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真相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字數:2157更新時間:24/06/29 11:59:46
    鄧千秋感慨道:“若非是老兄,只怕現在我還身陷囹圄,還在牢裏待着呢。老兄,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朱元璋憤怒於,這個傢伙敢稱他爲老兄。

    不過似乎想到,那吉安侯陸仲亨也不過是這傢伙的‘賢弟’,似乎……心裏好受了一些。

    他藉着燈火和月光細細地看鄧千秋,心裏不由得嘀咕:“像,太像了。”

    這般的念頭,令他突然百感交集。

    “老兄,你怎的來此?是來訪友,還是在此暫住?”

    朱元璋沉默着,依舊不言。

    這令鄧千秋很尷尬,可不管怎麼說,這人也算是自己的恩公,鄧千秋心裏想,不愧是救我的男人,這樣的高冷,這樣的不近人情,我更加喜歡他了。

    良久,朱元璋突然道:“怎麼儀鸞司讓你在此值夜?”

    鄧千秋一笑道:“啊……這個啊……可能是我年輕吧。”

    朱元璋終於透出了幾分笑意,道:“我還聽聞,你似乎在儀鸞司不被人所喜。”

    其實鄧千秋知道,自己和那侯爺的事,只怕很快就會傳開,這整個皇城內外,其實就是個大型情報收集站,有什麼風吹草動,尤其是有樂子,必定會一傳十,十傳百。

    鄧千秋想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他道:“我來此人生地不熟,沒有什麼朋友,所以……不爲人所喜,應該也是理所當然的吧。等大家相處久了,他們知道了我的爲人,自然而然也就喜歡了。”

    朱元璋一時不知鄧千秋這到底是真傻還是假傻,宮裏的事,哪裏有這樣簡單。

    他心念一動,於是道:“你這般形影單隻,莫非在這南京城沒有朋友,一個也沒有?”

    鄧千秋尷尬道:“有倒是有一個,不過……不過……”‘

    朱元璋道:“不過朋友也未必可信的,對不對?”

    鄧千秋撥浪鼓似的搖頭,他對朱元璋很有好感,此時值夜,反正閒着也是閒着,只是他覺得自己和朱棡的事,卻也不好多說。

    只是說:“我那朋友對我沒的說,我對他,自然也要肝膽相照。”

    朱元璋聽到這番話,心裏竟一時之間生出了一種別樣的情緒。

    或許是被天上淒冷的月兒所感染,又或者是因爲眼前這個酷似故人的少年,喚起了他的許多往事,他突然冰冷地道:“你現在還年輕,尚且不知道這世間的險惡。世上的事哪裏有你想的這樣簡單,至於所謂的朋友,其實不過是某一些時候,彼此各取所需罷了。”

    鄧千秋聽了他的話,皺起了俊眉,只覺得有一股寒意。

    氣冷抖。

    鄧千秋兩世爲人,也不是沒有見過世間險惡,可他和眼前的老兄不同,他依舊是相信這個世上,是有純粹的東西的。

    於是鄧千秋道:“老兄此言,未免有些偏執了,莫非老兄……曾被朋友所棄嗎?”

    此言一出,卻好似突然之間,戳中了朱元璋內心中的某樣東西,朱元璋突然面露殺機,這掩藏在月色下的殺機,令鄧千秋沒來由的生出濃厚的寒意。

    鄧千秋下意識地後退一步。

    看着眼前這少年,朱元璋方纔意識到什麼,很快便恢復了平常之色,卻是深深地看了鄧千秋一眼,他平靜而冷漠地道:“還真被你料中了。”

    鄧千秋道:“卻不知是何人,又做了什麼對不起你的事?”

    朱元璋背着手,在這庭院細巷裏踱步,看着庭院裏的燈火,偶爾聽到絲竹靡靡之音,亦或者隱隱的歡聲笑語,他道:“當年我地位卑賤,衣衫襤褸的時候,曾遇到一個讀書人。”

    鄧千秋心情愉悅起來,他就喜歡聽這樣的八卦,這可能是所有看大門的保安的通病。

    鄧千秋當即跟着朱元璋亦步亦趨,豎着耳朵聽這朱元璋追憶往昔的事。

    朱元璋道:“這讀書人不以我的身份卑賤,卻與我一見如故,他不但教我識字,還給我衣穿,與我同食,那時候天下大亂,他竟願與我肝膽相照,屈尊來爲我做事。”

    鄧千秋不由道:“能遇到這樣的朋友,人生如此,應該也知足了。”

    朱元璋不理會鄧千秋的呱噪,他繼續道:“那時候雖是貧賤,可日子依舊迄今難以讓人忘懷。天寒地凍的時候,我們大被同眠,私下裏,他會悄悄撕下自己衣裏的棉絮,塞到我的衣裏,好教我暖和一些。我打了勝仗,便留繳獲下來的最好酒肉,送給他吃。說起來,我現在能識文斷字,還是拜他所賜,他也教授了我不少書中的道理。而我……”

    朱元璋頓了頓,此時他佈滿血絲的眼睛裏更加的紅了,他語氣沉痛地接着道:“而我亦教授他這世間的謀生之法,那時候我便想,有朝一日,我們這些兄弟,定會創下大業,共享富貴。”

    鄧千秋感慨道:“亂世真是不易啊……活着都很艱難,真想象不出你們是如何……”

    朱元璋專橫地打斷鄧千秋道:“你別打岔。”

    鄧千秋晃了晃腦袋,這老兄脾氣大的很啊!

    朱元璋抿着嘴,繼續開口:“你此時一定以爲,此人乃是我的好兄弟,將來一定會肝膽相照,願與我同甘共苦,是嗎?”

    鄧千秋點點頭:“理應如此啊。”

    朱元璋面帶諷刺的笑了笑道:“可你是否知道,就在一場大戰迫在眉睫的時候,這個人卻突然音訊全無,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啊……”鄧千秋一愣:“這……倒是令人沒有想到,生死關頭,他竟怕死,看來你確實看錯了他。”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卻是搖搖頭。

    鄧千秋倒是義憤填膺起來:“這等貪生怕死之人,實在可惡,既然怕死,何不早些言明?現在卻丟下了自己的朋友,實在是狼心狗肺,豬狗不如。老兄,你也不必沮喪,世上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還是像我這般義薄雲天的。”

    “何況,你也不必傷心,這世上總還有天理的,所謂天理昭昭,即便他苟且偷生下來,也必受天譴。”

    朱元璋一愣,深深地看了鄧千秋一眼,神色間顯得有些複雜。

    朱元璋道:“你意思是……此人將來不會有好下場?”

    鄧千秋從朱元璋的語氣之中,聽出了朱元璋對於這位舊友的遺憾以及感傷,當然,還有憤怒。

    正因爲如此,鄧千秋自然要安慰他,鄧千秋咬牙切齒地道:“何止不會有好下場,簡直就是天理難容,這樣無情無義之人,能有什麼叫下場,這樣的人,生兒子沒腚眼。”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