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登基慶典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重慶老Q字數:4495更新時間:24/06/28 19:45:01
1729年11月2日,“盛源號”商船在一艘引水船的帶領下,緩緩駛入了清遠港(今函館市),停靠在碼頭東側的一處泊位。
“看,鐵甲艦!”
一名水手伸手指着碼頭西側方向,大聲驚呼道。
趴在船舷邊上的一衆水手尋聲望去,只見兩艘威武霸氣的鐵甲艦停駐在碼頭西側泊位上,巨大的船體,幽冷的鍛甲,粗大的炮管,遠遠地都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肅殺氣氛。
赫然是入役列裝未久的“肇山號”和“氾葉號”,兩艦排水量分別爲3500噸和3800噸,別說在西太平洋地區堪爲巨無霸之類的存在,就是放眼全球,也屬大國重器、海中蛟龍。
按理說,齊國僅憑琉球艦隊四十餘艘木質(部分艦船包裹了一層單薄的裝甲)的風帆戰艦和蒸汽-風帆動力戰艦,便能橫掃整個東亞諸國海軍,根本無需配置鐵甲艦,應該是很難見到這種高級玩意。
據悉,齊國寥寥數艘鐵甲艦一般都部署在漢洲本土左近,以及印度洋沿岸地區,用以威懾和警戒那些進入齊國勢力圈的歐洲各國艦船--不得不承認,這個時期,來自歐洲的海上威脅要遠遠大於東方世界。
卻未曾想到,在清遠這座齊國所屬的東方軍港內,竟然能看到鐵甲艦,而且還是兩艘,由不得衆多水手爲之驚歎。
“哦,副總理大臣受陛下和總理委託,搭乘這兩艘鐵甲艦前來訪問秦明兩國,邀請他們明年六月派代表前往長安,參加我大齊皇帝登基慶典。”一名港務管理人員朝鐵甲艦停泊的方向瞄了一眼,立時挺起胸膛,與有榮焉地說道。
副總理大臣乘坐這等大國利器前來訪問,想必一定會讓秦明兩國的君主和百姓受到深深的震撼。
瞧見沒,這種威武霸氣的鐵甲艦,整個世界只有我們齊國才有!
我大齊皇帝登基慶典,你們屆時可不要不給面子喲!
“除了邀請秦國和明國,那東丹和渤海也會來我齊國參加慶典嗎?……哦,還有日本呢?”
“那是自然!”那名港務人員笑着說道:“連秦國和明國這般重要國家都受到邀請,東丹和渤海焉敢不來?最起碼也得派個嫡親皇子,或者總理大臣之類的吧。至於日本嘛……,多半也會派人去吧?”
日本目前這種亂糟糟的局勢,也不知道幕府還有沒有心情派出代表前往齊國。
可若是敢不去的話,那可就大大拂了我們齊國人的面子。
嗯,你們得想好!
“嘿,到時候,讓這般土包子好生見識一下我大齊帝國的威勢!”一名水手不無張狂地說道:“估摸着,政府會爲了這次皇帝登基慶典,弄出一些大陣仗。要不然,可沒法震撼那些參加慶典的外國人。”
“那是必定的。曾聽那些老人說過,當年在我大齊建國五十年慶典的時候,哦,那也是太祖皇帝退位大典,政府和軍方組織了一次宏大的閱兵儀式。據說,當時在大興海灣的水面上同時聚集了六十多艘戰艦,僅千噸以上的大型戰列艦就有二十艘。嘿,那場面,那陣勢,那麼多的戰艦一字排開,綿延十餘公裏,蔚爲壯觀。你們瞧着吧,此次新皇登基慶典,這海軍不得拿出一百艘戰艦出來搞個更大的陣仗!”
“喲,你這話說的我心癢癢。”一名曾爲海軍艦員的水手頓時眉飛色舞起來,“也不知道,明年皇帝登基慶典的時候,能不能趕回漢洲本土見識這番盛況。乖乖,一百艘戰艦排布在一起,那得多大的場面。……想想都是讓人神往呀!”
“海上閱兵有啥看頭?”另一名水手不以爲然地說道:“距離那麼遠,若是沒有望遠鏡的話,也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個大概模樣。我還是覺得陸軍閱兵要好看多了!每次十年的建國大典,長安帝國廣場上,數千上萬的陸軍官兵,端着刺刀,肅穆的面容裏透露出絲絲軍人的那種堅毅和沉穩。在慷慨激昂的軍樂聲中,一排排身着軍服的士兵從閱兵臺前走過,步伐整齊劃一,嚴禁而不苛求,像整齊的麥浪一樣。那陣勢讓人看了,才叫人熱血沸騰,恨不得也化作他們其中一員,爲帝國征戰沙場!”
“你懂個屁!”那名曾海軍艦員的水手鄙夷地看着他,“戰艦,才是我們大齊揚威域外的利器。沒有海軍,你陸軍再厲害,閱兵式搞得再漂亮,難道還能靠自個遊過大海,去征服敵人?”
“……搞得好像僅靠海軍自個就能征服敵人似的。”那名水手不敢與之爭辯,小聲地嘀咕道。
“你個憨貨!在咱們齊國,領地遍佈全球,自當以海軍爲重。要是沒有海軍的保護,咱們還跑個屁的船?”
衆多水手一邊朝碼頭出口的方向走着,一邊說着明年的皇帝登基慶典的事,無不期待着此次殷洲之旅能在最快的速度完成,從而可以有幸返回本土,見證這場難得的盛景。
其實,想想也是不可能。
“盛源號”商船需要在清遠停駐5-6天時間,除了最後一次補充食水和煤炭外,還有就是匯合衆多前往殷洲的商船和移民船,才會在數艘戰艦的護持下,駛入浩瀚的太平洋,於北緯42度左右航行,藉助北太平洋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向東急速行駛。經過大概20-30天的航行,抵達威夷島(今夏威夷羣島中的瓦胡島)稍事停駐,最後便一鼓作氣駛抵殷洲。
到了殷洲後,商船估計會停留兩個月左右,通過當地的貿易代理人,將收集而來的皮毛,以及大量的金銀銅等貴金屬裝船,然後一路南下行駛至西屬美洲領地,採買部分當地特產,接着經威夷島,再裝運一些檀香木,最後返回琉球,或者前往呂宋。
整個行程下來,耗時近半年。即使,還有大把剩餘時間,但船東也未必會好心將船駛回漢洲本土,讓衆人去親身見證百年建國慶典。
你們一個個都要養家餬口的,幹嘛非要巴巴地跑回本土就爲了看兩眼慶典盛況?
別鬧,賺錢才是伱們最爲主要的事!
那些重大慶典活動,是皇帝陛下、內閣僚臣,以及衆多高官權貴才需要去親身參與,並高度關注的事。
清遠,是整個雲州地區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和最大的商業中心,而且作爲雲州唯一的不凍港,更是該地區最爲核心的航運中心。
儘管,北明在數十年前獲得了日本陸奧北部地區大片領土,其中位於日本大島北部的昌平(今日本青森市)和東北部的昭化(今日本八戶市)就是兩座非常優良的不凍港,但大部分北明艦船仍舊喜歡停靠於清遠港。
無他,蓋因清遠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港口服務和船舶維修保養服務--齊明兩國於此合資建了一座造船廠,而且還匯聚了大量的齊國商人和海量的工業製成品,可以給衆多商人提供了無限的商機。
據泰平十六年(1720年)的人口普查統計,清遠城人口規模已突破十萬人,僅次於北明都城長寧(原寧州,今日本北海道札幌市)。
在漢興十三年(1683年)清遠至長寧鐵路通車後,更是助推了這座城市的強勁發展勢頭。
隨着齊國工業技術和產業的外溢--當然,也有齊國刻意的大力扶持,包括清遠在內的雲州地區也迎來了一波發展紅利,無數的工廠隨之建立,衆多的貿易商社也紛紛興起,整個地區的工商業開始迅速發展。
在近十年裏,雲州的城市化的現象也在緩慢地推進,人們大量涌入城市,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新的住宅和工作場所開始迅速擴建。城市直接吸收並改變農村的勞動力現狀,從而在北明這塊核心領地逐漸創建了一個新的社會和經濟模式。
隨着城市的擴張,城市生活變得富有多樣性,存在着各種各樣的街道和建築,報紙、畫冊、話本、說書、技館、歌舞等諸多文化娛樂活動興起。
人們開始日復一日地上下班,穿行在繁忙的大街小巷。長長的街燈在夜幕降臨時映照出晦暗的街區,挑亮着前方通往未知的道路。
許多新的建築和地標開始塑造着城市新的輪廓,綴着高大的鐘樓和商業大樓,大學堂以及公共圖書館和商業市場。這些建築被認爲是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標誌,準確地勾勒了城市的框架和諸多功能。
然而,工業的發展、城市的增長也伴隨着一些不利的影響,那就是跟漢洲本土一樣,開始面臨重大的環境挑戰,空氣和水污染也如影而隨地到來。
清遠城的天空,遠不如二十年前那般湛藍和清澈了。
——
11月7日,南方日本島上爆發了一場規模算是比較大的戰役。
得到諸多藩國支援的幕府軍集兵兩萬四千餘,在萩城(現山口縣萩市)與薩摩藩-長州藩聯軍一萬一千餘展開激戰。
是時,薩長聯軍以罕見的密集火炮,猛烈轟擊幕府軍大陣,在不到二十分鍾內,便致使數支藩軍崩亂,進而引發幕府中軍的騷動。
幕府軍炮隊遂以同樣猛烈炮火回擊薩長聯軍,以期挽回全軍士氣。
然而,令人驚異的是,薩長聯軍的火炮不僅威力更大,而且還打得異常的準,雙方炮戰半個小時,幕府軍炮隊便損失火炮十餘門,炮手近百人,全軍氣勢爲之一奪。
隨後,耐不住炮火轟擊的幕府以諸藩聯軍爲先導,三千餘新軍火器部隊壓陣,朝薩長聯軍緩緩推進,試圖以優勢的兵力一舉摧垮對方。
卻未曾料到,薩長聯軍以連綿不絕的火槍排射,陸續擊退了蜂擁衝至近前的諸藩聯軍數次進攻,被幕府寄以厚望的前鋒指揮會津藩家督鬆平俊道被流彈擊中後,頓時引發了諸藩部隊的崩亂,連連向後潰退。
薩長聯軍見勢立即發起全軍衝鋒,火槍兵,足輕長矛兵,豬突短兵,高聲吶喊着,如潮水般向幕府軍撲擊而去。
被前鋒敗兵衝亂陣型的幕府新軍陣型大亂,不僅無法阻止士兵的潰勢,甚至還被裹卷着,不斷向後退卻,最終演變成一場徹底的潰敗。
而就在這場大戰進入高潮之際,在北方雲州的清遠港,由二十餘艦船組成的船隊正在依次駛離碼頭,進入廣闊的太平洋。
自從西班牙丟掉了西屬菲律賓後,興旺的跨太平洋貿易曾一度沉寂了二十年。直到鄭氏在呂宋島站穩腳跟後,利用一些被俘虜的西班牙人,組織商船隊駛往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港,才又重新開啓了跨太平洋貿易,溝通了兩個大陸的商貿和人員往來。
漢興八年(1678年),在太祖皇帝的力主堅持下,齊國正式開始殖民美洲。二十多年,先後移民十餘萬,並將整個北美西海岸全部圈入帝國領土之內。
儘管隨着太祖、太宗皇帝的先後離世,齊國本土對美洲領地的投入驟然減少--蓋因,這片海外領地距離本土太遠了,耗費大量資金去移民和建設,委實不划算,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整個殷洲殖民領地人口規模已超過二十萬--其實到底有多少人口,就連齊國人自己都不太清楚,本土不重視,各個地方殖民政府自然也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統計轄內人口數據。
初期,殷洲地區幾無任何產出,全靠政府持續輸血(包括移民、地方建設、安全防衛、糧食轉運),惹得本土抱怨不已。不過,隨着該地的毛皮貿易開始興起,逐漸吸引了不少商人前往,再加上持續火熱的西屬美洲貿易,使得殷洲好像有些價值意義了。
待紹寧十三年(1699年),在惠寧島(今溫哥華島)和懷遠地區(今舊金山)先後發現黃金,引發了一波喧囂的淘金熱,吸引了本土政府的注意。
於是,在泰平二年(1706年),內閣政府相繼在殷洲設立凜州總督區(今阿拉斯加地區)、蓬州總督區(今加拿大溫和華地區和美國華盛頓州)、暄州總督區(今美國俄勒岡州、加州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地區)等三大總督區,派駐大量官員,將該地區正式納入的殖民管理體系。
不過,總的來說,囿於距離上的問題,齊國政府對殷洲殖民領地依舊不是太過重視,有黃金、有毛皮,那自然是毫不客氣地將其摟在懷裏,以反哺本土和周邊領地。至於想要政府投錢建設,那根本不可能。
殷洲以其荒僻的地理位置,且遠離經濟貿易圈,對齊國而言,似乎沒啥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要不是該地被太祖生前稱之爲所謂“天選之地”,極爲看重的話,再加上有黃金和皮毛可資利用,說不定就要被暫時擱置,不予拓殖開發了。
要移民,要建設,要管理,那可是費老錢了!
有那閒工夫,將本土和周邊南洋領地徹底開發出來,不香嗎?
要知道,漢洲和南洋,才是我大齊的根本。
就算要加大海外殖民領地的建設,印度、波斯、紅海沿岸,以及黔州(今南非地區),哪個不比殷洲更具戰略價值。
嗯,說白了,殷洲就是爲了彰顯帝國的威勢,炫耀帝國領土的廣闊,以此證明,我大齊是一個“日不落”帝國,世界各地皆有地盤。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此這般輕視殷洲的價值。
至少,被貶封到那裏的某個齊家王爺,眼瞅着南美慶國混的風生水起,不免生出幾分雄心壯志。
大爭之世,好像一切皆有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