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入股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三秋空城字數:4301更新時間:24/06/28 22:58:04
    不管戰爭還是商戰,決策者心理層面的博弈往往至關重要,會大大影響戰略佈局。三大戰役時我軍高層就準確拿捏過老蔣還有一衆“剿總”們的心理,把他們玩得團團轉。

    總比對方多想一步,不贏才怪。

    後藤新平這種人,雖然是個很可怕的對手,但他壞得很純粹,所以有機可乘。

    他有着很大的野心,不只想做一個鐵路工程師,夢想是做所謂的“滿洲之王”,鐵路只是其手中的一枚棋子。

    李諭對鄒容說:“如今東北地區實質上在我們控制下,日本人在日俄戰爭中元氣大傷,目前無力染指東北,所以他們的策略就是使用商業手段儘可能在東北擴大影響力,同時獲取更多的資源和資金。滿洲鐵路株式會社爲了便於掠奪,新修鐵路時均使用美國最新的技術,就連枕木都從美國進口。”

    姚宏業嘆氣道:“鐵路也是我們的命脈,不能不修。”

    李諭繼續說:“日本國資源匱乏,只能通過鐵路掠奪東北資源。按照後藤新平的計劃,他們會在鐵路沿線的城市開發包括旅遊、酒店、物流、妓院等產業。”

    鄒容問道:“後藤以及滿鐵公司的體量就那麼大,怎麼能夠運營這麼多產業?”

    “當然做不到,他們必然要依託日本國內的幾大財閥,”李諭說,“尤其是三井財閥,他們涉足的產業同樣比較多,又都是關係到後勤與基礎的重要產業。”

    鄒容和姚宏業都很聰明,其實早就猜到李諭想幹什麼,只是覺得這件事很難,於是擔憂道:“日本人非常謹慎,我們貿然進入,只怕會引起警覺。”

    李諭哈哈笑道:“你們太看得起四大財閥了,他們都是商人,無利不起早,只要能賺錢,怎樣都行。”

    “就怕有心之人,”鄒容說,“當初李鴻章李中堂來到日本國簽訂《馬關條約》時,就被人行刺,日本國瘋狂之人非常多。”

    李諭說:“所以今後我會首先讓大衛·別克先生出面,在日本國慢慢建立隱形的經濟帝國,不會過多參與實業。”

    “日本人一直懼怕歐美人,讓美國人出面確實不錯,”鄒容說,“但不參與實業又怎麼進行後續的動作?”

    李諭說:“不管什麼企業,核心必然是資金,或者高大上一點,就是金融。只要在股權與資金上有足夠的份額,什麼都好說。”

    四大財閥後來基本都是以銀行爲中心聚集起來的。

    姚宏業對經濟比較感興趣:“握住錢袋子,就是拿住了他們七寸。”

    “就是這樣,”李諭說,“四大財閥絕不會和錢過不去,因爲他們的目的就是掙錢。那些口是心非的日本議員,說到底也是爲了錢。”

    鄒容說:“那我們是不是還要進入滿鐵內部?”

    “必然需要,”李諭說,“你要做好準備,將來有足夠的份額後,我就可以給你在滿鐵安插一個重要職位,至少是副總裁級別。”

    鄒容說:“您的意思,是讓我去做一名間諜?”

    “而且是高級的商業間諜,”李諭凝重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但至關重要。你的所作所爲可能會影響數十萬人的日常起居,對於掙扎在生死之線的人來說,多獲取幾袋糧可能就是天差地別。”

    鄒容張大嘴,一時之間感覺壓力大到難以呼吸:“這麼重……的任務,我怕……”

    李諭說:“不用怕,有我做後盾支援。一開始低調一點,就把自己當作一個見利忘義的日本商人,等徹底熟悉了滿鐵的情況後,再做其他的事。”

    鄒容頭上甚至已經滲出汗珠:“早知道就學點諜報課程。”

    李諭說:“實踐出真知,這是個長期的潛伏過程,慢慢你就能學會。”

    姚宏業笑道:“說不定到時候鄒兄就是東北的一個大財主。”

    “就是要做個有模有樣的大財主,”李諭說,“而且我相信,你不會迷失掉自我,這是長期蟄伏的諜報人員最容易出現的狀況。”

    鄒容坦然說:“在下已經是死過一次的人,除了閻王老子,沒人能讓我迷失。”

    李諭對他們是很放心的,“我們從日本人手裏挽救回的資金,將會迴流國內,只不過要採取一些非常隱祕的手段,這是造福萬民的大事。”

    鄒容說:“這種費腦子費心的事感覺比搞革命還難。”

    姚宏業激動道:“但很有挑戰性。”

    鄒容也握拳說:“至少得把《馬關條約》的2億兩白銀賺回來!”

    李諭說:“我喜歡你這種決心。”

    鄒容又問道:“李諭先生,後藤新平比較喜歡什麼樣的下屬?”

    李諭說:“從日本方面的招聘文書看,後藤的要求是用低調、有思想之人,而不是爭名逐利之人;而且最好處事圓滑,不能固執己見;同時有旺盛的精力。”

    姚宏業說:“聽起來與鄒兄竟完美契合。”

    鄒容笑道:“真是量身定做。”

    李諭說得比較好聽了,其實早期日本企業家的人才觀很簡單,就是要一羣心狠手辣,爲了工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才。後藤新平自己曾說:“我們這裏沒有知識分子,一個都沒有。”

    有那麼一點像後世的“狼性”文化……

    反正能看出滿鐵是個什麼樣的公司。

    不擇手段啊!

    關鍵滿鐵公司還是日本在東北地區的絕對支柱級企業。

    李諭說:“目前滿鐵公司在後藤新平手下經過幾年運作,已經基本具備了完整的組織架構,大體分爲總務部、運輸部、礦業部和行政部。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總務部與礦業部。礦業部說白了就是一個特務機構,他們負責調查整個東北的資源情況。”

    後來,也是這個特殊的機構又對中國的蒙古、延邊等地展開公開或者潛伏似的偵察,爲日本侵略中國提供了大力援助。

    鄒容說:“就是說我最好能夠獲得礦業部的訊息?”

    李諭點點頭:“一切都要祕密進行。”

    鄒容道:“我知道了。”

    李諭說:“這段時間你在日本,等我安排。至於宏業,伱大部分時間還是留在日本國,一里一外,相互照應。”

    姚宏業說:“我絕不會把事情辦砸。”

    李諭給他們吃顆定心丸:“有我在,一切不要擔心。你們先等我幾天,我與大衛·別克先生去會會三井大掌櫃。”

    ——

    幾個月前,三井財閥剛剛經歷一次人事變動,此前的三井大掌櫃益田孝主動提出辭呈,讓團琢磨擔任大掌櫃(書面語是總理事)。

    益田孝本人則擔任資議(就是顧問)。

    不過前幾年實際上真正有決定權的還是益田孝。

    “資議”是個很有日本特色的職位,不同於董事長,也不是CEO,就像幕後的總推手,或者可以簡單理解爲“太上皇”。

    日本歷史上類似的情況層出不窮,比如豐臣秀吉擔任的“關白”(攝政),日本企業也繼承了這種制度。

    所以李諭還是直接去見益田孝。

    這傢伙退休之後倒是挺快活,天天和一些社會名流喝茶聊天。

    李諭在他的茶室見到了益田孝,他正慢悠悠地品嚐一碗抹茶。

    益田孝讓李諭坐在旁邊,李諭已經有些適應跪坐的姿勢,大衛·別克就很難受了。

    李諭開門見山道:“益田先生,經過多年的合作,我們已經具備了相互的信任。三井集團想要開拓更大的市場,必然需要資金,而我們可以在這方面提供支持。”

    益田孝問:“有什麼條件?”

    李諭說:“我們要參股第一國立銀行以及三井物產。”

    益田孝手微微一顫,這是三井財閥的核心業務,於是問道:“資金從哪出?”

    李諭說:“美國。”

    大衛·別克立即說:“我們同時可以幫你們打通美國的商業渠道,不僅美國本土,還可以獲得菲律賓的稻米、橡膠等。”

    益田孝搓了搓手中的陶碗,李諭與大衛·別克說的內容讓他非常動心。日本這麼多年一直對美國很害怕,而且自從日俄戰爭後,日本國債臺高築,最大的債權國就是美國,所以美國來的資金他們並不奇怪。

    最關鍵還是能獲得日本國稀缺的原材料,並且可以讓他們把貨物賣出去,日本國只有那麼一點市場,根本不夠吃的。

    益田孝還是謹慎地又問了一句:“你們確保可以做到?”

    李諭說:“我與摩根家族有不錯的交情,即便你們的貨物無法打開美國市場,最少也能夠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

    益田孝當然知道對方的實力,喝下一口茶說:“你們可以入股,但不能獲得投票權。”

    李諭壓根不想要投票權,能入股就是最大的目的,爽快答應:“我接受。”

    益田孝沉思片刻,實在想不出自己能有什麼損失,怎麼算都是利好。

    李諭適時地追加一句:“益田先生放心,這種金融方面的交易,不會出現此前西門子公司的差錯。”

    益田孝之所以辭職,就是因爲“西門子事件”。

    當時西門子公司爲了讓日本海軍購買自家生產的設備,賄賂了對方;後來英國一家造船公司爲了把自己的一艘戰艦賣給日本海軍,也進行了賄賂。

    在這兩筆交易中,都有三井公司參與其中,並且得到了巨大回扣。結果一個員工不知道是喝大了還是咋回事,和一個路透社的記者吹牛說了這事,導致事情被曝光。

    實話說日本國民早就對四大財閥看不慣,輿論頓時一片譁然,一致聲討三井財閥。

    不過益田孝真心是個老狐狸,在事情馬上爆發前腳底抹油先退休了,自己並沒有被牽扯其中。

    益田孝說:“李諭先生,您的能耐讓本人不得不歎服,人們傳言美國的愛迪生先生可以在科學事業上不斷創造輝煌的同時,還能夠在商業上屢屢成功。我不懂科學,但在我看來,您於商業上的成就絕對要遠超愛迪生先生。”

    李諭心想,你這馬屁拍得還挺有水平,難怪能做這麼多年三井大掌櫃。

    李諭假裝很高興地說:“多謝益田先生誇讚,但商業上我距離您還差得遠。”

    一頓商業互吹後,益田孝感覺也很舒服:“我這兩天就會聯絡團琢磨總理事,獲得公司內部正式的授權文件。”

    這種只買股權不參與決策的事情在後世挺常見的,比如吉利就握有戴姆勒集團10%左右的股權,是大股東。但他們並不能參與公司的日常決策,只參與盈利分紅。

    李諭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自己怎麼可能有閒心管三井財閥運營中的瑣事。

    而且以日本財閥的運作模式,就算大股東基本也不可能說了算,全看大掌櫃之類的實際控制人。

    李諭問道:“我們現在先得15%的股份如何?”

    這是個不多但也不少的數字,益田孝說:“目前三井物產與第一銀行的資本金高達2000萬日元,15%就是300萬日元,你們能一次拿得出?”

    目前的日元還挺值錢,300萬日元差不多是150萬美元。

    這時候就是顯示實力的時候,李諭說:“要不是擔心你們害怕我們有吞併想法,50%也輕輕鬆鬆。”

    益田孝大爲震驚:“不愧是華爾街頂級的公司!”

    李諭說:“我們會與美國的花旗銀行共同成立LY資管公司,由大衛·別克先生出任總裁,此後負責與貴公司對接。”

    益田孝說:“我曾經開過一輛進口的別克汽車,對先生非常敬仰,能與你們合作,三生有幸。”

    李諭又俯身說:“LY資管公司的利潤,前五年會拿出3個點全部贈予先生。”

    益田孝頓時喜笑顏開,快要控制不住,穩定了穩定心神後才說:“先生太會做生意了!”

    李諭哈哈大笑:“可惜眼前的是茶不是酒。”

    果然有錢能使鬼推磨,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事。

    現在入股日本四大財閥是最好的時候,一來它們的資本還不算龐大,能以極小的代價獲得足夠大的股權,以後再慢慢通過各種複雜的控股關係提升股權份額,不過一般而言30%就頂天了;

    二來四大財閥現在都想擴張,擴張就需要錢,他們正好都缺錢。

    一戰的四年,四大財閥在日本瘋狂擴張、大肆吞併、瘋狂生長,獲得了大量的日本政府債券補貼。

    李諭有多少股份,就能從中賺多少,當然了,要是加點槓桿之類的金融手段,賺得更多。

    那樣就相當於把日本政府的債務偷偷變成了自己的利潤,薅了日本政府的羊毛。

    四大財閥其實也在幹這樣的事。

    只不過李諭想的可不只是賺點錢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