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印度行(續二)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重慶老Q字數:4414更新時間:24/06/28 19:45:01
    齊屬沙州總督區的轄地範圍爲胡布河與印度河之間的廣大平原地區,包括整個印度河三角洲,總得看來面積並不大,大概三萬六千餘平方公里的樣子,人口規模二十五萬左右。

    但是,整個總督區真正的齊國人,或者說是漢人並沒多少,也就三四千人,就算加上齊印混血兒及後裔,也不超過一萬五千人,大部分都住在津門城,剩下的皆爲當地的信德人、拉其普特人,以及俾路支人。

    作爲沙州總督區政府駐地,同時也是齊國印度艦隊司令部所在地,津門自然是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官員、書辦、吏員、軍人、學者、商人、工匠,以及他們的家屬,再加上這麼多年來陸續興建的船舶修理、糧食加工、棉花加工、建材加工、製陶、掛毯等一系列初級輕工產業,更是吸引了不少外來居民前來做工,使得整個城市人口規模達到八九萬人,差不多佔了整個總督區近三四成的人口,乃是阿拉伯海沿岸地區數一數二的工商業重鎮。

    隨着港口的開發和通往周邊地區公路的興建,津門也成爲印度河流域的門戶,內陸地區的棉花、小麥、羊毛、牲畜,以及各種礦產由此輸往齊國本土及其他海外領地(或殖民地)。

    在津門停駐的三天時間裏,易卜拉欣·汗按照慣例,花了些時間對這座齊國人一手建立的城市逛了逛。

    說實話,這座城市讓他感到非常的震撼。

    易卜拉欣·汗從來沒見過如此恢弘大氣的城市,鱗次櫛比的高樓,金碧輝煌的商業大廈,熱鬧而喧囂的街市,漂亮豪華的馬車,衣冠楚楚的官員和商人,還有那身着東方傳統服飾的美麗婦人,都讓來自“窮鄉僻壤”的土包子們感到自慚形穢。

    那麼,現在我們齊國人來了,而且國力更爲強大,軍力更爲鼎盛,文明更爲先進,沒理由擺不平這羣溫順如綿羊的印度人。

    爲此,沙州總督區每過一段時間,便令警察部門協同齊印僕從兵展開一場大規模的人口清查行動,將無數“黑戶”清理出沙州地界。

    大船在海上漂呀漂,暈船的人在船上繼續吐呀,吐呀吐,眼瞧着已然吐得習慣了,似乎已開始漸漸適應暈船的症狀時,易卜拉欣·汗驚訝地發現,船隻好像駛抵了目的地——蘇拉特。

    蘇拉特曾經是印度地區最大的商業中心和最主要的對外貿易港口,無數來自世界各國的商人和學者在此居住和生活,用後世的話說,那就是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經濟上也是極爲繁榮。

    對於齊國人這般做法,易卜拉欣·汗非常不理解。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城市涌入更多的人口,難道不是一種巨大的財富和資源嗎?

    而經過數十年持續不斷地滲透和影響,古吉拉特也成爲齊國事實上的殖民領地,所有在任的莫臥兒官員、小吏、軍官,以及士兵都變成了齊國人的“僱員”,一切皆需仰齊國人鼻息而活。

    來自呼羅珊地區的“土包子們”見到種類如此之豐富、價格如此之優惠的商品,豈能不見獵心喜,瘋狂掃貨呢?

    當前往蘇拉特的商船行將出發時,易卜拉欣·汗等人仍舊意猶未盡,覺得還有許多新奇玩意和實用物什沒來得及購買,頗有荷包不見底,掃貨不停止的意味。

    其實,蘇拉特在法理上依舊是莫臥兒帝國的合法領土,莫臥兒官員也依舊行事着他們的管理權限,十餘萬百姓和城裏的衆多商人也依舊會向市政當局繳納賦稅和承擔徭役。

    看來,齊國人幾乎將印度所有重要的對外貿易據點盡數佔領,然後依託該地區億萬百姓,便能獲取源源不斷的商業利益,這種情勢下,想不暴富都很難。

    他們或者於當地再行轉售,從中賺取高額貿易利潤,或者以此賄賂討好地方王公貴族和部落首領,從而換取相應的政治利益或者商業利益,進一步發展壯大自身實力。

    但穩健派則認爲,對印度殖民應該緩緩圖之,在繼續鞏固沿海殖民據點和貿易港口的同時,擇機深入內陸腹地,控制戰略要地,持續打擊削弱莫臥兒帝國、馬拉塔帝國這兩大地方勢力的統治基礎,然後相應扶持更多的地方傀儡政權,使這片地區的政治單元更加碎片化、割裂化,從而實現間接控制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目的。

    目前,齊國對於如何殖民印度還有一些分歧,激進派認爲應該對印度地區施以直接統治,就像南洋地區那般,逐步廢黜各個邦國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統治權力,代之以委派齊國官員就任地區總督,將無盡的印度財富納爲己有,將豐富的印度人力引爲己用。

    不過,在登上一艘排水量爲兩千四百噸的機帆船後,意氣風發的易卜拉欣·汗頓時又顯現出萎靡而痛苦的神色。

    城市的西北角,有大片園林式莊園,明顯是高官顯貴住宅和休閒所在,脊角高翹的屋頂,加上走馬樓、磚雕門樓、明瓦窗、過街樓,讓人感到一種無形的高雅和貴氣。

    波斯人來了,爲印度的婆羅門教帶來了拜火教基因,後來發展成爲了業力輪迴的宗教思想。

    最不濟,也能充爲苦力,修橋鋪路,開挖溝渠,或者作爲輔兵,送到戰場上當炮灰。

    齊國人對他們的瘋狂掃貨行爲並未露出太過驚訝的表情,顯見對這種情形是早已司空見慣,不論是喀拉特汗國的俾路支人,還是納瓦布王國的信德人,亦或是班吉那德王國的旁遮普人,以及距離更遠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凡是抵達了津門,無不如此這般一個個化身購物狂,大包小包地將各種商品帶回自己的家鄉。

    雅利安人來過,然後給印度人留下了種姓制度。

    畢竟,海寧港是齊屬莫州(今卡提阿瓦半島)最大的貿易港口,不僅有先進的港口裝卸設備,還有大量配套的倉儲設施,各種完善的金融服務,而且,還有一條鐵路通往印度西部最大、也是最繁榮的城市艾哈邁達巴德,所運來的貨物能很快被龐大的市場所消化,減少商人們等待停留的時間。

    可以說,齊國人從津門到莫州半島,逐步向南延伸至古吉拉特、上海,及至全據印度南端的科欽王國,幾乎已經全面控制了整個印度西海岸。

    在城市的東南方,一棟棟巨大的工廠發出轟鳴的聲響,高高聳立的煙囪,不斷向外噴吐着黑煙,仿若猙獰的惡魔,遠遠望去,便心中生出幾分驚懼。

    雖然,這座城市位於信德地區,但卻絲毫沒有一點印度風格,更沒有一座真神廟和西方的天主教堂,所有的建築皆爲東方式的,而且井然有序,整體上看起來非常協調,飛檐吊斗,青瓦白牆,磚雕門樓,民居、祠堂、鐘樓、牌坊,無不彰顯傳統東方古典風格。

    不過,到了這個時期,因爲齊國人着力打造和開發津門和上海(今孟買)這兩座自己的貿易港口,極大地分流了蘇拉特的商流和人流,使得這座昔日國際貿易港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之中。

    以齊國人在環印度洋地區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地區控制力,唯一能阻礙齊國全面殖民印度的障礙,恐怕就是它龐大的人口數量。

    在三天的參觀遊覽過程中,易卜拉欣·汗與一衆隨行人員都忍不住購買了大量的商品,準備在返程的時候,帶回呼羅珊,除了敬奉給納迪爾外,大部分都是置於家中各自享用。

    沙州總督區經過數輪“展界擴地”,轄地範圍早已越過了津門城,面積增加了十數倍不止,僅憑兩個營的沙州駐屯軍和一個團的齊印僕從兵,是根本守不過來那麼長的邊境線,特別是晚上,大量信德人和俾路支人輕鬆地翻越邊界壕或者簡易柵欄,涌入沙州境內,讓人徒奈如何。

    更讓他震驚的是,這麼一座巨大的城市,這麼多的人流,竟然絲毫沒有馬什哈德那般屎尿橫流、垃圾遍地的腌臢景象,也沒有無數的乞丐和難民扎堆於市井之中,一切都顯得是那麼的有秩序和有規劃。

    再加之,莫臥兒帝國常年征戰,國內財政一直處於破產的邊緣,根本無力對蘇拉特進行持續地建設和維護,尤其是港口淤積越來越嚴重,常年又不得清理,使得進出航道變得擁擠和逼仄,稍有不慎,便會悲催地擱淺於港灣內,只能花費一筆不菲的費用,請齊國的牽引船將其拖出。

    在這個商品匱乏的年代,無論何種商品,何種物資,都能極大地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在蘇拉特港上岸後,易卜拉欣·汗看到這裏有不少齊國官員和商人,還駐紮了一支齊國軍隊,以爲這裏也變成了齊國的殖民領地,不由大爲震動。

    這就是齊國人建設的城市!

    當然,津門城也不全然都是這般光鮮亮麗,也有大片大片雜亂逼仄的貧民區。那裏居住着大量戰爭難民或者逃荒災民,主要是來自西北印度的信德人和喀拉特汗國的俾路支人,不堪忍受戰亂、官府盤剝、拉丁,或者糧食歉收破產了,總之是活不下去了,於是便跋山涉水涌入秩序安定、生活富足的津門討口飯。

    而在印度的東海岸,齊國人同樣據有大大小小的殖民領地和貿易港口,再加上已被深度控制的孟加拉地區,這片廣袤而富饒的印度次大陸已完全被齊國勢力所包圍,並不斷向內陸腹地滲入。

    因而,很多前來印度西海岸貿易的商船都會駛往津門或者上海,即使要來古吉拉特地區進行貿易,那也會駛向坎貝灣西側的海寧港(今印度古吉拉特邦包納加爾市)停靠。

    若是印度大陸稍有不遂,或但有重大事件發生,齊國人也將由早期僅能實現“單面打印”,變成了“全面打印”,可以從任何地方、任何角度,發起對印度的所有地方勢力施以干涉(攻擊)。

    像齊國人這般,將大量涌入的外來之民,還要花費巨大代價遣送處境,那純粹是錢多了燒的!

    或者,更狠一點,在難民涌入的時候,直接大開殺戒,看看誰還敢隨意偷渡入境?

    雖然對齊國人的做法有些不太理解,但易卜拉欣·汗也不敢就此輕易斷言否定,人家經略印度數十年,想必已是積累了不少經驗,不堅決阻止印度難民的涌入,說不定另有深意。

    馬其頓人也來了,不過在突入開伯爾山口後,在恆河流域遭遇了強大的摩揭陀王國,一時沒啃下來盡佔印度,便又轉頭離開了。

    不過呢,莫臥兒帝國中央政府卻因爲各種原因,或者政府無止境的借貸,或者戰爭賠款,欠了齊國人大筆外債,早已將包括蘇拉特在內的整個古吉拉特省稅賦徵收權抵給齊國人了。

    印度本土人,只能在這些外族入侵中不斷成爲奴隸和俘虜,默默承受了兩千年,而未曾有過任何反抗。

    況且,齊國大工業生產出來的商品,不僅質優,而且價格親民,自然是受到全世界消費者的喜愛。

    津門的商品物資太豐富了,而且絕大多數的同類商品價格僅爲呼羅珊地區的兩三成,使得衆人恨不得要將市面上所有的東西全都打包帶回去。

    要知道,印度大陸擁有億萬人口,而且宗教矛盾尖銳,文化衝突不斷,想要實現直接控制,那得花費多少人力物力!

    但激進派卻對此嗤之以鼻,縱觀印度兩千多年歷史,那就是一次次被外族蹂躪的屈辱史。

    至於遣送的目的地,無非就是兩個去處,要麼驅趕至喀拉特汗國,以充實這個親密藩屬的人口基數,要麼就裝船運往亟待開發且環境較爲惡劣的海外殖民領地,爲齊國的殖民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不過,即使蘇拉特的商業地位已不復往昔,但它仍舊是古吉拉特地區最爲重要的貿易港口和商業中心。

    呵,齊國人還是過於心慈手軟,或者不太心黑手辣,要擱着在呼羅珊地區,要是能有這麼多的戰爭難民和災荒饑民涌入,那還不得盡挑青壯男子入伍爲兵,擴大軍隊規模,然後進行持續不斷的征服和掠奪,剩下的全都宣佈爲奴隸,不論是種田耕地,還是放養牲畜,可都是一把好勞力。

    緊接着,大夏王國的希臘人、中亞地區的塞種人、西亞的安息人、被匈奴人驅趕的月氏人,以及後面的突厥人、蒙古人先後來到印度,建立起一個又一個外來統治政權。

    因而,許多狂熱之輩叫囂,齊國應該對整個印度發動一次全面的打擊,將莫臥兒帝國、馬拉塔帝國、邁索爾王國等印度諸多地方勢力一掃而空,然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殖民體系,徹底吞併這塊廣闊而富饒的大陸。

    但是,普通人的情緒和思考常常只在於近前或者說是短期,缺少宏觀思維,看不到太長遠的事物。但國家大戰略,通常要以五年十年,乃至數十年爲計算單位,豈能熱血上涌,悍然就發動一場滅國吞併戰爭?

    印度,雖然肥美多汁,但體量巨大,食之尚需時日,慢慢咀嚼,徐徐消化,方不至於撐壞了肚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