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不服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三秋空城字數:4078更新時間:24/06/28 22:58:04
    李諭在論文中首次引用了“自旋”一詞,比歷史上提前了三四年時間。

    他於文中說明斯特恩-格拉赫實驗出現兩個點,就是因爲電子具有自旋這種與生俱來的內稟屬性。

    後世的高中生都可以理解,學過化學肯定知道,原子的化學性質是由最外層電子體現出來的。而自旋有兩個值,1/2和-1/2,即表現爲了兩個點。

    只是由於斯特恩-格拉赫做的實驗沒有那麼完善,所以沒有過於深入去解釋。

    但字裏行間中,李諭已經或明或暗提出了電子的自旋不能同時在兩個方向有確定值。

    “自旋”這個詞有那麼點唬人,乍一聽以爲是電子在旋轉,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一個現象:電子這些基本粒子並沒有測得過體積下限,更像一個概念點。或者說有半徑無體積,——確實不太好理解,但量子力學不好理解的事情本來就很多,先知道就可以。

    如果真有大小,這東西轉起來,計算一下,表面遠超光速,肯定不對。

    反正李諭正式把這個實驗擺到明面上了,給了理論解釋,並且定義了自旋這個內稟屬性。

    當然後續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東西,就不勞李諭了,泡利等人自會出手。

    對於量子領域,這是個非常重要的發現,玻爾看到文章後,隨即從哥本哈根來到柏林。

    李諭、愛因斯坦在車站接上他。

    “玻爾教授在哥本哈根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事務繁忙,抽出時間來柏林真是不容易。”愛因斯坦說。

    玻爾無奈道:“確實太繁忙了,甚至無法繼續做研究工作,而我當初申請建設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目的就是做研究。”

    “人手不夠?”李諭問。

    玻爾說:“的確如此,整個研究所加上我一共四個人,負責科研的只有一個科學助理。我向丹麥教育部發申請,希望增加一名助理,可惜被教育大臣駁回了。”

    李諭說:“聽說盧瑟福教授又給你發了聘書,許諾一間實驗室和極高的經費,並且不需要擔任其他工作,完全投入科研,你沒有答應?”

    “我還是想待在哥本哈根。”玻爾說。

    李諭笑道:“那你可以假裝不小心讓教育大臣看到盧瑟福教授發來的聘書和信件,說不定他會改變主意。”

    “好主意!”玻爾高興地說,“我要想個辦法做得不留痕跡。”

    幾人開車來到愛因斯坦的住所,玻爾把兩個盒子放在桌上:“你們一人一份,裏面是丹麥特產。”

    “曲奇餅幹?”李諭開玩笑道。

    “並不是,餅乾還是法國的好,”玻爾打開盒子,“是我們丹麥的奶酪和黃油。”

    愛因斯坦說:“東方人似乎不吃奶酪和黃油。”

    “偶爾吃點還好。”李諭說。

    愛因斯坦叫來自己的妻子愛爾莎:“務必讓李諭先生吃到最正宗的蜂蜜奶酪配香腸,今天剛買的牛肝也用黃油微微煎一下,絕對人間美味。”

    “非常期待。”李諭說。

    歐洲人一直吃動物內臟,而且吃得比大部分中國人都全,幾乎沒有不吃的部位。以前大家以爲西方人不吃動物內臟,是源於在北美生活的華人,美國人確實吃內臟相對要少一些。

    玻爾聊起這次來的目的:“已經有人證明了麥克斯韋先生的概率曲線是正確的,對量子理論非常重要,揭示了概率以及偶然性在量子理論中的決定性地位。如今李諭先生更是用理論解釋了一個神奇的實驗,在其中也能看到偶然性的作用。”

    愛因斯坦說:“玻爾教授認爲物理學應該放棄連續性和因果性?”

    玻爾堅決道:“我對此深信不疑,鑑於目前的證據,放棄嚴格的確定性是唯一出路。”

    “雖然現在量子理論已經在原子結構方面有了非常大的突破,隨機性也給了我很大的印象,但我時常感到憂慮,”愛因斯坦感慨地說,“也許我自己本來也可以得出類似的結論,但果真如此的話,那將意味着物理學的終結。”

    李諭說:“現在大廈不是剛剛建起來嘛。我覺得隨機性反而是最關鍵的,就像數學中的混沌,很多東西我們根本無法預測,哪怕只是細微的擾動,也會帶來無法預知的結果。數學是科學的皇后,需要用以解釋其他科學,數學本身都蘊含混沌,又何況物理學?”

    “我贊成李諭先生,”玻爾說,“比如最基本的光子輻射,我們根本無法確定一個光子會沿哪個方向射出,而且無法確定它什麼時候射出。”

    李諭補充一句:“如果一個原子處於較高的能量態,可以計算它在某一特定時刻發射光子的概率,但不論擁有多少信息,都不可能精確確定發射的時間和方向,就像擲骰子一樣全憑偶然性。”

    “偶然性嗎?”愛因斯坦說,“這樣就威脅了牛頓力學的嚴格決定論,破壞了經典物理學的確定性信念。”

    玻爾說:“就像剛纔李諭提到的,因爲混沌的存在,即便知道了一個系統的所有位置和速度,也不可以確定它的未來,數學與物理學都沒有確定論。”

    這是量子理論的核心思想之一,不過顯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保留嚴格的因果性,所以他才反對量子力學。

    “將物理過程歸結爲偶然性,怎麼看都像不負責任的行爲,是理論的弱點,”愛因斯坦說,“如果認爲宇宙在本質上是隨機的,事件可以沒有原因地發生,不僅讓我深表不安,大多數物理學家一定也都有一樣的反應。因爲隨機性會破壞物理學的整個綱領。”

    李諭說:“如果隨機性才讓這個世界這麼豐富多彩哪?”

    愛因斯坦說:“我不知道,但我不會在因果性這一點上妥協。我將尋求哥廷根的幫助,他們或許有其他辦法解釋光量子的吸收與發射。”

    玻爾說:“哥廷根大學的玻恩教授與我通信幾次,我們聊到過電子的躍遷,他似乎並不反對隨機性。”

    “連他都妥協了?”愛因斯坦有些絕望,“他竟然也認爲一個暴露於輻射的電子竟然會憑藉其自由意志不僅選擇躍遷的瞬間而且選擇它的方向?!”

    玻爾點了點頭:“玻恩教授似乎接受了,並且準備着手研究這個問題。”

    愛因斯坦頓感無助,但嘴上還是堅持道:“我認爲這種思想不可容忍!要是這樣,我寧願當皮匠,甚至賭場中的僱員,也不願做物理學家。”

    “賭場也不見得全靠隨機性,愛因斯坦先生,”李諭笑道,“您肯定沒有玩過幾次牌。”

    玻爾也笑了:“看來我的奶酪與黃油不能收買愛因斯坦教授。”

    愛爾莎正好端着煎好的牛肝和香腸走過來:“下次可以多帶一點,愛因斯坦很喜歡,說不定可以讓他有所改觀。”

    “恐怕不是容易事。”李諭說。

    縱觀一生,愛因斯坦始終抵制在量子力學領域概率和不確定性統治着自然。

    雖然此時有很多反相對論者,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曲解爲終結了自然中的確定性和絕對性。但事實上,愛因斯坦並非這樣想的。

    愛因斯坦認爲相對論導出了一種更高級的確定性,即基於四維時空結構對確定性和絕對性更深的描述,他自己稱作“不變性”。

    所以愛因斯坦才會那麼反對量子理論的不確定性,甚至這種反對已經上升到哲學層面。

    但不管怎麼說,愛因斯坦還是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發來的正式信函中,專門寫明:“爲了表彰愛因斯坦先生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特別是因爲他發現了光電效應定律”。

    相隔不久,諾獎評委會的信則說得更直白:“該獎的頒發沒有考慮您的相對論和引力場論在將來獲得證實之後將擁有的價值”。

    因爲光電效應獲獎對愛因斯坦來說屬實是個黑色幽默,這項研究在多年前首先就是基於死對頭萊納德的一些成果。

    而萊納德得知愛因斯坦獲獎後,也異常憤怒,氣急敗壞地給瑞典皇家科學院寫了一封信,聲稱“愛因斯坦誤解了光的真正本性,而且他還是一個追名逐利的猶太人,其做法與德國物理學的真正精神背道而馳。”

    這是瑞典皇家科學院收到的唯一一封正式抗議信,不過結果已經做出,獎項百分百要頒發的。

    李諭受邀去參加頒獎典禮,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李諭遇到了化學獎得主索迪以及他的導師盧瑟福。

    索迪是盧瑟福“諾獎幼兒園”的成員之一。

    見到李諭後,索迪略顯激動地說:“當初就是看到院士先生關於同位素的假說那篇文章,才讓我走上了對同位素研究的道路,能夠獲獎,有您的一份功勞。”

    李諭笑道:“提出假說有什麼難的。”

    盧瑟福說:“你可不是隨隨便便的假說,有時候我們私下裏討論,都覺得你是一個科學占星師或者預言家,每句話都說得非常準確。”

    化學獎的頒獎演講中,索迪果然在致辭中感謝了李諭和盧瑟福:“首先,我非常感謝諾貝爾委員會對我的認可。在今晚的頒獎典禮上,能夠與各位共享這一刻,我深表榮幸。因爲在臺下,就坐着對我的事業至關重要的兩位先賢,李諭教授和盧瑟福教授,我想引用李諭先生家鄉的一句諺語,沒有前人種下的樹,就沒有後人可以乘涼的樹蔭!”

    衆人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盧瑟福對李諭說:“他也看過貴國一位叫做辜鴻銘的學者所寫的中國諺語成語大全。”

    李諭笑道:“引用得很好。”

    到了物理學獎頒發時,諾獎委員會主席阿雷尼烏斯首先致辭:“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先生。衆所周知,除了剛纔提及的李諭先生,也許沒有哪一位其他的在世物理學家能夠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那樣出名,而大家的討論都集中在他的相對論。”

    阿倫尼烏斯話鋒一轉,用帶着近乎輕蔑的口氣說:“它本質上屬於認識論,因此一直是哲學圈裏爭論的熱門話題。”

    接着他按照慣例簡要介紹了愛因斯坦的工作,然後給出科學院對他獲獎原因的解釋:“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定律已經被美國的密立根和他的學生以極爲嚴格的方法所檢驗,並且出色地通過了考驗。就像法拉第定律是電化學的基礎一樣,愛因斯坦的定律已經成爲定量光化學的基礎。因爲,委員會還是決定將獎項授予愛因斯坦先生,以表彰他在光電效應上的卓越成果。”

    光電效應說起來也算量子領域內容,是愛因斯坦後半生一直比較反對的。

    而阿倫尼烏斯提及的密立根,本來是爲了找出反對愛因斯坦的證據才做的實驗。

    這一連串巧合,也是夠逗的。

    但大家其實心知肚明,在相對論面前,光電效應只能說是一項相對普通的工作。愛因斯坦成名就是因爲相對論,甚至有了日食觀測證據。諾獎評委會必然要給他授獎,至於授獎原因,權當隨便找個由頭吧。

    愛因斯坦沒有因爲阿倫尼烏斯的發言有什麼不滿的情緒,在他的致辭中,幾乎全是談及相對論,而非光電效應。並且在最後強調了他新工作的重要性,——即統一場論。

    這倒是讓不少聽衆感覺非常振奮,大家早就想把怪異的量子理論整合到經典物理學中了。

    此時的瑞典克朗還挺值錢,瑞典在一戰中沒受到什麼波及,反而賺得盆滿鉢滿,富得流油。

    愛因斯坦獲得的獎金是121572瑞典克朗,約合32000美元,比一般的大學教授年薪高出十倍還多。

    在這個德國馬克瘋狂貶值的時期,毫無疑問是一筆超級鉅款。

    只不過按照與前妻米列娃的離婚協議,愛因斯坦要將一半的錢直接寄給她。

    兩人好像還商量了一些理財規劃,米列娃用這些錢在蘇黎世購買了三套公寓用於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