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武將、吏部、刑部與工部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坐莊天胡字數:2124更新時間:24/06/28 18:31:48
“主公,文官武將的考覈標準我們已經弄好了,正等着主公過目呢,只是那銀行職員的考覈標準卻是有些難,我等二人對於銀行不太瞭解!”
郭嘉開口對着劉安說道。
劉安聽了郭嘉的話,倒也沒有生氣,畢竟一個新生事物,不瞭解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碰。
顯然這一點上,戲志才以及郭嘉就做的很好,沒有依仗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觸碰自己不清楚的領域。
“銀行職員的事情先不提,你們先說說文官武將的考覈標準。”劉安沒有去提其他的,而是開口問道。
“主公,這文官的考覈標準比較多,我們先說簡單的武將標準。
如今武將是從什長開始的。
而想要成爲什長,那最低標準就是要入伍一年,並且要通過相應隊伍的考試。
至於什長之上的隊長,就是需要通過武舉考試。
這個的前提就是主公您又要放開一部分科舉名額,不過不是文武科舉名額,只是武考名額,就如銀行一樣,每年多招收五名軍隊之人。
之前隊長之上還沒有具體的名稱,但剛剛主公已經說了,叫做連長,那隊長想要升任連長就需要滿足戰功達到一百點或者是任職滿五年隊長之人!
連長再想要往上升遷的話,那就需要滿足戰功五百點或者任職連長八年。
在後邊就沒有了,不過完全可以複製之前的隊長升任連長、連長升任更高等級的條件,只要改動相應的數據就行。”
戲志才從袖口之中拿出一卷宣紙,開口將上面的內容說了出來。
劉安聽完之後,低頭沉思了一下,隨即開口道:“還算可以,不過要加上兩點,一個是考覈,考覈對方的軍事作戰能力,以及另一個就是要調查,調查其在任期間有沒有違法亂紀的行爲。
同時不管是其什長升任隊長、隊長升任連長、連長升任其他,都是要調動部隊,絕對不允許他們在同一個部隊一直呆着。
不要認爲主帥調動會影響士兵的默契度,我要求的部隊是令行禁止,是如臂使指的那種。”
“喏!”
戲志才聽了劉安的話後,又是拿起毛筆迅速在宣紙上書寫了一番。
劉安又是將目光看向了郭嘉,開口道:“行了武將的事情,你們再去琢磨一下,然後再拿給我看,你說說文官的考覈標準吧!”
“喏!”
郭嘉先是拱了拱手,這才開口道:“主公,您設定的政治體系分爲吏部、戶部、禮部、商部、刑部、工部以及最後一個衛生部,也許後面還有其他的部門,那也是以後的事情。
我與志才認爲吏部的考覈標準那就是考覈百官,不管是文武官員,其想要升職,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要每年找到其與之相對應品階的官員的違法犯罪證據。
這個不能是風聞奏事,而是確切證據,只要你提供出了證據,那麼你就能夠升官,如果提供不出來,那麼你只能每年都要調配一次,還要面臨瀆職的危險。
因爲只要是你所任職過的地方官員,與你品階相同的,你沒有查出來,那麼你就是瀆職,懲罰至少要滿門抄斬或者是沒收其家產,畢竟作惡不分主次,只要是作惡之人皆可殺!”
劉安聽了郭嘉這話後,不由的一愣,他這實在是沒有想到郭嘉竟然這麼大的殺性,同時也沒有想到郭嘉竟然對官員這般的狠。
郭嘉這番政策是什麼?
那是終身制的啊!
只要是你管轄過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是其官員在你任職期間曾經有過錯誤,那麼你這一輩子就和對方綁定了。
他要是在你任職期間犯錯,你沒有查證出來,以後被其他人查證出來了,那麼你就是瀆職,將要面臨的那就是滿門抄斬或者是沒收全部家產。
可以說,這麼一番操作之後,所有的官員都要提防吏部官員,同時吏部官員也要死死的盯着其他官員了。
畢竟你的前途不是掌控在任何人手中,就在你自己手中。
你想上位,那麼你就要收拾其他官員,你想安穩的發展,你就要將盯死你所任職過的地方的所有官員。
要不然,你不收拾他們,他們被別人收拾了,那你就完了。
這一招完全就是絕戶計啊!
畢竟沒有人能夠完全串聯整個吏部,畢竟任何人都想要往上爬。
劉安雖然驚異郭嘉的殺性,但對於這番提議卻是極爲贊成的,畢竟如今又不是現代,講究個人權。
如今這個年代,只有皇權,人權,那是什麼。
因此,劉安愣神了剎那,就是點了點頭,開口道:“奉孝此計甚妙,繼續說下去!”
“主公,這吏部有着如此的標準,那麼其中定然會有各種算計,因此這就需要刑部,其考覈標準就是每一品都要審理出相應的冤假錯案數量。”
郭嘉聽了劉安的吩咐後,繼續說道。
劉安對於郭嘉的這番安排也很清楚,這就是對於吏部的一個牽制,對那些大勢力的牽制,畢竟冤假錯案基本上都是發生在黨爭又或者是勢力不對等的情況下。
不過劉安對於郭嘉的這一條並沒有太過於滿意,但也沒有說什麼,繼續點了點頭,示意郭嘉繼續。
“工部的升遷考覈則是合格率以及創新。
合格率每年能夠達到九成九的,或者是可以創造出新型有用之物的,可以升級。”郭嘉語氣有些低沉的說道。
劉安對於郭嘉的語氣低沉並沒有感到意外,畢竟郭嘉這般的聰明人,在劉安將蒲牢安排在了工部之時,就能明白,這工部那是工匠的工部,可不是什麼讀書人的工部!
對於一直讀聖賢書的郭嘉來說,這就是一個打擊。
劉安雖然明白其中的原因,但劉安可不會去安慰對方。
知道歷史的劉安,對於儒家那一套可是相當看不慣的。
哪怕劉安明白如今大漢的儒家還不是後世的儒家。
畢竟未雨綢繆一些總比亡羊補牢來的靠譜。
而這就體現出了船小好調頭的好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