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胳膊肘往外拐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落花煎茶字數:2120更新時間:24/06/29 05:54:12
    這番話如冷水潑面,激起了張老太強烈的憤怒。

    她顫抖着身子,怒目圓睜,連珠炮似地質問道,唾沫星子四濺:“你……你竟敢這樣污衊我的兒子?我兒爲人正派,我那小孫子將來必是國之棟樑!”

    言語間,滿是作爲母親的維護與不甘。

    三隊長也是被激得火冒三丈,回敬道:“既然你們家前程遠大,何苦非要在我們這支小隊裏混日子?有本事自己闖出一片天!”

    言罷,未待張老太再多說一句,他便決絕地轉身離開,頭也不回地回到訓練場,繼續指導那些滿懷熱情與夢想的新隊員們。

    這一事件,無疑再次將張家推上了村中輿論的風口浪尖,而他們非但沒有自我反省,反而將所有的過錯與責任一股腦兒地推卸到了另外兩位兄弟身上。

    張老太內心的憤懣與不滿與日俱增,對二房一家的怨恨似乎已經達到了頂點,每日裏喋喋不休,對二房一家六口的指責與挑剔無休無止,恨不得將世間所有的好運都吸收到自家來。

    至於胡翠梅,她的心裏同樣憋着一口氣。

    孃家那邊得知火炕的風潮竟是出自張家二房孩子之手,便不斷地催促她利用這層關係,讓張老二免費爲他們家砌幾個火炕。

    然而,胡翠梅與二房之間早已是水火不容,別說幫助娘家人,自家的火炕事宜還未曾有着落。

    好在,他們機智地騰出了一間空房出租,換取的租金使得胡翠梅一家三口能夠擠在相對寬敞的房間內,彼此依偎,總算在這寒冷冬日裏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孃家那邊的催促聲日復一日,冷且刺骨,讓胡翠梅心頭的煩躁瘋長。

    幾個嫂嫂的目光,銳利中帶着幾分猜忌,她們交頭接耳,似乎在討論胡翠梅爲何還不捲起袖子參與家務,眼神中流露出“難道是城裏生活久了,學會擺架子”的意味。

    前次回孃家,那是一個陰沉的下午,胡翠梅剛踏入門檻,便迎面撞上了張二孃那意味深長的冷笑。

    張二孃故意提高了音量,在衆多七大姑八大姨的環繞下,用尖酸的語氣說道:“哎喲,咱們家翠梅如今是胳膊肘往外拐了,想藉着給爹孃砌火炕的事兒,撈點好處呢。”

    言罷,還刻意瞥了一眼在場的老兩口。

    胡翠梅心頭五味雜陳,急得臉頰緋紅,連忙搖頭否認,努力解釋着自己的初衷,但每一句辯解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老兩口雖然當面保持着和藹,可背地裏,還是語重心長地勸她別太計較,畢竟血濃於水,一家人何必爲了砌個火炕就撕破臉皮。

    劉老爹更是直接,拍着胸脯承諾由他來出錢,不願讓張家人爲此白忙一場。

    這份理解與支持,讓胡翠梅心頭發熱,卻也在回家的路上,忍不住淚水漣漪,暗自發誓,往後除非必要,絕不再輕易提及回孃家。

    隨着季節的深入,寒冷逐漸侵襲每一寸土地,借住在張家的那戶人家,終於不堪忍受夜夜難眠的寒冷,鼓足勇氣,向張老太提出了想要砌個火炕的想法。

    張老太聞言,臉上的皺紋彷彿受到了驚嚇,驟然間緊縮成一團,像極了曬乾的橘子皮。

    她目光銳利,話語中夾雜着不滿和冷漠:“這四面牆圍着的,是我的地盤,你們只是暫住的過客。平日裏用我的爐竈煮飯,喝的是我張家的井水,如今倒好,還嫌不夠舒坦!”

    對方老太太,顯然是個不善言辭的,面對張老太的指責,只能結結巴巴地重複着那兩句無力的反駁,顯得愈發無助。

    實際上,她的家庭正經歷着一場無聲的風暴,兒子腿上的傷尚未痊癒,又不幸染病,兒媳一人肩負着照料孩子和丈夫的重擔,生活已是舉步維艱。

    提出砌火炕,全因兒子的脆弱身體再也經不起哪怕一絲風寒的侵擾。

    這家人深知自己給張家帶來了額外的負擔,因此,這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在田裏幫忙,還是在家務瑣事上,她們都不遺餘力地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將家中不多的食鹽和剩下的肉都分給了張家。

    她們的兒子曾暗下決心,一旦身體恢復,立刻搬出去,還會支付張家一定的租金作爲感謝。

    然而,張老太的強硬態度,徹底澆滅了她們心中的溫暖。

    薄薄的牆壁擋不住爭吵的聲音,那家的男人在隔壁聽見老母親受委屈的哭訴,心中自然難以平復,懷中女兒的啼哭似乎也更加刺耳了。

    他緊緊抱住哭鬧的孩子,目光堅定地望着妻子,讓她去請村長來主持公道,決定搬離這個充滿了冷漠的地方。

    村長接到消息後,無奈地搖了搖頭,心中暗歎,張富家怎麼總是風波不斷。

    近半年來,張家的大小事讓他忙得腳不沾地,幾乎每一件麻煩事都能追溯到張家的門楣之下。

    即便如此,村長還是耐着性子,安排了自家的大兒子幫助那戶人家搬家,希望能儘快平息這場風波,讓兩家人都能得到平靜。

    然而,在搬家當天,新婚不久的媳婦在整理行囊時,猛然發現那對承載着父母愛意,自己視爲至寶的銀耳環不見了。

    這對耳環,不僅是她出嫁時的陪嫁,更是父母多年積蓄的心血,她始終將其視爲幸運符一般,片刻不離身。

    眼看即將啓程,卻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那對珍貴的耳環。

    此事一出,全家人的視線不自覺地聚焦到了張家大兒子身上,儘管平日裏他並未有偷竊或賭博的惡名,但耳環丟失的地點偏偏在張家,加之他對家中一切瞭如指掌,難免讓人懷疑是否是他一時財迷心竅。

    張老太哪裏受得了外人對自己的兒子妄加指責,頓時怒火中燒,與人爭論起來。

    張瑞見狀,頭痛不已,乾脆招呼來周圍的壯漢,嚴守院落,以防不測,自己則衝進屋內,仔仔細細搜查每一個角落,誓要找出真相,洗清冤屈。

    結果,那對閃着微光的銀耳環竟然在張家莊重而略顯老舊的正房裏,被發現了。

    這個消息瞬間穿越了村頭巷尾,張老大的名聲此刻更是墜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