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作坊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喬木兮有思字數:2178更新時間:24/06/28 17:25:54
半個時辰之後,李世民的心境也隨着賬本的不斷翻閱而不斷起伏着。
他的想法和房玄齡剛開始想法差不多,都以爲是將收入較高的人家放到了前面,這點他也是見怪不怪。
但隨着翻閱,他才知道根本就不死是按照這個樣子排列的。
因爲上面根本就沒有規律,前一個還是收入百貫,下一個就是收入二百,再翻一頁又成了收入五十貫。
最後他才發現,這根本就是隨意登記的,遇到哪一家就登記哪一家的,沒有按照任何規律排列。
特別是在看到有一個叫做姬山的姬氏族人,竟然在半年時間賺了五百貫,這讓他有些頭暈。
還有一位叫做姬六娘的姬氏寡居婦人,也在半年就賺了近三百貫,這讓他以爲姬鬆在和自己開玩笑!
但他知道,這賬本沒錯,因爲根本就經不住查,以姬鬆的謹慎,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到朕的子民已經富裕到如此程度了嗎?”李世民盯着姬鬆澀聲問道。
其實說這話,他自己都不信,經過隋末天下大亂之後,天下百姓的日子是什麼樣他自己最清楚。
也許關中沒有經過太大的戰亂,但想要達到這樣水準,就是當年的開皇盛世都差得遠呢!
“陛下跟微臣來看看就明白了!”
姬鬆說完就出的門去,李世民三人對視一眼,沒有說什麼,也跟着出來,他們倒是要看看這小子到底耍什麼把戲!
出得書院,走在鳥語花香的鄉間小徑上,踩着堅硬的青石板,他們也漸漸將心境平復了下來。
此時正是村民做飯的時候,有的婦人正在院中摘菜,孩童也在伴着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處大門敞開的人家,也有一位婦人正在忙碌着。
看到自家鬆哥兒領着三人走到自家門口,這婦人趕緊在圍裙上將自己手擦乾淨,連忙上前迎道:“鬆哥兒怎麼來了?既然來了,那就裏面先坐,飯菜一會兒就好............”
姬鬆連忙阻止她,說道:“六姑不要忙活了,這幾位是我的長輩,想過來看看你的產業,不知方不方便?”
然後有對李世民等人說道:“這是鬆的六姑,他的兒子您應該見過的.......”
“難道是那位被夫家趕回你們姬氏,叫什麼先成孩子的母親?”李世民恍然道。
但他的話音一落,將感覺到周圍的氣氛有些不對。
姬鬆一臉無奈,房玄齡和魏徵一副我不認識你的樣子,頭轉到別處,姬六娘更是眼睛一紅,一臉的黯然。
李世民尷尬地不知道說什麼,這時才發覺自己剛纔說話有些不過腦子了,這事能當着人家面說嗎?
“那啥,朕......真不是故意的.......”
李世民手足無措,真不知道該怎麼說話。
“小婦人明白,貴人不必如此,當年要不是鬆哥兒看我和孩子可憐,早不知道在什麼地方餓死了..............”
姬鬆將她的話打斷道:“六姑你說這些幹什麼?以前家裏都不好過,大家也是沒辦法,您千萬別怪他們了。”
“要怪就應該怪我這個族長沒有做好,讓您和孩子被那劉家如此欺辱。現在先成已經長大成人,學問武藝都不錯,您享福的日子才來了呢!”
六姑想到自家兒子這次跟隨家裏的長輩去了南方辦事,他就忍不住自豪,心裏那點委屈早就拋掉了。
擦了擦眼睛,對姬鬆道:“你們不是要看蠶室嗎?不過現在那裏沒什麼好看的,只有染布那邊還忙活着.........”
“您都帶我們看看,說起來小侄這個族長當得有些不合格啊,您做了這麼大事,我竟然還沒看過,真真是不該!”姬鬆笑着說道。
這話也讓六姑噗嗤一笑,砸了他一下,道:“行了,別在姑姑這調皮了,你怎麼樣我們這些做長輩還不知道?
要不是有你在前面給我們遮風擋雨,別管我們做多大的事,早就被那些人吃幹抹淨了。”
說完就讓姬鬆等一會兒,他得去給娘交代一聲。
“有人找過你的麻煩?”李世民若有所思道。
姬鬆一愣,馬上就知道他說的是誰。
“來過,但被小子教訓了一頓,就老實了。”姬鬆稍微說來下,就沒有再這個話題上糾纏。
李世民和魏徵房玄齡也都明白,有些事是避免不了的,姬鬆能做到這種程度,可見此時也並不想招惹他們。
不一會兒六姑就出來了,她換了一身粗布衣衫,一看就是平時經常穿的。
“走吧!看完回來剛好吃飯!”六姑拉着姬鬆的手道。
姬鬆也將她挽住笑道:“那可得好好嚐嚐您的手藝了,聽說您將家裏廚子的手藝偷學不少,你等會兒可不能藏私啊!”
“呸,什麼偷學?你姑姑我那是光明正大的學,你家廚子笨的要死,連我什麼時候學的都不知道?
煮羊肉不就是給裏面放幾根鬆木棒嘛,這又什麼難得?還藏得不讓人看?”
說完才反應過來這裏還有外人在呢,對姬鬆小聲說道:“他們不會聽去了吧?”
李世民再後面聽到一臉黑線,這是在防着誰?
姬鬆強忍着笑意,連忙對她說不會的,這才讓她鬆了口氣。
六姑帶着他們直接往莊子後面一處土坡走去,這裏是姬氏的作坊集中地,有很多產業都在這裏,平時更是有十幾名親兵日夜守護。
走上山坡,李世民三人感覺眼前豁然開朗,土坡下面是一片佔地面積不小的建築,此時裏面人員不斷走動忙着什麼。
姬鬆介紹道:“這裏面有香水的製作作坊,造紙的作坊,豆芽和豆製品的作坊,當然還有六姑的蠶室和染布作坊。”
一路上姬鬆不斷地給他們介紹着,讓幾人大開眼界。
這種大規模集中不同產業聚集的作坊,在大唐還是第一次出現,其他的不說,根據這些作坊規模,心中暗暗估算後,他們就知道這裏至少能養活上千人。
這讓他們咋舌不已,平時看這小子平時不聲不響的,竟然在這裏做出如此多的產業。
這些產業在外面哪一個不是能輕易造就幾個富豪之家?但現在卻都集中在這裏,這不得不感嘆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財神之名不虛啊!
onclick="hui"