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不知不覺北城已經繁華起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字數:2454更新時間:24/06/29 00:31:31
    第二天,又是平臺聽政的日子,崇禎非常勤政,幾乎每隔兩天就要聽政一次。

    因爲是早朝性質,夏天早上五點多,天亮就開始。冬天也要早上七點多。基本上,天亮了,皇帝就已經在那裏坐着了。諸位大臣又怎敢遲到。

    他們很多住在南城。自古京城居不易,京城不僅米貴,房價更是感人。很多人都是在南城租賃房屋居住,就是圖個便宜。

    早上上朝,半夜就得起來。那個滋味說不難受是假的。

    乾清門前面的廣場上,有太監們做的早點攤子。他們可以在這裏吃些早點。還可以吃泡麪。這裏提供熱水。

    泡麪現在種類達到二十多種,價格也從當初的一兩銀子降價到了五錢銀子一碗。畢竟現在,新出來的食品太多了。泡麪的銷量也增大了幾十倍。

    畢竟現在皇室已經開始吃早飯了,反正御膳房也要早起做飯,索性讓大臣們也有個吃飯的地方。對拮据的財政來說,一年幾千兩,這也是一筆收入不是。

    正因爲,上朝半夜起牀,還有趕路到北城,十分辛苦。所以,楊凡才在地安門外,開發了大量的六七層的單元樓住宅小區。

    這種小區樓房佔地少,單價就低。畢竟房子的最大成本就是土地價格。

    三居室價格也就百兩銀子左右。如果錢不夠,還可以貸款。這讓很多中下層官員買的起。所以銷售非常火爆。

    很多三品以上的官員也發現了一個優勢。就是這裏就在皇城北門外,上朝太近了。不論什麼時代,決定房子的價值的,永遠是地段、地段、地段。

    北城這裏交通不便,而且都是京城最窮的人住在這裏。

    京城講究東富西貴南貧北賤。東城住的都是有錢的商人。西城住的多數是勳貴和高級文官。南城多數是窮人,引車賣漿者流。北城有很多太監的家屬,賤籍人士、還有一些最底層的苦力之類聚集的貧民窟。

    楊凡開發皇城北大街,先修路,然後大規模拆遷。把窮人都轉移到了南城新開發的筒子樓小區裏去。還優先招工安置。

    這裏路修好,下水道和路燈等設施也加上了。再加上公共交通設施,滿街巡邏的衙役兵丁、街道保潔人員。配套商業街和休閒娛樂設施、繁華的餐飲街等。直接把北城變成了京城生活最舒適的高檔住宅區。

    而且這裏小區綠化的和花園一樣,有湖泊、假山、亭臺造景。環境優美。

    尤其是具備了上下水,冬季集中供暖,平板玻璃門窗,室內乾溼分離廁所和洗澡間,使用煤油爐子的、帶櫥櫃和石材裝修的廚房等,居住真是太舒服了。

    小區還是十二時辰保安巡邏和出入檢查,高牆鐵絲網。安全更是沒得說。

    小區還配套小型超市和外側沿街商鋪。生活也很方便。再加上道路水泥硬化,馬路下水道排水系統,絕對不會大雨內澇。

    出了小區大門,甚至還有馬車出租車和單節車廂的蒸汽機有軌公交車。去哪裏都很好走。生活質量在這個時代簡直登頂了。

    一比較,幾重院落也不香了。人畢竟還是喜歡享受舒適生活的動物。

    尤其是地安門外大街,新修建的大戲院,運動場館、圖書館等,更是豐富了文化生活。導致好多三品以上的官員也在這裏,出重金購買別墅和獨棟的小樓。

    這個年代都是大家族合族而居,有的家族直接就買下小區裏一整棟樓。用圍牆自己封閉起來,用於全家人居住。

    甚至有的外地大家族,因爲長期在子弟在京,甚至提出定製獨棟獨院的要求。

    所以,現在每天上班、上朝的人流出現了兩個方向。一部分是南城來的,從正陽門進來的。另有一部分是從地安門進皇城,然後從東

    安門進紫禁城的。

    現在誰要是在皇城北大街沒有一套新式的房子,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相比土地利用率低的四合院,這些新式的樓房,單價其實是非常昂貴的。

    但是在這裏生活體驗也非常好。楊凡可以控制銷售的面積,導致價格一直在緩慢的上漲。讓人產生一種買到可以升值的感覺。

    很多官員和皇親國戚、宦官、武將,都私下把撈來的錢,投資了皇城北大街的地產項目。這些房子一直在緩慢的上漲不說,還可以租賃給年輕官員和在京複習準備考科舉的學子。

    這個時代能讀書的,能連得起武的,可都是有錢人家的子弟。

    京城有錢人太多了,雖然他們的錢都來源不太說得明白。但是,這些資金數額驚人。

    楊凡的想法就是想辦法,把他們的錢掏出來,重新在市面上流通起來。以此治療大明嚴重的窖藏白銀問題。通貨緊縮是大明現在最大的問題。它直接導致了財政破產。

    楊凡大規模的舊城改造,給京城的貧民們提供了數以十萬計工作機會。

    從崇禎元年,楊凡開始開發北大街。巨大的工程規模,需要龐大的勞動力數量。這使得他們幾乎都找到了工作。

    再加上城外修築鐵路的,修築公路的。數十萬人在楊凡這裏,領着糧食和薪水。幾乎在兩年的時間裏,創造出了一個工人的階層。

    他們的存在,又拉動了消費。

    畢竟他們的家屬也要買柴米油鹽醬醋茶,還要做衣服被褥。攢夠了錢,還打算在南城買筒子樓和小面積的住宅樓。

    有了點錢,對教育的需求也起來了。他們認爲,子女也要去上學。好歹學點常用字和算術。下一代人,也能找個不用出苦力的好活計不是。

    於是,隨着消費市場的發展。京城裏人口佔三分之一的軍戶也有了工作機會。

    他們送蜂窩煤。從城外趕着驢車進城賣菜。女人漿洗縫補衣服,做針線活,代做衣裳被褥等。

    在乾旱嚴重,華北農村大量土地絕產,災民遍地的情況下,京城反倒出現了繁榮的景象。

    楊凡在百貨商店和超市裏推出的各色商品,很多都是這個時代沒有的。都是當着奢侈品賣高價的。例如暖水瓶,煤油燈驅動的斯特林發動機風扇。四輪輕便馬車。羽絨服、各種糖果、草原上來的好馬、皇帝批准可以銷售的草原牛肉……

    大明的文官和勳貴們,想盡各種辦法搜刮來的銀子,被他們大量的購買了奢侈品。他們對這些奢侈品根本沒有抵抗力。

    人都是由儉入奢易,一旦習慣了這些物質享受,就很難戒掉。

    源源不斷的銀子就從他們手裏,流到了楊凡的手裏。而楊凡用這些銀子,開辦工廠,投入教育和科學研究,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給京城和周圍的百姓增加就業機會。

    這些銀子到了百姓手裏面,他們就會再次消費出去,購買各種生活用品。用於家庭支出。攢錢買房子,或者開個小買賣。

    京城裏,幾乎成了北地的一個獨特的地方。這裏城牆內外完全是兩個世界。

    崇禎經常微服私訪,帶着后妃出宮去北城轉轉,順便瞭解一下民生情況。他驚訝地發現,不知不覺中,北城已經成了京城最繁華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