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地星故事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世紀陽光字數:3174更新時間:24/06/28 18:15:07
瑪加東部,座落於印迦洋的一座島嶼,草木依然茂盛,牛羊成羣,雞鳴狗叫,一派鄉村熱鬧景象。
幾天前,居住在這裏無數歲月的幾萬人口,在政府的引導下,給予了優厚了政策補貼,全部提前遷移到了瑪加南部,一處早已搭建好的板房區。
此地離正在修建的F洲聯盟大社區不遠,一旦房屋建好,他們將成爲第一批入住的社區居民。
整座島嶼,除了飼養的所有動物不得帶走,其它物品能夠攜帶的,都由地星總署派出大型貨碟負責運輸。
居民的各類損失,各種補貼,全部由地星總署買單,瑪加政府只是出面協調安置工作。
這一天,早已候命的一架特殊貨碟,在2架戰碟的護送下,抵達該島嶼一處小廣場。
等到艙門打開,貨碟工作人員駕駛2臺高能叉車,將一個個合金籠子搬出,頓時響起一片混合吼叫聲音。
籠子中關着的,是從帝國運來的各類幼獸,全部屬於爬行動物,沒有一隻鳥類。
這些爬行動物外形大多古怪,與地星各類動物差異明顯。
稀奇古怪,難以形容。
其中,有首尾皆生一隻頭顱、全身銀鱗的四足怪獸;
有前生雙足、後生單足的長頸黑皮獸;有後雙肢粗壯、尖牙利齒的灰色類龍怪獸;
有滿身金白相間毛髮、頭生尖角、背生肉翅的短距飛虎獸,等等。
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體形下肢強健,腳趾鋒利,腳掌覆鱗,異常兇猛,吼聲震耳。
行爲上也有一些共通之處,奔跑速度極快,跳躍高度與長度大幅提升,吼叫聲音具有穿透性,普通人類難以忍受。
它們並非兀布爾星球原生物種,全部來自異獸橫行的摩K重力星球。
此次運載到太陽系進行本地培育的爬行動物品種,都是食用價值相對較高,飼養比較方便的精選幼獸,共計12類500多隻,基本是雌雄搭配,便於繁衍擴張。
脫離了強橫的重力環境,它們的生長與繁殖速度驚人,只要給予充足的食物,就能很快達到食用條件,是進化人類的最佳高能量食品之一。
這些肉食性動物食量很大,養殖成本不低,只有依靠循環經濟,才能產生巨大利益。
之所以沒有攜帶鳥類進行本地培育,主要擔心無法控制行動範圍,給地星本地自然界造成災難性連鎖反應,損壞現有已經非常脆弱的生態鏈。
這些幼獸雖小,攻擊性很強,一經放出,猶如餓虎撲食,迅速竄向四周空無一人的民宅,見到飼養的豬羊等動物,一口就咬斷了脖頸,大吃特吃起來。
待到這些兇猛的異獸全部奔出,工作人員在士兵的警戒下,控制10來個機器人,開始在小廣場四周,大樓外圍圍牆上佈置高壓電網,防止異獸的襲擊。
他們將在這裏長住,管理和飼養這些異獸,以便供應帝國遠行者所需,同時部分出售給地星居民。
這片島嶼上,現有大約十幾萬頭不同種類的本土飼養動物,能夠爲這些精選幼獸,提供一年以上的食物。
一隻同樣重量的異獸,飼養半年可達到出售標準。
這個時候,它已經吃掉了至少100只與它等重的家養動物,這還不包括人工成本、土地建築等開支。
總體算下來,如果等到這些異獸成年後售賣,同等重量的價格,至少是地星本土肉類的1000倍以上。
想要享受這樣的美味,基本上屬於奢侈消費了。
……
幾天前,也是在這座島嶼上,原來開辦的2處海水養殖場,開展了魚類飼養活動。
一處投放了兀布爾星球海洋著名的龍魚等海產魚類,由於鹽度、溫度、水質等不同,或者是其它原因,總之很不適應,相繼死掉。
另一處,則投放了來自摩K重力星球的5個名貴品種,共計2000尾左右,卻什麼問題都沒發生。
這些異星魚類,生存能力非常強大,將地星海洋的飼養魚類,當成了美味佳餚,吃得哪叫一個痛快。
等這些魚類大批量繁殖生長,必將造福地星,滿足本土人類異星口味的同時,帶來滾滾財富。
……
這段時間,遠離人類居住區的蘭島上,出了一件驚天新聞。
地星總署外星環境專家、生態學家、遺傳專家等,會同有關學者,共同對北極地區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探測行動。
藉助深水機器人,在蘭島極北地區,-50℃的終年冰層之下,發現了一處100米厚度的冰層,靜靜躺着一具龐大的恐龍屍體。
這個意外發現,足夠轟動全星。
地星生物學家齊聚一堂,根據機器人提供的清晰圖像,很快斷定,正是影視大片中描述的遠古恐龍種羣。
肉食霸主——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Rex),俗稱霸王龍。
圖像分析儀給出的數據顯示,這頭霸王龍體長約12米,頭高近5米,體重約10噸。
看其形態,似乎在仰天嘶吼,發出不甘的咆哮,抗爭命運的不公。
外星與地星專家們經過研究,得出驚人結論,這頭霸王龍很可能是一頭母龍,也許正處於排卵期。
這個驚天消息,由地星空網進行報道,各國新聞頻道紛紛轉播,一時之間,全星再次掀起了塵封已久的恐龍熱潮。
地星往事被重新挖掘,成爲各大網站的頭條爆料。
統治了地星大約8000萬年(1.44億年前---6500萬年前)的恐龍族羣,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爲地星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永久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
根據地質科考資料,地星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
中生代的地層中,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
然而,緊挨着的新生代地層中,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延續至今的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懸殊,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最小的蜂鳥可能不到10釐米。
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兇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霸王龍是恐龍王者,生性兇猛,力量強大,所向無敵。它們生存於白堊紀末期,分佈於北M洲,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地星空網上,當時參與科學考察的一位地星生物學家,被邀請講述地星恐龍的生滅故事。
於是,這位科學家們開始爲網民描繪6500萬年前那壯烈的一幕。
有一天,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刺眼的白光,穿透雲層直奔地星。
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頭撞進大海,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
海水被迅速氣化,蒸氣向高空噴射達數萬米,隨即掀起的海嘯高達5公里,以極快的速度擴散。
沖天大水,驚濤駭浪,橫掃着陸地上的一切,洶涌的巨浪席捲地星表面。
大地暗無天日,氣溫驟降,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泥石流將一切遇上的物種卷走埋葬。
隕石撞擊地星產生了鋪天蓋地灰塵,極地雪融化,植物毀滅了,火山灰充滿了天空。
地星樂園中,無憂無慮盡情追逐的恐龍,遭受了族羣大災難。
其後的數年時光裏,天空依然塵煙翻滾,烏雲密佈,地星因終年不見陽光而進入長期低溫。
此時,這頭正處於排卵期的霸王母龍,爲了保護自己的龍蛋,忍受着灰塵與缺氧,沒命狂奔向蘭島。
一頭扎進了極度寒冷的深水中,成爲了一塊億萬年不化的龍王冰雕。
蒼茫大地,一時間沉寂無聲,生物史上的一個時代結束了。
故事具有殘酷的美,大勢的悲,無盡的傷。
專家的話語,冷硬無情,將殘酷的事實,與人類進化綁定在一起。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那一次撞擊,如果沒有恐龍的滅絕,也許現在,整個地星還處於恐龍的魔爪之下。
請問觀衆朋友們,你們想要這樣的結果嗎?
這是現實,或許大家接受不了恐龍族羣的消逝。
但是,部分恐龍大家族成員,通過進化或者堅忍,最終活了下來,成爲戰勝自然災害的勝利者。
達爾文說得沒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就是自然法則。”
專家一語雙關地道:
“恐龍族羣統治了地星生物圈8000萬年,最終族羣中最強大種類,反而在外力的干預下灰飛煙滅,這是無邊星空的宇宙法則。”
“恐龍中的勇士固然強大,能夠經受考驗的強大,才會笑到最後,地星恐龍的故事就是明證!”
……
對於專家的題外之音,人們莫衷一是,嗤之以鼻有之,置之不理者有之,深受鼓舞者有之。
世俗的人,世俗的心,世俗的選擇,一切皆源自於心,一切服從於命運。
苦與樂,成與敗,功與過,過去、現在、未來,都在時間與空間的交織裏產生,永恆宇宙會給出答案。
如果沒有答案,歷史會進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