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來路不明的說書先生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天洗字數:3398更新時間:24/06/29 00:32:01
    “天啓六年五月初六辰時,忽大震一聲,烈逾急霆,將大樹二十餘株盡拔出土,根或向上,而梢或向下;又有坑深數丈,煙雲直上,亦如靈芝,滾向東北。自西安門一帶皆飛落鐵渣,如麩如米者,移時方止。自宣武門迤西,刑部街迤南,將近廠房屋,猝然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殺死有姓名者幾千人,而闔戶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幾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爐中之火皆滅。惟賣酒張四家兩三間之木箔焚然,其餘了無焚燬。凡死者肢體多不全,不論男女,盡皆裸體,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

    ——《明宮史》,司禮太監劉若愚著。

    王恭廠大爆炸的原因至今不明,不少超自然現象被記錄在此事的卷宗之中,爲這場千年難遇的災禍蒙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面紗。

    肖琪就是以王恭廠大爆炸這一真實的歷史事件作爲引子,構建了一個腥風血雨、權謀交錯的江湖故事……

    …………

    明,天啓七年,五月初一。

    京城。

    皇都的百姓們也許尚未走出一年前大爆炸的陰影,但生活仍要繼續。茶館酒肆,櫃坊牌樓,驛站旅社,城市的商業最先在災難後恢復起來,其餘各行當緊隨其後,加之朝廷安撫有方,制律嚴明,京城的元氣慢慢回覆到往年七八成的光景。

    社會風氣在向着正常化發展,這本是件好事。然,城裏的人們沒有注意到,最近這半個月內,北京城裏來了不少奇怪的人……

    一個多月前,江湖上開始流傳出一個莫測真假的傳聞,說是天啓六年王恭廠大爆炸一事的真正緣由,並非朝廷宣稱的火藥庫走水,而是一件天降祕寶巧合下引發的。

    那天降祕寶乃仙家之物,不知怎的墮入凡塵,正好砸在王恭廠頭上,這才導致了禍事。事發後,錦衣衛和御林軍第一時間進入現場,發現爆炸中心有一塊四方瑩石,上刻符號文字無數,爆炸、大火皆不能傷。當朝天子得知有此物後,曾令人將其從坑中起出,想運至皇家寶庫嚴加看管,但祕寶重不知幾何,任憑人們驅趕多少騾馬,也不能移它半步。

    無奈,皇帝只得下令在王恭廠附近佈下重兵,不得讓瑩石有任何閃失,另派內閣大學士前來破譯銘文,弄清此物的跟腳。

    三個月後,內閣大學士們將破譯的部分銘文呈上。銘文大意是說,此物喚作“神寶”,是上天賜給全天下有緣人的至寶,任何人都可能是“有緣人”,都可能成爲神寶之主。

    神寶的作用銘文上也寫了:可傳有緣人仙家之術。醫者,可活死人肉白骨;兵者,能縱橫五路睥睨天下;商者,可侯服玉食珠圍翠繞;武者,獲蓋世絕學,世間無敵,以武入道也未嘗不可……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奇怪:這麼有吸引力的寶貝,皇帝肯定也動心唄?他咋沒去試試呢?好說,因爲要想神寶起作用,還需“等一天”。

    這個“等一天”是神仙的說法,而人間就得等上一年,畢竟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銘文上解釋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防止神寶落在人跡罕至之處,被人偶然獲得便成爲此人的私有物了。這一年的時間,足夠此物爲天下人所知,有意者皆可來神寶處試一試仙緣,神寶沉重不可挪動也是因爲這個目的。

    然,神仙也算錯的時候。神寶直接砸在了皇城裏天子腳下,這個消息也鮮爲人知,直到一個月前,江湖上才有神寶的風聲流傳。

    江湖上的各路人馬來不及打探此事真假就紛至沓來。原因無他,按照銘文上的記錄,神寶開始測試有緣人是在一年後,也就是天啓七年的五月初六,距離王恭廠大爆炸剛好滿一年。武林中人得到神寶問世的消息都是四月的事兒了,再費工夫打探的話,等趕去京城那怕是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京城的四月五月,迎來了不少江湖客,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

    神寶。

    …………

    今個兒是天啓七年五月初一,距離奪神寶搶仙緣的日子,還有五天。

    阮丹丹就在今天進了城。作爲國都,北京城城門口的盤查力度自然是在全國首屈一指,但身爲武林中人的阮丹丹過關時沒怎麼被爲難就放人了。

    衆所周知,相當大一部分習武之人都配了一副寶兵刃。就算沒有那個條件,用着順手的凡鐵還是要備上幾把的,那麼這些劍客刀客在出入城的時候,被多加留意甚至刁難也是常有的事,要想過關有時還得使點兒銀子(代指錢財,不一定真的是交銀子,爲了過關扔一錠銀子的那不是豪俠,是財神爺)。

    而阮丹丹沒有這個麻煩,她不使武器,或者說什麼都可以是她的武器。

    素手娘子——這是阮丹丹在江湖上的名號。謂之“素手”,一是因爲她的雙手十指如白蔥,一對粉臂似玉藕,二是因爲她的一雙手上沒沾過血。這不是說她沒殺過人,她玩兒的是遠程。

    阮丹丹今年二十有三,行走江湖八年,靠的就是一身暗器功夫。她四歲開始習武,六歲暗器入門,十五歲有小成。時至今日,阮丹丹的武功雖未及飛花摘葉皆可傷人的地步,但早已不拘於暗器之形,信手拈來的小石子也能成爲索命的兇兵。所以,她的關是空着手過的,守門士卒當然不會多爲難。

    此刻,阮丹丹就在京城裏四處閒逛,作爲江南人氏,這是她第一次來大明都城,自是想好好領略一番,至於安全問題她並未多在意。阮丹丹乃江湖正道,準一線高手的實力,本就不怯,再加上國都警備森嚴,阮丹丹料定不會有人膽敢光天化日之下動手。

    不多時,阮丹丹來到一處商業興旺之所,正當她走馬觀花時,前方傳來抑揚頓挫、清脆朗朗的說書聲,再一聽內容,更覺新奇無比:

    “武周聖歷年間,沉寂多年的大周西北邊界又聞金鼓之聲。漠北有一胡國,名喚突勒,該國最好戰的咄陸五部盡起麾下的鷹師和豹師,不顧兩國和平盟約公然挑釁,侵佔位於絲綢之路樞紐的龜茲、疏勒、于闐和碎葉的安西四鎮,並出動大批騎兵瘋狂劫掠各國的使團商隊,把本來平靜祥和的絲綢之路搞得烏煙瘴氣。”

    “彼時,大唐的安西都護府遵宰相狄仁傑嚴令保持剋制,這一舉措卻令咄陸部誤以爲對方軟弱可欺,於是變本加厲更加猖狂。”

    “首領太子賀魯率領親兵東進,悄然進入神都洛陽,與蟄伏的內奸沆瀣一氣,密謀首除當朝丞相狄仁傑,再奪突勒石國吉利可汗之位,以實現其雄霸天下之野心。”

    “昨日我述那振遠隘口幽靈殺人之事,正是這太子賀魯與他的五十騎兵護衛所爲,如今真相大白了~~~”

    阮丹丹自幼習武,不問世事,自家大門都沒出過幾回,還是十五歲踏足江湖後才方知天地寬廣。儘管她二十出頭的年紀,仍是少女心性,好那個熱鬧,聽得這說書先生所講的乃是聞所未聞之故事,立馬擠進人羣中,詢問身旁一位老者:“老丈,這名先生所述是何故事啊?”

    “啊,據他所說,此乃《狄公案》,是先生自創,分好幾本吶,前天已經講完一部嘍。他現在講的內容叫金銀奇案,有趣,有趣啊。”老丈捋着鬍子不吝讚美,顯然在娛樂極度匱乏的古代,這位說書先生的到來帶給了他精神上的滿足。

    “哇,先生這麼年輕啊。”阮丹丹透過密密麻麻的人頭,望見那說書人的外貌,竟也和自己差不多一般大。

    但見那位先生,二十來歲的年紀,圓臉濃眉,體格精壯,哪裏有個文人模樣;再看打扮,只一身普通的青袍長衫,說書三寶:醒木、摺扇、手帕三樣一樣也無,空着口幹說,當真少有。

    “是啊,這小先生是幾天前突然來這條街的。頭兩天說了幾段兒《三國》,講的是不錯,不過大夥兒過去都聽膩了三國,賞錢討的不多。從昨天開始小先生搬出這《狄公案》了,呵!人人愛聽啊,端的是故事新鮮,講的也夠兒味兒。”

    可能這會兒大家也都猜到了,沒錯,此人便是雲銘了。

    進入自贖之書的書中世界後,雲銘很快就判斷出了這裏並非歷史上的真正明朝,但爲了驗證心中的猜想,他跑去河邊,想借河水看一看自己的臉。

    雲銘想到了一點:如果這次又是一場魂穿,自己無意中可能獲得了這具肉體的部分能力,那麼聽懂這方世界人的言語也是說的通的。想要證明很容易,找面鏡子照一照就好。

    鏡子不好找,水面也行,結果雲銘趴在岸邊一探頭,河水中倒映出的是一張意想不到的面孔。

    他自己的臉。

    請注意我的措辭,不是“雲銘的臉”,而是“他自己的臉”,雲銘此刻看到的是他穿越到平行宇宙之前的模樣。

    雲銘的心情徹底被他的表情出賣了:先是呆滯,再是困惑,隨後是凝重,最後是豁然開朗。

    “哈哈哈哈!”雲銘罕見的笑的如此肆意:“有意思,有意思。”

    他拍落身上的土,整了整衣襟,抱臂沿河流而行:“現在我大概是弄清楚了,這裏是哪兒,還有爲什麼我全身上下除了一套衣服什麼也沒有,連銅板也沒得一個。”

    “這裏百分百是一個虛構世界,我的靈魂恐怕是被異能者強制拖進這裏了。”

    “現在,我在這個虛構世界的身份相當於遊戲路人背景板,連NPC都算不上,不然我身上起碼有點兒寶物功法祕籍啥的才對,不會這麼光棍。”

    “鍾義和濮車侍多半也被異能者攻擊了,不知道他們在這個世界的哪裏。”

    “還有一個人,我肯定他現在也在這裏,必須找到他!”

    “不過當務之急應該是先去搞錢,畢竟不確定我在這個虛構世界會不會餓會不會困,總不能靠吃白食和睡大街吧。退一步來說,手上有些積蓄也是好的。”

    “無本兒的買賣那麼多,即無本又合法的買賣就少了,最適合我的好像也只能是那個了。”

    想到這兒,雲銘笑的更旺盛了:

    “異世界的古代居民們啊,準備接受屬於二十一世紀影視編劇們想象力的碾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