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寒梅驚雪字數:3117更新時間:24/06/28 19:46:30
    掌櫃崔辛並不認識眼前的人,還以爲是其他行當的掌櫃,拍了拍手中一疊嶄新的大明寶鈔,道:“這寶鈔好得緊,色彩鮮明不說,尺寸也適合,最讓人欣喜的是,皇帝也在寶鈔上面,有皇帝保佑,日後生意定是越做越順。”

    陳寧有些不甘心,追問了句:“就沒什麼不足之處嗎?”

    崔辛打量了下陳寧,臉色一沉:“你這人心思忒陰暗,朝廷好好的寶鈔,非要找出不好的地方?吹毛求疵,不知所謂!”

    說完,崔掌櫃便甩袖而去。

    陳寧恨得咬牙切齒,可又不敢當着朱元璋的面發作。

    朱元璋見陳寧出了醜,只是呵呵一笑,不以爲然,便走入了大明錢莊之內。

    五個窗口,五個櫃檯,全都是顧正臣畫的圖紙,費震找人壘砌的,因爲高強度玻璃問題還沒解決,櫃檯窗口兩側與上部全都用青磚壘實了。

    櫃檯裏面是辦事的吏員、司會,每個櫃檯外擺放有椅子,門口還有發放牌號的吏員。

    主事蕭逸在櫃檯隔壁房間裏記錄與統算,聽吏員通報皇帝來了,還沒出門迎接,朱元璋、胡惟庸等人已推門走了進來。

    一番禮儀之後,朱元璋坐了下來,看向蕭逸問道:“怎樣?”

    蕭逸取來賬本,恭恭敬敬遞了過去:“陛下,截止目前,已兌出大明寶鈔二十六萬貫餘,目前數額還在增加之中。”

    朱元璋接過賬冊看了看,這賬冊已不再是四柱清冊,而是四腳賬,上下兩式,上面記錄了大明寶鈔的出賬情況,下面記錄了金銀銅錢進賬情況。

    半日時間,二十六萬貫大明寶鈔流至民間,這個數額已是驚人。

    胡惟庸見朱元璋面帶笑意,走出來說:“陛下,依臣看,大明寶鈔能如此快被商人、百姓認可,顧縣男功不可沒,若不是他親力親爲,定下這五版寶鈔,又屢屢獻策,挑出簡明扼要的對外三條,想來不會如此順利。”

    朱元璋連連點頭,看向顧正臣:“你雖不在金陵,可論功行賞確實少不了你。”

    顧正臣感覺渾身有些發冷。

    胡惟庸竟然爲自己請功,他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哦,明白了。

    挑撥離間!

    戶部尚書馬貴、俞浦在這裏,他們忙前忙後。

    寶鈔提舉司提舉費震統攬全局,事事過問,副提舉曾通協調好、審覈去,這裏走那裏跑。

    感情被胡惟庸一說,功勞全是自己一個人的,戶部和寶鈔提舉司、大明錢莊只是幹了無關緊要、不起眼的小事,這丫的不是給自己拉仇恨嗎?

    顧正臣當即表示:“陛下,臣可不敢邀功,要論功勞,自然是寶鈔提舉司費提舉、戶部馬尚書、俞尚書最大,就連主事蕭逸也付出頗多。”

    胡惟庸看了一眼顧正臣,這個傢伙已經不是初入官場的新人,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判斷出別人的意圖。

    原想着分化敵對,現在被顧正臣如此一說,戶部、寶鈔提舉司、大明錢莊話事人反而對顧正臣有了更多好感。

    朱元璋對顧正臣的表現很滿意:“誰的功,誰的過,朕心裏有本四腳賬,清楚得很。既然大明寶鈔通行順利,你也可以準備回泉州府了。”

    顧正臣點了點頭,道:“泉州府的大明錢莊,臣估算着,至少需要二十萬貫銀錢與五十萬貫寶鈔。”

    朱元璋指向費震:“這件事你來負責,戶部協助。”

    費震連忙答應。

    泉州府作爲航海特區,那裏的錢莊確實需要多儲備銀錢與寶鈔。

    銀錢現在並不缺,半日便存入二十六萬兩,可以將這筆錢轉移至泉州府大明錢莊。大明錢莊總部有戶部、皇室支撐,那裏儲備有大量金銀銅,即便明日所有人想要將寶鈔再兌換成金銀銅錢,總部這裏也能從容應對。

    商人、百姓對朝廷還是有着相當強的信任,有戶部、皇室的招牌在,加上朝廷不禁金銀銅錢,允許自由兌換,這些都讓大明寶鈔成功流通。

    特別是大明寶鈔在製作精良程度上遠遠超出了宋鈔、元鈔,色彩、防僞、局部細節、皇帝頭像等,儼然讓大明寶鈔成爲了一種良幣。

    良幣驅劣幣,是一種本能。

    雖說這種趨勢還不算明顯,但大明寶鈔真正開始在金陵被接受,特別是除小額交易外,不允許拒收大明寶鈔的規定,爲大明寶鈔流通在交易環節保駕護航,一些掌櫃、商家最初有些牴觸,生怕折本,收下寶鈔之後安排夥計去大明錢莊兌出銀錢。

    一來二去,商戶們也發現大明寶鈔當真可以自由兌換出銀錢,索性便將寶鈔留在手中,不再頻繁兌換,甚至還使用大明寶鈔與人交易。

    這一日,陰雨纏綿。

    花竹木石間,瀰漫着朦朧的悽苦。

    劉基坐在椅子裏,椅子就擺在門口。

    看雨,一動不動。

    陡然間,一股鑽心的疼痛從右肋間殺出,直讓劉基忍不住呻吟了聲,擡起老手撫摸,右腹裏面似乎有個疙瘩。

    劉璉見父親坐在門口,從外面匆匆跑了過來,埋怨道:“父親,雨天難免溼冷,如何還能坐在此處?”

    劉基擺了擺手,拒絕離開:“聽聽這春雨也不錯,明年的春雨,怕是聽不到了。”

    劉璉面露悲傷之色:“父親莫要如此說,太醫說了,只要將養一陣子,總會好起來。”

    劉基呵呵搖頭:“你怕不是忘了,爲父曾進言,治天下者其猶醫乎?醫切脈以知證,審證以爲方。若不懂一些醫術,豈有這些言論。這身體如何,我比你們任何人都清楚得很。給陛下送去的摺子,還沒批嗎?”

    劉璉低頭。

    父親已經病重如此,寫了告老還鄉的摺子送上去,皇帝一連幾日沒任何表示。

    劉璟撐着油紙傘走了過來,行禮之後,道:“父親,顧縣男來訪,就在門外。”

    劉基眉頭微擡:“三月春暮已,雨天來客稀。我這糟老頭子,他人唯恐避之不及,他竟敢登門,呵呵,讓他來吧。”

    劉璟親自去請。

    顧正臣帶着蕭成進入誠意伯府,至後院,看着面黃肌瘦,一臉病態的劉基,顧正臣行禮道:“見過誠意伯。”

    劉基擡手還禮,勉強笑道:“看到顧縣男來,便知顧縣男將離,此番來,該不會是想送劉某最後一程吧,這次可不要送我玉佩,詹同食言,我可不想食言。”

    顧正臣見劉基這個時候了還有心思打趣,便點了點頭:“送誠意伯一程是真的,但是不是最後一程,那就要看誠意伯自己了。”

    “何意?”

    劉基不解。

    顧正臣看了看劉璉、劉璟。

    劉基擡了擡手:“你們兩個出去吧,容我與顧縣男說說話。”

    劉璉、劉璟無奈,只好離開。

    顧正臣從一旁拿起柺杖,攙扶着劉基走到書房裏,待劉基坐穩之後,從袖子裏拿出一份旨意,晃了晃,塞給想要起身的劉基:“陛下恩准你歸鄉。”

    劉基捧着聖旨,顫顫巍巍打開,鋪面而來便是一句:朕聞古人有云,君子絕交,不出惡言;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這話的意思是,哪怕是絕交了也別說人壞話,除非你不是君子,哪怕是你受委屈了,受冤枉了也別喊出來,除非你不是忠臣。

    “老病之身,當至故里頤養天年,共語兒孫。君臣一場,朕不捨終有憐憫,臣不舍終有別時,敕令泉州縣男顧正臣護送歸去,待身康體健,歸至金陵與朕再謀千里外之事……”

    顧正臣看過這封聖旨,典型的三段落:

    第一段:我們好聚好散,別亂說話。

    第二段:我曾經重用過你,你也曾經幫助過我。

    第三段:你回去吧,我找人送你,再見。

    劉基嘴角哆嗦了下,終沒說出埋怨的話,只笑了笑對顧正臣說:“你送我回青田,這倒是一件令人快慰之事。”

    顧正臣擡手:“能送誠意伯歸田,是顧某的榮幸。後日清晨,我們乘船離開金陵,可否?”

    劉基點了點頭,艱難地起身,將聖旨擱在桌案上,然後對顧正臣肅然行禮:“多謝。”

    顧正臣沒有避開。

    劉基直起腰桿,與顧正臣相視一笑。

    這裏的多謝,並不是感謝顧正臣護送,而是感謝顧正臣送來的消息。

    大明錢莊開業,許多人並不看好,在這個時候哪個官員出現,哪個官員的家眷出現,皇帝都會看到。

    劉基之所以讓夫人去大明錢莊,是因爲顧正臣差人給劉基送過口信。否則以劉基病臥在牀的狀態,估計也沒什麼心思關注什麼大明錢莊。

    朱元璋是個注意細節且容易想多的人,看到誠意伯病重在牀還不忘支持大明寶鈔,想起來這些年來劉基的伺候與謀略,雖然這個人說話有點直,不過腦子,但他的忠誠還是有的。既然忠誠,又何必非要讓他死在金陵?

    出於這種心理,加上太醫言說劉基去日無多,便批准了劉基回青田。

    青田縣在浙江處州府,挨着溫州府。

    顧正臣要返回泉州府,正好需要路過溫州府,自溫州府的永寧江入海口溯流而上,可以直接抵達青田縣。

    這一次送行,送的是一個將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