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長會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三秋空城字數:4093更新時間:24/06/28 22:58:04
    厚德福飯莊。

    三個孩子攛掇之下,讓李諭和錢學森、錢三強的父親來了個小小的“家長會”。

    飯莊樑老板見李諭到來,立馬熱情招呼:“李大學士,歡迎歡迎!今個兒您點什麼都免單!”

    李諭說:“不用這麼客氣。”

    飯莊樑老板說:“犬子梁實秋考上留美資格,我們全家高興得很。”

    李諭說:“那是學生自己努力,我沒什麼功勞。”

    樑老板心情很好:“李大學士不用太謙虛了!這是我們一點小小心意。”

    李諭笑道:“好吧,恭敬不如從命,下次多給你介紹客人。”

    樑老板說:“得來!幾位裏面請!”

    飯莊專門給李諭安排了一個雅緻的房間。

    錢三強的父親錢玄同與李諭見過好幾次面,給李諭介紹道:“這位就是錢均夫先生。”

    李諭同他握了握手:“幸會幸會!”

    錢均夫說:“院士先生本人學問大,而且教子有方,令人佩服。”

    李諭說:“平時忙碌,其實沒多少時間教育。”

    不過再怎麼說,作爲穿越者,多年的讀書經驗也不是鬧着玩的,至少在孩子小時候,有些東西李諭還真能比現在的小學教得好很多。

    錢玄同說:“教育在心,不在時間長短。”

    李諭好奇道:“你們兩家都姓錢,有沒有什麼關係?”

    錢玄同說:“祖上應該都是吳越錢氏,不過這麼多年過去,只能追到那時候了。”

    上千年過去,確實已經基本沒有血緣關係。

    “原來如此,”李諭說,“閒兒帶兩位錢老……小同學去我家玩過,主要喜歡我家的藏書還有一些儀器。我觀察他們似乎從小就受到了非常西式的教育。”

    錢玄同說:“自然要摒棄咱們自己過往的惡習,三強還不叫現在名字的時候,我就告訴他,私塾裏教的‘三綱’便是千古陋習,什麼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通通都是屁話!它們根本不是‘三綱’,而是三條纏繞了中國人兩千年的麻繩!祖纏父、父纏子、子纏孫,代代纏下去……從現在開始,將來再也不能用舊禮教的繩索束縛孩子了!”

    “錢先生說得好極了!”李諭鼓掌道,“對了,剛纔你提到三強這個名字是後取的?”

    “對,他從小的名字叫做錢秉穹,”錢玄同說,“後來我發現他與另一個同學鬧着玩時,稱對方爲‘太弱’,對方則稱他‘三強’。我問其原因,他說,因爲他的體育成績好,然後排行老三,所以被同學叫作‘三強’。孩童的話有時也很值得借鑑,名字嘛,本來就是一個符號,‘三強’這個名字我認爲更好,可以解釋爲立志爭取在德育、智育、體育三方面都進步的意思,所以便用了下來。”

    “確實是個好名字,”李諭沒想到還有這層故事,然後又問,“聽閒兒說,你決定讓孩子選法語作爲外語科目?”

    錢玄同說:“正好學校裏開設有法語課程,我研究多年語言學,即便不懂外文,也知道法文比之英文要複雜高雅一些,要學就學個有深度的。”

    李諭笑道:“要是以後用法語學數字,可能會很痛苦。”

    錢玄同不以爲意:“法國的科學不是很強嘛,肯定無妨。我反而覺得中文在翻譯科學方面,有巨大缺陷。”

    又說回錢玄同宣揚的廢除漢字上了。

    李諭說:“中文強在包容接納,無須擔心。”

    錢玄同嘆了口氣:“不能不擔心。”

    他雖然是最堅定的廢除漢字者,但其本身初衷還是希望中國變得強大,而且現在已經沒有那麼過激,轉而研究注音文字了。

    “不久前的科玄之爭,我也堅決站在科學一派!即便我研究的是玄學,”錢玄同又說,“我多次教育三強,一個人應該有科學的頭腦,不管碰到什麼事情,都要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究其真相,判斷其是非,然後決定取捨。就算閱讀古書,也要用發展的眼光去分析,這樣才能弄明白文化的變遷,才能對社會滿懷改革的熱誠。時代總是要向前進的,學了科學技能,才有本事改變現狀。”

    錢均夫說:“我與先生有同樣觀點,所以鼓勵學森多學西學。同時也是我們希望讓孩子將來以院士先生爲師的念頭由來。”

    “這可使不得,”李諭說,“我怎麼能當兩位錢老……錢同學的師傅。”

    “怎麼當不得?”錢玄同說。

    “我……”李諭不知道怎麼解釋。

    錢均夫說:“院士先生曾當過帝師,總不能不願再當普通人家孩子的師傅了吧?”

    話說到這份上,李諭沒法拒絕了:“好吧!我只是擔心耽誤孩子,不知道自己擅不擅長教育。”

    錢玄同說:“院士先生多慮了,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哪有學不好怨師傅的。”

    李諭笑道:“主要兩個孩子確實是神童。”

    “我現在反而怕孩子是神童。”錢均夫說。

    “傷仲永?”李諭問。

    “是有這樣的擔心。”錢均夫說。

    “我想您是多慮了。”李諭說。

    “不管怎麼說,神童也罷、庸才也罷,要先生好好教一教了。”錢玄同說。

    反正最多就是週末補個習而已,花不了多少時間。

    李諭說:“沒有問題,而犬子也要仰仗錢先生補補國學課程。”

    “這個更簡單,”錢玄同說,“再說了,這些東西,補不補的,還有什麼用處?”

    李諭說:“中國人嘛,總要傳承下去優秀的文化。”

    正好互補上了。

    不過李諭確實能讓這些將來的科學大牛早點接觸到一些最先進的科學內容,就算不會教,把正確的東西放在兩位錢老面前,他們自己就能琢磨明白,根本不用費心。

    ——

    李諭回家時,在東廠胡同口見到了總統黎元洪,他正安排幾個僕人往汽車上裝一塊巨大的匾額。

    “黎大總統,這是給哪家商鋪題的匾?”李諭問。

    “給洛陽的吳將軍。”黎元洪說。

    “玉帥?”李諭說。

    “是的,吳將軍馬上過五十歲生日,我親手提了匾額。”黎元洪說。

    “能得到黎大總統的親筆匾額,吳將軍一定非常重視。”李諭說。

    “除了我提的匾,紫禁城裏的宣統皇帝也送了御筆匾額一方,可要比我的尊貴一些。”黎元洪說。

    吳佩孚現在如日中天,是人生頂峯時期,而且加上他愛國的名聲,比其他軍閥好太多,上百政要親自跑去洛陽給他祝壽。

    康有爲也大老遠跑了過去,送了一副壽聯:“牧野鷹揚,百歲勳名才半紀;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

    雖然這幅壽聯明顯是溢美之詞,但現在的玉帥確實風光萬丈。美國那邊今年成立了《時代週刊》,——只不過吳佩孚不再是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人,因爲此前已經登過李諭的頭像作爲封面。

    再過上幾個月,《時代週刊》就會把吳佩孚的頭像作爲封面,說明不僅國內看好吳佩孚,洋人同樣非常看好他。

    《時代週刊》對於吳佩孚給出的評語是:GENERAL WU(吳將軍),Biggest man in China(中國最強者)。

    《時代週刊》知道吳佩孚即便只是直系二號人物,但他才是真正有實權的那個。

    在內容文章裏,《時代週刊》還貼了幾張其他軍閥的照片,在提到奉系時,文章說張作霖是“一位虔誠的帝國擁護者,即擁護君主制的人”,而且認爲“在中國北方有如此大的地盤,使張將軍這位軍閥無人能取代”。同時也提到“儘管這位張將軍思維敏捷,權力巨大,卻非吳將軍的對手,曾慘敗於吳”。

    比較意外的是,裏面沒有刊登張作霖的照片,反而用了張學良的照片。並且在張學良的照片下,評價他爲“MARSHAL CHANG”(張元帥),“His title is no empty epithet”(他的頭銜不再是閒職)。

    李諭能上封面很好理解,畢竟他已經幾乎上遍了歐美的頭條。

    至於吳佩孚爲什麼能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是《時代週刊》的創辦者之一亨利·盧斯就出生於吳佩孚的家鄉山東登州(蓬萊)。

    吳佩孚生於1874年,二十四年後,盧斯降臨在登州一個美國傳教士家中。一直到十四歲,盧斯才離開山東前往英國求學。

    在盧斯眼中,山東人算是他的“老鄉”,所以經常會把目光投向遙遠的東方。

    然而,比較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吳佩孚剛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獲封“中國最強者”封號,僅僅一個月後,他就會跌落神壇。

    簡直就是毒奶!

    不過那是大半年後的事情了,現在的吳佩孚還在人生巔峯,雲霄飛車停在那個最高點的位置呢。

    過壽的玉帥把遜清宣統皇帝所賜的匾額懸在壽堂正中,將大總統黎元洪送的匾額擺在側面,溥儀派去代表的座次也位列黎大總統代表之前,由此可見二人在吳佩孚心中的地位。

    而黎元洪現在的總統位置屬於各方權力爭鬥下的結果。

    直系趕走了前任大總統徐世昌,自己忌憚奉系、西南軍閥,還有廣州國民政府的反對,只能讓黎元洪重新出山。

    “老好人”黎元洪運氣屬實好。

    直系還給黎元洪送上了“法統榮光”的名號。

    黎元洪對於能夠重新赴任總統,一開始非常高興。復職典禮前,黎元洪穿着禮服對着鏡子大笑道:“大家都說我是黎大苕,今天我黎大苕,又回來坐天下了!”

    “苕”是湖北話紅薯的意思,在相當長時間裏,民間一直以爲黎元洪又憨又土,因此賜予他如此外號。

    “現在咱們又能做鄰居了,”李諭說,“記得黎大總統在天津營商有如風生水起。”

    黎元洪卻抱怨說:“哎,也幸虧賺了點錢!做了這麼短時間總統,我算發現了,和以前沒什麼兩樣,總統真不是人當的,這個月我又賠了三萬多大洋!”

    李諭說:“一個月就搭進去三萬多?”

    黎元洪無奈道:“這樣計算,我每年就要賠上三十六萬。長此以往實在不能支持。我的煤礦股票和鹽票的利息差不多都賠光了。東也捐款,西也募錢,叫人無法應付。每月進個十萬八萬,僅只捐款一項,就不夠開銷!”

    李諭說:“原來當總統是個花錢的活。”

    黎元洪說:“新政府也沒錢,幾乎難以運轉,現在借錢都很困難。”

    李諭說:“財務總長羅文幹不是剛剛從洋人那借到了將近600萬英鎊嘛。”

    黎元洪說:“確實如此,要是沒有這筆錢,內閣都組建不起來。不過,李諭先生你怎麼知道這事?”

    李諭笑道:“因爲最近北大突然把前幾個月拖欠的工資都發下來了,政府僱員也是如此。我就向蔡元培校長打聽了打聽,才知道。”

    因爲這筆錢,黎元洪組織的“好人內閣”粉墨登臺,這屆內閣不少人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或者大學教授。

    不過細看的話,大部分還都是吳佩孚的勢力:陸軍總長張紹曾是吳佩孚的兒女親家,內務總長孫丹林以前是吳佩孚的祕書長,交通總長高恩洪是吳佩孚的同鄉和追隨者,內閣總理王寵惠本人也是親吳佩孚的。

    所以這屆內閣毫無疑問從剛誕生就又受到各方詰難。

    對於落後的國家來說,勢力太多真心不是什麼好事,根本沒有“民主”的可能,只能是個口號,誰都不會服誰,最終只會陷入無盡的爭吵甚至爭端之中。

    目前各方攻擊的焦點正是羅文幹借款一事。

    用不了多久,“好人內閣”就會在各方彈劾、官司攻訐之下憤而辭職,僅僅堅持了兩個來月。

    蔡元培也會因此事心灰意冷下辭職;同樣滿心歡喜支持“好人內閣”的胡適之先生隨之辭掉北大教務長的職位。

    在羅文幹借款的事件中,黎大總統態度有點搖擺不定,個人威信大大受損。

    其實黎元洪的總統位置本來就有點補充前任的意思,任期只有一年,今年的六月份就到期。

    因此,被戲稱爲“曹三傻子”的曹錕已經開始準備佈置競選了。他樂得看到黎元洪陷入窘境,越亂,自己上位就越順理成章。

    混亂,還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