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顧正臣的疑惑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寒梅驚雪字數:3238更新時間:24/06/28 19:46:30
    於磊、徐彥再沒眼色,也認得出那是皇家的車架,畢竟是鑲銅的東西,官員與公侯可不敢用。

    而周宗這號人曾經作爲皇帝的近衛,曾多次出入刑部,丁磊新來的不認識,可徐彥卻知道他是東宮的帶刀舍人,他的話,很可能是太子的話!

    天啊,這顧正臣到底是什麼身份,這還沒進刑部大牢,太子竟然先一步出手保護了!

    周宗深深看了看顧正臣,微微點頭轉身離開。

    顧正臣看到了馬車微微掀開終又垂落下去的簾子,清楚朱標此時很可能被限制了行動,而能限制他不露面的人,恐怕也只有朱元璋了。

    刑部在太平門外,隔不多遠便是後湖,也就是後世的玄武湖。

    這裏風光不錯,估計推出去被砍頭的那位如果能把頭擡高點,興許還能看看風景再上路。

    當然,老朱將刑部設置在城外,瀕臨後湖,並不是爲了方便砍頭清掃,而是因爲南京城的設計與星象相呼應,所謂的法天象地,簡單說就是將天上的東西搬到地上來。

    天上代表天庭的是太微垣,而代表監獄的貫索在天市垣,這不是一個地,所以六部之中唯有刑部被“趕”出了內城。

    顧正臣到了刑部大門口,看着“迎接”自己的官員,小鬍子,小眼睛,瘦腮,嘴角掛着一股子陰笑,怎麼看怎麼像是個得勢小人。

    刑部郎中李觀看着腳步輕鬆的顧正臣,臉色一沉,怒喝道:“於磊、徐彥,你們二人如何辦差,此等滔天鉅貪,禍國殃民之罪賊,不上枷鎖已是寬仁,爲何連鐐銬也不用上,若是讓他跑了,你們擔待得起?”

    於磊嘴角動了動,見徐彥低頭不語,只好站出來說:“李郎中,他這不是已經來了。”

    李觀依舊不滿,下令道:“上鐐銬!”

    於磊看向徐彥。

    徐彥無奈,只好上前,到李觀身旁,低聲道:“東宮發了話,不準傷害他分毫。”

    “東,東宮?”

    李觀臉色一變。

    雖說現在的朱標並沒有單獨處理政務,但已經擁有了閱覽文書、提出文書處置意見的權力,何況此人太子地位比泰山還穩,泰山能地震,可東宮絕對不會有地震,皇帝對其極是看重,若無意外,未來他可就是大明皇帝。

    得罪了東宮,就等同於得罪了未來皇帝。

    老朱未必能再活三十年,可自己還想在朝廷多奮鬥五十年……

    顧正臣走至李觀身旁停下腳步,平靜地說:“這些日子忙碌寶鈔提舉司之事,睏倦得很,我的住所安排好了吧,我要休息了。”

    李觀咬牙切齒。

    你妹的顧正臣,這裏是刑部,你要去的是大牢,不是你丫的驛館客棧!

    “將他關起來!”

    李觀雖不甘心,但還是沒強行給顧正臣上鐐銬。

    不愧是金陵,刑部大牢比句容獄房可大多了,監房更多,而且除了磚結構,還是石結構。

    甬道盡頭,轉身是一條小道,小道接連向下的臺階。

    這就是地牢了。

    李觀與地牢獄卒說了一番,地牢大門打開,顧正臣走了進去。

    潮溼,昏暗。

    空間中散發着一股令人難以忍受的味道。

    顧正臣看着左右監房之中,竟每個監房裏都有兩三個囚犯,有些甚至更多一些,這些人聽到動靜,便高聲喊了起來:“冤枉,冤枉啊。”

    顧正臣止住腳步,看着監房裏伸出的一雙雙手,嘆了口氣:“冤枉的話,給後面的人說吧,我也是囚犯,你們衝着我來算什麼事……”

    沒禮貌,竟然罵人,還吐口水!

    將你們關進來一點都不冤枉!

    這囚犯也無語,你丫的是罪囚,你走在最前面,還是威風八面的八字步,一副不服就幹的姿態,還以爲你丫的是刑部大官!

    李觀呵斥衆人,走到最裏面,丁磊打開了牢門,對顧正臣使了個眼色。

    顧正臣看向監房之內,只見一個破衣爛衫的中年人,身披枷鎖,腳戴鐐銬坐在一堆乾草上,披散的頭髮動了動,似乎在看自己。

    “他是何人?”

    顧正臣發問。

    李觀一把將顧正臣推到了監房裏面,喊道:“你是罪囚,哪裏那麼多問話!”

    監房上了鎖。

    李觀隔着木欄看着顧正臣,目光陰冷:“用不了多久,我會送你上路,珍惜最後的日子吧。”

    顧正臣沒有理睬李觀,踢了踢裏面的乾草,將外衣脫了下來鋪好,然後躺了下來:“沒事別來打擾我,否則,你的牙齒未必能保得住。”

    李觀憤憤不平,踢了下木欄,轉身離開。

    丁磊看向徐彥,徐彥沒有說什麼,轉身離開,臨出地牢之前,還不忘叮囑一番東宮的警告。

    燥熱的地牢就是一個垃圾場般的存在,尤其是各種氣味衝鼻子,渾濁的空氣令人很是難受,這裏雖然沒有人隨地大小便,可便桶就擱在角落裏,你要解決也只能在這裏。

    沒牀,沒被子,沒桌子。

    顧正臣枕着雙臂,閉上眼冥思。

    事情有些失控,似乎朝着自己不可預料的方向發展。

    很明顯,自己入獄老朱是點了頭的。

    可不應該啊,不敢說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老朱的掌控之下,但至少任何可能出現問題的事件,都是老朱許可之後幹的。

    養廉銀,是他許可的。

    劉倩兒,他是知情的。

    三大院,是他點頭的。

    鞭匠人,自己幹不出來。

    收重稅只針對三大院買賣,不涉句容其他買賣,給朝廷送錢還有錯了?何況這事戶部早就知道,樂呵樂呵享受了快一年的好處了,現在你們說假公濟私?

    至於貪污,顧家還不至於窮困到拿那點好處,想查賬,隨便去翻,家裏的賬目清楚,哪怕是朱標送來的錢都有入賬,說貪污,需要有證據才行,嘴巴張合下就說人貪了,那是冤枉人。

    自己清清白白,行端坐正,老朱爲何還會點頭將自己關起來?

    顧正臣想不明白。

    華蓋殿。

    朱標、沐英跪在殿內,任憑內侍如何勸都不起身。

    朱元璋陰沉着臉,將一摞奏摺丟在地上,威嚴地喊道:“如此多彈劾文書,你們讓朕如何作爲?悠悠衆口,若不給百官一個交代,強行壓制言論,那日後朝堂還有誰敢開口?言路閉塞,國之危也!這個道理你們不會不懂!”

    朱標看着散落的奏摺,倔強地擡起頭:“若是人多便可成就誣陷之事,那日後朝堂怎會有清廉之臣?爲官正,必罪小人!小人狂嘯,便將清廉之臣關起,這與犬咬百姓,棒打百姓、聽憑犬吠有何區別?兒臣以爲,顧正臣無罪,不應遭囹圄之災!”

    沐英進言:“陛下,文臣之中彈劾顧正臣成風,非爲仗義執言,爲民請命,實乃爲一己之私,爲他人謀算,聽命行事罷了!如今關押顧正臣,君子落骯髒之地,而令小人彈冠相慶,實乃國之不幸!臣懇請陛下,釋放顧正臣!”

    “住口!”

    朱元璋拍案而起,怒道:“如此多官員彈劾於他,豈能是空穴來風?朕也想看看,他到底是貪還是沒貪!你們兩個,給朕出去!”

    朱標、沐英看着朱元璋,兩人眼中都透着迷茫與不安。

    兩人不得不行禮退出大殿。

    沐英緊鎖眉頭,看向朱標:“太子,我怎麼感覺哪裏不對勁。”

    朱標苦澀不已。

    何止是不對勁,簡直是離譜。

    十幾天前,父皇還設宴款待顧正臣,有說有笑,這就開始將人往地牢裏送了。

    至於原因,只是因爲風聞彈劾,一個實際證據都沒有的彈劾!

    父皇平日裏不是如此。

    “興許是百官逼得太緊,陛下實在沒有辦法,這才不得不妥協退讓。事關言路開明,總不能下一道旨意讓所有人閉口不言吧。”

    沐英有些無力。

    朱標清楚,這一次排山倒海的攻訐,絕對是有人在背後運作,至於是誰,看看誰有這個本事就知道了。

    “刑部地牢並不安全,你明白孤的意思吧?”

    朱標看向沐英。

    沐英點頭。

    雖說刑部地牢一般不會莫名其妙死人,但這是一般情況,有些剛烈的,自己撞死也不是沒有,還有一些生病死的,睡一覺睡死的,這樣的事雖說很少見,但畢竟有可能發生。

    萬一有人下黑手,將顧正臣弄死在地牢裏,哪怕是皇帝再發怒也無濟於事,刑部官員最多落一個監管不力,最嚴重就是撤職,總不至於摘了他們的腦袋。

    “我這就去安排。”

    沐英行禮。

    朱標看着離開的沐英,轉身看了一眼華蓋殿,終沒有再進去,而是轉去了坤寧宮。

    馬皇後聽聞顧正臣被下獄,也吃了一驚,連忙詢問緣由。

    朱標將朝臣彈劾的內容一一告知,末了還爲顧正臣打抱不平:“諸多事都是父皇特許句容才有的,緣何能怪罪在他身上,何況顧正臣在句容深得民心,若有虐民之事,怎會得百姓愛戴?”

    馬皇後看着急切的朱標,嘴角透着笑意。

    “母后緣何還笑?”

    朱標很不理解。

    馬皇後拉着朱標坐了下來,溫和地說:“標兒,你長這麼大,可從來沒有爲一個人如此着急過,這是第一次。母后這是欣慰,欣慰你懂得了什麼是愛惜人才。放心吧,顧正臣母后見過,他是一個品性端正之人,母后看不走眼,你父皇——更不會看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