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嬀州郕氏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喬木兮有思字數:4300更新時間:24/06/28 17:25:54
    那現在怎麼辦?

    在理清思緒之後,衆人腦海裏突然出現這個問題!

    派誰去?

    程咬金?

    李世民搖搖頭,程咬金作爲大將還行,但遇到如此複雜和需要極強掌控力的事情上,他是做不來的。

    李績?

    他也搖搖頭,倒不是說李績不行,一來李績有自己事情要做,二來一旦西域有事,朝中定需要大將鎮守,北方也需要防備。

    郭孝恪和蘇烈既然能上書,那就說明他們已經失去了對事態的掌控,不然也不會在大失顏面的情況下上書朝廷了。

    數來數去,他竟然發現無人可用!

    薛仁貴雖然不錯,這幾年歷練也成了朝中大將,但畢竟年輕,經驗不足,是把握不來如此複雜情況的。

    張士貴?或者說柴紹?

    最後他將目光定在姬鬆身上,但當看到他的腿後,只能無奈搖頭。要是他的腿沒事,那該多好?

    要威望有威望,攜大勝大食水師之威兵臨西域,不戰,也能讓對方心虛三分。

    但現在...........

    姬鬆當然看到了皇帝的目光,但他沒有做聲。不是他不願意爲大唐效力,而是現在還不到時候。

    西域之事雖然重要,但只要防守得當,堅壁清野之下,大食人未必能佔得便宜。畢竟他們勞師遠徵,一旦時間一長,久攻不下之後必定退兵。不然其他勢力可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此事再議吧!”

    李世民無奈,只能暫且擱置。

    “陛下,雖然如此,但我們還是要想辦法加強西域實力才是,不然距離太遠,一旦事發突然,恐怕會讓我們措手不及啊!”

    姬鬆建言道。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那就增兵,西域還是以穩定爲主,我們不能打亂我們自己的節奏。不然因噎廢食,最後只能得不償失。哪怕是勝了,但同樣也是輸了!”

    “十六衛久不經戰事........”李世民喃喃道。

    “臣建議從南方或中原調兵!”

    不等李世民說完,姬鬆就說道:“大唐不光是關中人的大唐,更是中原,河北,蜀中,江東,嶺南人的大唐!”

    “一直以來,大唐都是關中本位,一切都以關中爲主,那怕是徵兵也是從關中徵兵,臣不是說這樣不好。而是作爲一個大一統帝國,守衛家國,人人有責,不能將所有危險的事情都交給關中百姓。”

    “不然時間一長,關中將領越來越多,而其他地方百姓也不能憑藉軍功獲得利益。長此以往,必然會產生將領抱團和矛盾。”

    “所以,臣請陛下此次從全國各地徵兵,不限於地域。不管是常規州縣,還是羈縻州,附屬國等,都進行徵調。”

    “如此,不但能減輕關中百姓的厭戰情緒,還能讓其他地域的百姓因爲戰爭帶來身份跳躍。”

    “更能加強對地方的掌控,和提升各地百姓對大唐的認同!”

    姬鬆繼續說道:“保家衛國,是每個大唐人的責任和義務,所以,臣建議,不管是勳貴,還是文臣,或者是皇族子弟。只有有心,此次徵兵百無禁忌!”

    李世民聞言一愣,他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不管是前隋,還是更早的兩漢,都是從京都附近地域徵兵。

    因爲不管是兵員的質量,還是傳統來說,這裏的士兵更能更快的適應戰場。因爲他們祖祖輩輩基本上每代人都有當兵的。

    但回想姬鬆的話,他眼中光芒大盛,隨即哈哈大笑道:“好好好,你小子果然有點東西,這件事朕允了。”

    但隨即有猶豫道:“不過,這件事還是在朝堂商議下才是,畢竟牽扯太大,要是阻力.........”

    聽到這裏,一旁不敢說話的程咬金突然道:“陛下,您就放心吧,朝堂上不會反對的。”

    “哦?此話何解?難道他們不怕戰場危險嗎?”

    李世民不解道。

    “嘿嘿!”

    這貨嘿嘿一笑,得意道:“您恐怕不知道現在多少人望眼欲穿想要在戰場上馬上封侯?之前高句麗之戰,姬青等人十年歸來,南海之戰,這件事朝廷封了多少爵位?”

    “加上只要有爵位就能有海外開拓的資格,以及獲得時間保護的承諾。”

    “現在全天下人都等着朝廷徵召呢,之前是沒有機會,因爲朝廷很少從關中之外徵兵,他們也只能想想。”

    “但現在您要是在朝堂上說出此法,怕是一個個能樂瘋了。大唐現在制霸四海八荒,各方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話早已深入人心。大唐多少落魄將門翹首以盼?恐怕到時候會有不少驚喜!”

    李世民愣住了,還有這樣的事?

    “陛下,盧國公雖然說的有些誇張,但卻是事實。隋末亂世天下涌現出多少有能力的將帥之才?又有多少豪傑趁勢而起?”

    “只有有機會,這片大地上從來不缺少武將。江東,蜀中,中原,河北,遼東。這些地方只要政令下達,怕是真的會有不少驚喜!”

    “他們只是缺少機會而已!”

    李績有些感慨道。

    他也是在亂世中崛起的,要不是亂世活不下去,他恐怕也只是山東地方一富豪,怎會有現在的成就?

    姬鬆也笑着說道:“天下英豪何其多也,陛下不是憂心無可用之將嗎?現在就給他們一個機會,也給大唐一個機會。看看這天下到底還隱藏着多少豪傑之士........”

    砰!

    “好,隨後朕就召集百官議事,朕倒是要看看是不是真如你們所說的羣情踊躍!”

    說實話,李世民他有些不相信。

    倒不是不信任他們幾個,而是這事他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自古當兵都是九死一生,什麼時候這麼積極了?

    可惜,李世民他雖然是這個天下的至尊,但他卻不明白底層百姓的追求。在和平年代,一切規矩都已建立。

    有家室,有關係,有財富的人更能掌控更多的資源。不管是讀書還是爲將,他們的機會要多的多。

    底層百姓在慢慢健全的律法和規矩下循規蹈矩,就算有才能也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埋藏在家裏瑣事,和生計上。

    整日忙於茶米油鹽醬醋茶,那有時間去想別的?

    盛世之下,可能他們過的並不好,但卻至少安全。沒有機會之下或許只能埋首地裏田間,或寄情於山水之間。

    正所謂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哪怕是化龍,也需要風雲才能乘風而起。

    所以,機會,他們缺少只是機會!

    ........................................................

    倏忽三日而過,正如李績等人所言,當皇帝當朝宣佈此次全國徵兵前往安西支援後。除了關隴軍事貴族極力反對外,文臣方面卻是大力支持。

    有的甚至不惜撕破臉皮也要支持此次徵兵,特別是寒門子弟和中小世家爲主。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山東,河北,蜀中,江東,江南等地的官員。

    他們之前不是沒有想過讓自家子弟進入軍中,但從前隋開始,朝廷正兵都是關隴、河洛等地的百姓爲主。而這些人恰恰都是關隴軍事貴族最爲集中之地。

    此時,大唐武德充沛,將士地位也很高。遠的不說,高句麗之戰,遠征艦隊,南海之戰,三次大戰封了多少爵位?

    從皇帝登基以來,不斷淘汰自甘墮落的貴族爵位,除軍功和特殊功勳外,極難獲得爵位。這也導致開國之處爛封爵位的事情得到遏制。

    所以,此時的爵位雖然比不上前隋,但也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很難達到的高度。加上有爵位在身之人有南下海外開拓的權利。

    不同於世家需要打下領地封爵,此次南海大戰之後,大唐水師艦隊搜尋到了無數的無人領土,只有你有爵位,有能力,那就能請求朝廷將自己的封邑置換到海外,不但至少十倍以上的置換比例,還有獲得大唐水師艦隊保護十年之期的承諾。

    如此以來,大家這才發現,原先並不吃香的爵位現在竟然成了香餑餑。

    哪怕是最低等的男爵,也是衆人搶着要。因爲一旦獲得爵位,那就說明你有了在海外立足的門票和資格。

    別以爲一個十年之期的保護承諾沒有什麼,那至少可以讓你安然無恙地在海外發展十年。這十年之間,凡是大唐海外領地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對其進行攻擊。

    有了十年緩衝,只要上點心,到時候自保還是沒有問題的。

    於是,在隴西軍事貴族鐵青的臉色下,衆人歡欣鼓舞之中,這道政令瞬間轟傳天下。

    河北,山東,江南,江東,蜀中,甚至是嶺南的馮氏,遼東的高句麗遺民都極力響應朝廷號召。

    妻子送別丈夫,母親送別兒子............

    凡是覺得自己有些本事的人,大多數都踏上了西去,北上,南下之路。但有些卻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成行。

    妻兒的牽絆,父母的老邁,或無盤纏等等。有時候就是這樣,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啊!

    河北,這裏是隋末亂戰中受損最爲嚴重的地區之一,哪怕是現在都還沒有徹底恢復過來。自從朝廷財政收入增多之後,就隔三差五地免除一些地區的賦稅和勞役。

    河北,嬀州。

    這裏當初在大唐和竇建德建立的大夏大戰中百姓流離失所,青壯男子基本上都死絕了。後來再加上劉黑闥反覆,更是雪上加霜,直到現在還有不少當初遺留下來的鬼村,寡婦村。

    有的時候,甚至一個村子只有三五個男子,還是那種身體有殘缺的。

    二十多年的治理,這裏雖然不在是毫無人煙,但也沒好到哪去。整個嬀州數縣之地只有五萬人口,但成年男子卻只佔二成。

    在嬀州城中有一間新開的私塾,是三年前開的。裏面住着一家姓郕的人,衆人只知道這戶人家是從南邊搬過來的。他們始終不明白爲什麼會捨棄繁華的南方而來到這裏?

    記得剛來的時候,此戶主人就買下一座三進的宅子,據說是當年竇建德手下大將的宅院。

    貧瘠的嬀州竟然來了個大財主?這可是此地多年來少有的大事件,聽說縣尊都親自上門拜訪。

    不是沒有人想過去‘借’些錢財,正所謂越是貧窮的地方百姓越是彪悍,這些在大戰中存留下來的人可沒一個是善茬。

    但他們失算了,當三波在當地的‘強人’被收拾後,所有人都老實的。誰也沒想到這家主人竟然是個練家子,不但武藝高強,還手段高強。

    被收拾三波人的老大被打了之後,不但沒有報復,還徹底被收服了。平日裏沒事將去人家哪裏跳水砍柴,跟個孫子似的。

    本以爲這就完了,從此以後嬀州這地方或許會多一位豪強。但這戶人家的家主卻再次讓所有人驚掉了下巴!

    開私塾!

    不錯,在半年過去之後,郕家主又花大價錢在城中買下一座宅院,竟然辦起了私塾。這事雖然令人驚訝,但大家認爲和自己沒什麼關係,隨後也就不在關注。

    但誰知數日之後,郕家主竟然派人到處宣傳,要有心就學的八歲以上孩子願意上學,所有學費都將會在其成年後,有能力償還再付。

    譁~

    這下所有人都驚了,這世上還有這樣的好事?

    開始大家都是不信的,但等有人試探般將孩子送入私塾上學,確定不收費用後,大家都急了。

    讀書,這對於貧窮的嬀州百姓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裏連個讀書人都很難找到,誰家要是出了能寫會算了,那就是祖墳上冒青煙了。

    不但十裏八鄉的小娘恨不得以身相許,身份地位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

    “魚,我所欲而,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

    “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

    “上善若水。水善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格物之道在於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每當路過私塾的百姓聽到郎朗的讀書聲,他們就情不自禁地在私塾門口駐留。自家的孩子正在裏面讀書,聽着清朗的讀書聲,他們就好像看到了希望。

    雖然不知道說的什麼意思,但只要聽着抑揚頓挫的讀書聲,他們就好像聽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動聽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