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十八道金牌召項燕!楚王啓他賣國求榮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黑茶芝士字數:3497更新時間:24/06/28 18:12:06
    “前進!!!”

    “奪城!殺了那鳥權貴!”

    吶喊聲陡然響徹闔閭城。

    三千名齊軍勇士扛起巨盾,腳步整齊的向前進發。

    而在三千齊軍勇士身後,五千名詔安軍肩扛扁擔、挑着兩擔黃土,緊緊跟隨在盾陣之後前進。

    一面面盾牌如魚鱗般層疊而起,爲秦齊聯軍擋住了自闔閭城拋射而下的弩矢,也讓秦齊聯軍得以在僅傷三人的微薄戰損下抵近闔閭城塹壕。

    詔安軍趕忙將扁擔裏的黃土傾倒而下,而後在齊軍勇士的保護下再次後撤。

    若是將視角擡高,秦齊聯軍就如同一支支螞蟻般,正在堅定卻緩慢的運輸砂礫,試圖填滿闔閭城外的深深凹痕。

    田軫見狀咂舌道:“此城,甚堅也!”

    “僅僅憑藉城外塹壕,便足以阻擋我軍月餘時間啊!”

    用土填出一條可供通行的道路並不艱難。

    但在這種規模的攻城戰中,僅僅只有一條可供通行的道路絕對是取死之道。

    嬴成蟜如果想要直面城牆,至少也要將所有戰略路線上的塹壕全部填滿,並將主戰場周邊的塹壕全部填滿!

    即便秦齊聯軍擁兵二十萬,想要完成這項大工程又需要多長時間?

    嬴成蟜看向闔閭城的目光頗爲冷冽:“莫說月餘時間,便是數月時間,我軍也等的起。”

    “我軍的目的本就不是攻破闔閭城,而是給予楚國君臣以愈發嚴峻的戰略威脅,不斷收緊勒在楚國君臣脖頸之上的繩索。”

    “以此逼迫楚上柱國不得不撤軍回援。”

    “只要楚上柱國所部撤回淮河以南,便是我軍的勝利!”

    田軫恍然,拍了拍自己的額頭:“倒是末將本末倒置了。”

    “有左相方纔的離間之言,闔閭城內現在必定已是一片混亂。”

    “再加上我軍不斷填平塹壕,不斷威脅闔閭城城牆,我軍定能竟功!”

    田軫看向嬴成蟜的雙眼近乎冒着小星星,拱手一禮:“左相,大才!”

    面對田軫的誇讚,嬴成蟜卻笑不出來。

    此戰何時能勝,完全要看項燕什麼時候扛不住楚王啓的壓力,選擇退軍。

    但嬴成蟜不喜歡這種戰局掌握在敵軍手中的感受。

    很不喜歡!

    沉吟半晌後,嬴成蟜突然看向蘇角:“蘇角,可還記得昔年本事否?”

    蘇角心中一動,策馬上前:“主帥但有所需,末將必定竟功!”

    ——

    七日後。

    下邳城。

    手握一卷新鮮的王令,項燕沒有將其拆開,只是眸光陰沉的看着王令上的封泥。

    事實上,無須拆開這卷王令,項燕並楚軍中的所有將領都知道這卷王令裏寫了什麼。

    鬥戰、景禮、昭願等將領紛紛開口勸說:“上柱國,不能再等了,擇機突圍吧!”

    “是啊,我軍繼續於此堅守,確實可能會獲得一場大勝,但這場大勝的代價卻是國都淪陷啊!”

    “而今秦長安君已經率軍二十萬強攻闔閭城,萬一闔閭城淪陷,我軍便是大勝,也是大敗!”

    “上柱國,撤軍吧!”

    幾乎所有將領都在勸說項燕突圍撤軍。

    因爲每一名將領都收到了族中傳訊,也很清楚闔閭城在面對着怎樣的危局。

    萬一闔閭城淪陷、吳越地失守,即便他們真的在下邳城獲得了勝利,又能如何?

    更重要的是,他們真的能在下邳城獲得勝利嗎!

    屈桓在項燕面前焦躁的來回踱步,而後忍不住發問:“上柱國,您究竟意欲何爲?”

    “大王已經連發十八道王令,道道都是催促我軍回援闔閭城!”

    “上柱國爲何時至今日仍不動身?”

    “難道上柱國果真要坐視我大楚亡國乎!”

    確實有些驕悍之將會喊着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而後不聽王令、恣意妄爲。

    但面對十八道退軍命令還無動於衷的,古往今來也只有項燕一人!

    就連嬴成蟜見了都得直呼內行,魏繚看了都會突然發現嬴成蟜其實還是挺聽話的。

    屈桓不能理解,爲什麼項燕會如此決絕的不遵王令!

    面對衆將質問,項燕擡眸發問:“吳越地,是楚地嗎?”

    面對項燕這突然岔出十萬八千裏的問題,屈桓微微皺眉:“上柱國此言何意?”

    “雖然吳越地原屬吳國、越國,但今日,吳越地卻是我大楚的根本。”

    “如何能不算楚地?”

    項燕沉聲道:“我大楚原本地處天下西南,雄踞丹陽周邊的楚地。”

    “那丹陽才是我大楚最該爭取的祖地!”

    “只是我大楚現下困頓,方纔被困於地處東南的吳越地。”

    “然,既然諸位袍澤會以爲吳越地是我大楚根本、意欲死守,又爲何不能認爲魯地是我大楚根本?”

    屈桓心中升騰起一個可怕的念頭,不敢置信的發問:“上柱國的意思是說……”

    項燕加重聲音道:“既然秦齊聯軍意欲奪吳越地,那我大楚就與秦齊二國換換家!”

    “魯地地勢平坦、良田衆多、開墾已久,鄉里之間更是多青壯,實乃膏腴之地。”

    “若能以吳越地換魯地,則我大楚即便疆域不增,國力卻也可暴漲!”

    “於我大楚而言,有利無害!”

    面對項燕的話語,衆將無言以對,心中甚至升騰起了幾分衝動。

    吳越地是什麼好地方嗎?

    在魏晉以後,吳越地確實是非常優秀的地盤。

    但在戰國末期,吳越地卻只是荒涼而貧瘠的邊陲之地而已!

    反觀魯地?

    商朝時期,奄國便於此繁衍生息、開墾土地。

    周武王滅奄國後,周公旦之子伯禽於此建立魯國,精心耕作。

    時至今日,魯地早已經過了千餘年的整治,乃是上佳的膏腴之地。

    若是用吳越地換魯地,楚國絕對不虧!

    屈桓無法反駁項燕,心中的認知卻依舊驅動屈桓搖頭:“我大楚終究於吳越地深耕許久。”

    “如何能輕舍之?”

    項燕駁斥道:“我大楚於吳越地深耕許久,秦國於秦地耕耘更久。”

    “然,去歲秦國危難之際,秦王卻果斷命令都城子民遷向西南,並做好了遊往楚地的準備。”

    “秦王都能不吝秦地以求勝,我大楚爲何不能舍吳越地而壯大?!”

    項燕原本也和屈桓一樣,始終將楚國現有的疆域視作根本,不敢輕動。

    但去年嬴政決絕的操作卻驚醒了項燕。

    老家若是有可能守不住了,除卻死守之外還有一種破局之策。

    換家!

    換個更好的家!

    頓了頓,項燕的聲音轉而溫和:“不過本將雖然做出了對換疆域的心理準備,但這卻只是最壞的結果。”

    “闔閭城,極堅也!”

    “大王麾下更有五萬兵馬戍守闔閭城,便是五十萬大軍也需要一段時間方纔能攻的下。”

    “今秦長安君領兵二十萬攻闔閭城,本將以爲至少也需要半年時間才能破城。”

    “而這半年時間足夠我軍拖垮齊軍的士氣、坐視齊軍亂象叢生,從而一擊破敵!”

    “待我軍攻破秦上將軍翦所部後,自可揮師南下,再殲秦長安君所部,奪回吳越地!”

    項燕長身而起,火熱的目光看向每一名將領:“經此一戰,我大楚便可擺脫疲敝之困!”

    “而在座諸位不止能成爲我大楚的功臣,更能得享大片膏腴食邑!”

    不少將領徹底心動了!

    只要能換家成功,楚國就是賺的。

    如果在奪下魯地之後還能保住吳越地,那楚國絕對大賺特賺!

    屈桓卻是豁然扭頭,怒視項燕:“上柱國此舉,乃是以大王做餌!”

    “上柱國拒不回援、坐視秦長安君率大軍南下,是不是早就有了以大王和闔閭城消耗、牽扯秦軍的想法?”

    “此可是人臣之道乎?”

    楚國確實經常換楚王。

    楚國權貴對楚王也確實沒什麼尊重。

    但楚國的君臣遊戲自有規則在。

    項燕此舉,太壞規矩了!

    項燕坦然道:“大王慣愛垂釣,想來大王也能明白本將心意。”

    “若此戰能勝,則大王也能開疆擴土、竟不世之功,無愧先祖!”

    屈桓上前一步,沉聲迫問:“上柱國可曾想過,秦長安君絕非尋常將領。”

    “闔閭城或許能擋得住其他將領半年之久,但在秦長安君的兵鋒之下卻或許只需數月便會告破!”

    “若是闔閭城破、大王戰死,又該如何!”

    項燕平靜的說:“那便是祝融不佑大王。”

    “我等自當共推有爲之士爲王!”

    屈桓身形搖晃着後退一步。

    通了!

    都通了!

    難怪項燕毫不在意違抗王令的代價,更不在意此戰結束之後會面臨怎樣的懲處。

    原來是因爲項燕早就做好了再換個楚王的打算!

    衙署內,一名名將領的目光不由得看向熊留。

    如果說他們還能推舉誰爲楚王的話,那熊留便是他們的第一、也是唯一選擇!

    迎着一雙雙各色的目光,熊留起身,拱手一禮,正聲開口:“今王不止曾爲秦國相邦,更是在登基之前沒有踏入過我大楚一步!”

    “今王登基之後便迫不及待的發起對齊戰爭,令得我大楚淪入如此困局,若非上柱國並諸位將軍悍勇,我大楚恐已亡國!”

    “今王果真心向我大楚嗎?”

    “本君已年邁,本無意於大位。”

    “然,本君卻不能坐視身在大楚心在秦之賊子爲我大楚的王!”

    “若祝融果真不佑今王,則本君支持上柱國,再推新王!”

    熊留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廢話。

    旁人不知道此戰爲何會發展如斯,在場所有將領卻都一清二楚。

    但熊留的這番廢話卻爲他佔據了大義名分。

    不是熊留有心篡位,實在是他楚王啓賣國求榮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