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宋跨革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將臣一怒字數:4255更新時間:24/06/29 00:16:08
    西路軍!

    金沙江西岸!宋軍雲集!

    種樸和姚雄率領大軍從吐蕃出發,一路上連連克敵,屢破重鎮。

    然而卻被阻擋在金沙江天險之外,好在宋軍早已經平定了吐蕃,又有吐蕃的糧草支持,宋軍這才沒有了後顧之憂。

    “金沙江太過於險要,大理軍又提前收走了所有船隻,更在對岸佈置了重兵防守,我等若是強行渡江,恐怕被半渡而擊,會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看着波濤滾滾的江水,種樸白頭發都愁出來了,他一路前來,發現大理國承平已久,士兵訓練荒廢,根本不堪一擊,然而他沒有想到,真正阻止宋軍前進的步伐的不是大理守兵,而是長江天險。

    “可是現在打造船隻也來不及了!更別說還有大理軍的重兵防守。”姚雄皺眉道,他們西路軍所帶的大多都是西北邊軍和吐蕃的僕從軍,全部都是旱鴨子,對於渡江根本束手無策。

    “若是範太丞在,定然能夠找到渡河的良方?”種樸扼腕嘆息道。

    他現在不由懷念範正的邪方,從平夏城戰爭,到組建鐵浮屠和柺子馬,擊敗青塘,再到執行南下大迂迴戰略,二將利用範正的邪方可以說無往而不利,更是屢獲戰功。

    直到如今在金沙江外被阻隔,這讓他們不禁更加懷念範正的邪方。

    “可惜範太丞如今應該正在東路攻打鄯闡府!”姚雄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若是有範正的邪方在,他們恐怕早就渡過了金沙江。

    然而卻知道根據朝廷的消息,範太丞帶領少數人馬,正在執行斡腹之謀,在東路奇襲大理,現在恐怕根本顧不上他們。

    當下,二人只有苦思冥想,尋求渡江的契機。

    “啓稟將軍!吐蕃又送來了一批牛羊,以供大軍食用!”

    忽然,一個士兵前來稟報。

    “好!”

    種樸鬆了一口氣,有了吐蕃的糧草,這讓他們有了繼續尋找戰機的底氣,不至於倉促渡江,讓宋軍陷入被動。

    種樸再一次對範正解放農奴的邪方佩服的五體投地,此刻的宋軍才能換來吐蕃方面的全力支持。

    “不過我們必須儘快想出渡江之策,和曾樞密使匯合,否則恐怕會有失期之憂。”姚雄擔憂道。

    他們在金沙江外已經阻隔太久了,若是繼續耽誤下去,恐怕會耽誤中路軍約定好合圍大理城的軍期。

    種樸心中一突,也明白宋軍不能在金沙江再耽誤下去,當下思索道:“如果範太丞在,他會什麼邪方?”

    二人心中思索,開始按照邪醫範正的思路計算渡江的計劃。

    邪醫範正的邪方雖然出乎意料,但是並非無跡可尋,同樣也是運用現有的材料出其不意,二人還是四下張望,準備利用現有之物,尋找渡江的機會。

    “造船、竹筏”

    很快,二人將一個個計劃演練,最後卻一一否定。

    因爲造船太慢,竹筏太輕,根本無力支撐大軍渡江。

    忽然,種樸將目光放在吐蕃送來的牛羊之上,頓時眼睛一亮。

    “將軍要用牛羊渡江,牛羊連水性都不通,怎麼幫助我軍渡江。”姚雄眉頭一皺道。

    種樸自信一笑,將手中喝完了的水囊伸手一拋,拋入了滾滾的金沙江上,而水囊漂浮在水面上,隨着水流遠去。

    “這!”

    姚雄若有所思道。

    種樸朗聲道:“牛羊的確不能渡江,然而我等只需將牛羊斬殺,取其完整的革囊,往裏面吹氣封住口子,再配合竹筏使用繩索牽引,足以支撐宋軍度過洶涌的金沙江。”

    想要渡江可並非只有人就可以,還需要渡江所需的糧草、武器、戰馬,利用革囊足以讓竹筏的承重力大增,足以支撐宋軍渡河。

    “此計可行!”姚雄頓時眼睛一亮。

    革囊在北方並不罕見,黃河兩岸的百姓度過黃河的時候都是將羊宰殺,取其革囊渡過黃河,而如今宋軍擁有如此多的牛羊,所取革囊足以供應渡江所需。

    “哈哈哈!宋跨革囊!此計一出,定然會讓舉世震驚,我等必將名垂青史!”種樸興奮道,他一直都是作戰勇猛,乃是一介將才。

    如今用邪醫範正的思維解決了渡江的麻煩,必將成爲一代名帥!將帥雖然只有一字之差,然而地位卻是天差地別。

    “那末將就提前恭喜種相公!”一旁的姚雄恭惟道。

    一旦種樸爲帥,他可以順利成長成爲一路主將!

    “哪裏,還早着呢?”種樸謙虛道,然而嘴角裏的笑容怎麼也掩蓋不住。

    當下二人對視一眼,迫不及待的開始宰殺牛羊,製作革囊準備渡江。

    隨着一個個牛羊被斬殺,在軍中伙伕高超的手藝,一張張完整的革囊被取了出來。

    很快宋跨革囊已經準備完畢,看着穩妥的渡江工具,二將頓時摩拳擦掌。

    大理軍一定想不到他們找到了渡江之法,宋軍渡江之後,可以給大理軍一次奇襲,徹底讓這場宋跨革囊的奇計,一戰成名。

    “報!啓稟將軍!大理軍已經撤退!”正當種樸帶領宋軍準備用革囊渡江之時,斥候突然帶回一個好消息。

    “什麼?”

    種樸二人不由一震,他們沒有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想到了渡江破敵的良方,竟然被一拳打在了空氣上。

    當下宋軍加速渡江,果然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大理軍早已經不戰而退。

    “怎麼回事?”姚雄大爲不解道。

    原本負責防守東路軍的大理軍竟然主動撤軍了,放任他們輕易渡江,這根本不合常理。

    種樸臉色凝重道:“大理軍不戰而退,恐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曾樞密使帶領的中路軍已經攻到了大理城下,高氏這才將守軍全部撤回大理城。”

    他想來想去,恐怕只有這唯一的可能。

    姚雄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

    “我們失期了!”種樸大爲失落道,他原本以爲這一次自己想出宋跨革囊的奇計,定然能夠立下大功,卻沒有想到還是晚了一步。

    姚雄也是無奈一嘆,當即和種樸帶領大軍,立即向大理城快速推進。

    “啓稟將軍,前方發現中路軍的蹤跡!”

    然而二將帶領大軍才走不遠,斥候就匆匆來報。

    “中路軍!”

    二將聞言重重的鬆了一口氣,連忙下令讓西路軍快速趕上,和曾布率領的中路軍匯合!

    中路軍自然也發現了西路軍的蹤跡,早已經停下來等着他們。

    “我等見過樞密使大人!”

    二將來到中路軍軍帳,見到曾布躬身行禮道。

    “不是爾等最先達到大理城!”

    曾布見到二人從後方趕來,不由詫異的說道。

    曾布作爲樞密使,率領中路軍從成都出發,卻迎來了佔據地理優勢的大理軍騷擾,這些大理軍熟悉林莽,每每都偷襲中路軍,給宋軍造成不小損失。

    曾布一路上剿撫並用,雖然進展緩慢但是勝在穩妥。

    然而他遇到了和種樸同樣的疑惑,那就是原本抵抗堅決,騷擾不斷的大理軍,竟然一夜之間,突然撤退,這讓曾布大爲不解,也認爲是種樸的西路軍率先攻打到大理城下。

    “啊!我等還以爲是樞密使大人率先攻到大理城下。”種樸訝然道。

    “既然不是我等攻打到大理城下,那大理軍爲何會突然撤退。”姚雄大爲不解道。

    三人這才面面相覷。

    “西路軍!”

    “範太丞!”

    三人忽然靈光一閃,脫口而出道。

    “這怎麼可能?”曾布難以置信道。

    他也得到過朝廷發來的戰報,對範正提出的斡腹之謀大爲欣賞。

    然而任誰都知道斡腹之謀最多在大理腹地造成破壞,再加上範正帶領的僅僅是一羣烏合之衆,並非最爲精銳的大宋禁軍,怎麼可能會攻打到大理城之下,更讓高氏忌憚的撤回所有軍隊,全力防守大理城。

    兩路大軍一路南下,抓到一些落單的大理百姓,從他們語焉不詳的消息中,這才打聽到了東路軍的狀況。

    “以利相誘,蠱惑西南夷各部劫掠大理,利用滇東三十六部和高家的矛盾,攻破鄯闡府城,以人爲蝗,席捲整個大理,集結二十萬人馬,直逼大理城”

    隨着一個個震驚的消息傳來,曾布和種樸三人不由目瞪口呆,三路大軍中,只有東路軍實力最弱,然而東路軍的戰果最多,率先攻入大理府。

    “立即加速前進,進攻大理!”

    當下,兩路大軍默契的加快行軍速度,一路橫推,朝着大理府而去。

    “好一個雄關!”

    當兩路大軍最終來到大理城的北大門龍首關的時候,看着胸圍險要的關隘,不由驚呼道。

    “據說大唐十萬府兵就是折戟在這龍首關外!”曾布看着雄壯的龍首關,臉色凝重道。

    龍首關高達六丈,四周有五道城牆,和五個門,再配合蒼山洱海的天險,足以讓所有來犯之敵有去無回,當年赫赫無敵的唐軍就是敗在這龍首關之下。

    種樸冷笑道:“唐軍雖然無敵,但是卻只是血肉之軀,然而我大宋卻擁有火藥武器,早已經今非昔比,此戰大理必敗無疑。”

    大宋一路過關斬將,火藥武器功不可沒,這讓種樸攻破此關多了很多信心。

    “範太丞如今在哪?”曾布問道。

    姚雄回答道:“有消息說,範太丞已經集結西南夷和滇東三十六部約二十萬,屯兵在大理城南部的龍尾關。”

    “二十萬人馬!”

    曾布和種樸回頭看了看自己一方人馬,兩路軍加在一塊也不到十萬人,而範正只帶領一萬禁軍兩萬廂兵,竟然裹挾了二十萬人馬,而且據說幾乎所有的戰鬥都是西南夷和滇東三十六部主動打頭陣,宋軍的損失可以說忽略不計。

    反觀他們被利用大理守軍利用林莽進行偷襲,損失亦是不小的數字。

    “樞密使大人,如今大理城已經成爲甕中之鱉,還請曾大人下令,進攻龍首關!”種樸和一衆宋將紛紛下令道。

    一衆宋將紛紛迫不及待,他們一路前來,所立戰功寥寥無幾,而東路軍卻一路過關斬將,席捲整個大理腹部,這讓立功心切的宋將心癢難耐。

    唯有一戰攻破龍首關,滅掉大理城,方可讓彰顯他們的功勞。

    而對於範正東路軍,無論是曾布和種樸都不認爲其能攻破龍尾關,畢竟範正率領的乃是一羣烏合之衆,讓其劫掠村寨和小城池還行,根本不可能下死力攻打同樣顯赫的龍尾關。

    真正有能力攻下大理城只有他們中路軍和北路軍。

    曾布看到極爲險要的龍首關,鄭重的搖了搖頭道:“不!此關易守難攻,再加上高氏早已經將大量的守軍和民壯撤回龍首關內,防守力量大大加強,哪怕是宋軍擁有火藥武器,恐怕依舊難以成功,以老夫看,還是以勸降爲主。”

    “勸降?”種樸皺眉道。

    曾布自信道:“不錯!若是僅僅是我等攻到龍首關下,大理君臣定然心存僥倖,不願意投降,然而如今範太丞攜二十萬人馬席捲整個大理腹地,大理只有一城之地堅守,破城乃是遲早的事情,我軍對其進行勸降,定然成功的機率大增。”

    “倒也可以一試!”種樸和姚雄二人緩緩點頭道。

    畢竟眼前的龍首關實在是太過於高大,而且北面城牆只有六百步,宋軍想要攻城,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強攻,更別說龍首關裏外五層的特殊構造,宋軍想要攻下龍首關,哪怕擁有火藥武器,恐怕也將會死傷慘重。

    若是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讓大理君臣投降,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當下,曾布立即派遣使者,進入大理城,前去勸降。

    而此刻的大理城一片恐慌,南北兩方被宋軍團團圍住,一旦被攻破,大理將會遭到滅頂之災。

    就在此刻,一個傳令兵匆匆而來稟報道:“啓稟國相,啓稟陛下,大宋樞密使曾布派來使者。”

    “樞密使曾布?”

    大理君臣不由一愣,三路大軍中,雖然邪醫範正對大理造成的破壞最大,但是要論兵力強大,還當數曾布率領的中路軍,更別說曾布的官位最高。

    段正淳心中一動,大手一揮道:“來人,宣大宋使者!”

    很快,宋軍使者到達大理皇宮。(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