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殺人放火受招安】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很廢很小白字數:2588更新時間:24/06/28 20:32:49
    傍晚。

    真泉寺的一間廂房內,充斥着大口咀嚼食物的聲音。

    馬三狗等人從頭到尾就沒說過話,一直悶着頭在啃肉。

    劉勇幾人也是如此,甚至吃相比潑皮還不如。

    沒辦法,太香了!

    以前只吃過白水煮肉的他們,哪裏嘗過滷肉的滋味。

    而且別看劉勇平日裏領着一隊弓手,吆五喝六的很威風,其實都頭只是縣衙裏最底層的那一批小吏,地位僅僅比衙役稍高一丟丟。

    至於他手下的弓手,連小吏都算不上,屬於義務工,從各個村裏挑選出的壯丁,沒有一文錢俸祿,官府只負責一日兩餐稀粥。

    所以劉勇的日子也不好過,難得能吃頓肉。

    北宋小吏的俸祿很低,月俸七百文錢,外加半斤羊肉。

    真宗年間,曾有一個小吏在驛站牆壁上寫下一首詩:“三班奉職實堪悲,卑賤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錢何日富,半斤羊肉幾時肥。”

    太祖太宗時期還好,那會兒銅錢的購買力很強,七百文錢外加半斤羊肉完全可以養活一家五口人。

    但是到了如今,七百文錢只夠買4鬥大米,至於那半斤羊肉,早就沒了。

    最關鍵的是,官府發的不是實祿。

    層層剋扣下來,等到劉勇手上的時候,能有三百文錢就已經能燒高香了。

    若不是平日裏仗着身份,搞些灰色收入,劉勇一家人早餓死了。

    那罐米酒沒人動,反倒是便宜了韓楨。

    米酒酸甜可口,可能是釀造工藝的原因,導致口感有些澀。

    一口酒一口肉,好不愜意。

    “呼!”

    劉勇扔下手中的骨頭,長舒一口氣:“今日吃了這頓肉,俺這輩子就不算白活了。”

    他其實還想吃,但奈何肚子實在裝不下了,感覺都已經頂到了嗓子眼。

    整整兩大鍋滷肉,愣是被十幾個人吃的七七八八。

    見木盆裏還有不少滷肉,韓楨招呼道:“哥幾個帶些回去給家裏人也嚐嚐。”

    “韓二仗義!”

    幾名衙役翹起大拇。

    趁着他們拿肉時,劉勇湊過來,低聲道:“聽三狗說,你今日打了王員外?”

    “嗯!”

    韓楨應道。

    劉勇正色道:“王員外與徐主簿關係不一般,兩個女兒皆被他送給徐主簿當了小妾,甚得徐主簿歡心。這幾日你當心些,俺估摸着王員外可能會尋你麻煩。”

    韓楨點點頭:“我知道。”

    “你心裏有數就行,俺走了。”

    劉勇說罷,隨手從木盆裏拿起一塊滷肉,領着衙役走了。

    等到劉勇幾人走後,韓楨拿出藏在廂房裏的兩籮筐銅錢:“哥幾個,把錢平分了吧!”

    本以爲這幫潑皮聽到分錢會興奮,誰曾想幾人卻紛紛搖頭。

    馬三狗正色道:“韓二哥,這些錢俺不要。若是沒有你,我們今日怕是連肉都吃不上。”

    “是啊!”

    “這錢俺們不能要。”

    谷菘幾人也跟着附和。

    他們雖是潑皮,但爲人處事卻極有原則,否則也不會跟韓楨混到一起。

    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嘛。

    見他們堅持,韓楨也就不提分錢的事了,而是一人給了一貫錢,讓他們自個買酒吃。

    這次馬三狗幾人沒拒絕,喜滋滋地收下了錢。

    ……

    吃飽喝足,韓楨回到自己廂房躺下。

    他不是做事不過腦子的人,今日動手時,就已經預想過會遭到報復。

    不過他並不在乎,大不了殺官造反……

    等等!

    殺官造反……

    忽然,韓楨雙眼一亮,想到了一個獲得官身的好法子。

    佔山爲王,然後靜等朝廷招安。

    聽上去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放在北宋就很合理了。

    老趙家得國不正,靠着欺負柴家孤兒寡母當了皇帝。所以趙老大當了皇帝後,擔心這樣的事情重演,便想出了一招杯酒釋兵權。

    而招安這個法子,便是脫胎於杯酒釋兵權,又吸取了前朝的經驗。

    千萬別小看招安,認爲這是北宋朝廷軟弱的表現,實際上招安法蘊含着大智慧。

    從古至今,但凡不是實在活不下去了,沒有農民會選擇起義。

    而招安,則給了這些起義的農民活下去的希望。

    你們也別老想着打打殺殺了,首領給安排個官做,剩下的人給伱們分幾畝田地,不願意種田也可以在城裏安排一份工作。

    當官啊!

    光宗耀祖,萌蔭後人。

    哪個農民不心動?

    就算你不心動,想着老子就要造反,但你能保證手下人不心動?

    保不準手下就把你殺了,轉頭自己接受招安。

    起義軍的底層農民一看,有田種有活兒幹,那還拼什麼命。

    首領當了官,完成階級躍升,手下人也有了活路,而朝廷不費一兵一卒平息了一場起義,皆大歡喜。

    並且,招安法不指針對農民起義軍,還針對官員。

    縱觀歷史,農民起義能發展壯大,離不開地方官的知情不報。

    北宋則不會出現治下之所發生起義暴亂,官員爲了仕途選擇瞞而不報的情況。

    因爲招安成功,對官員來說也是一項政績,並且還能趁機撈錢。

    安置被招安的起義農民需要錢,所以北宋官員往往會誇大其次,故意把起義軍往大了說,以此好向朝廷多要些安置費。

    宣和二年宋江起義之初,手下只有三十六名流寇,結果當地知州在上報朝廷時,卻硬說是千人……

    現在,還看不起招安嗎?

    北宋年間爆發了兩百多起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卻沒一個能成氣候,就是因爲招安法。

    唯一有些能耐的方臘,也被西軍迅速撲滅。

    當然,招安也並非沒有壞處。

    殺人放火受招安,不少人抱着這個心思煽動農民起義。

    以至於民間流傳着一句戲言:“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須胡做。”

    北宋167年的歷史中,光是農民起義就爆發了238起,平均每年1.4次。

    要說這其中沒有招安的影響,鬼都不信。

    古時的階級躍升難如登天,像韓楨這樣的潑皮身份想混個官身,也就只有招安這一條捷徑。

    難不成指望他去科舉?

    得了吧。

    後世語文都才勉強及格,讓他去背四書五經,這TM不是難爲我胖虎嗎?

    至於從軍,先不提宋朝武人地位低下,就現在軍隊這副德行,還不如當潑皮呢。

    韓楨不是官迷,他只想儘量活的好一些。

    可在這個時代,沒個官身就註定處處受壓迫。

    沉思良久,韓楨決定幹了!

    當然,佔山爲王這種事不能急,得好好籌劃籌劃。

    不是說三五個人隨便佔一座山,官府就會來招安,真要是這樣,官府理都不會理。

    起碼你得搞出點聲勢,比如攻打縣城。

    等到吸引了官府的注意之後,還得扛住一到兩次官兵的圍剿。

    完成以上步驟,才有可能觸發隱藏任務,招安。

    另外,招安也是有檔次之分的。

    聲勢越浩大,手下人越多,官府招安時開出的條件就越好。

    最後,還得做好兩手打算,招安了固然最好,萬一官府不招安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