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朱元璋和馬皇後造朱標,就是葉大人的水稻研究技術!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渝江河字數:3631更新時間:24/06/28 23:40:12
朱元璋一行人的眼裏,並不是什麼黃熟的稻田,而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插秧之景。
田字佈局的水稻田之中,農民正在有序的忙碌着。
可以說他們所處的位置,就是一個已經插秧完成,和還未開始插秧的分界線。
他們身後的稻田已經插秧完成,他們面前的稻田正在開始插秧,而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地方,卻還沒開始插秧。
“這,這多少畝地啊?”
“看這田字佈局,該是一格子爲一畝地,可這根本就數不清!”
“快看這些秧苗,怎麼比我們見過的秧苗要高大得多?”
“.”
朱元璋身後的親軍護衛們,已經開始議論了起來。
但朱元璋和馬皇後二人,卻還是相對冷靜,只是把目光集中在了面前的禾苗上。
朱元璋只是輕輕的摸了摸這禾苗,便扭頭問道:“這不是佔城稻?”
“這比佔城稻的禾苗還要高大許多,這是什麼稻子?”
葉青環視一圈後,只是似有滿意的淡笑道:“我也不知道,該給這種新的稻種取個什麼名字?”
聽到這麼一句話,所有人就都看向了葉青,就連朱元璋和馬皇後也不例外。
只因爲葉青的這句話,實在是太不對頭了!
“葉大人,”
“葉大人居然來看我們了?”
“您那農場裏的稻花魚實驗田,搞出來沒有啊?”
“上次路過,我看見肥美的魚跳得比禾苗還高,搞出來就趕緊普及,那也是錢啊!”
“.”
也就在此刻,
田地裏的農戶們都看見了葉青,甚至還開始催促他普及稻花魚作業。
葉青直接就不管朱元璋他們,徑直往農戶堆裏而去,並大聲教育道:“你們這羣刁民,還真是貪得無厭啊!”
“這新水稻還沒收成,就想稻花魚了?”
“本官可告訴你們,做人不能太貪,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做!”
“只有實驗數據到了位,普及之後才能成功!”
“.”
朱元璋和馬皇後的眼裏,不論是這些所謂的貪得無厭的農民,還是這個有臉指責別人貪得無厭的葉大人,都在說着兩個關鍵詞。
那便是‘新水稻’以及‘稻花魚’!
這新水稻三個字,還得需要葉青來詳細說明才行,但‘稻花魚’三個字,可就太熟悉了。
傳說漢武帝祭祀武夷君的時候,供奉的就是稻花魚的前身,武夷高山鯉魚幹。
最爲出名的稻花魚就是武夷山稻花魚,由於武夷山地勢高聳,很難有天然的池塘,農家這才開始利用自家的水稻梯田養殖鯉魚。
因爲這種鯉魚以稻田裏的浮游生物和稻花爲食,再加上相對高海拔的低溫條件,使得鯉魚生長速度變慢,所以這種鯉魚沒有淡水魚的土腥味,反而還多了淡淡的稻花香。
不僅如此,還肉嫩而骨酥!
自古以來,這稻花魚就是武夷山一帶的上等食材,有着‘魚中人蔘’的美稱!
“他葉青還想在這裏搞稻花魚?”朱元璋似有詫異的小聲說道。
馬皇後只是看着正在不遠處教育農民的葉青,笑着說道:“這邊塞之地,有天然草場,有平原耕地,還有不少適宜農作的山地,河流分佈也多,還比中原更冷,確實有這個條件。”
“如果大規模普及了稻花魚,又是農民的收入啊!”
說到這裏,馬皇後還看向朱元璋,故意把話說到他的心坎裏:“也是皇帝陛下的稅收!”
朱元璋聽到這裏之後,再看葉青背影之時,只覺得順眼多了。
至於昨晚折磨得他要死不活的仇,不說可以完全算了,但也可以算了一大半!
也就在此刻,
時刻關注二人表情變化的吳用,見二人面露滿意的笑意,便立馬上前道:“這新水稻的由來,並不和佔城稻一樣,屬於從外邦傳入中原。”
“這新水稻真的來之不易,是我們葉大人在勞改農場,研究了近三年,才研究出來的。”
聽到這裏,饒是走南闖北且見多識廣的大明開國帝后,都眼裏有了明顯的驚駭之色。
如果只是佔城稻一樣,屬於外來之物,頂多就給他葉青算一個普及推廣之功!
但自己研究出來的新物種,那就是造物之功了呀!
在吳用的詳細說明之下,他們大概明白了葉青的研究方法,但也還是有點抽象。
吳用沒有辦法,直接給他們來了個擬人化:“就是讓抗寒耐旱的水稻,與顆粒飽滿的水稻結婚,然後生出又抗寒耐旱,又顆粒飽滿的水稻兒子!”
“我們打個比方,皇帝陛下讀書不行但身體好,皇后娘娘身體不太好,但冰雪聰明還天資聰慧,所以就生出來了身體又好又有才的好兒子朱標,也就是當朝太子殿下!”
朱元璋徹底明白了葉青的技術理念,但他卻並不是很高興。
在朱元璋看來,吳用打這麼個比方的確很貼切,但又總覺得有一種在罵他的意思。
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比起這已經可以預見收成的新水稻來說,罵他朱元璋一頓又算得了什麼呢?
想到這裏,他期待起畝產數據來,不能光是看着禾苗比佔城稻高大,卻不提高畝產。
“這畝產有多少斤,可以達到四百斤嗎?”
朱元璋忙開口問道。
吳用老實說道:“我們的百畝試驗田裏,也只是剛剛收穫一季,就推廣種植了!”
說到這裏,吳用直接比了個手勢道:“不算太多,也只是比其他地方多了一倍!”
聽到這裏,所有人都驚訝得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們可知道多一倍是個什麼概念!
水稻歷史由來已久,秦朝畝產不過八十斤,引入佔城稻之後畝產才提高到二百六十斤,直到現在也才增產到三百五十斤。
而且能出產三百五十斤的土地,就直接可以算是高產之地了,大多地方的畝產也就是三百斤左右。
畝產六七百斤,那可直接就是一畝地長出來了兩畝地的糧食。
朱元璋在得知畝產六七百斤這個驚人答案之後,就想知道整個雁門縣秋收之時的總產量了。
想到這裏,他又立馬問道:“吳大人,你們雁門縣有多少畝可種植水稻的土地?”
“咱沒別的意思,就是好奇秋收之時,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豐收之景?”
吳用等的就是他這句話!
在吳用的眼裏,他們兩口子是兼職欽差這事,已經是擺在明面上的了。
只要讓他心裏有譜,就等於讓皇帝陛下心裏有譜。
只要秋收之後上的稅,對得上那足以讓皇帝震驚的畝產數額,他們葉大人升官就指日可待了。
吳用想到這裏,直接就往馬車而去:“我記不大清楚,但我帶來了《雁門縣土地資源一覽圖》!”
很快,吳用就在地上把圖攤開,所有人立馬就圍了過來。
馬皇後按照圖例說明念道:“雁門縣共有十一個鄉鎮,分別是上館鎮、陽明堡鎮、峨口鎮、聶營鎮、棗林鎮、灘上鎮、雁門關鎮、新高鄉、峪口鄉、磨坊鄉、胡峪鄉。”
“雁門縣境內最大河流爲滹沱河,屬海河水系,橫貫雁門縣東西,流經八個鄉鎮。東西向有黑坎河、胡峪河、東沙河、關溝河、東茂河、西茂河,南西向有峨河、峪河、中解河。”
“雁門縣共有土地二百五十八萬二千三百畝,其中農用地八十二萬五千六百畝,含耕地四十三萬四千七百畝,林地三十三萬七千七百畝,園地二萬九千六百畝,天然草牧用地二萬三千六百三十畝。”
“建築用地八萬五千一百畝,水域佔地十四萬八千八百畝,未利用土地一百四十七萬七千三百畝。”
“其中包括荒草地、裸岩、田坎、鹽鹼地、宜林荒山荒地,軍營駐訓相關”
也就在馬皇後緩了好幾口氣才唸完之後,所有人都驚呆了。
就連朱元璋也爲這詳細的數據,以及詳細的圖例分佈,給震撼到了。
朱元璋詫異道:“伱們葉大人,竟然對本縣的土地資源數據,全都瞭如指掌?”
說到這裏,朱元璋只覺得慚愧至極。
像這樣的圖例,他現在都還沒有一張呢!
大明的耕地到底有多少,其中菜地多少,糧種地多少,他就算不說一無所知,但也只能是知道個大概。
因爲各地報上來的數據,都是一個大概的數據!
吳用並沒有正面回答,只是隨口道:“肯定瞭如指掌了,如果郭老爺不信,隨便找一塊小的圖例說明,親自去丈量就是了。”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朱元璋也只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與此同時,他的腦子裏也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不出意外的話,現任戶部侍郎可以退休了!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琢磨之時,吳用又繼續說道:“只可惜,我們人手不夠,空有四十多萬畝的可耕作用地,但本次插秧的用地,也不過十萬畝而已,確實是沒人啊!”
“就那些願意留下來安家的勞改犯,也只是杯水車薪而已!”
聽到這麼一句話,朱元璋的又一個心結,被基本解開了。
他還在擔心葉青如此吸納人口是在蓄積兵力,沒想到卻是單純的爲了增加勞動力。
如此一來,那就是不出意外的話,戶部尚書就可以退休了。
緊接着,他又開始暗自盤算了起來。
畝產六七百斤,一次耕種十萬畝,再結合農稅稅率那麼一算,朱元璋再看葉青背影之時,那是怎麼看怎麼都順眼。
也就在此刻,葉青已經教育完了這些貪得無厭的農戶。
他剛剛轉身就看到了攤開的《雁門縣土地資源一覽圖》,他知道這位兼職欽差郭老爺,已經心裏有譜了。
只要他們到了京城,他一定會馬不停蹄的告訴朱元璋,這足以讓朱元璋期待萬分的數據。
那麼接下來,就看他葉青如何讓朱元璋失望到爆發雷霆之怒了!
想到這裏,葉青又看向了這些,畝產只有六七百斤的研究成果。
朱元璋等人的眼裏,距離他們不遠的葉青,只是面對着這些禾苗,眼神也從最初的高興,逐漸轉變成了濃烈的遺憾之色。
朱元璋實在是搞不懂,這人怎麼會遺憾呢?
遺憾的眼神,怎麼也不該出現在此時此刻才對!
想到這裏,朱元璋便走到葉青的身邊,他要問清楚這是怎麼回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