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0章 摘帽子減負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血沃中華字數:2155更新時間:24/06/28 20:39:40
    華嶽性情剛烈,見陸秀夫耍賴擺爛,脾氣上來啦,放下茶碗便告辭離去。

    趙炳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陸秀夫這種人就是需要華嶽拿起榔頭去猛砸他幾下,叫他清醒清醒。

    陸秀夫的兩個小老婆就在客廳邊上偷聽,兩人的對話內容都是一清二楚的傳入他們的耳朵。

    華嶽剛離開,她們就進去一左一右的扶住老頭兒疼哭,連呼如何是好?

    陸秀夫被兩個老婆一搗鼓渾身沒勁兒,無奈的告訴她們不是老夫不願意主動請辭,實在是有損他的名節,真要摘了相府的牌匾,那他陸秀夫就顏面掃地啦。

    將來還如何與臣公共事?

    這丫寫了奏章上奏楊淑妃,承認自己的過錯,以爲還是像趙炳炎那樣自罰三月俸祿便能了事。

    哪曉得趙炳炎動真格的,要摘了他頭頂的烏紗帽。

    陸秀夫躺在牀上唉聲嘆氣,卻是極壞了兩個小老婆。兩女留下大姐守在陸秀夫身邊,當小妹的坐上小轎急奔鳳禧宮求援。

    華嶽回到家裏生悶氣,越想越想不通,原本以爲陸秀夫都是死過幾回的人了,完全能接受趙炳炎的建議,他辦這事兒就是手到擒來沒有任何難度。

    怎料無功而返。

    華嶽覺得自己有負漢王重託,得想法辦成此事,再次坐上小轎來到大將軍張世傑府上問計,欲請張世傑出馬,權陸秀夫認清形勢,主動請辭。

    張世傑的老婆坐在後堂,聽到他倆談話後立即出來阻攔。

    女人認爲張世傑決不能出面,否則會壞事,因爲張世傑和陸秀夫當年都是一同護着太后出臨安的,陸秀夫決斷政事,張世傑辦理軍務,兩人不分伯仲。

    陸秀夫正在氣頭上,張世傑出面勸止,陸秀夫會認爲張世傑在看他的笑話,是在落井下石。

    那樣的話就適得其反啦。

    張世傑幡然醒悟,誇他老婆想得周到。若是他適合做說客,漢王直接就來找他了。

    華嶽嘆息一聲的說他真是沒用,漢王交代這麼個小事都辦不好。

    張夫人若有所思的說:“華公何必自責,沒準漢王就只是請華公出馬傳信,並沒有想過要玉成此事呢。”

    張世傑好奇了,問他夫人如何說?

    張夫人幫他們把這事兒的前前後後梳理一遍後說道:“漢王哪是爲小太監置氣,是爲他們還不死心,又在圖謀恢復前朝規制走老路。此事牽連到太后,一國之主,關鍵還是在太后那裏。奴家估摸着漢王是要太后認清現實,自己拿主意。”

    張世傑捂着下巴長考。

    是啊,那日太后惱羞成怒,竟然拔出漢王送她的小火槍威逼,定是漢王傷透了心,要太后看仔細了。

    他的腦袋閃過一道靈光,大讚賢妻智慧,給華嶽建議暫時不動,既然箭已射出,那就看他們如何接招。

    華嶽猛然清醒,暗道對呀,都說漢王和太后關係甚密,那日太后竟然拔槍相向,漢王不願意看到辛苦打下的江山改旗易幟,心中肯定難過。

    現在把解決問題的鑰匙亮出來了,他們都還執迷不悟,那就不妨讓離弦之箭再飛一會兒。

    華嶽賡即謝過張世傑夫婦告辭。

    兩口子送走華嶽,張世傑摟住老婆細腰在院子裏散步,歡喜的大讚老婆智慧。

    他老婆委婉的說都是半截身子埋在黃土裏的人了,咱們應該像漢王那樣豁達大度,一身正氣的過完餘生。

    她叫張世傑看看,漢王說走就走,把北伐打下來的那麼大一片土地交給右相,幾十萬軍隊就那麼交給張公。

    再說漢王帶來的武器、糧食和新奇工具,哪一件不是宛如神來,漢王何時提過半點要求。

    這些,張世傑早就想過上千遍了。

    趙炳炎要想自立爲王,他完全可以取代楊淑妃,但他沒有那樣做。

    朝廷遷到升龍後他們政見不同,朝中分歧很大,他和陸秀夫聯合楊淑妃對付趙炳炎。

    趙炳炎不和和他們爭奪,而是拉着文天祥帶兵北伐軍,衝進蜀地開闢新戰場,把打下來的地盤和發展起來的軍隊留給他們。

    從那時起,張世傑就徹底佩服趙炳炎啦。

    鳳禧宮,楊淑妃聽完陸秀夫小老婆的哭訴震驚了,趙炳炎竟然讓華嶽去傳話,叫陸秀夫告老還鄉以謝國人。

    真是太過分了,爲了個假太監,趙炳炎竟然要廢掉一個久經考驗的宰相。

    楊淑妃急了,轉身又去摸她的小手槍。

    劉嬤嬤立即上前攔住,小心替她收起來保管。

    老嬤嬤嘆息一聲說:“都是這把槍惹的禍,漢王說槍口不能對着自己人,主子這是不把漢王當成自家人啦。”

    楊淑妃一愣,回想到當初兩人卿卿我我的甜蜜場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宛如一人的舒服感記憶猶新,今日咋就昏了頭?

    劉嬤嬤自然不好說她的主子想恢復皇家特權有錯,憤恨的說都是陳宜中那廝害的,主子一心共和治國,新宋一片欣欣向榮,沒有了皇帝的三宮六院還要啥太監嘛?

    早先,劉嬤嬤本來是支持太后重振皇家的,這些年看到新宋變革,國家越來越強大也在轉變觀念。

    特別是這次陳宜中搞出個假太監來狗引太后,叫她徹底醒悟,一個充斥着貪官和齷齪官員的朝廷對老百姓就是禍害。

    她劉嬤嬤也是百姓吶。

    楊淑妃愣愣的看着劉嬤嬤,感覺完全換了個人似得。

    這個平時看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女人居然能講出如此深奧的治國道理。

    她問:“那,嬤嬤以爲本宮當如何做?當真罷了陸相的官,驅逐回老家?”

    劉嬤嬤說朝廷大事她不敢妄言,但她相信漢王宅心仁厚,並非要驅逐陸相還鄉,漢王這是在爲陸相搭梯子下臺。再說了,陸相難道就沒有錯,不該爲太后分憂嗎?

    這時,大理寺宋慈求見。

    楊淑妃整理衣衫、收拾心情接見。

    宋慈稟報:陳宜中來了個燈下黑,竟然偷偷潛入自家女兒府上,難怪捕快搜遍全城都沒發現。幸虧他的女兒大義滅親舉報到官府,如今已被收入大牢,請示國主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