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重恤軍士,送顧鎮撫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寒梅驚雪字數:3110更新時間:24/07/02 14:18:02
    在顧正臣看來,折損三十餘人,雖殺海寇四百餘,依舊算不得什麼值得慶幸的事。可在史富、盧振等人看來,這是了不得的勝利,是水軍掃蕩海寇的大勝利。

    面對心情沉重的顧正臣,史富寬慰:“你要知道,去年七月時,台州衛軍士出海打倭賊,不過是俘船兩艘,抓獲倭人七十四,救回百姓四人,台州衛指揮使都引以爲大捷,朝廷上下都無人反駁。”

    “海寇十分分散,不同於胡虜,像這樣四五百海寇的隊伍,多見於廣東、福建等外海,長江口這裏很少見到。也幸是你機警識破,倘若當真讓這羣人深入長江,那朝廷的顏面就丟大了。”

    顧正臣回頭看向跟隨自己出征的軍士,還有那一艘艘承載死去軍士的小船,悲傷地說:“我甚至來不及認識他們,喊不出他們的名字,他們只不過跟着我出征一次就犧牲了。史指揮僉事,你是如何做到如此雲淡風輕的?”

    史富哀嘆:“哪有什麼雲淡風輕,不過是習以爲常罷了。想開國之前的戰爭,哪一次戰鬥不死數百上千人,魏國公這種智勇猛將,還曾折損過數萬軍士,戰爭就是戰爭,沒有不死人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有死的覺悟,哪怕是我,只要上了戰場,就等同於將命交給了手中的刀和老天的安排。”

    顧正臣沉默了。

    當下的和平,是無數人用命換來的。而爲了延續與保證這一份和平,還將會有無數人犧牲。

    趙海樓很能理解顧正臣的心情,他畢竟只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是一個文官,這是他第一次指揮作戰,也是第一次殺人,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死人,尤其是這些死人在不久之前還是鮮活的生命!

    七丫港以北,蘆葦叢中。

    幾個腦袋冒了出來,渾身溼漉漉地上岸。

    袁亮、孫柯看着身邊只剩下了七八人,一臉苦相。

    孫柯指向長江中的燈火處,咬牙切齒:“那是江陰水軍吧,爲首的人名字叫什麼,你還記得吧?”

    “顧正臣,他自報過姓名。”

    袁亮脫下衣服,擰去水。

    孫柯目光冷厲:“他壞了我們的大計,我要他全家都死!”

    袁亮看了一眼孫柯:“恐怕不太容易,他是江陰衛臨時鎮撫,你是知道的,鎮撫已經算是不小的官了,我們這點人,根本進不去江陰衛,更別想討到好處。”

    “那就召集更多人手,這筆賬必須算!”

    孫柯不甘心。

    一路之上,躲過了多少盤查,一個個衛所水軍都瞞過去了,眼看再過兩道盤查就能深入長江之中,可在這臨門一腳時,竟被一個毛頭小子給毀了,還折損了絕大部分力量!

    袁亮瞥了一眼孫柯,顧正臣是朱元璋的人,你要記賬,也得記朱元璋一筆,眼看江面之上燈火向這邊移動,開口道:“報仇的事後面再說,我們還得想辦法潛入金陵,只是眼下沒了手禮,如何說服方國珍出山?”

    孫柯面色猙獰:“沒有手禮就搶,落單的商人總能遇到,我們走!”

    船槳撥出天亮,船隊緩進。

    這一次返程速度較慢,傍晚還在福山休整了一晚,直至第二日下午才返回江陰衛港口。

    龍驤衛指揮使王虎站在碼頭之上,率衆人迎接顧正臣,抱着拳大笑道:“泉州縣男,智勇雙全,只一次出征便大破海寇,當真是我輩楷模,可喜可賀!”

    史富在一旁給顧正臣介紹。

    顧正臣見是指揮使,不敢怠慢,還禮道:“非爲我一人之功,乃是江陰、句容軍士之功。倒是勞煩王指揮使親迎,慚愧。”

    王虎對顧正臣印象不錯,拍着顧正臣的肩膀:“好樣的!四百多海寇,只折損了三十二人,你這仗打得漂亮啊,來,給咱也好好說說,這仗到底是如何打的!”

    顧正臣回頭看向擡着屍體上岸的軍士,悲傷地說:“王指揮使,在沒有交接之前,江陰衛還是我說了算吧?”

    “這是自然。”

    王虎不解地看着顧正臣。

    顧正臣道了一聲謝,然後看向馮福:“命人尋高石,立於江陰衛營教場中央,請來石刻匠人,將他們的名字鐫刻下來。另外,告訴他們的家眷——帶他們回家!”

    馮福肅然答應,大踏步離開。

    這死去的三十二人中,並非全是江陰衛的人,還有七人是句容衛的人,幸是天還沒熱,否則連屍體都帶不回來。

    家眷聽聞陣亡,嚎啕大哭。

    顧正臣看着這些人領走屍體,哭喊着一個個陌生的名字,痛苦地問:“軍士戰沒,撫卹如何安排?”

    王虎看了看顧正臣,直言道:“軍士戰沒,有妻全給月糧。若其妻三年之後守節無所依,月給米六鬥終身。”

    “沒了?”

    顧正臣皺眉。

    王虎搖了搖頭:“沒了。”

    顧正臣看向莊興:“從江陰衛賬庫之中,分陣亡軍士,每一戶二十石糧,錢五貫。”

    莊興吃驚地看着顧正臣。

    王虎眉頭微動,對顧正臣提醒道:“這樣做可不合乎朝廷規矩,還可能會惹上麻煩。你現在,似乎不適合再出問題了,要知道御史臺中人恨你入骨,他們巴不得你露出破綻。”

    顧正臣揹負雙手,看向王虎:“王指揮使,我知道這樣做不合規,陛下會因此殺了我嗎?”

    “這自然不會,只不過你這剛到手的軍功恐怕會被抵去過錯。”

    王虎認真地說。

    顧正臣平靜地點了點頭,看向莊興:“你若是沒有失聰,就不應該再站在這裏。”

    莊興眼神一熱,喊道:“領命!”

    該死的,爲什麼自己攤不上如此好的長官!

    如此厚的撫卹,死了也不用擔心娘兩過不去日子啊。

    江陰衛軍士看着顧正臣,目光中充滿敬佩。

    顧正臣看着隨自己出征的軍士,沉聲道:“雖然我顧正臣不是江陰衛的鎮撫,但我是大明的鎮撫,而你們,則是大明的軍士!萬望諸位,努力操練武藝,他日爲國征戰,殺敵立功!”

    韋尚文看着顧正臣,單膝跪下,長槍指天,厲聲喊道:“送顧鎮撫!”

    “送顧鎮撫!”

    劉驥等軍士熱淚盈眶。

    雖短暫,但同生共死過。

    雖別離,但此生不忘卻。

    因爲句容軍士屍體不能久放,因爲朱元璋的聖旨催促,顧正臣沒有等到鐫刻姓名的石碑立下,而是委託給了王虎、史富。

    王虎、史富自是答應。

    顧正臣帶着句容軍士踏上了返程,王虎做主,派了船將顧正臣等人送至丹徒鎮,自鎮江附近上岸,前往句容,這樣一來,原本三四日的里程,便需要兩日。

    金陵,華蓋殿。

    朱元璋看着行禮的沐英,皺眉問:“可是有顧小子的消息了?”

    沐英將文書舉過頭頂,正色道:“陛下,顧正臣送來了南沙水戰戰報。”

    “戰報?”

    朱元璋臉色變得凝重起來,起身揮退內侍,走過去接上文書,展開看去,只見文書之上寫着極簡短的話:

    二月十九日夜,南沙盤查遇海寇,戰之,死三十二,殺海寇四百二十七,逃遁不知所蹤者數十。

    “顧小子沒事吧?”

    朱元璋看向沐英,話語中透着擔憂。

    沐英微微點頭:“是龍驤衛指揮僉事史富派軍士傳來的消息,據軍士說,此戰極是兇險,顧正臣落水,差點爲海寇所害,幸是軍士拼死作戰,這才化險爲夷。”

    朱元璋臉色陰沉下來,怒斥道:“周煥該死,明知顧正臣是文臣,毫無戰場經驗,竟將他派去南沙這種長江口必經之地!這顧正臣也是,糊塗啊,自己幾斤幾兩不清楚,還真敢帶人去!若是他不幸戰死,大明的火器之路該如何走?!”

    沐英也頗是後怕:“陛下,龍驤衛指揮使王虎送來消息,顧正臣剛到江陰衛時,曾因周煥之子周林調戲軍婦,行鞭笞六十。臣揣測,興許這與顧正臣調往南沙有些關係……”

    “哼,什麼是有些關係,擺明了就是公報私仇!讓王虎好好查查這個周林,到底犯了多少過錯,該殺就殺了,莫要留着這禍害在衛營!”

    朱元璋下令。

    沐英自沒意見,顧正臣就是太仁慈手軟了,周林敢大白天就抓軍婦玩弄,這絕不是第一次下手,若是落自己手裏,腦袋讓他頃刻搬家,怕得罪周煥,他算什麼東西!

    朱元璋看向戰報,冷厲地說:“四百多海寇被殺,還有數十人跑了,這海寇規模如此之大,竟大搖大擺進到了南沙,接近崇明,吳淞江所、寶山所、南匯咀中後所這些水軍是幹什麼吃的!查,朕要知道是玩忽職守,還是有人暗通海寇!”

    沐英低着頭,並沒做解釋。

    雖說這些海寇僞裝爲運糧船,可畢竟不可能沒有任何破綻,要不然顧正臣也不會發現。可一幹沿江沿海衛所竟都沒任何察覺,必是有問題。

    朱元璋坐了下來,將戰報丟至桌案上,緩了幾口氣:“沐英,讓你帶三百水軍,能以三十二軍士代價,殺海寇四百二十七嗎?”

    沐英苦澀地搖了搖頭:“陛下,若臣帶水軍以小船搏大船,以人少殺人多,怕是要戰損過半。”

    朱元璋敲着桌案,緩緩地說:“可他只犧牲了三十二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