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老子好像二婚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寒梅驚雪字數:2205更新時間:24/06/28 19:46:30
    大明開國雖已有六年,但北方地多人少的現實並沒有徹底改變,雖說老朱已經開始了移民計劃,但他此時主要考慮的還是自己老家鳳陽,江南人口移入鳳陽,也好叮叮噹噹蓋房子,爲以後遷都鳳陽做準備。

    大規模的山西洪洞大移民目前還沒開始,不過也不會太遙遠了。

    整體來說,當前山東人口並不多,土地兼併問題相對較輕,大部分農民擁有了土地,不需要賣身爲奴,義男義女的數量遠不如南方。

    但總有人因病致貧,因災致貧,因事致貧,身不由己,只能賣身爲奴僕。

    比如顧正臣,一場科舉破產,差點淪爲佃戶。

    佃戶,又名佃僕……

    樑老六不愧是大戶人家的管家,辦事能力很強,只用了兩個時辰,便將薛誠調查得一清二楚。

    “舉人老爺,薛誠身世清白,沒進過衙門,只有一個妻子相依爲命,膝下並無兒女,郎中問診,其妻陳氏確實是小產,體虛不能行。還有一個大伯,與薛誠一脈關係不太好……”

    顧正臣微微點頭,問:“他因何貧困至此?”

    樑老六哀嘆一聲:“他早年間走南闖北,走過買賣,家境殷實。後來兵荒馬亂,家道中落。開國之後耕作,好不容易有了些積蓄,又動了做買賣的心思。去年春天前往南方準備進一批綢緞,結果歸來途中船翻了,綢緞全毀了,這才……”

    “進綢緞,這可不是一筆好買賣。”

    顧正臣暗暗嘆息。

    現在是洪武六年,老朱對商人的抑制並不是十分嚴苛,此時商人、大戶穿着紵羅綢緞並不犯法。

    “農民之家許穿綢紗絹布,商賈之家止穿絹布。如農民家但有一人爲商賈,亦不許穿綢紗”這一條規定,出現於洪武十四年。

    薛誠想做綢緞買賣並沒錯,只是這門生意不好做,而且路途遙遠,時間成本與風險都太大,一般小商戶、個體戶,承受不起損失。

    樑老六看着顧正臣,擡起袖子擦了擦汗,這哪裏是個寒窗苦讀十年的讀書人,就這思慮周全的謹慎,分明就是一個久經世故的老手。

    回到雅間,顧正臣看着焦慮不安的薛誠,取出兩貫錢:“現在給你一個選擇,要麼拿這兩貫錢回家,權當我憐憫於你,無須歸還。要麼拿十五貫錢,跟我一輩子。你想清楚再決定。”

    樑老六驚訝地看着顧正臣,你就不怕他拿兩貫錢跑路了?

    轉念之間,頓時心生敬佩。

    這是顧正臣在考驗薛誠,若他取兩貫錢就走,說明此人不懂恩情,很難甘苦與共,甚至可能會爲了自身利益捨棄主家,這種人可用,但不能重用。

    薛誠噗通跪了下來,叩頭道:“舉人老爺,我薛誠願跟在你身邊伺候一輩子!”

    顧正臣見薛誠已下定決心,便看向樑老六,樑老六找來牙人作中人,寫了文書。讓顧正臣有些吐血的是,所謂收養義男契約,竟是婚書……

    “立婚書薛誠,今因日食難度,自願將薛誠,憑媒與顧正臣名下爲義男,得受財禮十五貫。自後聽從使喚,永不歸宗。如內外人等,生端引誘,憑從證理。敬立婚書,並留手印,付本主存照。”

    顧正臣臉有些抽。

    老子好像二婚了,又好像沒有……

    顧正臣還沒掏出錢,說一句到家補五貫之類的話,樑老六已幫着付清,並保證會安排人用馬車將薛誠的妻子陳氏送到大顏村。

    薛誠千恩萬謝,隨樑家下人離開。

    顧正臣拿出十貫錢,交給樑老六:“錢你拿走,人送到之後,我會再讓人帶回五貫錢。這是我的人,可不能讓樑家破費。”

    “舉人老爺,我若是拿錢回去,老太爺、老爺不得抽我。”

    樑老六堅決不收,見事已了,乾脆就跑路了。

    顧正臣無奈地出了酒樓,走到西街一家鐵匠鋪前,尋思着打造幾個掠子。

    掠子,北方收麥子的神器。

    據說宋代出現於山西,大規模使用,需要等明中期以後,猜測是山西移民帶出來的技術。相比鐮刀彎腰駝背收割,掠子可以站着就將麥子給割了,而且效率更高。

    顧正臣問過,大顏村沒有掠子,滕縣也沒有,想要弄出來掠子省點力,還得自己想法子。要不然八畝麥子(其他兩畝桑麻)用鐮刀慢慢收割,估計要四五天,自己也要累趴下……

    鐵匠鋪子上擺放着幾把剪刀、菜刀與斧頭,門口還立着一些鐵鍬、鐮刀。裏面一個粗獷地男人正揮汗如雨,敲打着發紅的鐵塊,叮叮噹噹。

    “孫鐵匠。”

    顧正臣喊了三次,裏面的鐵匠才聽到動靜,將鐵塊丟到水裏冷萃,激起一陣白煙,夾起放好才擦了擦汗走出來:“菜刀三十文,剪刀二十文,斧頭……哦,鐮刀啊,十八文。”

    孫鐵匠取了一把鐮刀交給顧正臣,顧正臣用拇指在鐮刀刃上下微微移動,感知着鋒芒程度,對孫鐵匠說:“可否幫我打造三把長鐮刀片?”

    “怎樣的長鐮刀片?”

    孫鐵匠板着臉問。

    顧正臣放下鐮刀,從懷中取出一張紙,遞了過去:“四指寬,兩尺五寸長,單面開刃。”

    孫鐵匠接過圖紙看了看,裏面文字不認識,但尺寸還是看得明白,有些疑惑地問:“這有何用?”

    可以肯定不是某種兵器,兵器單面開刃可以,但至少需要有個把柄,要不然抓哪裏?若說是農具,又有些不像,沒見過這麼長刀片的農具,砍瓜切菜也不需要用兩尺半的刀吧……

    顧正臣笑道:“收麥子,能不能打?”

    孫鐵匠打量着顧正臣,提醒着:“我可從未見過收麥子用如此長的刀片,若你無法使用……”

    “放心,不會找你退錢。”

    顧正臣保證。

    孫鐵匠低頭又看了看圖紙,點頭說:“三把一百五十文,定錢三十文,後日來取。”

    “沒問題。”

    顧正臣留下名字,拿出三十文作爲定金,轉身離開。

    在經過一處街道時,遠處傳來吹吹打打的聲音,喜慶洋洋,沒多久就看到一支送聘禮隊伍,最顯眼莫過於前面的白肚黑翅大雁,時不時伸展開雙翅。

    古代納彩送大雁是有講究的,原因是……

    “贄用雁也,取其隨時而南北,不失其節。又爲隨陽之鳥,妻從夫之義也……”

    顧正臣身旁傳出熟悉的聲音,隨後是一聲輕笑:“顧舉人,今日趙家受聘,張家少爺張世平、趙家小姐趙雅兒即將結親,你有何感想?”

    顧正臣側過頭看了一眼,眯了眯眼,咬牙道:“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