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全佔陝西,貶職王鎮遠,重建

類別:玄幻奇幻 作者:得一星火字數:3826更新時間:24/06/28 21:12:27
    在加入救民軍之後,陳墨便拿着楊嘉謨寫給楊光烈的信,尋到了軍中教官。

    而後,事情很快便就彙報到了王朝這裏。

    對此,王朝也只是饒有興趣的笑了笑。

    他雖然對楊嘉謨有些興趣,但其既然不願意出仕,而是甘願做個教書先生,那他卻也沒有打擾的意思。

    在陳墨軍訓合格之後,也沒有等着救命軍擴軍,就直接將其招入了軍隊。

    而這一次進攻榆林衛,他就是先鋒之一。

    信自然就是他讓季氏商行夥計轉交的。

    如今的季氏商行,雖然還掛個季氏的名頭。

    但是,他卻是貨真價實的,掛在商業司之下的救民軍國有商行。

    本來因爲父親死於救民軍之手,再加上爲國盡忠的想法,他是想要死守榆林,與榆林衛城共存亡的。

    再想想父親信件之中的描述。

    至於具體如何決定,他卻是將其交給了楊光烈。

    而且,就算是王朝,也只是想要將其訓斥貶職,罰他去某地做個遊擊將軍,讓其重新積累軍功。

    但是,其在言語之間,卻是將他在蘭州所見所聞說了一遍。

    如果楊光烈決定以身報國,楊嘉謨雖然會心中悲痛,卻也會支持兒子的決定。

    不過,那只能是男爵。

    雖然楊嘉謨的信件之中,並沒有什麼勸導他投降的言語。

    對於楊光烈的心思,王朝自然能夠猜出一二,不外乎就是不想與自己的老東家,大明朝作戰。

    有了楊光烈的配合,救民軍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榆林衛。

    一瞬間,楊光烈本來挺拔的身軀,似乎微微佝僂了一些,卻又有種放下的千鈞重擔的輕鬆感。

    戰場之上,死人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嗎?

    哪怕這其中有王二牛失誤的原因,但是放在古代,或許會有人心生愧疚,但恐怕也不會因此辭去一切職務吧?

    不過,現在這都還是王朝的設想,具體如何,還要看之後的形勢發展。

    像是這一次的傳遞信件,如果楊光烈能夠主動率軍加入救民軍,免去一番不必要的戰鬥,那麼犯險的掌櫃、夥計,都將會獲得一百軍功。

    相比其他人,王二牛他們這些人,自然更得王朝信重。

    走在路上,看着蕭條的城池,人心惶惶、面黃肌瘦的百姓,又看了看身旁親兵,同樣的有些神思不屬。

    救民軍斬殺一個普通敵軍士卒,也不過獲得十點功勳。

    在之後,受楊光烈所請,王朝將其分爲了瓜州遊擊將軍,在沙洲總兵也何冀平的手下任職。

    而隨後的事情,才是讓王朝頭疼的。

    子爵及以上的爵位,那就需要切實的軍功了,比如開疆拓土,佔個地什麼的。

    不由的,楊光烈便是無奈的苦笑一聲,他的親兵都是如此了,那麼其他的普通士卒呢?

    其中的掌櫃夥計等等,也算半個體制之內的人,除了正常的商業活動之外,還負有探查國外信息,必要時候進行傳遞消息信件的責任。

    對此,王朝很痛快的答應了下來,和誰打不是打呢?只要是爲救民軍效力就可以了。

    一百軍功,那就相當於斬殺了十個敵軍。

    至於那些掌櫃夥計,非軍非官,獲得的功勳又有什麼用。

    且說楊光烈在收到楊嘉謨的信件之後,不由再次陷入了糾結之中。

    至此,救民軍徹底佔領了整個陝西,與山西化河而治,比鄰河南、湖廣以及四川。

    那就是王二牛,竟然頭鐵的想要前往鎮遠觀做個守墓人,或者說是守祠人。

    隨後,楊光烈以及其麾下士卒,但凡還想繼續當兵的,就全被送入了新兵營接受整訓。

    而且說實在的,王二牛乃是王朝同鄉同村,那可以說是核心班底中的核心班底。

    收起信件,楊光烈愣神良久,這才是轉身下了城樓。

    嗯,王朝準備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撿起來,再加上個一二三等,只要有人獲得了足夠的功勳,就能夠被授予相應的爵位,在救民軍治下,都將擁有一定的優先權。

    當然了,這個開疆拓土,可能會與尋常意義上不太一樣。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但是現在,那支持他死戰的理由,卻是瞬間沒了一半。

    在古代這個戰場之中,不過死了百多個人而已,竟然就覺得自己不適合領兵,愧疚的想要辭去總兵之職,非要去做個守祠人。

    足以讓他們的正兵位格提升到戰兵。

    反正和明庭作戰,也不缺他這一位遊擊將軍。

    並且,要是發現了有用信息,或是傳遞了緊急信件之類的,那他們也是會獲得相應功勳的。

    “唉~,我寫一封信,你去轉交季氏商行的夥計,告訴那王朝首領,楊光烈降了”

    似乎,對於這些普通百姓,以及普通士卒而言,加入救民軍並不是一個壞事。

    至於是不是有些任人唯親了

    呵呵,同等條件下,我爲什麼不任人唯親?

    而且一路走來,他們歷經無數戰鬥,也早已經歷練出來了。

    或許達不到古之名將的程度。

    但是,指揮作戰卻也是中規中矩,再加上救民軍的強悍,那絕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比起那些所謂的名將來,又能差到哪去?

    自然而然的,王朝在任命職務的時候,會優先考慮這些核心班底。

    只是,王二牛牛脾氣上來了,卻是死犟死犟的,任誰勸都不好使,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那種。

    爲此,他還爲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就叫王鎮遠,讓自己時時記得曾經在鎮遠衛城的失誤。

    王二牛的行爲,差點沒將王朝等人氣死。

    一氣之下,王朝便就隨了他的願,直接將他貶到了鎮遠衛,擔任巡檢司的捕頭。

    得到任命之後,王二牛,不對,是王鎮遠,不由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見到這一幕,王朝還有被調回來的李魚等人,也是不禁暗自嘆息。

    如此也好,就先讓這.王鎮遠,在那鎮遠衛城,好好休息一段時間罷。

    至於之後

    王朝眼神閃動。

    一個因爲之前沒有合適人選,而暫時擱置的計劃,再次在其腦海浮現。

    而在此時,崇禎也是收到了救民軍佔領大半陝西,已經攻入延安府,直指榆林衛的消息,差點沒有氣的一口老血噴出。

    然而,讓他更氣的還在後面呢,他這邊剛剛準備派兵前去支援榆林衛,然後便又收到急報,榆林衛遊擊將軍楊光烈,帶領榆林衛官兵投降了。

    受到這種打擊,崇禎險些再次昏厥過去,好半天這才回過神來。

    自然而然的,又是大罵一通。

    大罵楊光烈墮了乃父楊嘉謨威名,乃是不忠不義、不仁不孝之輩。

    不過,就算再是惱怒,事情也已經發生了,他也只能想辦法補救。

    在與羣臣商議之後,崇禎便任命宋統殷爲山西巡撫,負責剿滅闖入山西境內的殘餘反賊,並且尋隙反攻陝西。

    至於原來的巡撫耿如杞,已經因爲進京勤王之時的士兵譁變,被押入大牢了。

    另外就是洪承疇,則是奉命加練強軍,然後尋找機會,與山西巡撫宋統殷一起反攻陝西,剿滅救民軍。

    面對皇帝的命令,洪承疇有心拒絕,但是見到崇禎的殷殷目光之後,最終還是拜倒接下了任命,大不了便就爲國捐軀了。

    在衆位大臣退去之後,崇禎目光望向京城上方,眼神有些迷離。

    隱約之間,他似乎能夠在京城上方,看到一片明黃色的霞雲,只是在這明黃霞雲之中,又夾雜着無盡的灰黑之氣。

    不自覺的,崇禎便是喃喃出聲。

    “我大明,真的盡失民心,日薄西山了嗎?”

    “不,我大明尚且佔據廣大土地,乃是天下正統,必將再次中興”

    另一邊,王朝在全佔陝西之後,便將辦公之地遷移到了西安。

    無數的農社社員,開始走向各個崗位,生疏而又小心的按照天地位格傳來的信息,種種規章制度,處理着各自的事務。

    雖然偶爾也會出現紕漏,但是大體而言,也是穩定住了新佔領區域的局勢。

    無數的糧食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入陝西東部,無償賑災三日,然後便就全面的招募工人,開始進行災後重建。

    只要不是老邁不堪,或是幼兒不知事的,都在救民軍的招募之列。

    哪怕是爲建築工人燒些開水,也能獲得些工錢。

    不多,一日三五文,總還是有的。

    這對於許多孤寡老人來說,那就是活命的恩德。

    在救民軍之中,基本上不會對新佔區進行無償救災。

    一來,如果災民吃飽了而無事可做,難免便會有些刺頭惹是生非。

    二來,那些災民所受的苦難,可與救民軍無關。

    他們能做的,就是在最初救死,之後卻是只救自救之人。

    除了老邁不堪的老人或是嬰幼兒,誰都別想着吃白食。

    哪怕身有殘疾乃至智障,都要給你治好了去給我幹活。

    救民軍軍醫掌握的醫藥、符水等神通,絕對可以讓你藥到病除。

    甚至,如果能夠達到神通四級的層次,完全可以做到生殘補缺。

    伱就是缺胳膊斷腿了,都能讓你重新生長出來一條。

    雖然目前來說,還沒有人達到神通四級的層次。

    甚至神通三級都很少。

    但是神通二級,也足以讓人恢復身體健康了。

    哪怕先天殘疾,也能慢慢調理恢復。

    至於有着智力障礙的,這反而是最好醫治的一種疾病。

    靈性力量是什麼?

    那可是一種靈魂衍生而出的力量,溫養修復靈魂意識的損傷與殘缺,那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嗎?

    對於救民軍這種非得讓人工作的行爲,這些身有殘疾之人,自然沒有任何的反感,反而紛紛的蜂涌而至。

    這些患者以及家人,對於救民軍,對王朝更是感恩戴德。

    當然了,就是正常人,在知道做工可以一日三餐,更是會有工錢可領的時候,那也都是一片盛讚。

    一時之間,整個陝西境內,到處都是稱讚救民軍,稱讚王朝仁義聖德之名。

    不過與此同時,因爲全部佔領了陝西,領地再次擴張了近一倍的原因,人才便又再次難免緊張起來。

    不過與先前不同的是,哪怕是新佔領的區域,那許多讀書人對於救民軍的排斥,也都已經是減弱了許多,甚至有着不少人想要加入進來了。

    不過,當他們知道救民軍的做官政策之後,不由紛紛抨擊起來。

    覺得救民軍如此,違背了自古以來的規矩,實非聖人之道,那些從未研讀過聖人之道的泥腿子,又豈會爲官治理一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