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大明內部有間諜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漫卷詩書萬點花字數:2311更新時間:24/06/29 00:31:31
大明三次徵麓川,是明朝中期由盛轉衰前的一場大規模遠征。
爲了平息西南邊陲的思家的叛亂,前後動用了近百萬的兵力。
從正統六年到十四年,歷時九年之久,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征討。
最終雖然基本消滅了思家勢力,但也極大的加重了百姓的負擔,花光了國庫。導致各地農民、礦工紛紛起義。
直接後果便是造成了,緬甸崛起的後患。並且遺患到乾隆年間。
正因如此,後世絕大多數學者對於麓川之戰的評價很差。
認爲明王朝不應耗費如此代價征服這一邊境土司。
但筆者認爲,大明徵麓川和隋煬帝徵高句麗一樣,沒有選擇,不得不徵。
高句麗當時佔了東北三省和朝鮮北部,已經擁兵四五十萬,成了邊患。如果不及時消滅,任其繼續坐大,將來就危險了。
這也是爲什麼,李世民最終滅亡高句麗的原因。
麓川當時已經佔據了今天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一部分,緬甸大部分,雲南七分之一的領土,還有老撾泰國各一部分。他們家族的領土,幾乎佔領了中南半島的一半。
如果放任他們,肯定會形成邊患的。就像唐朝被南詔消耗光了實力一樣。
大明雖然沒能消滅他們,但是也把他們耗得油盡燈枯了。雲南和廣西保持了百多年安定局面。到了乾隆朝,他們再度崛起,開始進犯雲南和廣西。
乾隆朝徵緬甸,傷亡慘重,損失極大。幾乎花光了國庫。乾隆不斷處死作戰不力的將領,先後四次徵緬甸,最終靠着傅恆才穩定了局面。
三徵麓川是造成土木堡之變的直接原因。因爲此時,大明已經外強中乾了。精銳都消耗掉了。
“我總覺得,也先能用三萬騎兵打敗二十多萬京營,說明他對大明情況十分瞭解。”楊凡說道。
張世澤湊近過來,神祕兮兮的說道:“告訴你個勁爆的,這裏邊有內幕。我們都小看也先了。他是一個使用間諜的高手,和建奴賊酋努爾哈赤相彷彿,兩人在伯仲之間。”
“還真有間諜,是什麼人。”楊凡吃驚的說道。
tnnd原來大明被滲透了。情報都被人家掌握了。焉能不敗呢。
“什麼人,你應該問是有多少人。”張斯澤吃了一口油炸花生米,然後呷了一口白酒,打了個飽嗝說道。
“什麼,不是一個人,是一大羣人。他們都是什麼人。”楊凡驚訝的問道。
“上到御馬監的人,中間到朝堂六部,下面到宣大兩鎮的主將都有人被也先策反了。”
“什麼!”楊凡一驚,如果連御馬監的人都被策反了,那就太可怕了。
這說明皇帝身邊都有也先的眼線了。
這是真的,後世有實物證據出土。根據《歷代符牌圖錄》記載,南西伯利亞(綽羅斯家族領地)出土的腰牌屬於明朝的御馬監。
在大明,御馬監是統領禁軍的,屬於極其重要的武職。他們身負皇帝的安危。
由於御馬監十分重要,其腰牌也十分重要,無腰牌者一律重罪。擅自把腰牌借給別人者,借者和借予者同罪。所以這件事說明了,明朝內部出現了內奸。
“這個人是一個大太監,叫做“跛兒幹”。時任御馬監少監。他是前朝投降的蒙古人。不知道何時被也先策反的。土木堡慘敗後,錦衣衛和東廠逮捕了他,最後認罪伏誅。”
楊凡倒抽了口冷氣,太可怕了。
掌管禁軍的御馬監居然通敵,在皇帝身邊都埋上了釘子。也先真有兩把刷子。難怪能以一個非黃金家族的外姓人身份,統一蒙古。
“當時,也先大軍四面圍困土木堡大營,雙方戰鬥正酣時,御馬監少監跛兒幹帶軍隊突然出現,用箭射死了內使黎定。並指揮軍隊反水,攻打皇帝親軍。當時明軍自相殘殺,踐踏。死者無數。”
張世澤繼續說道:“《明英宗實錄》記載,“跛兒幹及土木之敗,即助虜反攻,射內使黎定。”《北使錄》記載:“也先人馬四圍,大戰,大軍倒戈,自相蹂踐。”
“這兩條記載明確表示了,當時明軍的確有大軍叛亂。前者更是點名跛兒幹發動了叛亂。跛兒幹可是御馬監的人,這也是爲什麼瓦剌每次都能洞悉明軍的去向,而明軍根本找不到也先的原因。且爲什麼大軍一觸即潰的原因。”
張世澤說道這裏,忽然想來了,楊凡剛纔說,懷疑時邊軍攻擊御駕。
他說道:“錦衣衛聶忠也奏言,正統“十四年太上皇帝親征胡寇,回至土木,起營之時,忽南坡有明盔、明甲人馬來迎,疑是勇士。哨馬不爲設備,遂至敗軍陷駕。”
“你說的那個人看到這段史料,就相當然的認爲,明盔明甲的必然是明軍邊軍來襲擊皇帝。其實,這些人是跛兒幹帶來的叛軍,也就是御馬監掌握和統領的京營兵馬。京營裏有幾支蒙古人組成的部隊。大軍以爲是援軍沒有防備,結果他們趁機直接衝殺了過來。全軍大亂。不辨敵我,混戰起來。也先趁機進攻。我軍遂大敗。”
“還有那些人是間諜,邊軍的內應是誰。”楊凡今日被雷的不輕。忍不住問道。
“瓦剌通過在明朝居住的瓦剌使臣及明庭內部高中低層內奸,把大明邊防虛實動靜皆已知曉,進攻時間節點選的非常合適。”
“我知道的也不多,你以後可以問問林月如,她辦過蒙古細作的桉子。應該知道的比我多。其中就有達官賽因不花、四朝元老御監郭敬的家人把伯、義州衛軍士王文、李讓、施帶兒、喜寧、王喜、小田兒、加失領真等人。”
“大同指揮李讓幼女,爲也先弟大同王兒婦。也先許以知院,又密受也先賞馬四匹,被虜婦女二口。他將各城指揮姓名盡報與也先知曉。”
楊凡氣的破口大罵,這些漢奸,大明的事情都是壞在他們的手裏。大明從宮廷到朝廷,從京營到邊軍,都被滲透成這個樣子了,焉能不敗。
張世澤倒是沒什麼反應,喝了口酒。似乎對這些破事早都免疫了。
“這些漢奸雖然可恨,還有兩個人瀆職,一個人愚蠢。他們更是可氣。如果沒有這三個人,土木堡之戰也打不起來。我大明也不會輸掉國運。”
楊凡點點頭,說道:“任何戰爭都有導火索,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這三個人是誰。
楊凡非常理解張世澤的這句話。
楊凡看過一張照片,是歐洲皇室在一戰前最後一次聚會。他們全是親戚。不是表兄弟,就是堂兄弟,或者姨父、姑父、外婆、外公什麼的。
吃完了這頓飯,他們就開戰了。
這裏邊,所有人都想打。只有一個人,他一直再勸說大家不要開戰。他就是斐迪南大公。
結果,他再薩拉熱窩街頭被打死了。這件事也成了一戰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