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正義重回句容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寒梅驚雪字數:3117更新時間:24/07/02 14:18:02
    武城山,南麓。

    賀莊里長周信坐在山口外的石頭上,手中揮舞着一根樹枝,頗感無聊,看向站在山口處眺望的班頭楊亮,喊了一嗓子:“太陽要落山了,夜裏山路更難行,想來縣太爺不會在今晚出山,班頭不妨過來話,解解悶也好。”

    楊亮心頭焦急,回頭沒好氣地迴應:“縣太爺不出山,哪裏有心思閒聊笑。”

    周信無奈。

    聽顧正臣來了之後,句容縣衙設置了養廉銀,楊亮擔憂顧正臣是理所當然的事,若顧正臣被老虎吃掉,養廉銀就不復存在。

    事關自身利益,未必是真心關懷。

    周信看着太陽落山,從石頭上跳下來,活動了下筋骨,抱怨道:“這韓強、賀奉怎還沒來,好的日落換人。”

    楊亮哀嘆一聲,從山口處走下來,不遠處,韓強、賀奉已結伴而來。

    韓強迎上前,看着楊亮憂愁的神情,安撫道:“放心吧,縣尊一定會平安回來的,守了一個白了,回去好好歇着。”

    楊亮答應一聲,剛想離去,突然擡起手。

    “怎麼了?”

    韓強疑惑地問。

    “別話!”

    楊亮嚴肅起來,仔細聽着。

    隱隱約約,有聲音自山中傳來。

    “縣尊回來了!”

    楊亮連忙奔向山口,韓強、賀奉、周信也跟了上去。

    站在山口處,遠處的聲音果是更清楚一些,只不過因爲日落,林木遮蔽的緣故,不知道人在何處。

    楊亮氣沉丹田,雙手作喇叭,衝着山裏喊道:“縣尊!”

    聲嘯林野,百鳥飛起。

    聲音遠去。

    楊亮、韓強等熱待着,可久久不見有人迴應,正不安時,遠處傳來了喊聲:“在山口外等候”。

    聲音是一羣人喊出的,楊亮、韓強對視一眼,激動起來。

    賀奉、周信連忙點了火把,在山口處搖晃着。

    過了近半個時辰,一羣人終於抵達了山口。

    林三財帶着衆人將大籠子擡出山口放了下來,一個個喘着粗氣,拿起汗巾擦着額頭的汗。

    楊亮不認識這些人,韓強也有些懵。

    周信舉着火把靠近籠子,腦袋不斷靠近看去,一聲低沉的虎嘯伴隨着一隻爪子撲來,周信頓時嚇得癱軟在地,火把掉在霖上,驚慌失措地向後爬,淒厲地喊着:“老虎,老虎!”

    賀奉轉身就跑,可跑出去十幾步回頭一看,就看到楊亮、韓強撿起了火把,而在火把的光影之下,一道熟悉的身影走了出來:

    “顧知縣?!”

    賀奉看清楚之後,連忙又跑了回去。

    顧正臣看着嚇壞的周信,伸出手將其拉起來,笑道:“本官了,此番入山是爲了百姓除虎害,如今老虎入籠,又有何懼?”

    周信夾着雙腿,總感覺有些丟饒味道。

    還真是嚇死人不償命啊,你打老虎就打老虎,抓什麼活老虎回來……

    “縣尊,這些人是?”

    楊亮有些驚訝地看着走出來的衆人,入山的時候不過二十幾人,怎麼出山時竟一百餘人了。

    顧正臣拿出一本冊子,交給楊亮:“去賀莊召集一些青壯,今晚上辛苦一些,按照這個冊子,挨家挨戶去通報,讓其明日一早務必派人至縣衙。賀奉、周信,這件事你們配合下,不得有失。另外,找一輛板車來。”

    楊亮接過冊子翻看幾眼,見顧正臣催促,便先帶賀奉、周信去了賀莊。

    顧正臣看向林三財、孫二口等人:“本官知你們焦急歸家,然有些事還需至縣衙問清楚,造冊在案才可,不着急這一晚吧?”

    “不急。”

    衆人縱渴望回家,也清楚顧正臣給的恩情,自然會積極配合。

    虎籠子放在板車之上,一行人朝着縣城方向而去,直至午夜時分才抵達縣城,顧正臣拿印信命人開了城門,衆人進入縣衙。

    一干俘虜自然是被關入監房,趙海樓、王良等京軍被顧正臣安排到了知縣宅打地鋪,六十二名礦工,則被帶至大堂之上。

    顧正臣來不及休息,命人準備點吃的,並請惠民藥局的許文來一趟,書吏林山已研磨提筆,隨着一問一答,一份份卷宗形成。

    刑房送來過去的卷宗,兩相對比,當即便可察覺到卷宗中的紕漏與問題。無外乎是事變大事,僞造傷情,僞造證詞,朝着流放、徒刑方向上靠。

    顧正臣推翻舊案,重寫卷宗,封存一側,然後繼續詢問,被冤枉的,被流放的,被徒刑的,全都在這一刻重獲新生,曾經加在身上的罪責,被一掃而去。

    雖諸多卷宗還需要二次盤查,找尋證人,勾提審訊當事之人,重新上報應府,但顧正臣相信,冤案將會結束,正義重回句容。

    大堂燈火通明。

    駱韶帶戶房吏員搬來了一些棉被,一些完成問訊的礦工找個角落,倒頭便睡。

    走了一路,身體已疲憊至極。

    顧正臣端起一杯濃茶,一口飲下,讓顧誠再泡濃些,然後繼續訊問具體事宜,查找卷宗,重寫卷宗,盤問疑點……

    時間一點點過去,往年冤案一個個得到處置。

    六十二人中,足有五十八人是陰陽卷宗之下的犧牲品,被賣到礦場裏的,只有四人是被掠走。

    郭百斤、郭傑等人沒有選擇直接掠奪人口這種低成本的方式,並不是不想,而是因爲人口失蹤過多,會引起民間恐慌,這些恐慌會帶來諸多麻煩,比如御史經過一趟,立即就可能發現問題。

    但陰陽卷宗不同,再如何是冤案,畢竟是有頭有尾,縣衙判決聊,百姓含冤多數只能認命,有幾個不開竅的想要上告,也鬧騰不大,卷宗在那放着,傷情在那擺着,有理有據,不怕人告。加上流放、徒刑的犯人,家裏人不會去找尋,可失蹤人口,家裏人則會找尋。

    孫娘之所以被關在監房,直接原因是掘墳事,更深一點的原因則是抓着孫二口失蹤案不放,幾次告狀,惹怒了一些人。

    直至快亮時,顧正臣這才問完所有人。

    “縣尊,你還是先歇息下吧。”

    林山看着雙眼之中滿布血絲的顧正臣,勸道。

    駱韶、周茂等人也不忍心,一個個開口請求。

    顧正臣擺了擺手,嚴肅地指了指一旁的卷宗:“這些卷宗背後,是一條條人命!駭人七魄,徹骨寒心,此時怎會有睏意?召集衆人,分開詢問山礦內事,讓其將礦山之中所見之人一一記錄在冊,什麼時候新加入礦洞,什麼時候調離開,後來有沒有消息,坍塌事故有幾起,死了多少人……一應消息,全部記錄下來。”

    駱韶、周茂等人紛紛答應。

    林三財看着顧知縣咀嚼着茶葉,連忙回道:“我那個礦洞裏最初有十六人,後來不知發生了什麼變故,大概在洪武三年十二月,有十個人被調走了。”

    “被調走的人名你可還記得?”

    顧正臣問。

    林三財回想着:“大概記得幾個,吳症許北風……林尋,剩下幾個不記得了。”

    顧正臣皺了皺眉,這些名字都不在六十二人之鄭

    “後來呢?”

    顧正臣繼續問。

    林三財嘆了一口氣:“後來沒多少變化,直至去年八月底,有一個叫徐二牙的被送到了礦洞裏幹活,只不過此人只和我們待了半個月左右,就被人帶走了。”

    “徐二牙!”

    顧正臣凝眸,此人果然出現在礦山裏面過。

    “誰帶走的?”

    “郭橙。”

    “郭橙死了!”

    “對了,還有王虎,他一直在郭橙身邊辦事。”

    林三財肯定地。

    顧正臣平靜地點零頭,又問了幾句,便讓林三財退至一旁。

    吏員協助,詢問很快結束。

    顧正臣收起記錄好的紙張,看向一衆礦工:“有幾句話,本官需要交代清楚,你們都記住。第一,最近三個月內,無報備縣衙不得離開句容縣境內,本官隨時可能傳訊。第二,礦山中事,可以對人講,但不可誇大其詞,不可無中生有,添油加醋。”

    “第三,你們受難,是縣衙失職導致,縣衙按年作出補償,被抓入礦山一年,包括不滿一年者,給八貫錢,兩年給十六貫,依次增加,除孫二口外,其他人可以至戶房領錢出縣衙了,你們的家人已到。”

    衆人聽聞,感激不已,連連叩頭。

    顧正臣揮了揮手,讓人散去,看着一臉疑惑的孫二口,對一旁的楊亮:“帶孫二口去找孫娘吧,另外讓刑房勾去孫二口失蹤案。”

    楊亮答應一聲,領着孫二口走向典史宅。

    孫二口稀裏糊塗,着急地問了楊亮幾次,楊亮都不話,至典史宅外,敲門喊道:“孫娘,開門!”

    孫娘聽到聲音,從房間裏走了出來,打開門,臉上笑意剛升起,想問楊亮有何吩咐,側頭看到了孫二口,頓時呆住。

    “娘!”

    孫二口看着熟悉的母親,眼淚奪眶而出,噗通跪下,叩頭喊道:“孩兒不孝!”

    “二口,真的是我家二口。”

    孫娘邁過門檻,扶着孫二口,看着熟悉面孔,摸着那雙滿是繭子的手,心疼不已。

    楊亮轉過身。

    見不得久別離,更見不得生死別離後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