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百官炸鍋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玩蛇怪字數:3725更新時間:24/06/28 21:02:33
回皇城司之後,趙駿就下了命令,讓下面的察子們配合開封府正式開始行動。
翌日清晨。
垂拱殿內,百官上朝奏對。
趙禎坐在龍椅上,俯瞰着下面滿朝衆臣。
在正常的國家事務處理完後,大理寺卿錢正威上書請求三堂會省。
最近這些日子,朝野上下都因爲趙駿的事情而轟動。
原本官家將權柄下放給皇城司,引起了官僚士大夫階級的極度不滿,紛紛反對。
但趙駿上交了大量罪證,很快就讓衆人閉嘴。
主要是那些罪證觸目驚心。
就連范仲淹查到的那些都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沒挖出來,可見裏面藏了多少污穢。
趙駿利用范仲淹給的證據抓了人後,嚴刑拷打,連韓家那位韓綜都沒放過,老虎凳花椒水伺候,很快該招的全招了。
證據擺上來後,滿朝皆驚,就再也沒有人敢爲那些人求情。
而且皇城司已經順藤摸瓜,抓了好幾個跟其中有牽連的人,包括監察御史行裏楊若雲,監察御史劉文采。
甚至還挖出了幾個三司都勾官、通引官,樞密院幾個檢詳官、都承官與他們一起貪贓枉法,互相勾結禍害百姓的事實,就更讓人膽寒,生怕皇城司查到自己頭上。
但官家支持皇城司清查開封府,大理寺那邊就坐不住了。
畢竟最近這段日子皇城司太耀眼,作爲大宋最高審判機構,再這樣下去大理寺可就形同虛設,因此他們必須摻和一腳。
“官家,大理寺掌刑獄審理,如今皇城司在汴梁大肆興起刑案,據聞其中有些冤屈,若只讓皇城司獨審,難免可有無辜之人錯漏,因而臣請與開封府、皇城司,一起審理此案。”
錢正威上書說道。
趙禎想了想,覺得對方的理由正當且很難讓人拒絕,就說道:“那就依錢卿所言吧。”
“臣請裁撤皇城司。”
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王鬷(zong)上書道:“皇城司雖查出開封府大案,但官家畢竟不能長用此小人爲耳目,還是應該多聽士大夫言。”
趙禎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皇城司也並非只監察百官,而要常用於安穩地方,朕有大用,此事休要再提。”
龍圖閣待制馬季良上書道:“官家,新茶法制後,商賈多以賤價居茶交引,又在汴梁哄擡茶價,使茶價虛高,令百姓苦不堪言,還請官家置務收市,停止交引之策。”
趙禎知道馬季良家就是茶商,新法實施後對茶商打擊很大,李諮嚴格按照新茶法之後,使得今年開中的人數比以前還多了不少。
主要是因爲茶引只能通過交引法獲得,普通茶商也很難再通過別的路子搞到茶葉,因此也不得不屈服,紛紛購買糧食送往邊境換茶引,造成同爲茶商的馬家壓力比較大。
畢竟馬家可以以權謀私,不需要通過交引法搞到茶葉,那些普通商人卻不行。內卷競爭下,馬家的生意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一旦停了交引法,才會導致普通商人們拿不到更多茶葉,從而讓茶葉價格上來。
別的官員礙於馬季良的顏面,不好說什麼。但趙禎現在已經明白了不少事情,怎麼可能還會被對方欺騙。
當下他冷冷地道:“交引法乃爲國策,需填補邊軍糧草之用,怎麼能置務收市?這件事情應該繼續下去,決不能讓邊軍缺少糧草。”
“是。”
馬季良悻悻回去,沒想到現在官家這麼聰明了,不好糊弄了啊。
接着朝臣又說了一些其它事情。
等到差不多了的時候,趙禎才給了呂夷簡一個眼色。
呂夷簡會意,出列向趙禎拱手道:“官家,如今大宋上下多有弊端,皆因分權過重所致。政事堂、三司衙、樞密院各行其事,政令不能統一,造成全國各地政務混亂,法制、政令、軍務皆爲鬆散。”
“哦?”
趙禎故作不知道:“那該怎麼辦呢?”
“臣請立一個新部門,統籌大宋各部,以使上下一心。”
呂夷簡平靜地說道。
這話出來,百官頓時心中一驚,紛紛以不敢置信地眼神看向呂夷簡。
大宋向來三權分立,行政權、軍權、財政權都被分開,甚至不止是這三權,連司法權也屬於三權分立。
地方衙門負責抓人,普通案件審判基本交由地方縣衙、州衙以及路的最高司法機構提刑司,殺人或者其它重罪就要上報刑部和大理寺,最終由大理寺進行審覈。
也就是說,大宋司法權的情況就是地方衙門、提刑司、刑部以及大理寺各自獨立,分別交互了審查、緝捕、審判以及覈查權。
四個部門各有警察局、法院以及監察院的部分職能,以此做到權力疊加,相互牽制的作用。
在分權如此嚴重的大宋,本身就是因爲皇帝需要加強皇權。
讓士大夫階級雖然掌握有大部分權力,但卻在內部分裂,不能統一的情況下,威脅不了皇權。
所以大宋皇帝最擔憂的是士大夫階級統一權力。
如跟宋制大部分制度相似的唐代就是宰相權力比較大的時候,宋朝吸取唐代教訓,分管了宰相權力,加強皇權專制。
現在呂夷簡要求成立新的部門,不就跟唐朝的宰相制度一樣嗎?
莫非呂相這是要恢復唐制?
那官家不得震怒?
想到這裏,呂夷簡那一派的官員都擔憂不已。
而其它派系的官員卻暗自竊喜,幸災樂禍了起來。
甚至有不少御史諫官躍躍欲試。
一旦官家開口拒絕,他們便立即羣起而攻,彈劾呂夷簡欺君罔上,意圖不軌。
“嗯,准奏!”
就看到趙禎毫不猶豫地答應,像是怕慢一秒呂夷簡就反悔一樣。
“官家,臣彈劾.”
幾乎就在趙禎同意的剎那,一個御史走了出來。
只是他剛開口就忽然覺得有些不對勁,隨後一臉驚詫地擡起頭看向趙禎道:“等會.官家,是臣耳朵壞了嗎?剛纔官家說什麼?”
“朕說准奏!”
趙禎又重複了一遍,隨後說道:“自此設政制院,位在政事堂、三司府、樞密院之上,統籌大宋一切事務。”
“這這這官家怎麼能准奏了呢?”
“政制院豈不是恢復唐制?”
“若有人權知政制院,權力恐怕與丞相無異啊。”
下面百官頓時炸了鍋,一個個震驚無比。
新設立的政制院統籌全國一切事務,跟唐朝制度差不多,甚至比唐朝宰相權力還大,與漢時丞相能比。
這不是分散皇權嗎?
官家怎麼會同意?
當下衆人立馬就有人站出來說道:“官家,萬萬不可。唐時宰相政出政事堂,以至國家亂象叢生,李林甫、楊國忠、盧杞等人爲禍朝綱,切不能讓宰相獨攬大權。”
“政制院與政事堂已無分別,甚至權力猶有過之,這與古之丞相有何區別?若是有奸相出,豈不是要害了大宋江山?”
“胡說八道,呂相自上任以來,兢兢業業,廢寢忘食。如何當不得政制院?”
“現在大宋內憂外患,正需要呂相來獨斷綱乾!”
“呵呵,範希文說得不錯,呂夷簡正是奸相也,以往也不過是提拔門人弟子,讓滿朝皆是其子弟,如今居然欺瞞官家,還想妄上奪權,居心何在?”
“杜衍,你什麼意思?”
“我什麼意思?你心裏清楚!”
下面的百官們吵做一團,各個黨派之間互相爭鬥,叫罵不迭。
雖說呂黨在朝中勢力不小,可畢竟不能隻手遮天,內部也有不少政敵,所以呂夷簡的建議迅速遭到百官攻訐,即便呂黨維護,也堵不住悠悠之口。
“叮叮叮叮!”
王守忠敲響了銅鉦,清脆的聲音響徹了整個垂拱殿。
百官們慢慢安靜下來。
“好了。”
趙禎沉聲道:“一個個在朝堂上爭吵不休,成何體統?”
工部侍郎杜衍說道:“官家,設丞相之事,乃貽害也,萬不能再立!”
“政制院的事情,是朕與諸位相公商議所置,爲的是統籌全國大事,爾等不用爭吵了。”
趙禎環顧衆人道:“朕意已決。”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王曾、王隨、宋綬、蔡齊、盛度乃至晏殊和范仲淹,全都站了出來同意。
這下就把百官們搞得更加傻眼。
因爲王曾和呂夷簡向來不合,王隨和盛度也不是呂黨的人,范仲淹更是跟呂夷簡死對頭。
怎麼今天忽然他們全都站出來支持呂夷簡啊,到底怎麼回事?
朝堂上陳堯佐、賈昌朝、王拱辰、章得象、陳執中、劉元瑜、李諮、王德用、程琳等其餘三司、樞密院、御史臺、六部等高官互相對視。
他們其實也不一定和宰相成爲團體,有些人還跟他們是政敵,但此時此刻,全都互相對視,都能看出對方眼中的疑惑。
這些人不蠢,他們作爲此時的高級官員,有些還在未來幾年內陸續擔任宰相或者副宰相,必然一個個都是老狐狸,嗅覺敏銳地很。
官家和諸位相公最近幾個月很反常,是他們早就注意到的事情。
有些東西他們也希望能夠問出來,但呂夷簡他們閉門謝客,即便偶爾能見到,問他們什麼事情也都不說,讓他們很是擔心。
現在又看到眼下這個局面,就更加不解。因此一個個都不說話,保持沉默,靜觀其變。
就看到趙禎點點頭道:“傳詔,自今日起設政制院,有知院一人,位在諸相之上。有同知六人,位比宰相,候補同知兩人,位比副相。”
“由呂夷簡、王曾、王隨、宋綬、蔡齊、盛度六位相公爲同知政制院兼門下平章事及參知政事,晏殊爲候補同知政制院兼戶部尚書及三司副使,范仲淹爲候補同知政制院兼權判開封府!”
“至於知院.”
趙禎停頓了一下,環顧下面,他看到所有人都伸長了脖子看着他。
有人驚愕,有人納悶,有人狂喜,也有人期待。
因爲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這知政制院的人居然不是呂夷簡,而是另有他人。
如果連呂夷簡以及其餘相公都不能執掌這政制院的話,那是否意味着政制院的掌控者會在下面的這些人裏選呢?
一時間,下面的諸多計相、副計相、樞相、副樞相都激動起來。
畢竟三司使和樞密使已經是僅次於宰相和參知政事的官員,若知政制院裏沒有宰相,除了他們還能有誰?
“知皇城司趙駿,封宋國公,領政制院,統領全國政務!”
趙禎平靜地說道。
頃刻間,下面的百官又炸了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