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王上慢點,等等大秦!(求首訂!)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黑茶芝士字數:2975更新時間:24/07/02 09:40:50
    這一次,嬴成蟜真的震驚了。

    因爲大秦從一統天下建立秦朝到二世而亡確實僅僅只有十四餘年的國祚!

    但,就連項梁等故六國權貴在造反之初都沒想過要滅秦,只是希望可以復辟故國而已。

    偌大帝國崩潰的讓人猝不及防,其虛弱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可是現在大秦才剛剛邁出一統天下的第一步,剛剛滅亡了第一個國家。

    呂不韋憑什麼敢下如此論斷!

    難道,呂不韋也是穿越者老鄉?!

    嬴成蟜當即發問:

    “呂相何出此言?!”

    呂不韋眼中也現出震驚之色。

    ‘大秦將亡’這個詞能觸動所有大秦當權者的神經。

    呂不韋想過嬴成蟜會嗤嘲大笑,嘲諷呂不韋荒謬的論斷。

    呂不韋也想過嬴成蟜會勃然大怒,質問呂不韋爲何要詛咒大秦。

    呂不韋甚至想過嬴成蟜直接給他一頓老拳,然後拉着他去見嬴政。

    但呂不韋獨獨沒想過嬴成蟜的態度竟然如此的嚴肅與迫切!

    就好像……嬴成蟜早就覺得大秦滅亡之日不遠一般!

    呂不韋不禁發問:“長安君心中也有過這般猜想?”

    嬴成蟜默然不語。

    他心中有過的不是猜想,而是歷史!

    見嬴成蟜不願回答,呂不韋也不強求,只是輕聲一嘆:

    “長安君攻韓之際,本相將本相所思仔仔細細的教給王上,以求王上速召長安君回國,給韓國留下一郡之地以休養生息。”

    “可王上侵吞天下之意幾乎無法遮掩,本相根本無法說服王上改換心意。”

    嬴成蟜笑道:“一統紛亂之天下,重建華夏之新朝。”

    “此等殊榮,誰能拒絕?”

    呂不韋搖了搖頭:“殊榮可以留給後世子孫,身爲君王,緊要之事乃是延續社稷。”

    “商君的弱民之術讓黔首不得不投身軍伍以求吃口飽飯。”

    “軍功爵制讓大秦銳士勇冠天下。”

    “戰爭給所有秦人以改變命運的機會,讓大秦上下一心、奮勇爭先。”

    呂不韋加重了語氣:“可若是大秦一統天下了,敵國何在?戰爭從何而起?”

    “沒有戰爭,我大秦上下又該從何處獲得軍功與爵位?”

    “黔首們再無過上好日子的機會,權貴也再無擢升之機。”

    “他們心中的怨氣不能灑向戰場上的敵人,便只能灑向大秦。”

    “屆時,社稷危矣!”

    呂不韋說的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大秦左手施展弱民之術,通過種種措施讓黔首們維持在餓不死但也吃不飽的臨界點。

    哪怕只是爲了能吃飽飯,黔首們也不得不主動走向戰場。

    大秦右手施展軍功爵之術,以明確的待遇區分各個階層,讓每個階層都顯得涇渭分明,每個階層都比前一個階層過的肉眼可見的更好。

    出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黔首們又被引導着去斬殺更多的敵人。

    再配合各種細緻的手段,大秦像一架精密的戰車般滾滾向前。

    可若是沒了敵人呢?

    軍功爵制失靈,大秦官員的晉升與拔擢必將出現問題。

    黔首們更是將終生淪於困苦之中,略加煽動就能跟着造反。

    彼時的大秦將會如何,呂不韋簡直不敢多想!

    嬴成蟜搖了搖頭:“敵國何其之多也!”

    “與六國之戰不過是我華夏內戰,待我大秦一統,我大秦自當北逐草原,南吞百越。”

    呂不韋面露嗤嘲:“草原與百越之所以不是我華夏之地,便是因其土地不適宜耕種。”

    “若我大秦一統天下之後繼續對外征戰,如何封賞?”

    “將草原與百越之地封賞給將士們嗎?”

    “那究竟是封賞還是移民充邊?”

    “將士們果真會爲了那貧瘠之地而悍不畏死嗎?”

    “且若大秦一統天下之後依舊要連年大戰,致使生靈塗炭,那這一統要之何用!”

    嬴成蟜反問:“但呂相之行事卻不像抗拒侵吞天下之意。”

    “呂相自任我大秦相邦以來,我大秦增置三郡之地。”

    “若我大秦日後果真一統天下,呂相當有奠基之功。”

    呂不韋耐心解釋:“本相從不抗拒侵吞天下。”

    “本相之意,在於大秦絕對不能太早的侵吞天下。”

    “在吞併諸國之前大秦必須率先完成內部改革,以新的治國之術取代商君之術。”

    “待新的治國之術貫徹上下,即便未來我大秦不再連年大戰,我大秦依舊可以有條不紊的運轉。”

    “本相同樣不抗拒征戰與軍功爵制。”

    “在新的治國之術貫徹落實之前,大秦依舊需要依靠軍功爵制來維持戰意,應對諸國之爭。”

    嬴成蟜瞭然:“《呂氏春秋》便是呂相爲大秦尋找的方向?”

    呂不韋笑而頷首:“然也。”

    “本相以道家思想爲基石,以無爲而治爲方向,以周禮之度定人之價值,兼墨家之公平、名家之思辨、法家之治國、兵家之權謀、農家之地利撰《呂氏春秋》。”

    “此書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當爲治國良策,更可爲治天下之良策!”

    說起自己的思想,呂不韋越說越激動:“本相意欲花費十年時間,以本相的思想逐漸替換商君的思想。”

    “自上而下的廢除弱民之法,逐漸放鬆秦律,讓大秦黔首的生活比之諸國都更爲優渥,讓他們因自己是秦人而自豪。”

    “再於軍功爵之外另闢一途,令君主可以課羣臣之能,按能力與功勞爲羣臣分派職位。”

    “同時讓大秦上下形成忠孝仁義之風。”

    “讓我大秦將士不再只爲個人富貴而戰,而是爲我大秦而戰,爲王上而戰!”

    嬴成蟜一直沒有插嘴,靜靜聆聽着呂不韋的講述。

    嬴成蟜必須要承認,呂不韋的思想是有可取之處的。

    就如那忠孝仁義之說,後世千載王朝無數英豪都證明了這確實是非常有效的馭民之術。

    但可惜,嬴成蟜並不認爲這套思想適合現在的大秦。

    半晌過後,呂不韋終於收斂分享欲,期待的看向嬴成蟜:“長安君以爲,本相之思可令大秦萬世否?”

    嬴成蟜看着呂不韋的雙眼發問:“申不害之術可是治國良術?”

    “韓國如今安在?”

    呂不韋眼中的希冀凝固了。

    申不害之術優秀嗎?

    非常優秀!

    呂不韋的不少馭臣之術都是學自申不害。

    但韓國今安在?

    當申不害和韓昭侯相繼離世,失去了強有力的領導者的韓國反而被申不害之術所困,日漸衰退,最終被秦所吞併。

    呂不韋沒想到嬴成蟜沒有從理論角度入手,而是從執行角度入手,全盤否決了他的思想!

    嬴成蟜再問:“呂相焉知呂相不會如那申不害一般英年早逝?”

    “我大秦不會步韓國之後塵?”

    呂不韋輕聲一嘆:“本相不知。”

    嬴成蟜淡聲道:“所以本君支持王兄的想法。”

    “若我大秦此朝有能力侵吞六國,那就於王兄一朝一統天下!”

    “至於後來事,自當後來解。”

    “若後代有才幹,我朝留下的問題他們自然可解。”

    “若後代無才幹,我朝先行改革,弱化軍伍,很可能會讓大秦成爲下一個韓國!”

    嬴成蟜的問題直接而尖銳。

    呂不韋一時間無言以對。

    嬴成蟜聲音轉而肅然:“呂相之意,本君已知。”

    “本君拒絕遊說王兄。”

    “本君也拒絕與趙國聯姻。”

    “若果真需要本君聯姻,由王兄親自來與本君分說!”

    話落,嬴成蟜端起了案几上的酒爵。

    呂不韋輕聲一嘆:“是本相眼拙,未能看到長安君之才。”

    “本相以改一字賞千金廣邀天下賢才共撰《呂氏春秋》,卻不知真正的大賢就在本相身邊。”

    “本相此來攜有新修的《呂氏春秋》全卷,不知長安君可願受之?”

    嬴成蟜拱手一禮:“謝呂相贈書。”

    呂不韋露出了些許笑容:“望長安君有暇時便讀上一讀。”

    “其間諸多思想許是與長安君之思相悖,但旁徵博引之下或也能有所裨益。”

    “本相只希望長安君在看到大秦內部的問題後能夠直言勸諫王上。”

    呂不韋誠懇的叮囑:“請王上慢一點,等等大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