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開導
類別:
女生頻道
作者:
牛奶撞青檸字數:2083更新時間:24/06/29 04:27:23
碧雲爹孃被趕走了,大夥兒知道關於她的議論不會停息。
六合鎮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百姓們無關男女好似都對女子貞潔一事津津樂道。
碧雲怕撞見外人打量的眼神,更怕聽到那些污言穢語的揶揄,索性躲在林家不出門。
不能到飯館裏幫忙,也不願意進前廳醫館照看病人,只能將後院的活兒一攬子接過來。
天沒亮早起餵雞給牛馬刷毛,沖刷食槽,接着去廚房準備一大家子的早食,若有空閒連院落裏的柴火都順帶劈了。
張氏揉着惺忪的眼從北屋出來,就看到一摞疊好的柴火垛,鼻尖是廚房散出來的苞米粥和烙餅的香味。
林老太早不管廚房的瑣事,鄭氏因爲月底要跟金掌櫃核賬,昨晚直接宿在飯館沒回來。
爺們兒白日裏幹的是力氣活,更不可能起這麼早,唯一的可能就是碧雲。
一進廚房,果真瞧見熱竈裏溫着粥和烙餅,碧雲從隔壁浴間出來,手上抱着家裏大小換洗的衣簍子,小山一樣,險些看不到她的臉,只露出一雙疲倦的眼。
想來昨晚上定是沒睡好。
張氏幫忙擡着衣簍一角到院中,那裏已經準備好皁角粉和搓衣板,以及一桶滿滿當當的清水。
“大夫人去吃早食吧,烙餅上撒了蔥花,涼了就不好吃了。”碧雲動作不停,拖過小板凳,拿起棒槌敲打衣衫。
全程低着頭,張氏想再跟她說兩句話,只看到她的腦頂。
她苦笑:“碧雲,家裏活兒多,一時半會幹不完的,等吃完早食,我跟你一起。”
碧雲:“不用了大夫人,老太太那邊缺人手,三夫人那裏也忙得不可開交,我反正如今出不了門,要是連這些活兒都要人幫把手,您家買我回來不就虧了。”
她語氣平淡,佯裝鎮定,不想讓人看出情緒,可畢竟是一同生活大半年的人,她往日裏什麼性子,張氏是很清楚的。
碧雲上前將她的手從水盆裏抽出來,將默默垂淚的碧雲摟進懷裏,低聲勸慰:“不想了,以前的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你現在活得好好的,這比什麼都重要。”
碧雲沒人安慰的時候還好,一旦落了淚,心底的酸楚委屈便如洪水決了堤,伸出胳膊擋住雙眼哽咽道:“我早認命了,這麼多年也很少再想起那個晚上,可他們是我的親爹孃,別人不理解我便罷了,他們怎麼能撕開我的傷疤,往上頭撒鹽呢?”
說她玷污了家裏的名聲,有辱門楣才將她賤賣了,這一切怎麼成了她的錯?
張氏不停拍着她單薄的肩膀:“既知道他們的爲人,做什麼要折磨自己?你就算今日流乾了眼淚,那對夫妻也不會有半句好話,這世上不是人人都配當父母的,投身在她們肚子裏,是你的不幸,先前十八年跟他們成爲家人,你沒得選,可往後還有大幾十年的光景,跟誰成爲一家人,是你說的算的。”
碧雲哭聲一頓,難以置信擡起頭:“我還能有成家的那一日嗎?”
張氏繼續道:“當然有,這世上有將女子清白看得比命重要的,也有只看人品不看出身的人戶,就說我嫁進林家之前,常年跟在我爹身後走鏢,十七八歲混在一羣男人中間做男兒打扮,村裏那些愛嚼舌根的說我不知檢點,身子沒準早給了哪個男的。
後來快二十左右的年紀,別家有閨女的門檻都被踏破了,偏我家一個人都沒有,連媒婆聽了都擺手不願意接這門生意,名聲早不知道壞成什麼樣子了。
若不是遇到林家,遇到延春,我都篤定一輩子當個比丘尼,當個道姑,也好過嫁個只爲把我當生子工具的男人。林家不在乎我的過往,大郎說從始至終看重的都是我這個人。”
碧雲聽得愣神,這還是她頭一次聽張氏說未出閣的事情。
張氏說着掏出帕子給少女擦去眼淚:“再說了,你把失身看作不堪,見到知情人覺得無地自容,可你是被迫的,別人嘴裏的舌根子是剪不斷的,與其聽在心裏堵得慌,不如坦蕩地面對,錯的是落草爲寇的兵匪,他們才是應該付出代價的。”
碧雲冷靜了半天,神色稍緩,張氏的話她都聽在耳中,一時半會兒可能沒法完全不把他人的議論放在心上,可總有一天,她得直起腰桿子,不爲別的,哪怕爲了林家不被跟着一起詬病。
她擦乾眼淚,跟張氏一起把飯菜端上桌。
各房的人陸續起牀漱口洗臉,做到廚房桌椅上等候林老太來了開飯。
林老太正在屋子裏給小孫女穿外衫,今日祥雲醒得早,早上百無聊賴躺在牀榻上養神,就聽到院中碧雲和大伯母的交談聲。
幾次想爲張氏的開解和認知拍手稱讚,像她一般思想開闊的女子,在這個時代是很罕見的。
兵荒馬亂的年代,男兒或許能因強壯的體魄能在混亂中逃跑,可那些天生力氣不夠,又年輕的女娘們,一旦被抓住,死亡已經不是她們最害怕的事情。
廚房餐桌上。
已經給大夥兒分好餅的張氏,一扭頭看到穿着粉紅短衫的小侄女,今日難得沒挨着老太太坐,反而趴在她長凳旁,眼巴巴盯着她,眼裏好像在發光。
張氏瞅着她的小模樣,以爲小饞貓在惦記她手上的半張餅,笑着將餅放到祥雲碗裏,又拿起另一個明顯比大夥兒小一號的碗盛了半碗苞米粥。
祥雲奶奶的道了謝,將往日張氏最愛的豆豉醬菜往她面前推了推。
飯桌上大夥兒默契地沒對昨日的事情發表意見,一來家中男人和孩子,一個男女有別不方便說,一個沒長大什麼都不懂,說了也一知半解。
男人們大口咬着餅,呲溜着碗裏的粥,吃香並不斯文,看着卻香。
林老大自從一年前去吳江倒賣兩箱絹扇和刺繡帕子,賺了錢後,一直想再去跑一趟。
如今家裏有了馬車,貨物拉起來更方便。
他是全家最喜歡在市集上晃悠的,平日裏觀察這家,打探那戶,如今已經對鎮上近千口人家的財力門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