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新專轟動,歷史最佳?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玉昆真人字數:4572更新時間:24/06/28 20:44:28
或許對滿天星來說,今天太難忘了。
但在網絡上,最受關注的還是尤夢黎透露的消息——蘇哲今年要出兩張新專。
【太好了,又有新歌聽了,搓手手。】
【可半年過去了,他雖然寫了好幾首新歌,卻連一張專輯都沒推出,能完成目標嗎?】
這也是很多歌迷的擔憂,蘇哲上半年一直忙着《國寶季》和拍攝影視劇,有時間專心做音樂嗎?
但他們還在討論,蘇哲就直接在微博宣佈:
【搞定了,明天發新專輯《中國風》。】
歌迷們都驚呆了,幸福來得太突然,竟然無法相信:
【這也太突然了!】
【(省下早餐買專輯)等等,我還沒攢夠專輯錢呢!】
【學生黨還是留錢吃早飯吧,聽盜版也不能怪你,別大張旗鼓地宣傳就行。】
【(省下早餐買專輯)學生?我都結婚有娃了。】
【……】
【從某些方面來說,怪不得。】
還有人在討論新專輯《中國風》:
【蘇哲都寫八首中國風歌曲了,再寫四首新歌就行了,以他的速度很快吧。】
【就四首新歌,確實沒必要大張旗鼓地宣傳。】
【但哪怕只有四首新歌,我也願意花錢!蘇哲的歌曲值得。】
歌迷們歡欣鼓舞,同行們就兵荒馬亂了。
雖然音樂圈不怎麼賺錢,發專的人不多了,明天沒有這麼倒黴,和蘇哲正面撞車的歌手。
但專輯的宣傳期很長,蘇哲的新專必定能霸佔排行榜許久,勢必會影響最近幾個月發歌的歌手。
有些歌手已經開始宣傳了,甚至最慘的,前幾天剛發完專輯,就知道蘇哲要發新歌了。
這也太無助了!
以至於很多經紀公司都向嚴喜玲抱怨,說瑪麗蘇保密太好了,竟然突然襲擊,沒通知他們避讓,實在太不講武德。
嚴喜玲接到這些電話都很無奈,解釋過後,忍不住看向蘇哲:
“蘇總,你專輯錄製得這麼快?”
蘇哲點點頭:
“嗯,之前就寫完了。我唱功還可以,一遍就能錄完,何況還有夢黎幫我。”
嚴喜玲沒有吐槽“唱功還可以”,抓狂地抱怨:
“錄完也得宣傳啊!沒拍MV,沒買通稿,沒粉絲羣預熱,甚至連專輯封面都沒設計,你就發專輯?萬一銷量沒達到預期,非常難看啊。”
蘇哲並不擔心銷量,現在全網都盼着他的中國風新專,怎麼可能賣不出去?
現在更重要的反倒是速度,要趁着歌迷們對中國風歌曲最渴求的時間內推出,才能取得最大的收益。
否則在他推出專輯前,萬一有歌手蹭熱度,出一張中國風專輯,只要不是太拙劣,哪怕是平庸之作,歌迷們爲了充飢也只能購買。
這樣無論蹭熱度的專輯質量好壞,都會影響歌迷們的熱情,降低他的專輯銷量。
所以蘇哲爲了牢牢把握熱度,防止被別人蹭到,連以歌詞當做專輯名的慣例都放棄了,直接用了《中國風》當做三專名稱,並火線推出。
聽到蘇哲的想法後,嚴喜玲愣住了,琢磨半天,猶豫道:
“但我還是擔心太倉促了,不會被歌迷、大衆視作糊弄吧?”
蘇哲安撫道:
“關鍵是歌曲,其他不重要。而且我趁着夢黎微博‘泄密’的機會直接發新專,反倒讓歌迷們覺得我心疼他們,沒來及拍MV就推出。”
這是他想到最好的策略——不是我糊弄你們,是心疼你們啊!
嚴喜玲不是很確定大衆是否是這種反應,但蘇哲都微博宣佈了,她也只能亡羊補牢,立即叫人趕工出一張專輯封面。
至於MV,肯定沒時間拍攝了。
而且蘇哲也有更好的辦法:
“對了,聯繫舞團,聯繫《華夏歌會》,不就是宣傳新專嗎?我要來大招了!”
嚴喜玲想起蘇哲的藍蓮花雨、白色氣球等著名演唱會現場,對他的舞臺設計能力十分信服,立刻同意了:
“我現在就去做!”
嚴喜玲忙碌了一晚上,到了凌晨,忍不住揉了揉眼睛,隨手刷新了一下微博,就看到——
#蘇哲新專《中國風》上架#!
“?”
她愣了一下,看了一眼各音樂平臺,發現新專真的上架了!
“等等,這個‘明天發’,指的是0點?”
嚴喜玲有些恍惚。
她信服了蘇哲的判斷,但沒想到他這麼雷厲風行——
說明天,就是當晚0點啊!
顯然,歌迷們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瞧瞧我刷到了什麼好東西?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晚睡的孩子有福利啊!】
【我剛刷新了一下聽歌軟件,就看到《中國風》專輯冒出來了,蘇哲效率太高了!】
【我都要睡覺了,等着明天買新專輯,沒想到是0點發!蘇哲連一點拖延症都沒有。】
【今天不睡了,循環新歌到天明!】
一羣歌迷和跟風的網友立即下單購買。
但由於沒提前通知粉絲,沒組織甘蔗們刷銷量,又是凌晨,專輯的前幾小時銷量雖然不錯,但離蘇哲上張專輯創下的誇張記錄差遠了。
對他來說,只能算銷量平平。
導致有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自媒體,迫不及待地宣佈:
【蘇哲光環破滅!沒宣傳,半完成品,蘇哲的新專輯成爲了災難。】
【不尊重歌迷,歌迷也不會尊重他。】
【這會是蘇哲的滑鐵盧之戰嗎?這是否意味着自從翻紅以來就如火箭般崛起的蘇哲,會從此逐漸變得平庸呢?】
可能還有某些同行的落井下石、推波助瀾。
於是在第二天一早,熱搜竟然是——
#蘇哲新專《中國風》失敗#
早起的網友們頓時傻眼,既震驚蘇哲已經發了新專,又震驚他竟然失敗了?
而比起微博,音樂軟件上,專輯的口碑卻截然相反——
【天呢,我還以爲是四首新歌,沒想到蘇哲整整寫了十二首!全都是中國風。】
【中國風盛宴,我終於“吃撐”了。】
【專輯循環一整夜,現在一點都不困,反倒越來越激動。】
【蘇哲徹底開創了中國風流派。】
【聽哭了,爲華夏文化自豪!】
他們在討論時,也終於從專輯循環中脫離,發現了微博上的熱搜。
歌迷暴怒!
這麼好聽的歌曲,這麼具有開創性的專輯,竟然被某些無恥營銷號說“失敗”?
太過分了!太欺負老實人了!
歌迷們瞬間涌入微博,向網友們安利《中國風》,駁斥營銷號。
營銷號說:
【蘇哲沒拍MV,封面也糊弄,就發佈專輯,太沒有誠意了。】
歌迷反駁:
【新專裏十二首歌都是新歌,都是精品!這不叫誠意?反倒什麼封面是誠意?那不是買櫝還珠嗎?】
營銷號說:
【銷量下降就是鐵證。】
歌迷反駁:
【因爲蘇哲沒有宣傳!我很感動,他爲了讓歌迷們早點聽到新歌,不做宣傳就推出。】
營銷號說:
【蘇哲太任性了。】
歌迷反駁:
【他有資格任性!】
在作品對得起觀衆(聽衆)時,他們甚至可以像粉絲一樣雙標。
在網友們自發的安利下,在歌迷們對中國風歌曲的強烈渴求下,《中國風》的銷量開始暴漲。
無數人都想聽聽,這張“華夏音樂史上劃時代的專輯”,到底配不配得上這個稱號。
不久後,評論爆發:
【絕對配得上!】
【誰敢說“失敗”?這是我這輩子聽到最好的專輯!沒有之一!】
【強烈贊同!】
【+1】
而在逼乎上——
【如何評價蘇哲的新專《中國風》?】
【如何評價蘇哲開創的中國風歌曲流派?】
【如何評價蘇哲在音樂史上的地位?】
三個問題都登上了熱榜。
前兩個問題不用說,充滿了各種讚譽之詞,無數人發自肺腑地誇讚着蘇哲和新專——
專業音樂人分析旋律,找到各種傳統樂器的運用和巧思;
各種文藝青年分析歌詞,讚美蘇哲詩人一樣的筆觸,稱他爲音樂詩人;
而普通網友們,哪怕不太懂專業知識,也能從民族感情的角度,抒發自己的驕傲。
而比起誇讚專輯,第三個問題最誇張——
大V玉公子只寫了短短兩句話:
【之前我一直覺得他是副goat,你們還說我太誇張了。但現在,我認爲他已經超越了歌神,成爲了華夏音樂史的goat!】
這個短短的回答,竟然就贊同破萬!
還有人雖然不太認同這個觀點,但也抒情道:
【首專《詩歌電臺》,他在小衆的民謠圈內,成爲了當之無愧的王。但我當時只覺得,一個有才華音樂人像前輩們一樣,開始展露自己的才華。】
【二專《過去的CD》,蘇哲在更加大衆的抒情流行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我開始想,蘇哲是否能成爲我們這個時代的歌神呢?制霸歌壇,如太陽一般讓羣星黯然。】
【三專《中國風》,蘇哲開宗立派,成爲當之無愧的宗師。這時候,他已經開始被列爲歷史最佳的討論中。我覺得爲時尚早,但無論如何,他都會在華夏音樂史上留下足跡,成爲文化符號般的存在。】
【我很期待以後。】
這個回答後來居上,獲得了3萬多贊同。
可見稱蘇哲爲歷史最佳,只是小部分歌迷的觀點;
但認可他列入討論,已經成爲了共識。
畢竟他才翻紅兩年半而已,很多歌迷連大學、高中、初中都沒上完……但練習生可以出道了。
這麼短的時間,就接受他成爲歷史最佳,對大部分人來說,確實有些顛覆了。
而且哪怕列Excel,數據上也很難支持這個觀點。
畢竟實體時代的銷量比現在恐怖多了,除非以後出現新的技術手段,可以有效防止盜版,否則蘇哲很難追上。
至於獎項,哪怕蘇哲驚才絕豔,也只能靠熬工齡了——再牛逼的人,一年也只能拿一個金麟最佳歌手。
獎項和專輯銷量這個兩個最重要的數據都追不上,怎麼用Excel說服不懂音樂的人,說蘇哲是最佳?
——很多人不懂音樂,只能看懂數據!
逼乎的回答又反過來傳播到微博上,無數人紛紛站隊,還有人@蘇哲,@歌神,問他倆怎麼看?
歌神沒回答。
蘇哲回答:
【我用手機看。】
也算沒回答。
沒辦法,這種涉及當事人的問題,讓他倆怎麼回答?說什麼都尷尬,都會被斷章取義。
還是讓別人討論吧。
文字論壇裏,很容易陷入歷史地位的爭論,畢竟這種話題引流,特別容易引發爭吵和撕逼。
而在短視頻網站裏,up主們主要在輸出觀點,有一些專業音樂人開始深入分析歌曲。
對粉絲們來說,這些分析都太專業了,聽得蒙圈,但卻很喜歡找那些誇讚的話,專門聽最後的結語——
“蘇哲的才華令人震撼,他開創了樂壇新時代。”
“從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開始,會有大批中國風歌曲推出,雖然大部分是跟風的拙劣仿作,但大浪淘沙之後,也會出現少量精品。”
“蘇哲爲音樂圈找到了一條新路,不再是一味的學習西方,而是向內發掘華夏的文化,創作華夏特色的流行音樂。”
“最讓我震驚的是,蘇哲的歌曲彷彿誕生於中國風百花齊放的年代,每一首都充滿了精巧設計,不敢相信這是他以一己之力發展出來的。”
“前兩首專輯不也是這樣嗎?蘇哲總是能將一個領域做到最好,然後毫不留戀地換到另一個領域,繼續開創奇蹟。簡直像個渣男。”
“人分四檔:庸人-人才-天才-蘇哲。”
可以說,樂壇再次陷入了蘇哲出專輯-震驚-誇獎-學習的循環中。
而比起聽誇獎的粉絲們,戚新燕作爲中國風歌曲愛好者,雖然也理所應當地成爲了蘇哲的粉絲,卻沒有沉浸在這些誇獎中。
她努力尋找着各種分析視頻,一個個聽下去,反覆琢磨,忍不住看向了自己寫的拙劣仿作。
她輕輕哼着以前寫的歌,感到臉頰通紅:
“和蘇大神比起來,我寫的這些歌都是垃圾。真是殘酷,我只是一個庸人啊。”
戚新燕嘆了一口氣,很羨慕天才的靈感。
但她羨慕完,立即用電腦打開DAW(數字音頻工作站),學着蘇哲加入樂器音軌,不斷調整、學習着。
但她忙了一夜,卻發現自己的歌曲旋律越來越像蘇哲的《發如雪》。
這很正常,大部分人的創作,都是從模仿,甚至是“抄襲”開始(自己仿,不發表,不商用,就不違背道德和法律)。
但在這個過程中,就能逐漸迸發出自己的東西——
“俗話說‘取法於上,僅得爲中’,我認真學習蘇哲,也能成爲‘天才’吧?”
或許能,或許不能。
但人生沒有參考答案,她也只能學習下去,努力下去,向未來扔出一顆石子。
或者被湖水吞噬,或者激起巨浪。
誰知道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