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還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三秋空城字數:4141更新時間:24/07/02 21:53:47
第630章 不還
上海的工廠相關事宜交給劉鴻生和宋子文問題不大,李諭正好與回國的任鴻雋一同北上天津。嚴範孫和張伯苓準備在南開學校的基礎上創建一所大學,邀請李諭去一趟,順便在天津勸業場組織一場演講。
新文化運動這場風從1916年就開始吹,已經讓越來越多人知道“德先生”與“賽先生”。
“德先生”推廣起來有難度,畢竟讓軍閥搞民主,多少屬於“難爲”他們。
而“賽先生”的發展就沒什麼阻力,不管是學理科的還是學文科的、搞政治的還是搞軍事的,沒有人會質疑科學技術對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關鍵是科技發展不會招惹軍政界,他們沒道理阻撓。
聽說是請到李諭來演講,勸業場當天擠滿了人。
嚴範孫說:“疏才兄弟的號召力一如既往得強,大家都想見識見識當今學問第一人的風采。”
李諭笑道:“可惜我不是個仙氣飄飄的白胡子老頭。”
張伯苓說:“順便給新大學預預熱,我們以理工科爲主,疏才兄弟太契合了。”
嚴範孫說:“前段時間我在勸業場做了一場關於數的演講,接受程度還不錯,今天疏才就按着這個主題繼續講下去吧。”
“沒有問題,”李諭講啥都問題不大,“單純科普的話,數理是不錯的選擇。”
張伯苓說:“很多人可能還是更想聽進化論,但已經講過太多次,沒有新意。”
李諭笑着說:“要是他們知道人類不僅是從猴子來的,可能還有更加原始的祖先,我估計會被罵個狗血淋頭。”
“那還是別講了,”張伯苓說,“凡事講究個循序漸進,太激進的東西不能講給普通聽衆,否則會消化不良。”
“這樣的招數很多人在用,”李諭有些感慨,“好在科學最講究邏輯推演,一層層遞進,太深奧的東西沒有基礎無法理解,不至於犯什麼大錯。”
嚴範孫也笑道:“我知道疏才兄弟不想做神棍。”
幾人來到勸業場演講臺,李諭放眼看去,有學生、教職工、商人、軍人,更多的則是普通民衆,與以往演講的對象不太一樣。
李諭名頭響亮,不用做過多介紹,站到前面時,就有很多人開始歡呼。
清了清嗓子,李諭開始說:“大家好,很高興來到勸業場。嚴範孫先生剛纔告訴我,希望繼續講講關於數的一些內容。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選題,數學可能是人類最早接觸的科學門類,它完全來源於人類的邏輯認知,神祕但不玄奧。
“不用講什麼複雜的數學內容,今天我只和大家聊聊數中最基礎的素數。
“它簡單到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明白,同時也複雜到能難住最優秀的數學家。
“一位生活在260多年前的法國數學家梅森曾經對素數做出過總結,他研究了很久2的n次方減1的數,看看哪些是素數。
“他的工作牽扯到一個古老而又新穎的數學問題,如何尋找素數。
“他憑藉一支筆就計算得出了n≤257的大部分情形,我們稱其爲梅森素數。
“各位可能沒有什麼概念,當n=100時,這個數字的位數已經達到很可怕的量級。”
李諭在黑板上寫了寫,剛想繼續說,臺下有個人不樂意了:“這就是所謂的數學?原來只不過是麻煩點的算數,還以爲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這有什麼意義?”
李諭早就猜到有人這麼說:“這就是我講素數的原因,因爲這就是數學,如果你覺得它沒有意義,我不會反駁,但這是你自己給自己設下的牢籠。”
臺下那人說:“老夫前朝舉人,不懂數學照樣活得好好的,還牢籠?哪門子牢籠?”
好傢伙,原來講數學無用論的人一百年前就存在,而且似乎更頑固……
不過也算從科學無用論進展到了具體的數學無用論。
李諭說:“對你來說數學沒有用,不代表數學沒有用,這是兩碼事,難道閣下分不清楚?”
臺下那人冷哼道:“如果讓我學怎麼算這些無聊的東西,我寧願去喝茶聽曲。”
李諭笑道:“您看我攔着您了嗎?”
李諭直接把他懟到沒法反駁,省得白費口舌。
見對方不再言語,李諭才接着說:“這個叫做梅森的法國人生活在明末年間,他本人甚至還是一名神職人員,之所以研究數學,完全是喜歡。
“我故意講點看似枯燥的東西,就是想說,數學的趣味是非常高級而又獨特的。人類中自然有很多喜歡數學之人,過往的科舉制度壓制了國人的選擇,才讓我們在數理研究上落後,其實一直有喜歡數學研究的人。如今沒有了這種桎梏,我幾乎已經可以預想到一個輝煌多彩的未來。那才叫百家爭鳴不是?而非費盡脣舌去討論自己不瞭解的一樣東西到底有沒有用。”
李諭說完,嚴範孫帶頭熱烈鼓掌。
“院士先生說得好!”
“一個前清舉人,連加減乘除都不明白,來聽什麼數學演講?你想羞辱別人,只能自取其辱!”
“就是!人家李諭院士還是前清進士哪!”
……
演講效果還不錯,當晚,嚴範孫與李諭等人前往酒樓一起吃飯,同桌的還有馮國璋的兒子馮家遇。
馮家遇說:“在下也在國外學習理工學科,深感院士先生所言極是,可我實在看不到先生所說之未來。”
李諭很想說你孫子能看到,但這麼說怪怪的,於是回道:“賽先生發展到什麼程度,還要看德先生。陳仲甫說的很到位,兩者缺一不可。”
馮家遇腦子轉得快,立馬說:“先生的意思是,真正被阻礙的,是德先生?”
李諭說:“馮公子,你在官場上混過,不會不明白吧?”
馮家遇說:“其實我已經不想再隨着家父在官場行走,最近因爲與日本人的借款問題,家父與段總理正忙得不可開交,但我看到日本人囂張的態度就無法平靜。”
李諭說:“我更無法平靜。”
馮家遇提到的就是段祺瑞執政時期的西原借款。
段祺瑞通過西原龜三,與日本人簽訂了多項借款合同,總額達到1.45億日元。
日本人對這次借款的態度非常積極,幾乎是主動找段祺瑞,希望給他貸款。
前段時間日本剛換了內閣首相,新首相寺內正毅相比提出“二十一條”的前任首相大隈重信,在對華態度上要溫和一些。
但他絕不是心地善良,無非就是換了個更加陰險歹毒的軟刀子。寺內正毅想通過給民國放貸的手段,對民國進行經濟殖民、經濟捆綁,從而達到兵不血刃控制民國的預期。
此後日本內閣一直希望推行這種政策,只是後來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太盛,軍方強行主導了侵華戰爭,反而讓自己加速了滅亡。
一戰時期日本自然也賺了不少錢,國內工商業暴增,導致通貨膨脹出現,有大量熱錢亟需找個投資渠道,減輕國內通脹壓力。
對日本來說,中國是最佳選擇,寺內內閣也想藉此挽救日本消極的國際形象,緩和國際矛盾;同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無暇東顧的真空期排擠其他國家在東亞,尤其是中國的勢力範圍。
總之,西原龜三與段祺瑞一拍即合。
西原龜三在中國考察過幾年,知道民國經濟基礎薄弱,要是日本可以提供貸款支持,從而扶持大量親日力量,對日本的好處會非常深遠。
這一招有點後來美國對歐洲經濟支持的馬歇爾計劃。但馬歇爾搞成了,日本卻弄得一塌糊塗。
爲了所謂的“中日友善”,西原借款的抵押條件非常寬泛,沒有像以前那樣具體到某某煤礦鐵廠,只是在口頭上約定了東北的一些森林、礦產、鐵路。
這筆貸款確實讓段祺瑞的權力座位更加穩固。
而你要問民國政府還沒還錢,那可有意思了:分文沒還!
事實上,段祺瑞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還錢。
代理總統馮國璋在得知段祺瑞又從日本人那裏借錢後,曾不無擔憂地對他說:“債借多了,將來怎麼還?打仗又沒有必勝的把握,枉使生靈塗炭,實在叫人痛心!我看還是慎重點好。”
段祺瑞則不以爲然地說:“慎重是對的,可是不能不幹事。咱們對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時,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只要咱們國家強起來,到時候一瞪眼全拉倒!”
只不過劇本沒有完全照段祺瑞的走,隨着直皖戰爭爆發,段祺瑞很快倒臺。
之後的民國歷代主政者對於段祺瑞和日本人的借款都表示一律不承認。
北伐成功後,南京國民政府直接挑明:“賄選總統之下的北平政府所借的外債概不負責償還!”
同時,國際社會上的西洋列強也相當憤怒,好你個小日本,竟然想偷偷以經濟借款名義私自在民國搞好處?
他們隨即不斷向日本施壓,導致日本沒了討債底氣。
最終這筆西原借款絕大部分成了呆賬、壞賬。
寺內正毅也被日本社會辱罵成賣國賊、出賣日本利益的人……
嗯,罵得好。
段祺瑞這一手辦得還是值得稱道的,1.45億日元不是小數字,幾乎相當於李中堂簽訂的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賠款的一半。
可以說段祺瑞間接填了一部分《馬關條約》的大坑。
馮家遇又問:“聽說這位剛留學歸來的任先生學的是化學?”
任鴻雋說:“沒錯。”
“正巧,”馮家遇說,“我準備入股一家油漆廠,先生有沒有興趣來指導指導?”
“自己生產油漆?”任鴻雋很感興趣,“有意思!現在市面上大多是日本的‘雞’牌油漆,咱們要是可以奪回日本人搶佔的市場可再好不過。”
“我就是這麼想的,”馮家遇微微一笑,“我計劃推出的油漆品牌叫‘貓’牌,和日本人來個貓雞之戰。”
任鴻雋明顯被說動,但還是有些猶豫:“李諭先生給我的研究課題,我還沒有得到結果。”
李諭說:“不用擔心,天津這所馬上成立的南開大學,我會專門投資建幾個實驗室,包括化學門類,你能繼續搞研究。”
任鴻雋終於放下心:“那我就加入這場貓與雞之爭!”
嚴範孫樂道:“天津剛出了個範旭東,又來一個任鴻雋,好啊,好!”
任鴻雋隨即又和李諭說起自己在美國的求學事情:“先生提出的問題我一直沒忘,雖然還沒有完全弄明白,但大體有了一些眉目,只是很多研究要與歐洲合作,大戰後通信被阻,所以放下了。”
“沒關係,這不怪你。”李諭說。
李諭想讓他研究的,明面上是肥皂的去污原理,實際上就是有機化學,並最終延伸到非常有意義的高分子上。
這方面法國的施陶丁格是開創者,但他也要在三四年後才慢慢建立起高分子化學框架。
李諭想培養培養任鴻雋,朝着這方面努力。
只不過李諭確實不太懂化學,最多就是讓他多向這個方向努力,儘可能做出成果,將來要是能與施陶丁格分享諾貝爾化學獎再好不過。
任鴻雋接着說:“這兩年歐洲大戰,我在大學時順便研究了研究歐洲人的氯氣工業。而涉足這個領域,立刻發現了令我感到心驚的事,原來日本人已經在氯氣工業上取得了非常可怕的成果,將來……將來不堪設想。”
李諭知道日本有着同樣罪惡的化學戰,負責領導的小泉親彥更是甲級戰犯。
“不得不防,但又不好防。”李諭說。
任鴻雋說:“我閒暇時學會了如何製作防毒面罩,這比需要鉅額投入的化工產業簡單很多。”
李諭嘆道:“如此已經不錯。”
化工是個相當複雜而且高投入的重工業項目,民國很難大規模搞化工產業,就算有技術,也沒石油,總不能提前找到油礦吧,那才是給小鬼子作嫁衣,——因爲油礦正好就在東北。
這方面沒什麼好辦法,最多就是在純鹼之類可以適當搞一搞的化工項目上多噁心一下小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