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西北王(下)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極致風華字數:2251更新時間:24/06/29 03:57:42
    “皇城司送來三份線報,全都與李君名有關。”

    “這李君名,看來確實有點本事。”

    “哼,年輕氣盛,將自己架起來——他不會每次都這麼好運的。”政事堂中,一衆大老正在低聲議論,話題的中心人物,卻是那位之前闖下名聲得以面聖後,卻迅速沉寂下去的少年郎。

    也是從最近傳來的消息中,才得知對方居然不知什麼時候跑去了西北,而且已經做出了一番事情來。

    先是將那令大宋頗爲頭疼的李繼遷刺殺,繼而串聯了折家、吐蕃,又將亂作一團的党項人和原本事不關己的回鶻一起拖下水來。

    如今那邊亂成了一鍋粥,反倒對於宋廷有利,可以讓他們亂中取勝。當然對於這些朝廷大老來說,其實彼輩根本就不清楚西北那邊的情況,又是以不知兵事的文官爲主,也不知道是成心如此還是當真讀聖賢書將腦子讀傻了,只武斷認爲李勇此舉有害無益。

    因爲西北局勢原本還算是穩定的,而對於朝堂上袞袞諸公來說,穩定大於一切。

    哪怕就是讓李繼遷劫十次糧餉,他又豈能將他們拖垮?反倒是現在這種局勢,誰也無法做出準確判斷,讓人實在心裏沒底。

    畢竟在宋廷看來,他們最大的敵人依然還是北面的遼國,若是這邊被西北一方牽扯了太多的注意,遼國那邊卻又動兵了,他們腹背受敵如何招架得住?

    “這個李君名簡直就是胡來,李繼遷自有吐蕃牽制,至不濟還有府州折家擋着,他他何嘗能與我大宋爲敵?如今李君名此舉,卻是與党項人結下不世之仇,吐蕃、回鶻這些異族亦不可信,緊靠着折家如何抵擋?”李沆默默聽着一言不發,其實以他的眼光,也覺得這件事情做的太唐突了一些,但對於李繼遷之死,他心裏卻也是叫好的。

    如今當務之急是要如何補救,而不是在這裏爭吵不休。作爲暫時唯一的同平章事,李沆輕咳一聲,頓時政事堂內清淨一片。

    原本還有個張齊賢與他作對,現在趙恆尋了個藉口將張齊賢拿下去,政事堂一時快變成了李沆的一言堂。

    他也沒有什麼志得意滿,只是表情澹然道:“此事乃是官家首肯,李君名奉皇命辦事,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就不必再議了。如今應當商議的是派何人過去安撫西北局勢,北面遼國不會善罷甘休,西北不宜大動兵戈……”於是政事堂又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結果這一回沒商量出個結果,只能散會再議。

    李沆再去找皇帝趙恆,卻沒想到趙恆拉着他問他接下來要給李勇一個什麼封賞才好。

    不過最終在政事堂的抗議下,趙恆繼續提拔李勇的想法只能胎死腹中,而關於安撫西北的人選,朝廷也有了結果。

    只是讓宋廷始料未及的是,在接下去的半年裏,西北局勢再次風雲變幻,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料和掌控。

    先是吐蕃國王遇刺不治身亡,之後幾位王子互相攻伐,最終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守着吐蕃本部,一部分卻投奔到了宋軍這裏。

    而後居然主動向趙恆求取折家女,趙恆自然准許了這次聯姻,並且將這位小王子的部族編入大宋西軍中,並成爲四路正路軍之外的第五路,名爲

    “蕃兵”。實則後來的歷史上,北宋確實也出現了一支蕃兵,不過那是從宋的邊界與西夏接壤處散居的諸多羌人中,選擇歸屬宋人調配的

    “熟羌”組成,且基於其本來的部族結構安排,如此能保證軍令上通下達,不致影響到他們的戰鬥力。

    而現在這支主體由吐蕃組成的蕃兵,顯然是有所不同,從戰鬥力上來說,餘威猶存的吐蕃肯定是比在夾縫中生存的羌人要更強悍些,但也更不容易服從大宋的調令。

    不過此時大宋西軍得到了壯大,雖說吐蕃、党項與回鶻三族隱隱要聯合起來,但通過蕃兵又將西北附近其他一些零散部落聚攏起來,最終西軍分作三路,率先進攻党項。

    回鶻準備支援時,卻遭到了吐蕃背刺,兩敗俱傷時,夏國也被宋軍大敗,最終由蕃兵出來收拾殘局。

    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兩位吐蕃王子早都已經投靠了大宋,聯合演了一出相互攻伐的戲碼,卻是夏國與回鶻等都耍了。

    甚至折家也被矇在鼓裏,不過他們依然不虧,畢竟收攏了各部族後,蕃兵做大,那兩位王子地位跟着水漲船高,他們作爲姻親關係也有好處。

    不過此時對於大宋來說,卻無暇再來顧及西北之事了,因爲經過了一年半多的休戰後,鹹平四年八月初,遼軍悍然發動突襲。

    ……比起歷史上冬日才行動,這次遼國提前了三個月,顯然是因爲西北局勢混亂的影響。

    遼國對於李繼遷的反覆橫跳同樣是惱恨在心,但對他們來說,畢竟關於李繼遷那邊的直接衝突沒有大宋來得多,所以還能接受。

    甚至對於李繼遷折騰宋的西北邊疆十分樂見其成,但沒想到李繼遷突然就死了。

    遼國同樣在大宋邊界安插有情報探子,對於西北局勢中皇城司插手自然做到了心中有數。

    儘管目前西北混亂不堪,誰也不能把握到最後的結果,而且看起來宋軍也不一定會是最後佔到便宜的一方,但他們只能趁着這個時候出手。

    若是等到西北重新安定下來,甚至可能結果對大宋有利的情況下,他們再想做出什麼行動就晚了。

    上一次的試探性進攻被宋軍打退,也讓他們看出了宋人反抗的決心。這一次來勢洶洶,準備更爲充足,是以宋廷這邊收到消息的時候,卻已經是威虜軍宋軍敗退的消息傳來。

    實際上因趙恆的多方部署,宋軍剛開始在長城口,前鋒部隊張斌與突襲的遼軍前鋒遭遇戰,算是小勝了一場,只是因敵衆我寡,所以暫時退出,並通告各鎮,遼軍來襲,希望各部守望互助,做好準備。

    但遼軍行軍速度太快,另一部前鋒在威虜軍遭遇了遼軍主力,若非是李繼宣、秦翰部趕到及時救難,幾乎要全軍覆沒。

    最終遼軍退走,宋軍也退守定州,暫時形成僵持。不過現在誰也不知道,這場連綿的交戰,會一直持續兩年。

    相比於西北局勢,至少目前看起來對大宋的威脅還是較小的,所以大宋君臣的目光現在完全轉向了北面,也暫時無暇來顧及西北這邊。

    自然也不知道,大宋真正的

    “心腹之患”不在遼國,不在皇宮,而是就在這一團糜爛的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