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二章 有人搞事情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馬月猴年字數:2185更新時間:24/06/28 20:13:09
長安城內,在未央宮內大殿之上,百官彙集,衣冠齊整。
對於長安的這些官員們來說,每個月初一十五的大朝會,是難得的在大佬們倆面露面的時間,所以一個個的都儘可能的展示着自己嚴謹認真,兢兢業業的一面,企圖在大佬面前能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但是很遺憾的是,從古至今,大佬們往往都記不住所謂的千人一面的正派形象,反倒是那些負面的大佬們倒是印象深刻,不過遺憾的是估計沒人故意敢那樣去作死一回。
自從王允總攝朝政以來,基本上大事小事都是王允一個人說了算,當然,這樣的做法自然是有人不滿意,但是楊氏一直沒有主動的在朝堂之上挑起紛爭,那麼也沒有什麼其他的人膽敢出頭。
不過今天的氛圍略微有些詭異。
楊彪眼觀鼻,鼻觀口,似乎已經神遊天外,不理會了凡塵俗世,反倒是站在楊彪身後的一些人相互之間遞着眼色,就像是在無聲的謀劃着什麼。
王允向來是最後出場的百官,等他到了,也就差不多該列隊進殿了。
王允邁着四方步,慢悠悠的往前走,兩側的官員不時有人衝着王允行禮,王允也略微點頭迴應示意。
“百官進!”殿前的禮官見王允已經到位,便揚起脖子長長的吆喝了一聲,洪亮的聲音也就開啓了今天的朝會的序幕。
“陛下到!”劉協待百官各就各位,便登場了。
未央宮大殿之內,靠近皇帝臺階兩側的便是三公席位,然後就是九卿,至於像其他的人員,則是按照官位大小進行列位。
三公九卿有單獨的席位,而其他的官員就需要並席,甚至再小一些的便只能列席——也就是站着旁聽。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當然這句話也就是例行公事,不管怎樣也不可能在一個大朝會上會無事可奏,因此話音剛落,就有人站了出來,啓奏道:“京都糧價鬥米千錢,道殣路骸,如今春耕即開,倉內空空,無糧可種,不禁惶恐,懇請陛下調山東之糧,一則平息糧價,二則可供種植,此乃急切之事也,望陛下早做定奪。”
劉協沉默着,因爲他知道所謂的“陛下”也只是一個稱呼而已,這些人也不是真的向自己在說……
王允的臉色微微一變,微微用眼角瞄了一眼那個義正辭嚴的官員。
這件事情重要麼?
當然。
民以食爲天,沒有吃的問題當然嚴重……
但是,這個問題是現在才發生發現的麼?
自然不是。
然而這個問題卻被在現在提出來……
正月是一年的開始,往往在這個時間點上,向來都是說一些吉祥的話語,對新年的展望之類的,就算是要講也會講究一些策略,哪有這樣直白的大刺刺直接說出來?
這個意思就是說我王允去年搞倒了國賊董卓,然後就天怒人怨,民不聊生,百信衣食無着,苦不堪言了?
然而王允又不能出來指責說這個官員說的不對,一個是王允親自上場懟這種層級的官吏有失身份,另外一個是這種憂國憂民的話題,不是輕易能夠反對的……
然而不反對又不行。
調山東之糧草?
調來的是山東的糧草還是兵卒啊?
這個事情在之前弘農楊氏就已經派人說過一次了。
當時正當董卓身死,對於西涼等兵卒如何處置的時候,就有人建言說道:“涼州人素憚袁氏而畏關東。今若一旦解兵,則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義真爲將軍,就領其衆,因使留陝以安撫之,而徐與關東通謀,以觀其變。”
當然表面上好像是不錯的計謀,但是實際上對於王允個人而言卻未必如此。
王允能控制得住皇甫義真麼?
或者換句話說,當皇甫義真獲得了兵權之後,會對王允的號令唯命是從麼?
答案很簡單,也很明顯,所以王允自然是不可能讓皇甫嵩真的去掌管西涼兵的,況且西涼兵在王允的觀念裏面根本不算什麼事情。
沒有錢糧的支持的軍隊能維持多久?
不就和牛輔一樣,最終會死於非命麼?
所以重點仍然不是軍隊,而是朝堂。
就像是今天,上奏的這個人也根本沒有跟王允打過招呼,就這樣施施然的出來了……
“啓稟陛下,老臣已下令調取三輔之糧,不日即到。”王允緩緩的說道,然後微微的瞄了一眼楊彪。
劉協繼續沉默着。
尚書令的一個郎官站了出來,拱手說道:“啓稟陛下,昔日護匈中郎斐戰功卓越,先平白波,後定鮮卑,今又平西涼亂兵,有功於社稷,當行嘉獎。”
王允迅速說道:“此言大善!昔日護匈中郎進兵上郡於春,收功與冬,兵動莫測,謀不再計,北地之間,攻堅如折枯,摧敵如湯雪,夷白波之患,拒鮮卑之襲,平西涼之亂,功威赫赫,宜加進定陽亭侯,以致鼓勵。”
“定陽亭侯?”劉協低聲重複了一下。
非軍功不得封侯這個規矩其實在漢武帝時期就逐漸的被破壞了,後來越往後越亂,到了漢靈帝的時候甚至公開進行售賣各種的官位,爵位雖然不像官位那麼的氾濫,但是也比較的不值錢了……
但是如果嚴格說起來,封斐潛一個亭侯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斐潛這些功勳都是實打實的戰功。
王允之所以在這個大朝會上提出來,就是想要將這一件事情在朝會上徹底的敲定。斐潛這個人,對於王允來說,似乎越發的顯得重要起來,因此王允比較急切的想要將斐潛收歸到自己的囊中……
然而王允的話音剛落,就有人站了出來:“蛾蛾亂常,擾國四方。凡食公祿,責當分憂。平定白波一則屬護土之任,守域之責,且若無河東郡守扼守襄陵,又怎能獲一戰之機?二則前功已賞,今豈能再與厚賜?護匈中郎責守北地,抵禦胡人南下實屬於當職,焉可因職而賞,豈不天下人均有功?西涼亂兵,董賊已死,又何懼之?西涼之徒,畏朝廷之威,望風而逃,又豈能因此居功?”
一句話,斐潛幹的這些事情,要麼之前獎勵過了,要麼是屬於份內事,又怎麼能算功勞呢?
尤其是其中涉及西涼兵的一些詞語,正是王允之前說過的話語,如此這般,頓時就將王允堵的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