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登基稱帝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任鳥飛字數:4174更新時間:24/06/28 20:35:37
    …

    皇帝即位,通常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儀式和程序。

    其中一項重要的儀式就是“三辭三受”。

    這項儀式通常是由皇帝在即位前進行三次推辭,然後接受臣子的三次勸進。

    別以爲這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事情遠沒這麼簡單。

    所謂“三辭三讓”,最初是指主、賓相見的一種禮節,即主人三揖,賓客三讓。

    後指周泰伯讓位於三弟季歷的故事,後人稱頌此舉爲盛德。

    從漢代開始,“三辭三讓”演變成爲開國帝王登基時的一種必備儀式,用以表示皇帝的謙虛和禮讓。

    像漢高帝劉邦,三讓不得後,“無奈”地表示,爲了國家,從了。

    漢文帝劉恆,可能是因爲非開國之主,皇位也來得突然,所以足足讓了五次。

    魏文帝曹丕,漢獻帝第四道詔書來到之後才“被迫”答應。

    所以,這套形式又稱爲“三勸進”,顧名思義,是臣子們要進行三次勸進,被勸進者要連續推辭,第三次的時候才能“心不甘情不願”地表示接受。

    之所以做這種姿態,其實完全是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就是爲了進一步表明皇位的正統性和合法性,讓天下人看着,自己根本不想當這個皇帝,但大臣們強人所難,才無奈衆望所歸、順天應人。

    總之,皇帝的即位必須經過臣子的勸進和皇帝的推辭。

    說回江鴻飛。

    江鴻飛真是萬萬沒想到,王倫、李處溫他們這些人,對於自己建元改制的事,這麼猴急。

    那日,江鴻飛跟一衆金國的皇室之女、宗室之女荒唐了一宿帶大半天,強如江鴻飛,從寢殿中出來,都不禁腳步有些虛浮了。

    可就在那時,已經等了江鴻飛大半天的王倫,吳用,公孫勝,裴宣,柴進,李應,扈榮,蔣敬,李綱,陳遘,李處溫,趙鼎,陳康伯,仇悆,陳公輔,唐昌,藺仁,李處能,於仲文,曹勇義,契丹官耶律大石、蕭乙信等臣,以及在燕京的所有將領,全都排隊來在寢殿外,勸江鴻飛登基稱帝。

    王倫率領衆人站在庭院裏,向江鴻飛行君臣大拜之禮,朗聲說道:

    “宋主昏庸,宋地已失十之七八;遼主不德,遼地已喪十之八九;金主跋扈,金人四處搶掠,國運必將不長。宋政、遼政、金政陵夷,豪傑並起,大者竊據稱尊,小者連數城邑,皆恣爲殘虐,糜弊生民,天下大亂極,必將有新主。新主祀者,非公而誰?公在民間,閔焉傷之,已而爲衆所推戴,拒之益來,乃不得已起義,即條法令、明約束,替天行道,務以安輯爲事,故所至撫定,民鹹按堵。公英謨睿略,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人樂爲用。以天縱之資,起自田裏,遂成大業。七八年間,盪滌羣雄,戡定禍亂,拓土琉求,解放山東、河北、福建、兩浙、廣東,收復燕雲十六州、平灤營三州,立不世之功。天下共公,舍公其誰?願公即皇帝位以定天下,上以慰祖宗在天之靈,次以安數地臣民之願。然後,號令天下,平定四方,天下混一,天下幸甚!”

    王倫話音一落,文武百官,以及集合在門外的三軍將士,連聲高呼萬歲萬歲!聲音洪亮,震天動地!

    對此,江鴻飛心裏只有尷尬:“這幫傢伙什麼時候來的?他們該不會聽到我那些荒唐事罷……”

    與此同時,江鴻飛眼角的餘光看見,吳用衝自己輕輕搖了搖頭。

    江鴻飛見了,裝出一臉驚訝,斥責王倫等人:“你等出甚言?可斬也!”

    見江鴻飛“不爲所動”,王倫於是伏地慟哭,一邊率衆人再拜,一邊說:“天下無明主,羣心惶惶。公不早爲之圖,後時有悔。願公以天下萬民爲念,速登大統,先正尊位,生靈延頸以望,願公幸聽,俯徇羣情。臣王倫率羣臣昧死上言,俯伏再拜。”

    江鴻飛義正言辭地拒絕:“江衍並無此心。”,然後毅然決然地離開,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衆人所請。

    此時,燕京城中政治氣氛也很熱烈,民衆都在議論江鴻飛登基稱帝一事,很多人都爲江鴻飛拒絕登基一事頓足捶胸。

    這日,燕京城內傳說,每天傍晚,從四鄰八鄉遙望燕京州城內,只見金光滿天。金光經夜不熄,一直到天亮。有識之士認爲,此乃天降祥瑞,正應了江鴻飛登基稱帝一事。

    轉天,水泊樑山的文武百僚僧道父老以及軍人大約十萬餘人,匯合到北遼的皇宮前,一致請求江鴻飛再登皇帝位。

    王倫率領衆人站在皇宮前,又一次向江鴻飛行君臣大拜之禮,說道:

    “蓋聞自古帝王之興,必有受命之符。故白魚潛躍,武王作周。赤伏顯符,光武興漢。燕京之瑞,則金光見也。天命彰彰,著聞周之武王,漢之光武,何以過此?今天命已兆,人心實歸。公應天順人,宜適機會。天命不可以久滯,人心不可以強違,萬機不可以暫曠。天下盼公登基稱帝,如盼甘露。公再不從,失億兆心,則大事去矣。公其可久稽天命乎?其可弗順人情乎?古人有言曰:違天不祥。願公亟即帝位,上留天心,下塞人望。”

    說罷,王倫又拿出來了李俊、孫靜、石寶、魯智深、蕭嘉穗、許貫忠、陳希真、朱武等守臣以及他們下屬聯名請江鴻飛登基的奏摺,示意江鴻飛和在場的所有人,所有水泊樑山的人都請求江鴻飛登基稱帝。

    這次,江鴻飛雖然再次表示拒絕,但語氣上已經沒有了第一次時的決絕和堅持,他對自己的一衆臣民說:

    “江衍率梁山好漢揭竿而起,所爲者,並非皇帝也,只因趙宋奸臣當道,讒佞專權,非親不用,非財不取,苛稅橫行,趙宋君臣又窮奢極欲大興花石綱,兆人塗炭,豪傑憤怒,故憤然而起。二三大臣暨諸將佐與夫諸路帥守,以天下羣情,交章勸進。天下未平,四面受敵,豈敢偃然受天下歸往之請?猥當隆極,免徇衆志,以答天下之休庶,恢復中原,此吾誠心,天實臨之。你等且出,今吾何遽欲正號位乎?”

    又過幾日,田虎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爲聽說江鴻飛想要登基稱帝,竟然先一步稱帝,就汾陽起造宮殿,僞設文武官僚,內相外將,建立晉朝,自稱皇帝。

    田虎還再一次對外亮出他的傳國玉璽,表示他才是真龍天子,皇朝正統。

    接着,王慶也登基稱帝,於雲安建造行宮,僞設文武官僚,內相外將,建立楚朝,自稱皇帝。

    這兩件事刺激到了王倫等人。

    要知道,田虎和王慶之所以能夠崛起,只不過是因爲他們佔據了天時和地利,打敗了一些地方豪傑而已,既沒有德行,也沒有能力完成一統天下的大任。

    而江鴻飛就不同了,江鴻飛如今的疆土不僅比田虎大,比王慶大,比方臘大,甚至比趙宋王朝、西夏王朝、高麗王朝都大,江鴻飛還開拓了琉求、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以及平灤營三州,大敗趙佶,大敗完顏阿骨打,手下有精兵五七十萬、強將萬計,兵強馬壯,又深得治下臣民的愛戴,無論是武功,還是文德,都已無人可以抗衡。

    田虎和王慶都能當皇帝,只有區區幾州之地的方臘更是早就改朝換代了,江鴻飛不當皇帝,簡直天理不容。

    於是,王倫再一次率領燕京城中的所有人,第三次請求江鴻飛登基稱帝,他說:

    “今各朝均,君不明,臣不賢,敗亂綱紀,盜賊日多,羣生危蹙。公功高蓋世,跨州據土,帶甲百萬。言武力則莫之敢抗,論文德則無所與辭。臣聞帝王不可以久曠,天命不可以謙拒,惟公以社稷爲計,萬姓爲心。”

    頓了頓,王倫又說:“天下豪傑好漢捐親戚,棄土壤,從公於矢石之閒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功業即定,天人亦應,而公留時逆衆,不正號位,純恐豪傑好漢望絕計窮,則有去歸之思,無爲久自苦也。大衆一散,難可複合。時不可留,衆不可逆。”

    應該說,王倫表達的意思,江鴻飛很清楚,如果再不給跟自己打天下的人一個交待或者承諾,肯定會有人離開。

    於是,江鴻飛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吾將思之。”

    江鴻飛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大喜,他們知道,距離江鴻飛登基稱帝只剩一步。

    也就是,目前只缺少一個“天命”。

    這難不倒衆人。

    很快,公孫勝就回了一趟薊州。

    未幾,羅真人便駕雲來到燕京,他給江鴻飛獻上了一本《推背圖》。

    這本《推背圖》的第二十五象是萬流匯海。

    “衍”字,古字形從水從行,本指水流順河道匯於海,正應了江鴻飛的名字。

    讖曰:

    下民之極,一兀自立。

    應運而生,燕巢金光。

    下民之極,是指江鴻飛是泥腿子出身。

    應運而生,就不用多說了。

    頌曰:

    鼎足爭雄事本奇,大澤茫茫英雄起。

    北關鎖鑰復歸漢,談空說偈有真王。

    鼎足,宋遼金鼎足而立。

    大澤,梁山泊。

    北關鎖鑰復歸漢,指江鴻飛收復燕雲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

    真王,肯定就是說江鴻飛是真龍天子。

    羅真人按照《推背圖》一通解釋,所有人都恍然大悟,江鴻飛命中註定就是要當皇帝的,江鴻飛發兵討伐無道,振臂一呼,天下雲集,對應金德。

    羅真人是燕雲地區首屈一指的高人,《推背圖》是唐朝傳下來的預測神書。

    羣臣紛紛藉機進言:您看,老天爺都說行了,您真可謂衆望所歸,現在天下騷亂不已,您即皇帝位才是順天應人之舉。

    該走的流程也走完了,江鴻飛只能說:“皇天大命,不可稽留。”,同意登基稱帝了。

    你以爲這就完了?

    遠沒有。

    別的不說,一個祖宗十八代就讓江鴻飛頭疼不已!

    不誇張地說,以前江鴻飛都不知道祖宗十八代都有什麼。

    經過禮曹官員的普及,江鴻飛才知道,自己平時問候的祖宗十八代,是以自己爲中心,上九代是:父親,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和鼻祖;下九代是,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晜孫,仍孫,雲孫和耳孫。上下一共十八代,只有認下了,才能叫認祖歸宗。

    而一個人要是當了皇帝,必須得認祖歸宗,要不然就立不住,因爲你沒法立太廟祭祀祖宗,按照慣例,得把上九輩的祖宗全都得湊齊了才行。

    江鴻飛是穿越到這個時代的,哪有什麼祖宗。

    就是在上一世,江鴻飛也只知道自己父親和自己爺爺的名字,再往上,就一概不知了,也沒有人告訴過江鴻飛。

    可禮曹的人,又非得跟江鴻飛要這個名單。

    沒辦法,江鴻飛只能把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爺爺的名字寫上,然後再編七個名。

    江鴻飛糊弄,禮曹的官員可不能糊弄。

    可江鴻飛這又給得不清不楚,讓禮曹的官員想去考證或者找老人去問,都沒有辦法。

    於是乎,禮曹的人就給江鴻飛編了一個輝煌的家世,說江鴻飛是姜子牙的後代。

    江鴻飛看得青筋直蹦,“江”字和“姜”字都不一樣,這說出去誰信啊?

    見江鴻飛的神色不太好,禮曹的官員趕緊又拿出來了一個備選方案,說江鴻飛是戰國時代魏國外交官員“江乙”的後人,就是編了“狐假虎威”故事的那個人。

    江鴻飛一看,好歹是一個姓的,狐假虎威也有點應景,就他吧。

    就這還只是麻煩之一。

    還有一大堆事,都需要江鴻飛親自配合。

    別的不說,就一個國號的事,這些人就快把江鴻飛的頭給吵炸了。

    也就在這時,江鴻飛聽說完顏阿骨打死了。

    對此,江鴻飛唏噓不已,又有點沒有對手了的落寞!

    在江鴻飛看來,完顏阿骨打是一名特別出衆的將領,他善於抓住對手因指揮失策、御衆過苛、組織渙散等因素而虛弱的機會來取勝。同時,完顏阿骨打又是一個才智出衆的外交家和戰略家。

    江鴻飛甚至覺得,完顏阿骨打是自己在這個時代唯一的對手。

    如今,完顏阿骨打死了,換上了無論是能力還是威望都遠不如完顏阿骨打的完顏吳乞買當江鴻飛的對手。

    江鴻飛不禁豪情萬丈:“屬於我江鴻飛獨領風騷的時代來臨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