,真真是教人佩服之至。”

    這一下子,就算是再愚笨之人,也似乎明白過來。

    朱元璋也不由得覺得這範顯祖,實在厲害。分明是讓人不得其解的東西,經他這樣一說,竟一下子便清晰明白了。

    朱元璋本是擰起的眉毛,也不由得緩緩舒展開來。

    其餘之人,既欽佩宋濂,當然,也不免佩服這範顯祖,他的文思敏捷至此,非同凡響。

    要知道,寫文章不易,可要解讀文章,也不容易,沒有深厚的學識,沒有讀書萬卷的根底,有些文章,你是永遠看不懂的。

    “鄧百戶,你輸了,你學問太低,還是不要與範先生爭論了,方纔這範先生的高論,就足以教人喝彩。這一次,範先生不與你計較,你認輸便是。”

    說話之人,卻是另一個太子賓客,這人知道太子希望息事寧人,顯而易見,現在這範顯祖的表現實在過於耀眼,因而便給鄧千秋一個臺階,讓鄧千秋借坡下驢的意思。

    “且等一等。”鄧千秋神色間依舊淡定,道:“範先生,這文章竟真這樣的厲害?”

    範顯祖不禁得意洋洋,不過此時,他似乎想到了宋濂的文章,文明、禮貌,這何止是治國之道,這也是讀書人的舉止規範啊,只有謙和有禮,才方爲君子。

    當下,他擺出一副不予鄧千秋計較的口吻:“當然厲害,越是這樣的文章,才越是厲害,宋公之作,當然非同凡響,老夫雖也讀書,可比之宋公,卻雖有一些墨水,卻無此巧思,實在慚愧之至。宋公只此一文,便足以教我汗顏了,甘拜下風,若能成爲其門下走狗,此生無憾!”

    鄧千秋聽罷,與朱棡四目相對。

    朱棡大受震撼的樣子。

    鄧千秋則用一種怪異的眼神看着範顯祖。

    “範先生所言當真?我不信!”

    範顯祖微微瞪着鄧千秋,佯怒道:“小子無狀,怎的還不開竅。”

    其餘之人已是看不下去了,鄧千秋這傢伙,簡直胡攪蠻纏。

    鄧千秋道:“你真的想拜這文章的主人爲師?”

    範顯祖鄙夷道:“朝聞道、夕死可矣,你懂個什麼……”

    鄧千秋撓撓頭:“其實如果你真的誠心誠意想拜我爲師,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學費很貴的。”

    範顯祖臉色驟變,正想大聲呵斥。

    卻聽鄧千秋道:“那個……那個……我的意思是……這文章……這文章……是我寫的。”

    “……”

    一下子的,整個場面異常安靜起來。

    範顯祖面上微愣,而後嘴角微微勾起,笑了起來:“你?就你能寫出這樣驚爲天人的文章?簡直……簡直就是荒唐!此文乃宋公所書。鄧百戶,你休要在此胡言亂語。”

    “對呀。”鄧千秋道:“這確實是宋公所書,我字寫的不好,像狗爬的一樣,所以自慚形穢,因而便寫了一篇文章,請了晉王殿下昨夜去尋了宋公,委託他抄錄一下這篇文章,這文章,確實是宋公親筆抄錄書寫,可是……文章卻是我寫的啊,你若是不信,你問晉王殿下,若連晉王都不可信,大可以去請宋公來。”

    範顯祖:“……”

    明倫閣內。

    一個個人已開始窒息了。

    這時聽到刺耳的聲音道:“對呀,是我親自跑了一趟,去請了宋公幫忙抄錄的文章,這文章,也算是宋公所書,可文章確實是千秋所寫,這沒有錯,我拿我人頭作保,若是還不夠,我拿我全家的人頭作保!”

    …………

    休息了一年,現在每天一萬二千字,好累,大家支持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