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良心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腳踝骨折字數:2348更新時間:24/06/28 18:52:52
    到了村口,果然有一羣面容枯黃,神情異常悲慘的流民。

    這些人多是以家庭或是宗族和村落組成幾十人乃至幾百人的流民隊伍,沿途討飯過來,以卑微和低賤的姿態,求得一個全家老小能活下去的機會。

    正常情況下,官府和本地士紳都會儘量幫助這些流民,因爲大股流民處置不當,極容易激起民變,演變成糜爛州縣的大禍。

    只要流民一至,當地官府就會如臨大敵,動員大戶人家施粥舍藥,儘量幫扶,另一邊和流民談判,令其儘早離開,至於去了其它地方再出什麼事情,那就是別人的禍事了。

    除了流民之外,村口也聚了不少村子裏的村民。

    這些村子裏的百姓手中不是拿着木叉就是拿着木棍,還有人連擀麪杖都拿了出來。

    村民們也要防備流民化身爲匪,搶掠他們的村子。

    “讓開,讓開,里長來了。”

    走在前面帶路的狗剩子推開擋在前面的村民,讓陳里長從村民後面走出來。

    陳里長看向流民中幾個眼中帶有警惕之色的男子,說道:“你們是從遼東逃難過來的?”

    流民中的一名男子看着陳里長點了點頭。

    “苦啊!”陳裏長嘆了一聲,旋即說道,“我會安排人給你們熬些米粥喝,但你們不要進村子,也不要生事,虎字旗的人會來安置你們,到了靈丘,有虎字旗在,你們也算是能安定下來了。”

    這些遼東逃難過來的百姓,遼東自然回不去,若是遼東還能呆,也不會逃難出來。

    “這位老爺,你說的可都是真的?”一名年老的流民猶豫着問道。

    周圍不少流民全都目光希冀的看向陳里長,想要從他嘴裏聽到一句肯定的言語。

    陳里長鄭重的點了點頭,說道:“別處我不敢說,只要你們來到靈丘,就算官府不管你們,我們靈丘的虎字旗也會管你們,將來只要肯賣力氣,虎字旗有的是活給你們做,養活一家老小不成問題。”

    “太好了,終於能安穩了下來了。”

    流民中不斷的傳來慶幸聲,有老人咳嗽聲和笑聲,婦人低聲抽泣,孩童的叫聲和哭喊聲。

    陳里長看向韓大福,說道:“去找你爹,讓他多湊一些糧食,村口這裏的遼東難民比較多。”

    “哎。”韓大福答應一聲,轉身朝村子裏面跑去。

    陳里長又看向他們村子的百姓,說道:“都別在這裏愣着了,各家也都準備鍋竈,給人家熬些粥,都是苦命的人。”

    有了里長的話,圍堵在村口的大半村民全都散去,但還是有一些村民沒有走,守在村口這裏。

    對此,陳里長也沒有多說什麼。

    雖然他知道這些從遼東逃難過來的百姓會被虎字旗的人帶走安置,可在此之前,終究還是流民,只要是流民,他就要做好防備,不能拿全村人的性命做賭注。

    流民們沒有那麼多講究,全都席地而坐,孩童靠在自家大人身上,沒有絲毫往村子裏去的意思。

    幾口鐵鍋被村民擡到村口,架起了爐竈,開始有人生火熬粥。

    韓廣三留在一旁盯着。

    如今他在韓莊子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就連里長有什麼事情也會找他商量,這一切都是因爲他的二兒子是有資格進入虎字旗功烈堂的人。

    現如今的虎字旗,在靈丘百姓心中份量越來越重,甚至要超過官府,這一切都源自於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在靈丘,哪怕沒有地種,也可以去虎字旗的幾個工坊裏做活,只要不是偷奸耍滑的人,日子只會過的越來越好。

    流民們喝了粥,變得安穩了許多,很多孩童乾脆倒在大人懷裏睡覺。

    到了下午,一支虎字旗的騎隊來到了韓莊子。

    “哪位是里長?”

    騎隊中,爲首的一名漢子問向村口的村民。

    “我是。”陳里長從人羣裏面走了出來。

    譚再旺說道:“我是騎兵隊隊長,我姓譚,這是我們軍政司的公文,你看一下,若是沒問題,這些遼東逃難過來的百姓我們要帶走。”

    陳里長接過公文,不過他不識字,交給村子裏識字的人給他讀了一遍,又看了一眼上面的印,確認沒錯後,這才說道:“辛苦譚隊長了。”

    譚再旺收回公文,說道:“辛苦談不上,只不過最近來靈丘的遼東百姓越來越多,村子裏也要多注意一些,用了多少糧食,都記下來,拿去徐家莊,我們虎字旗會給出相應的補償。”

    “不用,不用。”陳里長連連擺手說道,“自打村子裏挖了溝渠,又裝了水車,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家家戶戶也都有了餘糧,這還要多虧了劉東主。”

    譚再旺笑着說道:“老丈你就別客氣了,村子裏的人也要過日子,村子裏能幫我們暫時安置了這些難民就已經是幫了大忙了,就這樣吧,回頭去徐家莊領糧食,我這邊還有好幾個村子要去,就不留了。”

    很快,韓莊子村口的流民全被譚再旺帶走。

    “行了,行了,把鍋竈都收了吧,誰家的動都拿回自己家去。”陳里長對村口的村民喊道。

    這時候,狗剩子開口說道:“里長,那糧食呢,熬粥的時候我家可是出了兩鬥米。”

    “要啥糧食,沒有虎字旗你家連高粱都吃不上。”陳里長瞪了他一眼,旋即看向其他村民,說道,“咱們做人要講良心,沒有虎字旗爲咱們挖渠裝水車,咱們哪能收這麼多糧食,如今白榜催繳的緊,官府又新添了剿匪稅,咱們靈丘要不是有虎字旗在,恐怕各家早就賣兒賣女了吧!哪裏還能有閒錢扯幾尺布,給自家媳婦和孩子做衣服,咱們韓莊子的人要知道感恩,要懂得念劉東主的好。”

    周圍不少村民都低下了頭。

    兩年前的他們,根本想不到會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全家人都吃飽穿暖不說,逢年過節還能切上一斤肉吃。

    陳里長繼續說道:“劉東主爲人心善,安置這些遼東逃難來的難民,咱們村子就給難民熬了一頓粥,能用多少糧食,反正我這張老臉是沒臉去徐家莊開口要這個糧食。”

    “里長,糧食我們不要了,反正也沒有多少。”

    “對,我們不去徐家莊要補償了,劉東主都能安置這麼多遼東來的難民,我們雖然管不了這麼多人的吃喝,但管一碗粥還是可以的。”

    幾家出了糧食的村民先後開口。

    “你呢?”陳里長看向狗剩子。

    狗剩子撓了撓後腦勺,說道:“俺也不要了還不行嗎,里長,能不能別這樣看着俺,俺心裏發毛。”

    陳里長又瞪了他一眼,這才移開目光,看向其他村民說道:“好了,都散了吧,各回各家,不過你們要記着,咱們韓莊子的人不能沒良心,不能做那些叫人戳脊梁骨的事情。”

    村民們拿着各家的東西,紛紛從村口離開,往各自家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