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八章 傳檄四方,祖大壽的選擇

類別:玄幻奇幻 作者:得一星火字數:3746更新時間:24/07/06 15:59:51
    崇禎九年八月,王朝率領救民軍佔領大明順天府,令救民軍行抄家公審之事,最後得到金銀古董,家宅田產等上億兩白銀。

    在得到最終收穫之後,王朝以及王智淵、武昌等人,不得不感嘆,大明亡的不冤。

    國家、皇帝沒錢,底層老百姓沒錢,有錢的就是中間不幹人事的那麼一小撮,這大明又如何不亡?

    除此之外,大明國丈,被崇禎寄予厚望的老丈人周奎,還將他的外孫、大明太子供了出來,以求獲得活命。

    只是最終,王朝也並沒有爲其破例。

    至於大明太子朱慈烺,如今也不過就是個十來歲的娃娃,王朝自然不會將他如何,只是將他安置在了周奎的一個別院,並且讓其和其他同齡孩子一起上學。

    武昌、王智淵,隨在王朝身邊,看着朱慈烺頭頂拳頭大小的一團金光,忍不住的便是說道:

    “天王,留着他會不會有些麻煩?”

    “麻煩?什麼麻煩?他們佔據天下的時候,都被我們給輕易推翻了。

    更何況如今?

    整個大明都將被我們佔據了,就算還有些人心念大明,那也不過就是一小撮

    他們不搞事情也還罷了。

    如果跳出來,呵呵”

    而是在救民軍接手軍隊之後,便就掛印回鄉了。

    如果未來真有人搞事情,那麼作爲大明末代太子的朱慈烺,不就是最好的一個目標?

    就看看最後,會有多少人跳出來吧。

    萬不可負隅頑抗,欺凌百姓,否則必斬不饒。

    但是讓他們領軍繼續戰鬥下去,他們卻也沒有了那份心氣。

    最終,他們也都是放棄了抵抗。

    對於這些人,王朝倒也試着招攬過。

    既然他們不願在新朝爲官,那也就罷了,左右掀不起什麼風浪,他還不至於那麼沒有度量。

    讓他們投降救民軍,他們心中多少是不願意的。

    哪怕像是盧象升、孫傳庭這樣的忠心名將,此時也沒有了半分的鬥志。

    再加上雙方戰力的巨大差距,他們就算勉強拉着軍隊戰鬥,也不過是徒增傷亡而已。

    不過,他們也並沒有投降的意思。

    王朝看着朱慈烺的方向,臉上浮現一抹冷笑。

    也或者,沒人敢跳出來。

    本界之內的事情,他已經不怎麼在意了。

    大明都亡了,他們還要爲誰效忠?

    不過無所謂,他如今,已經將目光放在了天外,有了更大的目標,超脫世界。

    而在整頓完京城各種事務之後,王朝便就傳檄四方,令各地明軍投降,等待救民軍的接手。

    不過,在他們拒絕之後,王朝便也息了心思。

    最主要的是,下屬兵將軍心動盪,毫無戰心鬥志。

    在各方得到消息之後,上至官員將領,下至普通士卒,士氣一瀉千里,再提不起半分的鬥志。

    他如今,可是不缺領軍將領的。

    崇禎九年十月,山西、山東、河南、北直隸大部分地方傳檄而定,無數救民軍,以及各級官吏分赴各地,將這些地方徹底納入掌控。

    在南方,王石、李魚等人,也已經佔領了浙江、江西兩省,只剩廣東、廣西以及福建三省。

    而在接到王朝命令,以及獲知救民軍的種種政策之後,三省之地的明軍百姓,在產生了一陣動亂過後,便也開始等待起救民軍的接管。

    實在是如今的救民軍威勢太盛,只幾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席捲大江南北,更是佔領了京師順天府。

    再加上在之前的時候,四十萬聯軍進攻應天府,然後被救民軍一舉剿滅,使得這些地方將兵匱乏,軍心鬥志皆無,實在組織不起像樣的軍隊。

    而最主要的還是,救民軍的種種政策,對於底層的士兵以及百姓來說,那實在是一個莫大的誘惑,他們甚至期盼着救民軍的到來,忐忑的想象着未來的美好生活。

    如此情況下,就算還有官員將領想要抵抗,那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他們自然只能放棄抵抗,乖乖的等待救民軍接管。

    當然了,也必然有些死硬分子,不願放棄到手的權利與利益,強逼軍民抵抗。

    不過,這種強逼軍民的行爲,自然也會引來軍民反抗,沒等救民軍到來呢,他們就已經被人殺死了。

    也有些聰明的,就直接封閉內外信息交流,愚弄百姓,妖魔化救民軍,使得百姓士兵恐懼,想要拼死抵抗,至少也要獲得一些承諾。

    當然了,百姓想要的承諾,那肯定是不要殺死他們,搶奪他們糧食土地之類的。

    至於那些組織者,自然就是想要保留自己身家,獲得一些特權了。

    至於真心爲大明的,不能說沒有,只能說極少。

    對於這些人,無論是王朝,還是救民軍,從來都不會慣着他們。

    甚至都不用強攻,只需要佔領周邊,並且進行救民軍政策的宣傳,動搖底層軍民之心,就足以將他們逼得不得不投降。

    至於死撐着不投降,甚至想要反攻救民軍的,那他們也不會客氣,不管是被逼還是被惑,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開槍。

    而在江南各省,紛紛開城投降的時候,北方邊境各軍將領,也在思索何去何從。

    救民軍如今近乎已經佔據了整個大明,他們自然也是有心投降的。

    可是,相比久不蒞戰場的南方各軍將領,他們可是真正的實權將領,手下有着成千上萬的軍隊呢。

    讓他們就此放下所有兵權,然後進入救民軍新兵營訓練,再被安排到不知何地任職,如此任人擺佈,他們自然是不願意的。

    只可惜,救民軍與普通的古代政權並不相同,不會因爲你是敵方大將投降,就會對你進行特別優待。

    頂多就是看在你投降獻城的份上,計算一定的軍功,然後進行相應的職位任命。

    而在這個時候,大清皇太極,這也是向他們伸出了橄欖枝。

    封侯、封公,乃至是願意如尚可喜等人一般,冊封爲異姓王。

    不由的,許多人都是有些心動起來。

    不過,卻也有人有着清晰的認知,據說救民軍,曾經在長城關外,以少勝多擊潰過清軍,甚至險些殺死皇太極以及多爾袞等人,這讓他們始終不願投降清軍。

    事實上,絕大部分的將領,都是不願意投降後金的。

    而這個時候的遼東總兵,乃是祖大壽。

    在1631年的時候,祖大壽曾經被清軍圍困投降,其後叛逃錦州,再次抵抗清軍對於大明的進攻。

    直到1642年,祖大壽這才真正投降清軍。

    而現在的祖大壽,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總覺得自己作爲投降復叛的將領,如果投降清廷的話,他可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最終,祖大壽還是決定投降救民軍。

    而有了祖大壽這個最高總兵官的偏向,那些想要投降清廷的聲音,立即就被壓了下去。

    在得到消息的時候,王朝其實是有些猶豫的。

    在歷史上,祖大壽1631年駐守大凌河,被清軍圍困的,逼到絕境的時候,那可是曾經下令吃過人的。

    不過最終,對於這種主動投降,也沒有對救民軍造成傷害的將領,王朝還是應了他的投降。

    畢竟真要說起來,天災饑荒之年,吃過人的絕對不在少數,王朝既然都將他們以災民身份,接收安置了,那又何必對他區別以待?

    至於說,曾經在歷史上打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此時不過是遼東騎兵前鋒右營參將,自然是聽從舅舅祖大壽的了。

    在得知這些之後,皇太極憤懣之下,立即就是命人攻打錦州。

    同時,其還命令多爾袞以及嶽託,各自率軍一萬,趁着救民軍尚未完全站穩腳跟,並且沒有抵達長城的時候,自喜峯口等地破關而入,想要再次進行劫掠一番。

    在最初的時候,他們確實勢如破竹。

    不過,在十月份的時候,一千救民軍趕到了三屯營、薊州鎮等地之後,情況便就瞬間反轉。

    槍炮齊鳴之下,足足殺死萬餘清軍,俘虜五千,嶽託戰死,多爾袞狼狽逃出關外。

    十月十五,救民軍接管長城。

    十月十六,兩萬救民軍進入關外,開始逐一接管各個城池。

    十月二十,五千救民軍抵達錦州。

    彼時,正堅守錦州,等待救民軍援軍的祖大壽,突然就聽到手下來報,有救民軍之人求見。

    本來正心情煩躁的祖大壽,在聽到手下的彙報之後,不由便是心中大喜,立即命令讓人帶來見他。

    不過下一瞬間,他又阻止了轉身要走的手下。

    “等等,還是我親自去見吧。”

    說着的時候,祖大壽便就整了整衣衫,快步向着府外走去。

    來到府外門口的時候,他便見到一個身穿灰色衣服的中年男子,正靜靜的站在門口,一臉笑容的向他看來。

    “這位想必就是天王的使者了”

    在見到那人之後,祖大壽立即便就快速向前。

    “呵呵,在下救民軍軍情司葉昌明,將軍想必就是祖大壽將軍了”

    “哈哈,沒錯,在下正是祖大壽”

    祖大壽大笑着上前,姿態放的很低。

    他既然都準備投降救民軍了,那就沒必要擺出一副高傲的模樣,更沒有必要大擺排場,彰顯自己的權威與能力。

    他駐守錦州城,抵禦清軍的進攻,他的能力與價值,就已經展示出來了,實在沒有必要去做多餘的事情。

    而且,這還是他接觸的第一位救民軍呢。

    交好於他,也能得到更多的救民軍內部消息,對他將來爲官行事有着極大好處。

    在進入府宅客廳,彼此交談一番之後,祖大壽便就詢問援軍之事。

    “將軍勿憂,五千大軍已至百里之外,只需明日便可抵達,解了錦州之圍.”

    在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祖大壽不由便是心中一喜,救民軍援軍終於是來了。

    雖然他不知道,眼前這個救民軍軍情司的人,是怎麼在清軍團團圍困的情況下,知道救民軍的援軍抵達了百里之外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只要救民軍的援軍到來就好。

    或許救民軍,有着什麼特殊的傳遞消息方式吧。

    只是,那卻也不是他現在所關心的事情。

    不過隨後,祖大壽又是眉頭一皺,心中泛起憂慮。

    只是五千救民軍,又怎能解了錦州之圍?

    這救民軍,以及那天王王朝,是不是太過自大了一些?

    可別到時候,援軍被清軍全殲了,那事情可就不妙了。

    感謝書友【太昊穹高】的1100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