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軍隊衰弱的原因?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喬木兮有思字數:4190更新時間:24/06/28 17:25:54
    第二百四十九章

    “陛下是說..........”

    姬鬆有些遲疑道。

    李世民點點頭,道:“不錯,朕就是想要將兵部的職能更改下,但又不知從何開始,就想到將你先排過去,等你熟悉了兵部的事宜,然後再說說你的看法!”

    “這些年朕算是看透了,你小子總是想前人所未想,就像沒有滯皓一般,也不知道這腦子是怎麼長的?”

    李世民看向姬鬆的目光有些怪異,就像是在看你個怪物一樣。凡是人,在出生那刻起就不斷被父母,親人,朋友,老師灌輸着前人的思想,在這樣的環境中想要推陳出新難之又難,總是在以前的基礎上來回打轉,難以走出去!

    但歷史上總是有那麼些人,他們好像總是在創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得更遠,甚至去超越。

    在李世民看來,姬鬆就是這樣的人,不管是司農寺的另闢蹊徑,還是馬蹄鐵的窗戶紙,甚至於出海一事都能體現出他的特殊!

    所以,想來想去,他還是覺得這件事姬鬆最爲合適,希望他能夠在兵部一事上給他一點啓發!

    姬鬆看到認真的皇帝,頓時默然了。

    自己不過是靠着後世的歷史,在衆多選擇中選取最優的道路,這就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凡是姬鬆做的事情,總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按理來說,兵部作爲六部之一,當初設立時就是掌管軍事的部門,是在兩漢時期的大司馬,衛尉,大將軍府等基礎上演化而來。但軍事是一個國家的暴力機構,也是權力的象徵,凡是有所作爲的皇帝都會將兵部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但事與願違,在皇帝之下還有宰相,六部又處於宰相之下,這樣一來要是皇帝不強勢,稍不注意,這個能調動兵力的部門就會成爲臣下的刀子,反過來制約皇權。

    於是,凡是有點想法的皇帝,都不可能將兵部放心地交給臣子,一有機會就不斷索取兵部的權利,直到現在險些淪爲給那些老將養老的地方。

    要是以前還沒問題,但隨着國朝穩定,戰事減少,那麼統籌大唐將士的兵部就顯得極爲重要了。

    將領升遷,將士賞罰,名額覈定,軍紀,換裝,軍事佈局等等,這些不可能全都交給皇帝去做。皇帝就是長十顆腦袋也忙不過來啊!

    最爲重要的是,和平時期沒有戰事,而將士們想要升遷就必須有戰功,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死衚衕。

    一套能在和平時期獎勵將士,嚴格軍紀,保持戰力的方法就顯得極爲重要了。歷史上多少悍卒在沒有戰事的情況下,短短幾年就淪爲了不能打仗的兵卒,全都廢了。

    大唐現在蒸蒸日上,但相對而來的是龐大的疆域,這需要足夠英勇地將士去鎮守。要是大唐軍隊戰力下降得厲害,那些被大唐打敗甚至滅國的人能放過這個機會?

    不,他們會像豺狼一般,只要大唐衰弱,一場五胡亂華就在眼前。

    但這是自古以來就沒有解決的問題,將士一旦過慣了沒有戰事的日子,想要再振作起來,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聽到皇帝的話,姬鬆也麻爪了,這事該怎麼解決?

    他想來想去都沒想到任何辦法,中唐時期大唐之所以還能震懾異族,威震天下,這其中節度使制度功不可沒!

    但這節度使制度就是把雙刃劍,不但傷人,更能傷己!

    什麼是節度使?

    你是節制所轄地區所有軍事的最高官員,甚至可以對轄區所有人一言而決,說是土皇帝也不爲過!剛開始還好,唐明皇早期還算英明,能鎮得住這些人,但晚年之後,先有李相國,後有楊相國,再有他癡迷於楊玉環,寧願在宮中作曲,也不願去整頓朝綱了。

    安祿山,史思明的反叛,徹底打醒的還以爲處於盛世的大唐,邊軍戰力卓絕,國內軍隊卻早已成了爛泥,幾乎是一觸即潰,不到一年時間,安祿山等人就打到了潼關。

    最後還向吐蕃借兵,劫掠長安之事,徹底斷送了民心!

    大唐可以說到了後期,形成了兩個極端,國內將士戰力幾乎沒有,邊軍卻打得異族抱頭鼠竄。

    可以說大唐軍事的精華全在邊軍,這簡直就是取死之道!

    五代十國的戰亂,嚇怕了之後的兩宋,文人更是防武將如防賊一般,當兵的竟然要在臉上刺字?這樣一來凡是有點心氣的誰願意去當兵?兩漢以來形成的良家子當兵的慣例徹底斷絕,軍中都剩下了些什麼人?

    流放的囚徒,流民,活不下去的難民,就算兩宋賦稅冠絕中國封建時代所有王朝,但還是被周邊異族打得只能防守!

    更是創下了皇族大恥,使華夏蒙羞百年,後有朱元璋再造華夏天,這才使得華夏再次屹立於世界之巔!

    但兩宋流傳下來的那些士大夫,在早期有着朱元璋,朱棣,仁宣帝壓着還算老實,但之後簡直就是兩宋的翻版,甚至有過之無不及,一品武將不如七品縣令,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隨後華夏再次沉淪數百年,差點永世不得翻身!

    直到姬鬆前世的那個時代,華夏才再次屹立於世界之林,但也處處受制,謹小慎微,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之地!

    但想要讓大唐的軍隊成爲後世那樣的軍隊,這簡直難比登天,根本就不可能。

    不但需要足夠的國力支撐,還要在思想對軍隊進行改造,想要成爲這樣的軍隊,姬鬆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沒辦法,這事根本就不可能!”

    姬鬆頭搖的就像撥浪鼓,苦笑道:“臣想臣已經知道陛下的打算了,請恕臣逾矩,但臣卻不得不說!”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嗎?”

    站在一旁的陳壽有些莫名其妙,明明每個字他都聽得清清楚楚,但連起來他怎麼就不明白了?

    姬鬆想了下,說道:“有句老話說得好,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句話將我們現在的情況都說完了。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都在打仗,這樣就算是再大的國家也會崩潰掉;同樣的,國家也不能沒有戰爭,若沒有戰事,百姓雖然生活好了,但將士卻是廢了,一旦有敵人攻打大唐,大唐絕對撐不住的。”

    “一支勁旅不是段時間能成就的,這需要大量的戰事,優勝劣汰,留下的都是強者。但敵人會給我們機會嗎?”

    姬鬆搖頭道:“不會,他們只會加快速度滅亡我們!”

    “在這中間有一個度,既不能讓將士們閒着,也不能天天打仗,最好的狀態就是一兩年一小打,九年十年一大打,再不行,也必須在二十年之內打一仗,讓軍隊中的新生代鍛鍊出來,這樣才能不斷涌現出大量的軍事人才。”

    “但這幾乎不可能,沒有一以貫之朝政穩定國策,新君上位能不能延續上任皇帝的決策,能不能有遠見,這都是制約。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姬鬆說到這裏就不再說了,自己今日已經有些逾矩了,要是以前他絕對不會說這些,但現在姬氏和皇家綁在一起,他當然希望大唐能永久地流傳下去!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李世民臉色很不好看,姬鬆也明白他的心思,能好看就怪了!

    按照姬鬆的說法,王朝走向滅亡是肯定的,只是時間長短問題,要是眼前之人不是姬鬆,他早就發飆了。

    但姬鬆的話也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那就是不能讓軍隊閒着,特別是國內的軍隊,時不時地拉出去打一仗,然後再將一些年紀大了的老兵安排進國內各處,這樣一來,不但能加大掌控國內的局勢,還能起到鍛鍊軍隊的作用。

    還有長安的十六衛將士,這些人絕對不能淪爲草包,隔三差五的派出去打上幾場仗,然後將其中的佼佼者留下,再到邊軍各處選拔一部分能征善戰的,這樣一來就能極大緩解了國內將士戰力下降的窘境,也能更好地鎮壓不臣。

    只要中央強大了,那麼其他的都不成問題,凡是有戰亂,或者野心者,反手就可鎮壓!

    “這件事就交給你了,給朕好好寫份陳條上來,寫仔細些,到時候再和各位國公們商量下,最後再拿出一個辦法來。”

    雖然沒有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但現在也不差,本想着等姬鬆在兵部待個一年半載的,到時候熟悉兵部事宜了再詢問,沒想到現在就有了意外之喜!

    “陛下,你們再說什麼呢,看起來您挺高興的?說出來也讓臣等高興高興啊,您可不能厚此薄彼!”

    能說這話的除了程咬金這個渾不懍還能有誰?

    李世民聽到這話頓時臉都黑了,這混蛋..........

    不一會兒,玩耍好了得國公們都來到跟前,好奇地看着他們。

    李世民還能說什麼?

    於是就將姬鬆的談話簡單說了下,但等他說完之後卻發現沒聲音了?

    擡頭一看,只見李靖等人目瞪口呆,看着姬鬆就像是在看怪物!

    這時候房杜二人也遊玩回來,看到衆人的樣子也好奇的很。

    “好啊,郕國公此言道盡了軍隊衰退的道理!這些事情雖然臣等也想過,大卻沒有郕國公說得這麼透徹!特別是不但有着理論,還有着具體的施行方式,難得,真是難得啊!”

    房玄齡稍一想就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出口讚歎道。

    “不過,其中難度也不小,不說其他,就一個糧草輜重,就能將大唐拖垮,還有將士們的安置費用,大唐根本負擔不起啊!”

    李靖作爲大唐軍方第一人,他當然嚮往軍隊越強大越好,但這事根本就不是你想不想的事情,而是國家負擔不起!

    但他話音一落,卻發現衆人都笑吟吟地看着他,就連皇帝也是!

    “怎麼?我說錯了嗎?或者說有什麼我不知道的事情?”

    李靖有些懵,一個個都看着老夫幹嘛?

    “哈哈哈.........”

    隨之除了諸位國公們衆人都笑了起來!

    “那是以前,現在不一樣了,只要在等上幾年,大唐的國力將翻上一倍都不是問題。你所擔心的是糧草問題,但要是問題解決的呢?”

    房玄齡笑道。

    李靖渾身一震,大聲道:“這怎麼可能?”

    “沒什麼不可能的,你以爲朕前段時間封賞姬青等人說說的話都是假的不成?要只是出海一趟還不至於個個封爵,但他們帶回了大唐急需的高產糧種,這才是朕重封他們原因啊!”

    “啊!”

    聽到皇帝的話,李靖不可思議地看向姬鬆,希望他能給自己一個準確的答覆!

    姬鬆笑着點頭道:“這是真的,隨船回來的時候,他們在船上用缸種了一些,有的已經在路上收割,按照計算,從種植都收割三月時間,每畝的產量應該在十石左右,這點是數千人親眼看到的,做不得假!”

    “真的?竟然是真的?”

    不管是李靖,還程咬金等人都失聲了,糧食對於大唐而言代表着什麼,每人比他們更清楚!

    大唐不缺勇士,更不缺大將,缺的是糧食。

    千里之遠,想要運送大軍一年的糧食,至少得三倍的量才足夠,路途上的損耗太大了,雨淋,潮溼,人吃馬嚼的,這些都是損耗。

    一旦打仗那就消耗的更恐怖了,糧食是將的膽,沒有糧食,軍心渙散,兵無戰心,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想到隋末時的慘景,他們比任何都明白十石產量的作物對大唐而言代表着什麼!

    “諸位要是不信,明日可至宮中,咱們君臣親自看着糧食收割,到時候大家都明白了。”

    當初從船上運回來的時候,是陳壽親自跟着的,要不是成熟後實在不能繼續埋在土裏,說什麼也要等回到長安在挖。

    好一點的是還有十幾個大缸還種植着,這次說什麼也要讓皇帝和滿朝文武看到。

    “好,明日臣等就去看看,到底是怎樣的糧食,竟然這麼大產量?姬鬆,你就希望明日不會出現差錯吧,不然......嘿嘿,老夫親自給你燒紙!”

    李靖獰笑地看着姬鬆,這要是真的那絕對皆大歡喜,那要是假的,姬鬆欺君罔上的罪名是逃不掉了,那時候他還想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