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琳的破綻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寒梅驚雪字數:2062更新時間:24/06/28 19:46:30
    金陵。

    沐英臉色凝重,捏着一份急報文書,待內侍傳召,才步入華蓋殿,肅然行禮。

    朱元璋看了一眼沐英,手中筆沒有停:“這個時候你不應該待在軍營之中,緣何跑到這裏,可是徐達那裏有了消息?”

    沐英拿出文書,高舉過頭頂,悲傷地喊道:“陛下,海南衛指揮王璵,在追擊海寇時不慎落海,因此而染病在牀,終病患而亡!”

    朱元璋臉色一凝,手中的毛筆猛地一晃,一些墨灑了出來,落在文書之上。

    內侍想要上前處理,朱元璋卻擺了擺手,指了指沐英手中的文書,示意內侍先取來文書,待看過文書內容之後,朱元璋閉上雙眼,有些心痛地說:“王璵啊,他可是朕的愛將!”

    沐英低頭,心情有些沉重。

    王璵,雖然沒有成長爲閃耀的將星,沒有成爲常遇春、徐達、李文忠等名將,但此人在很早之前便追隨朱元璋,而這個很早,可以追溯到尚未渡江的滁州時期!

    沐英認識王璵,那是一個十分勤勞之人,他似乎有着無窮的精力,哪怕是剛剛結束了鏖戰,他也能精神飽滿地繼續做事。

    王璵在治軍方面以嚴着稱,賞罰分明,深得軍心,後來委以重任,鎮守海南!

    朱元璋有些傷感,腦海中回憶着那個憨厚又勇猛的武將,他經常在戰後當自己的親兵,哪怕他不是親兵,也要守在自己左右。

    可惜,他如今走了!

    朱元璋看向沐英,沉聲說:“命令各省、府、臺官致祭,給米、布,厚恤其家人,大都督府與兵部,核其軍功追封,蔭其子孫。”

    沐英連聲答應,剛想行禮離開,就聽朱元璋再次說:“另外,給太子與在外親王發去文書,命令他們在鳳陽祭王璵,而後返回金陵。”

    “臣領旨。”

    沐英暗暗吃驚,這個待遇,着實已經很高了。

    朱元璋吃了三天素食,爲了一個追隨自己多年,從徵左右的王璵。

    沐英寫了一份文書,請旨出海剿匪,將海寇一網打盡,爲王璵報仇。只不過文書送上去之後,卻沒有半點動靜。

    王璵死了,海寇依舊猖獗。

    皇帝的心思難測,誰也不清楚他到底在盤算什麼。

    這一日朝堂,有監察御史爲山東青州府高苑縣縣丞王公懋請功,沐英仔細聽過,暗暗敬佩。

    這王公懋在文官裏也算是個厲害人物,雖只是一個小小縣丞,可面對三十餘賊寇搶掠竟不畏懼,直接帶衙役與民兵前往抓捕。

    抓捕賊寇不算什麼,畢竟王公懋代掌高苑縣,這是他的本職工作。但此人悍勇,手持鋼刀竟然直接衝殺進去,被賊寇給砍掉了耳朵,砍傷了肩膀依舊不退,還能連殺兩人,威嚇其他人投降,這就是本事了。

    沐英暗暗咬牙,出班道:“陛下,縣丞王公懋面對強匪依舊敢出刀而戰,如今海南衛指揮王璵因海寇而亡,臣請旨,興建海舟,出海討伐海寇,靖我海域!”

    朱元璋看向沐英,這個不開竅的娃,自己按下文書不回覆,你就應該知道朕是什麼意思,幹嘛還要公開跳出來,這是想幹嘛,將自己一軍?

    “王璵出事,朕也心冷,只是眼下民力困難,匠人多用於營造鳳陽皇宮,哪裏有更多匠人投入舟船建造?朕不願意多徵民力,擾亂地方,這件事,就如此吧。”

    朱元璋長嘆一聲。

    沐英很是不甘,不知道爲何一遇海事,陛下會多有退讓,還想進言,吏部尚書吳琳搶先開口:“陛下,北平行省參政安慶已病無以履職,特請旨致仕,令選良臣前往主政。”

    朱元璋瞪了一眼沐英,然後看向吳琳:“吏部可有合適人選?”

    吳琳剛想說話,側頭看到了陰沉着臉的胡惟庸,連忙說:“陛下,吏部以爲工部郎中唐俊,爲人正直,做事條理,雖官職低微了些,卻是一個有才之士,願舉薦其北上。”

    胡惟庸斜跨一步:“陛下,唐俊只是個郎中,資歷淺薄。微臣以爲,北平行省是北方邊防重鎮,不僅需要做好民生事宜,還需與魏國公等大軍協調,供應軍需。如此重任,當以尚書出任,刑部尚書孫堯,爲官經驗頗豐,可堪此任。”

    吳琳再次行禮:“選賢任能,豈因資歷來論?若論資歷,韓國公也當站在此堂之上!”

    胡惟庸臉色頓時紅了起來。

    吳琳這句話可謂狠厲。

    韓國公指的是李善長,論資歷,一百個胡惟庸也比不上一個李善長。

    若單純看資歷,你胡惟庸有什麼資格當丞相,若不是皇帝壓着韓國公沒讓他出來主事,哪裏有你說話的地?

    只是轉眼之間,胡惟庸看向吳琳的目光就變得極是冷漠,還夾雜着一些嘲笑之色。

    這個老家夥終於露出了破綻!

    有這句話,他的仕途也就到此爲止!

    朱元璋凝眸看着吳琳,板着臉說了句:“既然是吏部舉薦,那就讓唐俊準備準備,前往北平當參政吧。”

    刑部尚書孫堯聽聞之後,鬱悶地低下了頭。

    自己可是打點了關係,好好巴結過胡惟庸,可現在,竟被吳琳給攪渾了!

    退朝。

    在朱元璋返回華蓋殿後,胡惟庸追了進來,跪地請辭:“陛下,臣資歷淺薄,不足以擔任丞相之位,還請陛下選其他之人代之。”

    朱元璋看着低頭抽泣擡袖子擦鼻涕的胡惟庸,微微皺了皺眉:“吳老兒不過隨口一言,何必在意。”

    胡惟庸更傷心了,假哭賣力之餘,口齒清晰:“陛下啊,吳琳可是吏部尚書,他今日在朝堂之上提到韓國公,定有所指,說不得是……”

    “是什麼?”

    “臣不敢說!”

    “說!”

    “說不得是韓國公找到了吳琳吳尚書遊說,想要重新進入中書省主事。微臣何德何能可以取代韓國公,還請陛下降臣官職,做一郎中也好……”

    朱元璋微微凝眸。

    吳琳與李善長之間有關係不成?

    安撫好了胡惟庸之後,朱元璋傳令鄭泊:“讓檢校查一查吳琳,看他與韓國公到底有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