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玉麥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腳踝骨折字數:2085更新時間:24/06/28 18:52:52
    一晃天氣變暖,夏收結束,地裏種上了秋收的農作物。

    虎字旗自打拿下宣大地區,便沒有在四處用兵,而是開始對內政下功夫,詭異的是,居庸關也沒有任何動靜,大明彷彿忘記了還有宣大這樣一處地方。

    七月末,天氣沒有五六月(農曆)那般燥熱,早晚比較涼爽。

    一支五六十人的隊伍從太原府出發,一路北上趕往大同府。

    “咱們這是到哪了?還有多久到大同府?”馬車中,一個頭戴烏紗帽的官員腦袋從馬車裏探出來,問向馬車外面的人。

    車外的人看了一眼周圍,才道:“還沒出應州,前面就是雁門關了,過了雁門關就到山陰縣,那邊已經是劉賊的地界了。”

    “告訴咱們的人都警醒着點,發現不對立刻護着本官回太原。”馬車裏的官員叮囑道。

    車外的人點頭道:“大老爺放心,小的們就算拼了自己的性命也要把大老爺您安全送回太原。”

    “有你這番話,大老爺我安心多了,行了,繼續趕路吧!”車中的官員把頭縮回馬車裏,放下一側的窗簾。

    春秋戰國時,趙國大將李牧駐守雁門,大破匈奴十萬餘萬騎,使得匈奴不敢冦趙,秦統一六國,始皇帝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上擊胡,悉收河套之地,把匈奴趕往陰山以北,並再次修築長城。

    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先後與匈奴多次交手,漢元帝時,昭君出塞便是由此處出塞和親。

    而雁門關之稱,得自初唐,因突厥屢有內犯,唐駐軍雁門山,修建關城,戍卒防守,自此有了雁門關這個稱呼。

    之後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始終是宋遼激烈爭奪的戰場,後經歷幾百萬,直到關城被毀,蒙元在此設千戶所。

    有明一朝,雖曾修繕雁門關,卻因重要性不如以往,使得雁門關不再被重視,一直到虎字旗在大同崛起,此關城才再次安排了重兵把守。

    隊伍過了雁門關,進入了山陰縣境內。

    坐在馬車裏的官員發覺車沒有之前那麼顛,忍不住掀開簾子往外看了一眼,卻發現路邊田地裏綠玉蔥蔥都是半人多高的農作物。

    “停車!”官員對趕車的車伕喊了一句。

    車伕拉住繮繩,讓拉車的牲口停下來。

    官員從馬車裏鑽了出來,踩着馬車下面剛放好的木凳,下了車。

    一下車,才發現腳下的路面平整寬闊,雖然不如太原府城內的青石板路,卻也比城外許多官道要平整好走多了。

    怪不得從進了山陰縣境內,馬車都沒有之前那麼顛了。

    “大老爺,您怎麼了?”隊伍前面的人發現車不走了,一員身穿棉甲的把總騎馬趕了過來。

    官員沒有理會,一手撩着官袍的下襬,幾步走到挨着路邊的田地旁。

    “好呀,好呀,想不到這裏的糧食長得這麼好,今年定會豐收。”官員一隻手託着田裏農作物的一片葉子,一臉感慨地說。

    這會兒,那位把總也下馬走了過來,嘴裏說道:“這些秫黍長勢確實不錯,就是矮了一點,怪不得劉賊釀的高粱酒好喝,原來釀酒用的秫黍和一般秫黍不一樣。”

    “你懂個球,這個東西不是秫黍,它叫玉麥,只不過咱們大明種這種糧食的百姓比較少,沒想到山陰縣這裏居然種了這麼多玉麥。”官員往四周看了看。

    道路兩邊的田地裏,成片成片的都是他口中的玉麥。

    “原來這個東西就叫玉麥?小的還以爲是劉賊釀酒用的秫黍。”把總尷尬的抓了抓後腦勺。

    虎字旗釀造的高粱釀足夠烈,還不沒有普通高粱釀那般難以入口,頗得他們這樣的武將喜愛,至於玉麥這個叫法,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官員瞅了身邊的把總一眼,懶得和這種粗胚解釋。

    玉麥這種東西在大明種植的比較少,他也是做縣令時,有鄉紳在家中種了幾株玉麥作觀賞物,他才對此物有所瞭解,知道這種東西是一種糧食作物,結出來的果實可以用來充飢。

    他沒想到,山陰縣居然種植了這麼多玉麥。

    而且這些玉麥長勢還好,成片成片的玉麥綠玉蔥蔥,看着就那麼喜人。

    “這些玉麥的穗子小了點,比不過秫黍,也不知能有多少產量,要是只有現在這麼點,山陰縣的百姓就只能草了。”把總打量着玉麥頂部的穗子,自言自語的說話。

    他眼中的玉麥和秫黍沒有多大區別,都是頂端的穗子是將來的收成。

    一旁的官員聽到把總自言自語的話,險些氣樂了,爲他解釋道:“玉麥吃的不是穗子,是長在中間的這個果子。”

    說着,他用手指了指接在玉麥杆上的果實。

    “原來是吃這個東西呀!”把總經對方指點,這才知道長在玉麥杆上的東西才是玉麥的果實。

    他伸手扒拉兩下玉麥杆上的果子,又摸了摸上面的鬚子,道:“這玩意也太小了點,這麼大一棵玉麥,就結這麼一點果子,還不如種秫黍的收成多。”

    “你懂什麼,這個果子還會繼續生長,等果子成熟了,你就明白了。”官員說完,轉身往路上的馬車走去。

    “還能長?”把總用手摸了摸,旋即說道,“也不知道熟了以後好吃不好吃。”

    說完,他退回到路上。

    “上路吧!”官員說了一句,自己進了馬車。

    把總翻身上了馬。

    然而,沒等他命令隊伍上路,就見他臉色驟然一變,急忙大喊道:“來人,快來保護大老爺。”

    隨着他一嗓子喊出來,前前後後兵卒開始朝馬車四周聚攏。

    “出什麼事了?”馬車上的官員聽到喊聲,腦袋從馬車裏伸了出來。

    把總緊張的說道:“還請大老爺快退回車中,前面來了一夥兒亂民,小的擔心他們會傷害到大老爺您。”

    聽到這話,車上的官員好奇的朝隊伍前面的方向看去。

    就在車隊前面幾百步外的地方,只見幾十號人正氣勢洶洶的朝他這個方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