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舊仇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克里斯韋伯字數:3757更新時間:24/06/28 21:05:15
狄仁傑有些莫名其妙,卻聽到車廂內那女子道:“這口袋裏是一點倭國當地的特產,你我今日也算是有緣,便收下吧!”
狄仁傑聞言一愣,他也曾經聽說過這兩位公主的一些傳聞:是太上皇與罪人蕭妃之女,被太后打入掖庭宮中,過得很是不易,後來逃出長安近十年,最近太上皇退位,天子登基才得以回到長安。按說這兩位這些年應該過得很是不易,可看樣子好像和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樣。
“怎麼了?”李下玉見狄仁傑沒有接過,眉頭微皺:“狄參軍看不上?”
“不敢!”狄仁傑趕忙雙手從那倭人護衛手中接過鹿皮口袋,只覺得那口袋的分量頗重,趕忙納入袖中,躬身行禮道:“臣謝殿下厚賜!”
“好!”李下玉見狄仁傑收下了,微微頷首:“那就有勞參軍引路了!”
狄仁傑應了一聲,便在前面引路,只見數百名錦衣護衛的簇擁下,馬車沿官道而行,行人客商趕忙避讓到路旁,跪拜行禮如儀,好不威風!狄仁傑看着身後的隊伍,心中愈發生出一個念頭——這兩位大唐的公主怎麼感覺不像是回家的樣子呀!
待到了驛館,河南府尹出面相迎,唐代太原、洛陽、長安三地都設府治理,長官爲牧,但一般都是由親王遙領,實際的支持政務的是府尹,乃是從三品的高官,也算是極爲禮遇了。李素雯說自己姐妹二人旅途疲憊,拒絕了歡迎宴會,便在城外一處特別整理過得莊園住下了。
“狄參軍!”
“下官在!”狄仁傑趕忙向府尹行禮道。
“今日你迎接二位殿下做的不錯!”河南府尹是個紅臉老人,面容可喜,無語也帶了三分笑意:“接下來從洛陽到長安還有數百裏,就一事不煩二主,由你接引相送到長安吧!”
狄仁傑沒有說話,府尹皺了皺眉頭,這個年輕人平日裏還是挺勇於任事的,今日怎麼這幅模樣,莫不是有什麼其他事情?
“懷英!”這一次府尹直接稱狄仁傑的字,口氣親切了不少:“怎麼了?莫不是有什麼難處?”
狄仁傑猶豫了一下:“府君,二位殿下身邊那幾百護衛皆非我大唐人士,且身懷利刃強弓,屬下只怕路上會生出什麼事端來!”
“呵呵呵!”府尹笑了起來:“原來是這個,你無需擔心,二位殿下這些年都旅居倭國,身邊的侍從自然多爲倭人。倭人的遣唐使你也不是沒有見過,雖然是些蠻夷,但倒也識得大體。再說了,二位殿下從登州到這裏那麼遠的路程都沒事,你又何須擔心?”
狄仁傑也只得領命,他來到馬廄,剛想解開自己坐騎的繮繩,卻從袖中落下一物來,定睛一看,卻是先前那兩位公主賜予的倭國特產,他嘆了口氣,撿起鹿皮口袋,解開上面的細繩,伸出手摸了摸,感覺到裏面似乎是什麼細沙,他走到火光下,伸出指頭看了看,只見指頭上金光閃閃,渾似塗了金漆一般,那鹿皮口袋裏竟然裝的是金沙。
次日清晨,一宿沒怎麼閤眼的狄仁傑就出現在那莊園門前,求見二位殿下。當他見到李下玉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那口袋金沙取出,雙手呈上。
“你這是何意?”李下玉問道。
“無功不受祿!”狄仁傑低頭道:“臣並未替二位殿下做過什麼,實在不敢蒙此厚賜!”
“呵呵呵!”李下玉笑了起來:“你不必如此,倭國盛產此物,我多年在異國,少見唐人,今日見你頗爲親切,所以便贈你這些,你收下便是!”她不等狄仁傑繼續推辭,便道:“長者賜,不敢辭;辭不恭,汝既爲大唐臣子,位便在吾之下,豈可推辭?”
李下玉方纔說的那段話來自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狄仁傑這種士家子弟聞言哪裏還敢推辭,只得收下。李下玉見狄仁傑收下了,笑道:“如此甚好,那接下來的路程就有勞你了!”
“這本是微臣的分內之事!”狄仁傑收下了禮物,心中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向李下玉拜了拜,便退了出去。他剛出門,李素雯便從屏風後走了出來:“姐姐,你又在撒謊。你我在難波津,往來的客商、求學的僧人、拓殖捕鯨的豪民很多,裏面最多就是唐人,你怎麼會少見唐人?”
“這也算不得撒謊吧!”李下玉漫不經心的揮了揮手:“難波津的唐人雖然不少,但肯定沒有倭人多,我說少見唐人,難道有錯嗎?”
“你——”李素雯被氣的張口結舌,一時間說不出話來,最後她頓了頓足:“姐姐你這是在耍無賴,我不和你說話了?”
“我這就叫耍無賴?”李下玉笑了起來:“好吧!妹妹,你要說我這是耍無賴那便是耍無賴吧!不過若想替母親報仇,撒幾句話,耍點無賴又算得什麼?母親當初敗給那個女人,就是因爲她和你現在一樣,太過心高氣傲了,這也不肯做,那也不肯做,最後落得那等下場!你說是不是呀!小乙?”她最後那句話卻是對窗外說的。
“小乙?”李素雯驚訝的回過頭,才發現不知道何時窗旁已經站着一個極爲英俊的青年,猿臂蜂腰,頷下微須,頸部刺青,正是伍小乙:“你,你不是留在倭國嗎?怎麼會在這裏?”
“見過小殿下!”伍小乙向李素雯拜了拜:“在下聽說二位殿下要回長安,就趕回難波津,懇請大殿下在船上給我留一個位置了!”
“那我一路上怎麼都沒見到你?還有剛剛你怎麼進來的?我正對着門,窗戶也是合着的呀!”李下玉問道。
“呵呵!”伍小乙笑道:“在下要是連小殿下這雙眼睛都躲不過去,那這些年的本事豈不是白練了?還回長安幹什麼?”
李素雯臉色微紅,原來伍小乙這些年來一邊在戰場上歷練廝殺,一邊遊走四方,向百濟、倭國以及高句麗、新羅、遼東、山東等地的好手比試請教,博採衆家之長,以從曹文宗那兒學來的劍術、刀法、射弩、角抵等武藝爲根基,加上搏殺的經驗和各處學來的技藝,已經儼然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其神出鬼沒的技藝讓倭人爲之歎服,給其起了個外號“烏天狗”,認爲其武藝已經超過了常人,可以與這種在日本古代傳說中“武藝超凡”的妖怪相比擬。
“小乙,你是和我們一起回長安,還是這裏就分開?”李下玉問道。
“和你們一起!”伍小乙道。
“我記得你在長安還有些故人!”李下玉笑道:“你就不先去探望一下她們?”
“故人?”伍小乙的眼睛閃過一絲溫情,旋即又變得冰冷:“大事未成,還顧得上什麼故人!”
“好!”李下玉笑道:“這樣便好,我就怕你忍不住,貿然行事,反倒打草驚蛇!”
“大殿下你放心!”伍小乙笑了起來:“我這麼多年都等了,又怎麼會耐不住這麼點時間!”
李素雯在旁邊聽姐姐和伍小乙兩人交談,如墜五裏霧中,突然她的腦子裏閃過一絲光,頓時通透了:“小乙,你也是爲了那個女人?”
“自然,不然還能爲了什麼?”伍小乙笑道:“我在王文佐軍中待了這麼多年,就是爲了這一天。想不到當真讓我等到了!”說到這裏,他右手一揮,衣袖拂過,只聽一聲輕響,一旁的木窗框便已經少了半邊,看切口處光滑的很,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
“好本事!”李下玉眼睛一亮:“那你這些日子便隱藏在我的衛隊裏,我不下令,你就不用動!”
“好說!”伍小乙應了一聲,向後一退已經退到了屏風後面,李素雯趕忙追了上去,卻發現屏風後面已經空無一人,再推開窗戶,外間只看到夜風搖動,星光點點,哪裏還有人。
“小乙,小乙!”李素雯叫了兩聲,卻無人應答,李下玉從背後走了過來,冷聲道:“你莫要叫了,他不想見你,你叫破喉嚨也沒用,他若要見你,自然就會出現!”
“姐姐,你有沒有想過,這麼做的話,會不會讓三郎很爲難?”
“三郎?”李下玉眉頭微皺,旋即笑道:“你又怎麼知道三郎讓我們回來不是取那個女人性命的呢?別忘了,當初爲了救我們,三郎差點就死在那個女人手上!”
“好吧!”李素雯終於被姐姐說服了:“那無論如何,動手之前必須先徵得三郎的同意!”
“那是自然!”李下玉將妹妹擁入懷中:“考慮的這麼周全,你也長大了!”
————————————————————————————————
長安,王文佐宅邸。
“敬業兄!”王文佐指了指右手邊的朗日:“這位便是朗日,吐蕃芒鬆芒贊贊普的心腹,也是我的故友!而這位呢!”王文佐指了指自己左手邊的李敬業:“便是李敬業,他的先祖便是英國公李績,也是我的至交!現任太僕寺少卿!”
“久仰久仰!”李敬業和朗日齊聲道,兩人都面帶微笑,眼睛裏卻閃着冷靜的光。
“我們三人,一人是吐蕃貴胄、一人是大唐勳貴,還有我是個邊將出身,今日能在這裏相聚,也是有緣!”王文佐舉起酒杯,笑道:“來,先滿飲此杯!”
朗日與李敬業都舉杯相應,三人飲罷了酒,兩旁的婢女如流水般送上酒菜,王文佐只是勸酒佈菜,倒似個殷勤的主人,唯恐客人沒有吃好喝好。朗日和李敬業兩人都心裏有事,雖然杯到酒幹,但口中卻毫無味道,倒似嚼蠟一般。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文佐突然拍了兩下手掌,屋內的婢女僕役紛紛退下,只餘他們三人。王文佐笑道:“我有個習慣,先吃飽喝足了再談正事,二位若是已經酒飽飯足,那我們就可以說事情了!”
朗日和李敬業精神爲之一振,他們兩個來王文佐家肯定不是爲了蹭酒飯的,不約而同的表示已經足矣。
“那好,二位與我都是老相識,那我也就不繞彎子了!”王文佐點了點頭:“朗日,陛下已經同意了你的聯吳疲楚之策,”不過出使六詔之事你只能是副使,正使便是這位!”王文佐說到這裏,指了指李敬業。
朗日方纔聽王文佐介紹時,就已經猜出了六七分,唐人要派人當正使,自己只能當副使這也是意料之中,畢竟自己只不過是個流亡者而已,無論從忠誠度還是取信於當地蠻族的角度上看,名將李績長孫的李敬業都比自己要更合適。
“如此甚好,以敬業兄之威名,此番必能馬到功成!”
“不敢!”李敬業笑道:“在下對吐蕃和西南諸蠻之事都不清楚,還請朗日兄多多指點!”
兩人相互恭維了幾句,王文佐便開始佈置起來:“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這種事情最好不要讓吐蕃人知道動向,以免有所防備。所以我打算先讓敬業兄吃點苦頭,先在朝中被陛下斥責,貶去姚州(今雲南省姚安縣)當一任刺史,朗日兄就隨他同去。朝廷發密詔令李兄節制諸蠻,有專制招撫之權,如何?”
“如此甚好!”李敬業倒是爽快,以當時的政治慣例,像姚州這種西南邊僻之地的刺史,都是長安政治鬥爭失敗的倒黴蛋去幹的,比如劉仁願就被流放去的,結果半路上就沒命了。像李敬業這種功臣勳貴,除非是倒了大黴,是不可能去那種地方的。
“那就辛苦敬業兄了!”王文佐笑道。
“苟有利於國家,殺身亦可,何況去姚州做刺史!”李敬業笑道。
大關節都敲定了,三人的心態都鬆弛了下來,扯了幾句閒話。李敬業突然問道:“朗日兄,你的計策我先前也聽過了,不過那六詔之地我未曾去過,西南諸蠻甚多,你爲何把那兒作爲牽制吐蕃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