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高個子竟是我自己!賭上大秦的未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黑茶芝士字數:3506更新時間:24/06/28 18:12:06
    不少朝臣都認同頷首:

    “不錯,長安君去歲率疲兵北上,大破燕國十萬大軍,陣斬燕國相邦將渠,燕王必對長安君心有忌憚,若長安君鎮守東北,燕王喜除非發兵二十萬以上,否則恐無膽南下。”

    “若是果真能由長安君鎮守東北,則我大秦只需要付出數萬兵力就能懾燕國不敢發兵,大大緩解壓力。”

    “臣附議!”

    嬴成蟜也躍躍欲試的上前拱手:

    “臣弟請戰!”

    一個很離譜的事實是,雖然原本歷史上的燕王喜對燕丹看起來一副爹不親孃不愛、隨隨便便就會把燕丹扔去別國做質子、分分鐘就想廢太子的態度。

    但在燕國末期,燕王喜卻又將燕國軍權交付給了燕丹,讓燕丹成了燕國最後一代大將!

    雖然嬴成蟜已經大幅擾亂了時間線,但以燕國的國力和燕王喜的性子,難有大將會願意投奔燕國。

    也就是說,此戰燕國的主帥很可能就是燕丹!

    嬴成蟜自問難以對抗李牧、王翦這等當世大將,但他還打不過個燕丹?

    公仇私怨,一戰可定!

    然而嬴政卻肅聲回絕:“不可!”

    嬴成蟜愕然發問:“爲何不可?”

    “臣弟此戰必定不會不遵朝廷命令,私自率兵借道齊國以北上伐燕。”

    “更不會身先士卒,殺敵陷陣。”

    “王兄爲何不允臣弟出征!”

    一衆朝臣不由得嘴角微微抽搐。

    必定不會?

    如果真不會的話,你爲何在還沒掛帥之前就已經盤算好了伐燕的路線!

    你說你會遵令行事?

    宮門外的大黃狗聽了都直搖頭!

    嬴政也噎住了。

    伱如此言說,寡人如何能放心啊!

    但考慮到此戰的嚴峻程度,嬴政還是沉聲道:“陳城距離鄢城近一千三百裏,便是傳令兵沿途換馬亦需四、五日方纔能往返一次。”

    “若楚上柱國所部繼續沿漢水逆流而上,甚至是轉進巫山,則傳訊會愈加艱難。”

    “上將軍翦以弱勢兵力於東南方向抵抗楚軍已是不易,再難縱跨千餘里去攔截上柱國燕所部。”

    “故而寡人意欲遣弟領兵南下,應戰楚上柱國所部!”

    蒙武若有所思的認同頷首:“王上英明!”

    “鄢城戰場比之東北防線更加重要,也更需要長安君之能!”

    如果讓王翦兼顧鄢城戰況,王翦就需要在對戰屈桓的同時指揮鄢陵戰場。

    王翦要在看到鄢陵軍報時預判兩天後的戰況和項燕在兩天後的應對策略並做出指揮,在四天之後才能真切看到項燕對自己戰術的應對措施和自己戰術的執行效果。

    這還只是最理想的情況。

    如果天降大雨大雪,傳令兵行進必定緩慢,軍報的傳遞時間必定會進一步拉大。

    且項燕也不可能坐視不理,項燕很可能會派遣斥候截殺傳令兵,讓軍報無法成功傳達。

    誠然,王翦之能優於項燕。

    但在頂着按天計算的延遲,時不時還會面對丟包、掉幀、假消息等惡劣條件,王翦還能戰項燕而勝之嗎?

    誰都不敢保證!

    這個時候便需要一名本領過硬的將領頂上去。

    而曾經大敗楚軍的嬴成蟜就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嬴成蟜卻有些傻眼,趕忙舉薦:“臣弟以爲,蒙將軍更適合領兵往鄢城,對戰楚上柱國!”

    “蒙將軍乃是我大秦少有的善水戰之將。”

    “楚上柱國所部自漢水而上,此戰必定多水戰。”

    “合該由蒙將軍掛帥而戰!”

    蒙武沉默以待。

    身居高位的他不會主動請戰。

    但如果嬴政需要他,蒙武也會毫不猶豫的劍指項燕!

    然而嬴政卻搖了搖頭:“蒙將軍久與趙交戰,更熟悉趙軍。”

    “故而寡人意欲請蒙將軍戍於陽晉,一面提防燕國,一面靜待良機,隨時攻入趙國東側,與上將軍齮配合而戰!”

    “蒙將軍可願爲大秦出征否?”

    蒙武肅然拱手:“末將領命!”

    隨即蒙武笑着看向嬴成蟜:“本將更熟悉趙軍,長安君更熟悉楚軍。”

    “此番北上震懾燕國、合圍趙軍之事,便先由本將愧領了。”

    “願長安君武運昌隆!”

    嬴成蟜苦聲道:“本君前番固然戰楚上柱國而勝,但那是險勝!”

    “若再與楚上柱國對戰,本君着實不敢言必勝!”

    “本君以爲,還是……”

    自家人知自家事。

    嬴成蟜真切的認爲,上一次他之所以能夠戰項燕而勝之,其主要原因在於楚國內部派系之間的矛盾。

    項燕始終不能將楚國的兵力整合起來,反倒是給了嬴成蟜各個擊破、挑撥離間、借力打力的機會。

    即便如此,嬴成蟜也是依靠奇襲壽春城才險而又險的獲得了勝利。

    最近楚王負芻用讓渡利益的方法暫時穩住了楚國權貴。

    雖然此戰的項燕依舊算不上完全體項燕,但卻已比上一戰難打了太多!

    嬴成蟜沒把握穩勝項燕。

    大秦又不缺大將,這些硬仗交給大將們去打便是。

    天塌下來自有高個子頂着,何苦爲難他這個野路子出身的孩子啊!

    然而話到一半,嬴成蟜卻僵住了。

    在王翦、桓齮、楊端和、蒙武等將領已經出征的情況下,嬴成蟜還能舉薦誰?

    王賁?

    王翦已經掛帥了,嬴政不會允許王賁也獨領一軍,王賁自己更不可能同意獨領一軍!

    李信?

    那不是等着被項燕虐呢嗎!

    蒙恬?

    且不說巔峯時期的蒙恬有沒有與項燕對戰的能力,現在的蒙恬還沒去過沙場,還是個戰爭小萌新呢,嬴成蟜如何放心將這一戰交給他!

    一名名將領點算過去,嬴成蟜驚恐的發現,他竟無人可以舉薦!

    高個子竟是他自己!

    嬴政見狀面露笑容:“王弟着實過謙了。”

    “沙場之上,戰況百變。”

    “戰爭也不只是將領和士卒之間的博弈,更是國力、糧草和兩國君臣之間的博弈。”

    “誰人敢言必勝!”

    “王弟於戰慎重,這是好事,卻無須太過慎重。”

    “王弟可願爲寡人出征否?”

    嬴成蟜無奈一嘆。

    你都說是爲你出征了,我還能說什麼?

    嬴成蟜只得拱手:“臣弟,願爲大秦而戰!”

    嬴政暢快大笑:“甚善!”

    “王弟爲秦出征,則寡人無憂矣!”

    嬴成蟜卻笑不出來:“臣弟需要優勢兵力,方可阻楚上柱國!”

    嬴政聞言很是爲難,沉聲發問:“我大秦還能抽調出多少青壯?”

    熊啓拱手一禮:“若欲保持最基本的收成,則我大秦至多還能抽調出五萬兵力。”

    “若是只以老弱婦孺收割秋糧,則我大秦至多還能抽調出二十萬兵力。”

    頓了頓,熊啓誠懇的說:“這已是極限!”

    雖然熊啓早有二心,但在這種很多人都知道的消息上,熊啓卻沒有說謊。

    連年大戰早就讓關中地疲敝不堪。

    若非去歲新得了故魏這個人口密集區域、若非大秦對基層有着可怕的掌控度,大秦連十萬兵力都抽不出來!

    即便新得了故魏地,若大秦果真抽調二十萬兵力,那麼大秦境內除了官吏之外便也再看不見一名青壯!

    此舉無異於抽空了大秦的血!

    然而即便如此,當這二十萬兵力攤在四處戰場上時卻依舊顯得捉襟見肘。

    韓倉不禁拱手,試探着勸諫:“王上,不若以些許疆域與趙、楚二國求和。”

    “以此換取我大秦的休養生息,也以此削減我大秦需要防禦的方向?”

    韓倉的這句話是出於理性的考量。

    如果大秦真的抽調二十萬兵力出征,那麼大秦根本無法承擔此戰戰敗的後果!

    但人心和大勢卻不講理性,講的就是一股氣!

    嬴政肅聲開口:“棄土求和之事休要再提。”

    “另有萬名拱衛咸陽城的衛兵,亦盡數撥付前線!”

    包括嬴成蟜在內的所有朝臣將領齊齊驚聲而呼:“不可!”

    嬴成蟜更是不容拒絕的說:“於前線,萬餘兵馬無法左右大局。”

    “然於咸陽,萬名衛兵卻可以於關鍵時刻穩固後方。”

    “王兄休要再有如此想法!”

    “否則臣弟出征在外,心卻難安!”

    嬴政眉頭緊鎖的看着嬴成蟜:“若前線戰敗,則我大秦必遭重創。”

    “咸陽便是穩若泰山,又如何!”

    歷經兩個時辰,在多方拉扯、細細盤算之下,秦國君臣終於達成了一致。

    嬴政無奈又擔憂的看了嬴成蟜一眼,沉聲開口:

    “令!”

    “原定增援上將軍齮所部兵馬繼續北上增兵。”

    “擢將軍蒙武爲副將,歸於上將軍齮所部。”

    “原定增援上將軍翦所部的四萬兵馬歸入蒙武所部,令蒙武所部往陽晉戍衛。”

    “擢長安君爲帥,擢裨將軍楊虎爲副將,令長安君領兵二十萬南下,於南路攻楚!”

    大秦在各個戰場的兵力都處於劣勢。

    但算上已經戍衛於邊疆的軍隊,此戰大秦投放於四處戰場的總兵力高達五十七萬六千餘!

    毫不誇張的說,嬴政砸上了大秦的棺材本!

    正如嬴政所言那般,即便咸陽城穩若泰山,此戰若是大敗依舊會讓秦國驟然傾頹。

    戰後,大秦勢必要退守函谷關,休養生息十餘年以等待下一批青壯的成年。

    在這十餘年間,大秦隨時都可能會有亡國的危險!

    嬴政面向一衆朝臣將領拱手一禮,肅聲道:

    “此戰,只能勝,不能敗。”

    “萬望諸君用命!”

    所有臣子齊齊肅然拱手,轟然應諾:

    “臣必爲大秦效死!”

    “大秦必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