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奸臣、忠臣,都是棋子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寒梅驚雪字數:3147更新時間:24/06/28 19:46:30
    石板橋。

    朱元璋一襲儒袍,胡惟庸與宋濂在一旁跟着。

    看着大明錢莊總部外排起了長隊,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笑道:“看這情景,大明寶鈔並沒有遇冷。”

    胡惟庸眯着眼看着,出現這一幕確實出乎自己的預料。

    元廷的寶鈔才沒了幾年,許多人家將那寶鈔當廢紙燒了,根本沒半點用處。原以爲商人、百姓會對大明寶鈔持觀望態度,畢竟朝廷並沒有強行推動大明寶鈔流通。

    可現在看,大明寶鈔不僅贏得了商人的青睞,甚至連一些百姓也聞風而動,湊了熱鬧。

    “陛下,方纔顧縣男爲何索取第一份寶鈔,還讓人用印?”

    胡惟庸不明白。

    朱元璋搖了搖頭:“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支持寶鈔,說明朝廷近一年的籌備並沒有白費。寶鈔提舉司這次立了大功。”

    宋濂看到什麼,連忙對朱元璋說:“陛下,那不是泉州縣男夫人嗎?”

    朱元璋擡眼看去,果然在排隊的人羣中發現了張希婉,看其一旁還有五口箱子,張培、姚鎮都在,不由笑道:“這小子該不會把所有俸祿都折成大明寶鈔了吧?”

    胡惟庸不得不敬佩顧正臣,在文武百官對大明寶鈔並不看好的情況下,甚至不願意接受寶鈔代俸的情況下,顧正臣竟讓家人送來錢財,準備都兌換成大明寶鈔。

    這一對比,倒顯得其他官員毫無格局。

    朱元璋看了一眼張煥:“去,將顧正臣喊來。”

    張煥離開,沒過多久便將在錢莊裏面的顧正臣喊了出來。

    張希婉看到了顧正臣,剛想打個招呼,卻看到顧正臣腳步匆匆而去,順着顧正臣離開的方向看去,不由得緊張起來。

    顧正臣沒有行大禮,只是作揖。

    老朱微服而行,自然不希望搞出動靜。

    朱元璋將雙手放在腰帶上撐了撐:“你夫人也在,這是打算換大明寶鈔?”

    顧正臣回頭看了看,發現了張希婉、張培等人,收回目光,對朱元璋道:“大明寶鈔如此精良,又有戶部、皇室擔保,可自由兌出銀錢,作爲陛下的臣子,臣實在想不出不支持大明寶鈔的理由。臣不敢提朝廷改糧俸爲鈔俸,畢竟刑部監房的飯不好吃,所以只能盡一家之力,爲國事出一份力。”

    朱元璋看着訴苦中還不忘表明忠心的顧正臣,哈哈大笑道:“你在地牢可沒吃幾口刑部的飯菜,以爲咱不知?呵,滿朝文武全都是忠臣良臣,可到了關鍵時候,不見幾個人願爲國事出力啊。”

    胡惟庸聽着朱元璋的誅心之言,連忙拱手:“顧縣男覺悟甚高,身爲中書丞相,自不能落人後。陛下,臣的家奴也已在了隊伍之中。國事當前臣若不爲,豈不是愧對陛下厚愛,日後又如何總理中書?”

    顧正臣看向胡惟庸,這傢伙還真是個老狐狸,三言兩語,竟將自己的風頭搶了去,還強化了在老朱心中的印象。

    姜還是老的辣,此人看似沒什麼動作,可動作都在暗處了。

    老朱器重他不是沒道理。

    朱元璋很是滿意,對胡惟庸誇讚了幾句。

    顧正臣想了想,笑道:“陛下在此處站着容易爲人認出,何不去大明錢莊對面的茶樓坐一坐,順便看看還有哪些官員會前來兌換寶鈔。”

    “正好,咱也渴了,走吧。”

    朱元璋讓顧正臣前面帶路。

    顧正臣故意選了一條巷道穿了過去,然後到了茶樓,上了二樓。

    陳寧、費聚正在一起嘀咕着,指着大明錢莊門口排起的隊伍哼哧哼哧的不滿。

    兩人是想看寶鈔遇冷,寶鈔提舉司出醜、戶部出醜、皇帝出醜,可沒成想,商人竟很是踊躍。

    “大明寶鈔有什麼好,這羣傢伙難道忘記了元廷寶鈔成廢紙的舊事?”

    費聚被陳寧一頓攛掇,火氣早就起來了。

    陳寧連連搖頭,呵呵冷笑:“這羣大傻子……”

    “陳御史大夫在說誰是大傻子?”

    冰冷的話,直接炸在陳寧身後。

    陳寧臉色陡然一變,身體有些僵硬,渾身的血液有些凝固,隨後猛地轉過身跪在地上行禮:“臣——”

    “回話!”

    朱元璋臉色陰沉。

    胡惟庸也沒想到陳寧、費聚會在這裏,看了一眼顧正臣,心頭有些警惕。

    此人明明可以將朱元璋帶到大明錢莊裏面看,卻偏偏選擇了這茶樓,這絕不是什麼無心之舉,而是蓄意爲之!

    顧正臣不知道費聚、陳寧在這裏嘀咕什麼,老朱來了,就讓老朱來看看,不成想這兩人看戲不滿意竟開罵起來。

    陳寧急得額頭冒汗,連忙解釋:“臣說的是,若不爲朝廷出力,不支持大明寶鈔,便是大傻子。”

    朱元璋坐了下來,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

    顧正臣上前一步,沉聲道:“陳御史大夫接的是平涼侯的話,顯然說的是所有兌換大明寶鈔的人是大傻子。不巧,顧某是第一個兌換大明寶鈔之人。陛下,臣爲朝廷出力卻遭陳御史大夫辱罵,實在寒心,還請陛下爲臣做主!”

    陳寧嚇得魂差點飛了。

    娘的,你落井下石也得有個搬石頭的時間,我這還沒掉井裏呢,你就開始砸了?

    顧正臣與陳寧之間沒轉圜的餘地,彼此都想要彼此的命。既然有機會下一刀子,顧正臣自然不可能放棄。

    只是,一刀子下去,被朱元璋給撥開了。

    朱元璋看向費聚,冷着臉問:“是不是如此?”

    費聚急忙表示:“上位,咱剛剛與陳御史大夫說的是,大明寶鈔那麼好,百姓早就忘記了元廷寶鈔變成廢紙的舊事,並不是如顧縣男所言。”

    朱元璋看了一眼顧正臣。

    顧正臣苦澀地搖了搖頭,退後一步不再說話。

    很顯然,朱元璋還不想在這個時候處理陳寧、費聚,他需要這兩個人。

    對於朝廷來說,都是忠臣未必是皇帝渴望的結果,皇帝想要的是左右制衡,是駕馭羣臣,而不是所有官員一個聲音,那樣的結果很可能是架空皇帝。

    奸臣、忠臣,在皇帝眼裏都不過是棋子,並沒有忠奸之別,只有好不好用、能不能用的區別。

    官員的命運,只取決於皇帝的判斷。

    這一幕教給了顧正臣許多,也讓顧正臣清醒地認識到,自己還是太過莽撞,面對陳寧、費聚這種人,實在沒必要在一些要不了他們命的小事上“落井下石”。

    朱元璋並沒有責備陳寧與費聚,只是說了句:“既然你們認爲大明寶鈔好,那日後便折糧俸爲鈔俸如何?”

    陳寧、費聚知道朱元璋聽到了什麼,也清楚這是一個條件。若兩人不答應,那皇帝很可能翻臉發怒,降下其他懲罰。

    “本該如此!”

    費聚雖是不甘,還是表態支持。

    陳寧自然不敢反對。

    朱元璋還不忘安撫下顧正臣的情緒:“去年時顧縣男說過,大明寶鈔應官員先行,朕以爲並無不妥,若官員都不敢用大明寶鈔,百姓如何敢用?胡惟庸,這個月所有在金陵的官吏,一律改爲鈔俸,想要糧食,那就拿着大明寶鈔去戶部自己兌領。”

    胡惟庸見朱元璋下了旨,答應道:“此舉甚是聖明。”

    朱元璋看向大明錢莊門口,徐達、沐英等人都帶了不少箱子前來,至於朝中官員,所來不多,這讓朱元璋多少有些失望,對這羣官員又多了幾分看低。

    “宋濂,前幾日禮部進言,說應該給東宮納側室,你認爲如何?”

    朱元璋突然說道。

    宋濂沒想到朱元璋會在這種時候談起此事,拱手道:“陛下,東宮一直沒有側室,是出於對嫡長子的考慮。如今東宮有後,太子妃與皇太孫地位已穩固,是時候給東宮納側室,好爲皇室血脈開枝散葉。”

    朱元璋點了點頭,說道:“朕聽禮部說呂本家中有女賢淑溫婉,年方二八,你與禮部商議,看看此事是否可成。”

    宋濂行禮。

    顧正臣凝眸。

    呂本?

    這是朱允炆的外公!

    歷史還是固執地按照這自己的節奏向前,該入東宮的還是要入東宮,該出現的朱允炆還是會出現。

    朱元璋回頭看向顧正臣,說了一番讓陳寧、胡惟庸等人震驚的話:“太子都有後了,你虛長太子一兩歲,是不是也應該早日讓朕喝口滿月酒?這次去泉州府,莫要再將夫人落在金陵,朕又不是信不過你,何必將妻子當質子,多餘。”

    胡惟庸、陳寧總算是感覺到了最棘手的地方,皇帝就沒將顧正臣當純粹的官員看待,而是將他當自己的兒侄看待,要不然皇帝怎麼可能過問其家事?

    顧正臣被朱元璋戳破也不臉紅,推說怕泉州府不安全,路上疲勞等。

    朱元璋呵呵笑了笑,幾人在茶樓一直坐到黃昏,大明錢莊外的隊伍依舊排着長隊。大明錢莊也沒有關門的打算,而是挑起燈火,繼續辦理兌換。

    走出茶樓。

    朱元璋看到見有商人拿着嶄新的大明寶鈔欣喜不已地走出來,陳寧見朱元璋似想盤問,便主動上前攔下:“敢問這位掌櫃,對朝廷印製的大明寶鈔感覺如何,可有不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