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人死了你知道抓藥了?趁他病要他命!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黑茶芝士字數:3590更新時間:24/06/28 18:12:06
    趙王偃目露嗤嘲:“劍指何方?”

    熊尋沉聲道:“秦國!”

    趙王偃好像聽到了天大的笑話一樣,放聲大笑:“劍指秦國?”

    “哈哈哈~”

    “寡人萬萬沒想到,竟會從別國君王口中聽到如此話語!”

    “寡人更是萬萬沒有想到,臨陣逃脫的蠻夷蟲豸竟會有膽量對秦國拔劍!”

    趙王偃在笑。

    笑的悲愴而憤怒!

    在寡人最龍精虎猛,趙、楚、魏等國國力最爲雄厚的時候,寡人屢屢主動發起合縱伐秦的號召。

    只要彼時的各國齊心協力,現下秦王政的墳頭草都已經三尺高了!

    可迴應寡人的是什麼?

    是怯懦!是畏懼!是苟且偷生!是姑息養賊!

    唯一一次成功的合縱伐秦,聯軍已經一路進抵距離咸陽城僅有六十裏的蕞地,只差臨門一腳就能踏破秦國都城。

    可結果呢?

    呂不韋只是放出消息要集中主力先破楚軍而已,楚軍竟然不告而逃!

    你哪怕在逃跑之前說一聲也行啊!

    四國聯軍一覺醒來,驚覺楚軍竟然已經跑了!

    全軍士氣崩塌、聯軍轟然瓦解!

    在趙王偃看來,第五次五國伐秦之戰不是敗在了秦國手裏,而是敗在了楚國手裏!

    結果現在,秦已滅韓亡魏,盡奪中原膏腴之地,疆域暴漲。

    寡人也已病入膏肓、時日無多。

    你楚國竟然派人來請我大趙發兵,劍指秦國!

    人死了你知道抓藥了?賊來了伱知道關門了?車翻了你知道訓馬了?

    早幹什麼去了!

    趙王偃毫不掩飾心中嗤嘲,鄙夷發問:“此番楚軍準備何時逃竄?”

    熊尋被說的面紅耳赤,但還是狀似平靜的拱手:“趙王誤我大楚深矣。”

    “我王悍勇果敢,有心壯我大楚、報秦楚血仇!”

    “此戰,我大楚必當奮勇爭先,絕不會再失信矣!”

    郭開也跟着附和:“王上,前番伐秦之戰落敗,其咎非是在楚考烈王,而在春申君。”

    “因伐秦之戰失利,春申君被楚考烈王厭棄,可見楚考烈王亦有心與秦決一死戰。”

    “今楚王登基,與秦決戰之心仍盛,當是喜事也!”

    郭開避重就輕的說着好話,但趙王偃卻很清楚個中緣由。

    楚考烈王真心想滅秦,甚至自請爲縱約長。

    春申君也是真心想滅秦,自請爲楚軍總指揮。

    但楚王和春申君對楚軍的掌控度太低了。

    春申君領着楚國諸貴族的私兵們打打順風仗還行,一聽說要打硬仗了,楚國各貴族必然拔腿就跑,春申君根本控制不住!

    說到底,楚國之所以在第五次五國伐秦中拖了聯軍後腿,其關鍵就在於楚王與楚國貴族之間的矛盾尚未解決。

    在不解決這個矛盾之前,指望楚軍搖旗吶喊或保家衛國還行,指望楚國擔任進攻秦國的主力?

    實屬癡心妄想!

    趙王偃臉上的嗤嘲之色依舊:“若是寡人所料不錯,楚王意欲於楚地推廣長安犁,然楚國百姓不願?”

    “楚王無力掌控百姓,亦不敢阻止百姓封鎖長安犁入境,故而有心挑起外戰,分散百姓的精力和兵力,以此爲庶民和僮僕爭取獲得長安犁的機會。”

    “待到此戰結束,勿論此戰是否伐秦功成,長安犁都能充盈於楚地。”

    “屆時楚王便可因勢利導,借勢倒逼楚國百姓順應民心,完成變革。”

    “寡人所言,對否?”

    熊尋聽得口乾舌燥。

    相較於楚王負芻給他的理由,趙王偃所說的理由聽起來似乎更接近真相!

    但對楚王負芻的忠心讓熊尋不願去懷疑楚王負芻,熊尋只能沉聲駁斥:“長安犁乃是太一賜予天下的至寶,我大楚豈會抗拒?”

    “今我大楚百姓已在鍛造長安犁用於耕種,我大楚君臣何故因此生隙?”

    “趙王所言,皆是無端之言!”

    “天下皆知暴秦橫行,先滅韓後滅魏,更破我大楚舊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我王深感不能令得暴秦繼續橫行,更有心報楚懷王之仇,故而興兵!”

    趙王偃卻只是笑了笑。

    同爲國君,趙王偃看待問題時站在與楚王負芻相同的高度。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麼聊齋!

    面對趙王偃的沉默,熊尋不知該如何是好,更不知該如何繼續遊說。

    便自懷中取出一枚竹筒,雙手奉上:“此乃我王與趙王之信。”

    “請趙王觀之!”

    熊尋這幅鴕鳥姿態讓趙王偃連嘲諷的興致都沒了,淡聲吩咐:“傳!”

    郭開趕忙自熊尋手中接過竹筒,細細覈對了封泥印信後方纔將其拆開,取出內藏縑帛雙手奉與趙王偃。

    接過縑帛,趙王偃認真閱覽着楚王負芻的親筆信。

    半晌過後,趙王偃將信件交給郭開,手指輕輕敲擊案几,陷入沉吟。

    郭開趕忙接過信件,迅速閱覽一遍後瞭然頷首:

    “楚王意欲與我大趙暗謀出兵。”

    “先徐徐增兵以惑秦國,後趁秦不備,南北齊攻,最終於關中合兵?”

    趙楚二國本欲增兵邊境以逼迫大秦抽調人力,導致糧食減產。

    嬴成蟜拿出長安犁,不止廢掉了趙楚二國此策,還更進一步對趙楚二國進行了反制。

    但長安犁只是可以減少耕種時對人力的需求,而不是不需要人力就能耕種了。

    現在楚王負芻便是建議趙楚二國再次加大烈度。

    我趙楚二國拼着今年不種地了,瘋狂爆兵威脅你秦國邊境。

    你秦國有底氣奉陪嗎!

    秦國的糧倉完全不能支撐秦國做出如此瘋狂之舉,否則都不需要趙楚二國出兵,秦國自己就先亂了。

    秦國只能隱忍,以防守姿態任由趙楚二國增兵。

    及至時機成熟,趙楚二國一同發兵,完全有機會打秦國一個出其不意!

    熊尋誠懇的說:“趙攻秦,只需兵出太行山。”

    “然我大楚攻秦,卻需要一路跨越故韓地,並飽受故魏地秦軍阻撓。”

    “我王願以牽扯秦國半數疆域、三成兵力爲憑,以證誠意!”

    郭開直接發問:“天下皆知,楚王無法掌控楚軍。”

    “秦國比之往昔卻愈強矣!”

    “此戰趙楚二軍所面臨的戰事將更加兇殘,戰損也必將更多。”

    “若楚軍折損過多,楚國百姓會否再次不辭而別?”

    “我大趙如何信楚國能夠如約出兵,如何信楚國不會於關鍵時刻撤軍?”

    即便郭開收了熊尋大筆錢財,郭開依舊問的毫不留情。

    因爲這是事關此番合縱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問題!

    現在可沒有魏國幫助趙國分擔火力了。

    萬一楚國再一次不辭而別,趙國必將承受秦國的迎頭痛擊!

    熊尋誠懇的說:“當今天下可抗暴秦者,唯楚、趙二國而已。”

    “若楚、趙不合而攻秦,則楚將亡矣!”

    “今之楚、趙,一如昔日三晉,理應互相臂助。”

    “便是我大楚百姓亦知一時之利短、萬世之利長啊!”

    趙王偃終於開口:“理,是這個理。”

    “然,若是所有人都能想明白道理,而後去做正確的事,秦早已亡矣!”

    熊尋當即就要繼續勸說。

    但趙王偃卻已直視熊尋:“楚王若是果真有意與我大趙合兵擊秦,可以。”

    “遣楚王嫡長子入我大趙爲質子。”

    熊尋連聲道:“還請趙王相信我大楚的誠意!”

    趙王偃淡聲道:“寡人曾勸說寡人相信楚國的誠意。”

    “然而楚國卻只給了寡人背叛!”

    “遣楚王嫡長子入我大趙爲質子,勿論此戰勝敗,只要楚國盡力而爲,我大趙自會奉還楚王嫡長子。”

    “若楚王不願,出兵之事休要再言。”

    見趙王偃態度堅決,熊尋無奈的說:“此事甚大,外臣需要上稟王上方才能定。”

    趙王偃看向郭開:“安排熊候奄去休息。”

    郭開趕忙拱手:“唯!”

    見趙王偃一句多餘的話都不願與自己說,熊尋只能無奈拱手:“外臣告退!”

    將熊尋轉交給趙國候者,令其護送熊尋重返郭府,郭開匆匆而回:“王上。”

    “我大趙果真要與楚國合兵擊秦?”

    趙王偃略略頷首:“秦國看似連戰連勝,卻已折損了諸多青壯。”

    “現下秦國可徵之兵看似更多了,士卒卻不精矣。”

    “秦國大興兵不能爲秦國提供更多的戰力,反倒是會讓秦國本就拮据的糧倉雪上加霜。”

    “反觀我大趙雖然於秦魏之戰中折損良多,卻未傷及根本。”

    “今歲,是難得的伐秦良機!”

    現在的秦國完全可以稱一句外強中乾。

    在昭昭武德之下,隱藏的是一副千瘡百孔、身受重傷的軀殼!

    秦國打下來的疆域還沒歸心,秦國收攏的青壯還沒接收訓練,秦國的糧倉空到能讓老鼠落淚。

    秦國最爲彪悍的老秦人還剩幾何?

    趁他病,要他命!

    若想削弱秦國,機會就在這幾年!

    郭開皺眉道:“但,若是楚國再次背盟,該當何如?”

    “觀楚王心性,實不似會在意嫡長子性命的君王。”

    趙王偃的笑容有些嗤嘲:“寡人本就沒對楚國寄予太多期望。”

    “寡人只求楚國此番能有三分血性,爲我大趙牽扯一番秦軍。”

    “如此,寡人便已心滿意足矣。”

    郭開輕聲一嘆,擔憂的看着趙王偃:“王上,您的身體……”

    趙王偃眼中的自信被不甘所取代。

    沉默許久後,趙王偃才艱難的開口:

    “今日起,戒酒!”

    郭開猶疑發問:“果真?”

    郭開記得,趙王偃上次說這話的時候還是上次。

    趙王偃篤定的說:“果真!”

    爲了能活到此戰結束,爲了能昂首挺胸的去面對列祖列宗,趙王偃豁出去了!

    郭開肅然拱手:“臣這就令樂將軍加快整飭國內亂象。”

    “竭力一戰!”

    短短一句話,便註定了諸多權貴必將人頭落地!

    趙王偃欣然而笑:“愛卿,懂寡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