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矛盾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克里斯韋伯字數:3849更新時間:24/06/28 21:05:15
“可是唐人在我們臉上烙印了!”
“難道給老爺當奴隸就不烙印了?砍手砍腳挖眼睛都不稀奇呢!”
“是呀,要是早知道給唐人當奴隸也就這樣,不用捱打,也不用砍手砍腳挖眼睛,我一開始就不逃跑了,白白吃了一頓鞭子!”
“你只是挨鞭子,總比那些被砍腦袋的倒黴蛋要強吧?”
“這倒也是,不過唐人也真是狠呀!我六七個同鄉當初都因爲逃走被砍了頭,掛在樹上,半天功夫就被烏鴉啄的面目全非!”
“俘虜逃走抓住被砍頭不是很正常嗎?不然唐人還請他們喝酒不成?”有人冷笑了一聲:“沒有把肚子剖開,把腸子拴在馬尾巴上,打馬抽腸就不錯了,說來你運氣不錯,當初要是你也跟着那幾個同鄉一起逃走,估計腦袋也掛在樹上了!”
“呸!說不定我逃回去了呢?你就不盼我一點好!”
“逃回去?你知道這裏距離打箭爐有多遠?好幾百裏呢!冬天,到處都是羌人,唐人還給我們許下了一貫的賞錢!你要能逃回去,除非會飛!”
“不錯,除非會飛!”
人羣中傳出一陣哄笑聲,俘虜們已經忘記了他們一開始說的什麼,大聲的嘲笑起那個自不量力的同伴,而那個倒黴蛋則面紅耳赤的竭力辯解。在這點短暫的時間裏,這些不幸的人們暫時忘記了命運的殘酷,相互取笑着,品味着不多的喜悅。
“說真的,要不是有女人孩子,爹孃,我還真不想回去了!”一個滿臉虯髯的紅臉漢子嘆了口氣:“細想起來,唐人這裏也沒什麼不好的,一樣是幹活,一樣是吃飯,還能從唐人工匠手裏學手藝,每個月還有點錢。幹個幾年下來,拿這些錢和唐人老爺們贖了身,不管是當兵,還是隨便找點夥計都不難養活自己,日子說不定比回吐蕃還好!”
“這倒是,唐人工匠的手藝可比吐蕃工匠強多了,若是能學會了,到哪裏都能過上好日子!”
“就是怕他們不教!”
“不教也不怕,我們還可以給唐人老爺當兵嘛!打仗你們不會?”
“這倒是,我還聽說唐人當兵和我們不一樣,可是有軍餉的,吃食、衣服鞋子不用自己準備,除此之外,還有餉錢拿!”
“真的假的?還有這麼好的事?”
“當然是真的,我聽一個唐人看守說的,再說連我們每個月都能拿到幾個肉好,他們自己人怎麼會拿不到?”
“這倒是!”方纔那個紅臉虯髯漢子嘆了口氣:“當真是可惜了!”
紅臉虯髯漢子的嘆息聲讓衆人平靜了下來,這個“可惜了”觸動了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某處,他們平生以來第一次將自己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處境加以比較,然後做出評判,這種感覺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因爲在古代社會,絕大多數人是沒有機會選擇自己的生活的,他們只能被動的接受自己的命運,不管自己喜歡還是不喜歡。但是這一次,這些吐蕃俘虜們驚訝的發現,自己居然有機會選擇未來的生活,他們就好像第一次看到陽光的瞎子,陌生而又惶恐。
旦增站起身來,向外衝去,同伴伸手想要抓住他,卻被他甩開胳膊,就好像甩開累贅。同伴驚訝的喊他得的名字:“旦增,馬上就是吃飯的時候了,你這是要去哪裏?”
旦增大步前行,將喊聲丟在腦後,他的腦袋裏被一個念頭塞滿了,容不下其他任何東西,他越過凹凸不平的窪地,穿過草甸,腳上沾滿污泥,直到被一隻有力的手抓住。
“旦增,你這是要去哪裏?”阿克敦冷冷的看着這個吐蕃俘虜:“你瘋了嗎?再過去一點就出營地了,那可是逃跑,會被砍頭的!”
“我想見王都督!”旦增氣喘吁吁的說:“我有話想和他說!”
阿克敦盯着旦增的眼睛,確認對方神智清楚之後方纔道:“什麼事?王都督很忙,他可沒時間見你這種小人物!”
“我想留下來,我不想回吐蕃!”旦增道。
“什麼留下來,回吐蕃的!”阿克敦眉頭不耐煩的皺了起來,如果說話的不是旦增,而是另外一個吐蕃俘虜,他已經沒有耐心聽下去了:“說明白一點,別胡言亂語!”
“我聽說王都督正在那個吐蕃貴人談判,要用我們和吐蕃人交換羌人奴隸,有這回事嗎?”旦增問道。
“旦增,你想吃鞭子嗎?”阿克敦怒道:“發問者是我,而不是你!”
“對不起!”旦增冷靜了下來:“可只有先確定有沒有這回事,我才能回答你的問題!”
阿克敦冷冷的看着旦增,好幾次旦增都以爲自己會被綁到樹上,狠狠的抽十幾鞭子,作爲王文佐身旁衙前都的軍官,阿克敦完全有這個權力。不過最後阿克敦還是沒有這麼做,他點了點頭:“是有這麼回事,不過還沒有確定!”
“那好,我想留在這裏,不想被放回去!”
“爲什麼?你不想回去見到家人嗎?”阿克敦露出了好奇的眼神:“這種機會可不多呀!”
“你不明白!”旦增嘆了口氣:“羌人奴隸是貴族老爺的財產,假如我被這麼換回去的話,貴族老爺們就會讓我賠償他們的損失。不但我自己,就連我的家人也很可能成爲貴族老爺們的奴隸,與其這樣,還不如留在你們這裏,至少不會牽連家人!”
“你和你的家人會淪爲貴族老爺的奴隸?這是真的?”阿克敦吃了一驚:“怎麼會這樣?你不是因爲當兵才被俘的嗎?贖回的費用本來就應該由國家支付呀!憑什麼還要自己出!”
“在吐蕃就是這樣!”旦增苦笑道:“而且就算我能付得起贖身錢,家人也會被人瞧不起,被人當成膽小鬼嘲笑,因爲我沒有戰死而當了俘虜。如果我留下來,只要讓同伴們說我已經死了,我的家人們反而會過得更好!”
“可是這不能怪你呀!”阿克敦的臉上第一次露出同情之色:“當時的情況你已經竭盡所能了,就算拼死,也改變不了結果了!”
“是的,但是我們吐蕃就是這樣,要麼打贏,要麼死掉,打了敗仗逃回來的都會被人說成是膽小鬼,頭上掛着狐狸尾巴嘲笑;更不要說是被俘了,我如果活着回去,恐怕整個家族都會爲之蒙羞,還不如被人當成戰死!”
“我明白了!”阿克敦點了點頭:“我會把你的意思告訴上頭的,不過最後行不行,就不是我能決定得了!”
“多謝了!”旦增吐出一口長氣,向阿克敦躬身拜了一拜。
看着旦增離去的背影,阿克敦心中百感交集,他突然大聲喊道:“旦增,別傷心,事情總會好起來的!”
————————————————————————————————————————————————
王文佐住處。
王文佐俯首書案,手上的鵝毛筆在紙上飛速划動,頭也不擡的說道:“說吧!”
“是這麼回事,都督,我不知道應該不應該告訴您,這可能會浪費您的時間”阿克敦神色猶豫。
“你已經在浪費我的時間了!”王文佐放下筆,擡起頭:“說吧,讓我自己來判斷應該不應該告訴我!”
“是!”阿克敦尷尬的低下頭,將剛剛旦增和自己說的事情講述了一遍,最後道:“就是這樣的,屬下覺得這件事情雖然不大,但還是應該告訴您,畢竟像他這樣的人在吐蕃俘虜裏應該不止一個!”
“你做的對!”王文佐嘆了口氣:“阿克敦,你這麼做是不是因爲同情他!”
“是的!”阿克敦擡起頭,鼓起勇氣:“當時俘虜他的就是我,但我發誓,他當時已經竭盡全力了,我先是發動了夜襲,然後又用煙火薰,他的人被薰得眼睛都睜不開,從高地上滾下來,連武器都丟失了,這樣他們才投降的。在回來的路上,他忍受了很大的痛苦,可即使是這樣,他依然沒有丟下裝着好友骨殖的銅壺!”
“這是一個勇敢的人!”王文佐點了點頭:“勇敢的人不應該淪爲奴隸,你可以回去告訴他,如果他願意的話,可以留下來,如果有其他和他類似情況的人的話,也可以留下來,但人數不能太多!”
“是!”
待阿克敦離開之後,王文佐重新在几案後面坐下,試圖繼續剛纔的工作,但幾分鐘後他放棄了,將羽毛筆丟在几案上,過了好一會兒才把情緒重新平靜下來。
“吐蕃人這麼搞居然還能有兩百多年的國運,簡直是匪夷所思!”
相比起交換俘虜時的頑固傲慢,朗日在開展貿易方面就顯得通情達理多了。作爲一個曾經在長安、洛陽留學多年的吐蕃貴族,他很熟悉當時唐人商業貿易的各種情況。當王文佐提出進行茶馬貿易之後,他立刻提出了一個相當有可行性的方案——簡而言之,就是一個簡陋版的長安東西兩市:
雙方每個月的月中和月末各進行一次貿易,交易的地點在預先確定的一個小市集中,兩邊的商人在市集裏進行貿易,而集市由一個三人委員會進行管理——唐和吐蕃各自派出一名官員,剩下一人由一名德高望重的商人組成,他們裁決糾紛衝突,徵收捐稅,集市的警衛兩邊各派出一百名士兵擔任。貿易的商品種類事先約定。如果在這個集市之外的地方進行的貿易,一律都被認爲是非法的,一旦被發現,商品沒收,商人將被處以流放之刑。這個約定將由盟誓予以保證,盟誓每年年初進行一次。整體來說,這個約定簡單、粗暴但又有效,雖然和自由貿易的原則半點不沾邊,但有兩個很大的好處:第一、利於徵稅,方便管理;第二可以壟斷。無論是代表吐蕃贊普利益的朗日,還是王文佐,都在協議中最大化了自己的利益。
“大體就這樣,具體的細節那就交給下面的文書來商議吧!”朗日笑着舉起酒杯:“如何?”
“很好!”王文佐笑道:“那什麼時候雙方舉行盟誓呢?”
“呵呵呵!”朗日笑了起來:“王都督還是這麼性急呀!”
“倒不是在下性急,只不過據我所知,貴國崇信神明,只要在山川神明面前宰殺牲畜,立下誓言,在有效期內,就不用擔心了,說到底,這貿易也是兩利之事,並非只有我一家得利!”
“這倒是!王都督對於我們吐蕃人還真是瞭解呀!”朗日笑了笑:“不過在下還有一個問題,王都督您是鬆州都督府都督,你與吐蕃貿易,互不侵害;但大唐卻在調兵遣將,還令薛仁貴爲邏娑道行軍大總管,而邏娑乃是我國之都城,這又如何解釋呢?”
“呵呵!”王文佐笑了笑:“薛將軍在隴右,我在劍南,您明白我的意思嗎?”
“你的意思是薛將軍打薛將軍的,與你無關?”
“我和薛將軍都是大唐的臣子,豈會沒有關係!”王文佐笑了笑:“但是在劍南大唐並沒有多少兵,處於守勢,只要我能夠讓劍南安定,別讓吐蕃兵鋒打到成都城下,也就對得起薛將軍了,朝廷也不會怪罪我了!”
“呵呵呵呵!”朗日笑道:“王都督這話說的未免有些一廂情願了吧?兩國交鋒,你得利就是我方吃虧。你想用劍南道的弱兵牽制我國之南線,卻讓貴國隴右大兵攻我青海,未免也想的太美了吧?”
“是嗎?可我覺得就算大唐攻下青海,對於貴國來說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呀!”
朗日的眼睛眯了起來,他死死的盯着王文佐的臉,試圖透過其外表看出心中虛實來,幾分鐘後他低聲道:“青海之地乃是我國之重地,良馬美畜皆生於茲、湟河谷地更是良田萬頃,若是失去便如匈奴失河西之地一般,婦女皆無顏色,豈可說有福?”
“良馬美畜、良田萬頃固然好,可內輕外重、尾大不掉更是國之大禍,這個道理你應該是明白的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