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板甲加金屬外骨骼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字數:2746更新時間:24/06/29 00:31:31
    楊凡一早上,無上限眷戀的從被窩裏鑽出來,都說溫柔鄉是英雄冢,真是一點也不假。

    這情況下起早,沒有大毅力真是辦不到的。但是今天好多事情都等着呢,實在不能睡懶覺。

    給林月如和塗山月掖好被子。在湘怡姐妹的服侍下穿好衣服,簡單的吃了個早點。楊凡就出發了。

    今天他要去河西守禦千戶所視察。

    雖然說那裏是他爲朝廷組建的軍隊,是用來搪塞朝廷用的,也沒太當自己的主力部隊。

    但是,將來也是要上戰場的,不訓練好他們就驅趕他們上戰場,和建奴、蒙古人、流寇作戰。就是讓他們去送死。

    所以還是要抓緊訓練。

    楊凡一行三百多騎兵、一百多輛馬車,浩浩蕩蕩的開赴那個水泥建造的土樓形堡壘。

    一路上楊凡一直在想,到底這支部隊建軍方向是冷兵器爲主,還是熱兵器爲主。

    如果以熱兵器爲主,朝廷的火藥讓人沒法恭維,自己造火藥還要往裏添錢。實在沒有必要,對這支部隊楊凡的心思就是盡量少花錢。

    最後還是決定以冷兵器爲主。

    將來這支部隊面對的敵人主要是建奴、蒙古人、流寇。

    這三種勢力的特點不同,實力最強的是建奴,對付建奴如果要用冷兵器,就一定要配備重甲。

    否則是絕對幹不過建奴的。

    建奴雖然遠遠比不上大明的富饒,但是,大明的財富都被官員壟斷了。小民百姓連維持生活都困難。

    而稅收直接壓在小民百姓身上,稅也收不上來,導致財政根本就入不敷出,現在各種支出全部拖欠,長的一兩年,短的幾個月。

    建奴雖然窮困,但是他們把僅有的錢都用來搞裝備,好利用這些裝備再去搶奪更多的財富,對他們而言,武器鎧甲是吃法的傢伙,比他們的眼珠子還珍貴。

    建奴從小在山裏和野獸拼殺,和野人混戰,而且因爲狩獵而長期有肉食,所以普遍身體素質遠遠超超過缺乏蛋白質的漢人農民。

    搏鬥經驗更是遠遠不如,很多人殺雞都不敢,何況上陣殺人呢。

    最要命的就是建奴的箭術,都是從小射銀狐鼠兔練出來的,他們善於使用各種輕重箭矢,既有穿甲重箭,也有拋射的輕箭。

    而且建奴膽子特別大,經常等到十幾米才放箭。

    沉重的一米二重箭,發發命中對手的眼睛,就是射在明軍因爲主管太監和各級官吏層層貪污剋扣製造出來的劣質鎧甲上,也是直接穿透。

    楊凡和建奴打過,深知對方弓箭的厲害,所以要想和建奴肉搏,就必須在裝備上能夠碾壓他們。

    楊凡思來想去,唯一的辦法就是裝備板甲。

    甲片連綴而成的甲冑,遭到箭矢的射擊時,是一塊甲片受力,最多連帶周圍用絆甲絲絛連在一起的幾個相鄰的甲片受力。

    這樣因爲受力面積小,所以箭矢的破壞力大。

    而板甲形態上是,大塊大塊的整個金屬板,整體受力,形狀上又都是弧形,弧形和半圓形增強了結構強度,還可以形成跳彈效應。

    板甲全身防護,除了眼睛基本沒有空隙,活動全靠各種合頁和轉軸連動。就是同樣對承受重兵器的砸打,造成的鈍傷,板甲也比直接穿在身上的扎甲強很多。

    因爲板甲表面都是弧面的,並不直接和皮膚接觸。所以斧子、釘頭錘、連枷砸打時,不會直接作用在人體上,只有嚴重變形才會打傷人。

    從防盜門的材料就可以知道,現代三毫米的鋼板,斧子都砍不開,更不用說這時代的冷兵器了。頭部楊凡直接給面部上防爆頭盔。把有機玻璃面罩放下來,在防彈玻璃下,這個時代的火槍和箭矢根本沒有用,對着打也打不穿。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重了,要是做到三毫米厚,這個時代的一切武器基本都免疫了,但是重量恐怕要達到35公斤。

    穿着這麼重的鎧甲,人是走不了太遠路的。而大明不像歐洲,小國林立。大明幅員遼闊,軍隊的機動性尤其重要。

    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放棄不鏽鋼,用鋁合金做材料,現代鋁合金的強度是鋼鐵的數倍,而重量只有三分之一。

    歷史上,鋁這種材料還沒有研究出成熟的冶煉技術,甲冑就被熱武器淘汰了。所以我們沒有看到鋁合金的鎧甲出現。

    另一種方法是利用現代的金屬外骨骼技術,把鎧甲的重量,不要落在人的身體上,而是利用甲冑和金屬外骨骼一體化設計,由鎧甲自己支撐自己的重量。

    楊凡反覆考慮後,最後還是採取了第二種方法,因爲只要有設計圖,自己在大明就可以生產,楊凡不放過任何提升這邊工業能力的機會。

    隨着導流明渠的放水,楊凡的水利鍛錘已經開始安裝,今後平爐冶煉出來的高性能鋼鐵,將在水利鍛錘的高效生產下,變更成各種武器、鎧甲、工具、農具、鐵釘等工業產品。

    後續還準備發展水力驅動機器的紡織工業。

    楊凡通過吳胖子找到了一個在國企專業設計金屬外骨骼的專家,目前楊凡支付了一筆研究經費,由這個專家帶着三個博士生十幾個本科生在做研究和試製。等設計圖出來,並試製實物成功,楊凡就準備在水壩這邊用水力鍛錘大量生產。

    三十多公裏,騎馬足足走了一個小時。

    楊凡策馬跨過一個小山包,遠遠的看到了那個已經完工的水泥土樓。

    土樓碩大無比,如果在現代看來,也就是相當於一個體育場的外形大小,可在這個年代,就看着非常的震撼人心了。

    山裏採來的青石,加混凝土砌築底部,上面是青磚加水泥砂漿。

    整體看着像是一個巨大的齒輪,佈滿了外側的馬面,就像一個個齒輪的齒一樣。

    看着醜陋而猙獰。

    頂部的望樓上,士兵發現了大隊騎兵靠近,立刻開始敲鑼報警。

    聽着遠處的鑼聲,楊凡點點頭,警惕性還不錯,看來這段時間的訓練沒有白費。

    塔樓上,一個穿着千戶服飾的軍官正仔細觀察着遠處來的騎兵。這名軍官,是最近剛剛從兵部調過來的。名叫周遇吉。

    他只是小人物出身,錦州衛人,從小習武,擅長騎射,自從加入明軍隊伍之中後,每次戰鬥都會衝鋒在前,奮勇殺敵,慢慢從士兵成長爲軍官。

    崇禎朝的兵部尚書張鳳翼曾經巡撫遼東,發現了周遇吉這個猛士,從此將他作爲自己的家丁帶在身邊。

    後來,跟着張鳳翼來到京城爲官,把周遇吉也調來,在兵部任一個六品的武官。

    但周遇吉不願意在兵部過養老一樣的日子,他更渴望去一線帶兵。

    結果,皇帝大量調撥軍官去遵化組建河西守禦千戶所時,周遇吉動心了。他在京裏自然見識過楊凡軍隊的精銳程度。

    這次楊同知組建新的軍隊,他非常嚮往,主動申請來遵化。

    而張鳳翼也知道,他的心思不在公文之間,也就同意了。把他升了一級,以千戶官的身份來遵化獨自領一個千戶所。

    周遇吉是遼東人,出生於1600年,今年才28歲,他自幼在山林裏射獵,目光敏銳。

    他看到遠處騎兵非常精銳,戰馬都是比蒙古馬高大的多的雄壯駿馬,而且打着的豎條形旗子,上面寫着“錦衣衛指揮僉事”“遵化衛指揮同知”“河西守禦千戶所統制官”

    “快,把弓箭放下,這是楊大人來了,快通知成裏的各位大人準備迎接。”周遇吉連忙喊道。

    頓時城牆上一陣忙亂,隨着此起彼伏的哨子聲響起,各個千戶的士兵緊急衝家裏衝出來,到土樓中間的廣場站隊。

    軍官們神情緊張的約束部隊,連打帶踹的,讓他們趕緊站好隊伍。嘴裏吼着,楊大人來了。

    這些軍官都被楊凡的軍棍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